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10月收治心肾不交型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患者6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入组给药,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年龄45~55岁。观察组45~50岁25例(83.33%),51~55岁5例(16.67%);对照组45~50岁23例(76.67%),51~55岁7例(23.33%)。在年龄分布上,X2=0.4167,P>0.05,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柴胡20g,五味子15g,白芍20g,仙灵脾15g,当归15g,生地15g,茯苓20g,远志10g,黄芩10g,夜交藤10g,灯心草5g,甘草5g。每日1剂,日2次,水煎口服。30天为1疗程。②对照组:柴胡20g,香附18g,枳壳15g,陈皮20g,川芎10g,白芍15g,郁金15g,青皮12g,麦冬15g,沙参15g,甘草5g。每日1剂,日2次,水煎口服。30天为1疗程。
诊断标准及依据: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7年版,上海科技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1997年第1版拟定诊断标准。①中医诊断标准(绝经前后诸证):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热面赤,进而出汗,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健忘,腰背酸痛,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者。②中医辨证标准(心肾不交):主症,烘热汗出、心烦不宁;次症,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头晕耳鸣、腰膝酸痛、多梦易惊,舌尖红,苔薄,脉细数。
纳入病例标准:凡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者,可纳入试验病例。
排除病例标准:①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及慢性贫血患者;②双侧卵巢切除、卵巢肿瘤、卵巢功能早衰者;③年龄<45岁或>55岁者。
病情分级及评分标准:①烘热汗出:正常0分;烘热持续时间<1分钟/次,次数<5次/日,2分;烘热持续时间1~2分钟/次,次数5~10次/日,4分;烘热持续时间>2分钟/次,次数>10次/日, 6分。②心烦不宁:正常0分;偶尔心烦2分;经常心烦,易怒4分;烦躁不安,坐卧不宁6分。③失眠:正常0分;<6小时/日 1分;<4小时/日 2分;<3小时/日 3分。④心悸怔忡:正常0分;劳作后出现1分;动作出现2分;静息时即出现3分。⑤头晕:正常0分;1周出现1~2次1分;1周出现3~5次2分;1周出现5次以上3分。⑥耳鸣:正常0分;1周出现1~2次 1分 ;1周出现3~5次2分;1周出现5次以上3分。⑦腰膝酸痛:正常0分;偶尔1分;经常2分;持续3分。⑧多梦易惊:正常0分;多梦1分;多梦易醒,睡眠不实2分;多梦,常于梦中惊醒3分。
按病情程度不同分为轻、中、重三级,<10分为轻症,11~20分为中症,>21分为重症。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①痊愈:临床症状消失(n=100%)。②显效:临床症状明显(n≥70%)。③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n≥30%)。④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恶化(n<30%)。
结 果
观察组愈显率80.00%,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愈显率60.00%,总有效率86.67%。统计结果表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痊愈11例(36.67%),显效13例(43.33%),愈显率80.00%,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8例(26.67%),显效10例(33.33%),愈顯率60.00%,总有效率86.67%,经Ridit检验,95%可信区间为0.4572~0.7494(R=0.6033),P>0.05, 差异无显著性,但从R分析,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经Ridit检验,均P<0.05, 差异有显著性,说明两组药物对于改善更年期症状均有明显作用,两组间比较,其主症之一烘热汗出症,以观察组改善更明显,经Ridit检验,95%可信区间为0.1817~0.4739,P<0.05, 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观察组药物改善该症状的作用优于对照组;而其余各症状两组之间的比较,均P>0.05, 差异无显著性。
讨 论
围绝经期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内分泌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机体内功能减退细胞老化凋亡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反映出来的某些症状。但并不是所有的围绝经期妇女都出现症状,有10%~15%的人症状明显,需要医治,而多数妇女症状很轻或不知不觉度过了围绝经期。
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痊愈11例(36.7%),显效13例(43.33%),愈显率80.00%,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8例(26.67%),显效10例(33.33%),愈显率60.00%,总有效率86.67%。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 差异无显著性,但从R分析,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通过观察作用明显,其中对主症烘热汗出的疗效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前后积分值变化的对比,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进一步说明治疗组对改善更年期阶段综合征有显著作用。本方通过改善烘热汗出、心烦不宁、烦躁易怒、心悸怔忡、耳鸣、腰膝酸软、多梦易惊、头晕等临床症状的作用,大大改善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2005年6月~2007年10月收治心肾不交型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患者6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入组给药,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年龄45~55岁。观察组45~50岁25例(83.33%),51~55岁5例(16.67%);对照组45~50岁23例(76.67%),51~55岁7例(23.33%)。在年龄分布上,X2=0.4167,P>0.05,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柴胡20g,五味子15g,白芍20g,仙灵脾15g,当归15g,生地15g,茯苓20g,远志10g,黄芩10g,夜交藤10g,灯心草5g,甘草5g。每日1剂,日2次,水煎口服。30天为1疗程。②对照组:柴胡20g,香附18g,枳壳15g,陈皮20g,川芎10g,白芍15g,郁金15g,青皮12g,麦冬15g,沙参15g,甘草5g。每日1剂,日2次,水煎口服。30天为1疗程。
诊断标准及依据: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7年版,上海科技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1997年第1版拟定诊断标准。①中医诊断标准(绝经前后诸证):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热面赤,进而出汗,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健忘,腰背酸痛,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者。②中医辨证标准(心肾不交):主症,烘热汗出、心烦不宁;次症,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头晕耳鸣、腰膝酸痛、多梦易惊,舌尖红,苔薄,脉细数。
纳入病例标准:凡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者,可纳入试验病例。
排除病例标准:①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及慢性贫血患者;②双侧卵巢切除、卵巢肿瘤、卵巢功能早衰者;③年龄<45岁或>55岁者。
病情分级及评分标准:①烘热汗出:正常0分;烘热持续时间<1分钟/次,次数<5次/日,2分;烘热持续时间1~2分钟/次,次数5~10次/日,4分;烘热持续时间>2分钟/次,次数>10次/日, 6分。②心烦不宁:正常0分;偶尔心烦2分;经常心烦,易怒4分;烦躁不安,坐卧不宁6分。③失眠:正常0分;<6小时/日 1分;<4小时/日 2分;<3小时/日 3分。④心悸怔忡:正常0分;劳作后出现1分;动作出现2分;静息时即出现3分。⑤头晕:正常0分;1周出现1~2次1分;1周出现3~5次2分;1周出现5次以上3分。⑥耳鸣:正常0分;1周出现1~2次 1分 ;1周出现3~5次2分;1周出现5次以上3分。⑦腰膝酸痛:正常0分;偶尔1分;经常2分;持续3分。⑧多梦易惊:正常0分;多梦1分;多梦易醒,睡眠不实2分;多梦,常于梦中惊醒3分。
按病情程度不同分为轻、中、重三级,<10分为轻症,11~20分为中症,>21分为重症。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①痊愈:临床症状消失(n=100%)。②显效:临床症状明显(n≥70%)。③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n≥30%)。④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或恶化(n<30%)。
结 果
观察组愈显率80.00%,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愈显率60.00%,总有效率86.67%。统计结果表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痊愈11例(36.67%),显效13例(43.33%),愈显率80.00%,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8例(26.67%),显效10例(33.33%),愈顯率60.00%,总有效率86.67%,经Ridit检验,95%可信区间为0.4572~0.7494(R=0.6033),P>0.05, 差异无显著性,但从R分析,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经Ridit检验,均P<0.05, 差异有显著性,说明两组药物对于改善更年期症状均有明显作用,两组间比较,其主症之一烘热汗出症,以观察组改善更明显,经Ridit检验,95%可信区间为0.1817~0.4739,P<0.05, 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观察组药物改善该症状的作用优于对照组;而其余各症状两组之间的比较,均P>0.05, 差异无显著性。
讨 论
围绝经期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内分泌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机体内功能减退细胞老化凋亡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反映出来的某些症状。但并不是所有的围绝经期妇女都出现症状,有10%~15%的人症状明显,需要医治,而多数妇女症状很轻或不知不觉度过了围绝经期。
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痊愈11例(36.7%),显效13例(43.33%),愈显率80.00%,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8例(26.67%),显效10例(33.33%),愈显率60.00%,总有效率86.67%。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 差异无显著性,但从R分析,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通过观察作用明显,其中对主症烘热汗出的疗效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前后积分值变化的对比,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进一步说明治疗组对改善更年期阶段综合征有显著作用。本方通过改善烘热汗出、心烦不宁、烦躁易怒、心悸怔忡、耳鸣、腰膝酸软、多梦易惊、头晕等临床症状的作用,大大改善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