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公众能够更便捷地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观点;另一方面,随着公众媒介使用能力提升,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这就使得移动环境下的网络舆情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公众通过移动互联网对现实中的热点事件发表观点和看法,与此同时,以往难以受到关注的与该事件具有相关性的问题就会经人举报集中出现在公众视野,这就是“新闻搭车”。本文以青岛“天价大虾”事件为例,探析“新闻搭车”现象的原因、影响和引导策略。
【关键词】:新闻搭车;网络舆情;舆论引导
“青岛天价大虾事件”在微博上引发网友热议。类似的新闻事件也在互联网井喷传播开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称此类现象为“新闻搭车”,即当公众把注意力集中到主体新闻事件时,与此地域相关的、以往难以受关注的问题集中爆发出现在公众视野,举报人会趁社会注意力和各方面力量聚集的时刻,寻求解决自身问题[1]。
一、新闻搭车的原因
舆情是由个人以及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2]。网络舆情是在传统媒体舆论传播的基础上,以网络为载体来表达大多数网民的情感、态度和观点[3]。而网络舆情与新闻搭车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青岛大虾事件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么“新闻搭车”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从传播者角度来讲,媒体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有效发挥它的作用,一旦作为传播者的媒体不能有效地传达民情民意,受众的舆情要求就没有合理的释放渠道,这就促使了“新闻搭车”的产生。
2从传播内容角度来讲,当网民发现某个网络事件可以成为其舆情要求释放的通道,便会以这个事件为载体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诉求最大限度的表达出来,通常这种表达具有爆发性和集合性。
3从受众角度来讲,一方面,舆情之所以能够搭车成功,与受众的补偿心理有关。当公众无法获取欲知事实的信息时,便会将这种求知欲转移到与之相关的事实上,并在虚拟网络空间内形成热烈的讨论,以达到心理上的补偿与平衡。
4 从传播渠道来讲,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呈几何级式增长;接收便捷,不受地域、环境等外围条件限制;来源广、匿名度高、互动性强。这些特性在网络上形成热潮,是促进“新闻搭车”事件的强大推动力量。
可以说,“舆情搭车”才是根本,没有舆情的潜在诉求及表达压抑,就不可能出现“新闻搭车”现象。换句话说,是因为此前信息表达的不畅,导致了“舆情搭车”与“新闻搭车”现象[4]。
二 新闻搭车的影响
新闻搭车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复杂的影响。首先,媒介议程设置主动权动摇。由于信息海量,媒介无法掌控舆论热点,任何一个搭车的新闻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热点。因此,媒体就无法准确地进行判断,并做出行之有效的舆论引导。其次,信息把关难度增大。“新闻搭车”意味着更多的信息进入公众视野,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虚假信息。由于时效性和真实性的矛盾,以及把关人受能力制约对信息效度和信度判断不足,这给媒体有效把关增加了难度。 最后,达成共识成本更高。舆论引导是指为了确保社会稳定,使整个社会的谈论内容在可控范围内进行。然而,在自媒体环境下,伴随“新闻搭车”而来的是表达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不同爆料者怀有不同的表达诉求和个人目的,这样人们的交叉观点越来越少,达成共识成本变高,过程也变得更加艰难。
三 “新闻搭车”现象的引导策略
(一)提高危机应对能力,提升自身公信力。
政府是公共危机事件的主导者,承担着危机应对和信息沟通的责任。对于社会公众而言,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渠道是有限的,政府发布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如果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不作为,网民的求知欲不能得到满足,这样不仅会人云亦云、流言四起,还会引发官民矛盾 ,扩大舆情事态。因此 ,政府要提高核心舆论的引导能力和负面议题的解构能力,积极回应公众关心的问题,畅通公众利益表达渠道 ,把握好舆情的导向。
从“我爸是李刚”到“校长抄袭”,从“庆安枪击案”到“庆安官场塌方”,由这些搭车新闻的共同属性不难看出,它们都直指官员的失职、贪腐等问题。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爆料,是因为政府官员自身的作风建设存在问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不够高。当政府部门公信力缺失成为惯性时,人们便会选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久而久之,公众也不会去检验和考量所爆料信息的真伪,这就更为搭车新闻的产生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政府应尽职尽责、廉洁从政,不断提高自身公信力。
(二) 强化法治思维,加强法制社会建设
法治社会必须具备科学牢固的法治体系、自觉坚定的法治信仰、守法用法的法治行为以及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等要素,最终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依法自治、确保公民合法权利,筑牢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基。加强法制社会建设,对政府而言,要自觉保证其权利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公民的监督。同时,运用法治思维处理舆论事件、管理网络舆论,及时告知公众舆论事件的最新进展情况,努力营造公开透明、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
公众要强化法治思维,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在遇到舆论事件时,不要盲目跟风,散布谣言,应用法治眼光理性对待。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付诸实践,积极维护稳定的社会运行秩序,与政府、媒体一同构建文明健康的舆论空间。
(三)信息公开要及时全面
这几起“新闻搭车”事件表明,正是由于信息不够公开,相关地方纾解问题的机制不通畅才导致的。例如在青岛“天价大虾”事件中,正是由于官方没有及时公开事件原委,致使青岛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以往山东的各种宰客新闻搭车式出现。
在这个速食年代里,受众的阅读时间和注意力变得稀缺而宝贵,他们对新闻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部门及媒体应及时公开舆论热点的进展。同时,在网络时代,没有什么信息是能够被掩盖的,相关部门必须全面公开信息,否则只会欲盖弥彰,想要掩盖的新闻最终会以“新闻搭车”的方式出现,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四) 加强舆论监督
这些“搭车新闻”一直都存在,却没有被及时报道,而是通过与之具有相关属性的热点才得以暴露,这说明我们的舆论监督不尽完善。“在众声喧哗中,尽可能打捞那些沉没的声音,是社会管理者应尽之责。大部分沉没的声音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诉求,都有被压抑、待纾解的情绪。让舆论哗然的事件,都肇始于被忽视的声音。不可倾诉、不被倾听、不能解决,如果不主动“打捞”,太多声音沉没,难免会淤塞社会心态,导致矛盾激化。[5]”因此,媒体要深刻认识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规律,不熟视无睹、不主观武断、不推波助澜,力求舆论监督的方向更准确,把握更适度、运行更科学。
注释:
[1]林斐然,程媛媛:《庆安枪击案舆情“拔萝卜带泥”》,《新京报》2015年5月14日
[2]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J].理论界.2007(1):11-12.
[3]姜胜洪.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J].理论月刊,2008,4(4):34-36.
[4]李劭强:《“舆情搭车”警示畅通民意诉求》,《新华每日电讯》2015年5月15日
[5]人民日报评论员:《执政者要在众声喧哗中倾听“沉没的声音”》,《人民日报》2011年5月26日
【关键词】:新闻搭车;网络舆情;舆论引导
“青岛天价大虾事件”在微博上引发网友热议。类似的新闻事件也在互联网井喷传播开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称此类现象为“新闻搭车”,即当公众把注意力集中到主体新闻事件时,与此地域相关的、以往难以受关注的问题集中爆发出现在公众视野,举报人会趁社会注意力和各方面力量聚集的时刻,寻求解决自身问题[1]。
一、新闻搭车的原因
舆情是由个人以及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2]。网络舆情是在传统媒体舆论传播的基础上,以网络为载体来表达大多数网民的情感、态度和观点[3]。而网络舆情与新闻搭车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青岛大虾事件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么“新闻搭车”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从传播者角度来讲,媒体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有效发挥它的作用,一旦作为传播者的媒体不能有效地传达民情民意,受众的舆情要求就没有合理的释放渠道,这就促使了“新闻搭车”的产生。
2从传播内容角度来讲,当网民发现某个网络事件可以成为其舆情要求释放的通道,便会以这个事件为载体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诉求最大限度的表达出来,通常这种表达具有爆发性和集合性。
3从受众角度来讲,一方面,舆情之所以能够搭车成功,与受众的补偿心理有关。当公众无法获取欲知事实的信息时,便会将这种求知欲转移到与之相关的事实上,并在虚拟网络空间内形成热烈的讨论,以达到心理上的补偿与平衡。
4 从传播渠道来讲,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呈几何级式增长;接收便捷,不受地域、环境等外围条件限制;来源广、匿名度高、互动性强。这些特性在网络上形成热潮,是促进“新闻搭车”事件的强大推动力量。
可以说,“舆情搭车”才是根本,没有舆情的潜在诉求及表达压抑,就不可能出现“新闻搭车”现象。换句话说,是因为此前信息表达的不畅,导致了“舆情搭车”与“新闻搭车”现象[4]。
二 新闻搭车的影响
新闻搭车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复杂的影响。首先,媒介议程设置主动权动摇。由于信息海量,媒介无法掌控舆论热点,任何一个搭车的新闻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热点。因此,媒体就无法准确地进行判断,并做出行之有效的舆论引导。其次,信息把关难度增大。“新闻搭车”意味着更多的信息进入公众视野,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虚假信息。由于时效性和真实性的矛盾,以及把关人受能力制约对信息效度和信度判断不足,这给媒体有效把关增加了难度。 最后,达成共识成本更高。舆论引导是指为了确保社会稳定,使整个社会的谈论内容在可控范围内进行。然而,在自媒体环境下,伴随“新闻搭车”而来的是表达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不同爆料者怀有不同的表达诉求和个人目的,这样人们的交叉观点越来越少,达成共识成本变高,过程也变得更加艰难。
三 “新闻搭车”现象的引导策略
(一)提高危机应对能力,提升自身公信力。
政府是公共危机事件的主导者,承担着危机应对和信息沟通的责任。对于社会公众而言,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的渠道是有限的,政府发布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如果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不作为,网民的求知欲不能得到满足,这样不仅会人云亦云、流言四起,还会引发官民矛盾 ,扩大舆情事态。因此 ,政府要提高核心舆论的引导能力和负面议题的解构能力,积极回应公众关心的问题,畅通公众利益表达渠道 ,把握好舆情的导向。
从“我爸是李刚”到“校长抄袭”,从“庆安枪击案”到“庆安官场塌方”,由这些搭车新闻的共同属性不难看出,它们都直指官员的失职、贪腐等问题。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爆料,是因为政府官员自身的作风建设存在问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不够高。当政府部门公信力缺失成为惯性时,人们便会选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久而久之,公众也不会去检验和考量所爆料信息的真伪,这就更为搭车新闻的产生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政府应尽职尽责、廉洁从政,不断提高自身公信力。
(二) 强化法治思维,加强法制社会建设
法治社会必须具备科学牢固的法治体系、自觉坚定的法治信仰、守法用法的法治行为以及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等要素,最终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依法自治、确保公民合法权利,筑牢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基。加强法制社会建设,对政府而言,要自觉保证其权利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公民的监督。同时,运用法治思维处理舆论事件、管理网络舆论,及时告知公众舆论事件的最新进展情况,努力营造公开透明、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
公众要强化法治思维,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在遇到舆论事件时,不要盲目跟风,散布谣言,应用法治眼光理性对待。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付诸实践,积极维护稳定的社会运行秩序,与政府、媒体一同构建文明健康的舆论空间。
(三)信息公开要及时全面
这几起“新闻搭车”事件表明,正是由于信息不够公开,相关地方纾解问题的机制不通畅才导致的。例如在青岛“天价大虾”事件中,正是由于官方没有及时公开事件原委,致使青岛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以往山东的各种宰客新闻搭车式出现。
在这个速食年代里,受众的阅读时间和注意力变得稀缺而宝贵,他们对新闻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部门及媒体应及时公开舆论热点的进展。同时,在网络时代,没有什么信息是能够被掩盖的,相关部门必须全面公开信息,否则只会欲盖弥彰,想要掩盖的新闻最终会以“新闻搭车”的方式出现,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四) 加强舆论监督
这些“搭车新闻”一直都存在,却没有被及时报道,而是通过与之具有相关属性的热点才得以暴露,这说明我们的舆论监督不尽完善。“在众声喧哗中,尽可能打捞那些沉没的声音,是社会管理者应尽之责。大部分沉没的声音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诉求,都有被压抑、待纾解的情绪。让舆论哗然的事件,都肇始于被忽视的声音。不可倾诉、不被倾听、不能解决,如果不主动“打捞”,太多声音沉没,难免会淤塞社会心态,导致矛盾激化。[5]”因此,媒体要深刻认识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规律,不熟视无睹、不主观武断、不推波助澜,力求舆论监督的方向更准确,把握更适度、运行更科学。
注释:
[1]林斐然,程媛媛:《庆安枪击案舆情“拔萝卜带泥”》,《新京报》2015年5月14日
[2]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J].理论界.2007(1):11-12.
[3]姜胜洪.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J].理论月刊,2008,4(4):34-36.
[4]李劭强:《“舆情搭车”警示畅通民意诉求》,《新华每日电讯》2015年5月15日
[5]人民日报评论员:《执政者要在众声喧哗中倾听“沉没的声音”》,《人民日报》2011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