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传统的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的教学向开放的教学转变,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开放性社会所需的开拓创新型人才。下面我就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开放性谈谈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一、教育教学内容是开放的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材(主要是指教科书)是课堂睢一的教学资源,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紧紧围绕着教材进行,“忠于教材”、“以本为本”,不能有任何脱离教材、超越教材的教学行为。而现代的教学论则认为,课堂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整个世界都应该是学生的教科书。这就是说,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只有开放性的教育教学内容,才能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教学资源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不仅有静态的教学资源——教材、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和乡土资源等,而且有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调整和选择教学内容。精选一些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如社会的热点和焦点等问题;增补一些对学生学习有奠基作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容。由此可见,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和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是开放性的。
二、教育教学形式是开放的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应是开放性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教学形式不能仅仅限于班级授课制这一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合理地选择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完成有关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创立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真正使课堂“动”起来、“活”起来。教师应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其活动,动脑动手,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受到启迪。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而开放性的教育教学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如圆桌谈话式、自主探究式、分组讨论式、情景复现式、学案导学式、演讲辩论式、参观访问式等一系列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妨灵活选用一种或几种联用,在课后也可以布置一些观察、阅读课外书籍、社会调查等形式的作业。这样不但能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而且能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成长。
三、教育教学时空是开放的
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必然要有开放的教学时空与之相适应,否则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的时空安排必须灵活机动。教师可根据教学的主题内容确定哪些是当堂课必须完成的,哪些可以留到课后去继续完成,哪些是过一段时间再完成的。加之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和时事性都很强的课程,课堂教学虽然是主渠道,但不是睢一的渠道。电视、报纸、相关杂志等都是课外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好渠道。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与学中,教师应该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框限制,将视野拓展到整个社会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去思考,到工厂、农村参观访问,到社区调查研究,等等。总之,只要是教学活动需要的,哪里都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课堂。
四、教育教学手段是开放的
教学活动总是借助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方式、教学质量、效益等,都与所使用的教学技术手段有密切的关系。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同时也增强了教育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纵观整个教育发展史,每一项新的教学技术的应用,都给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使教学在整体上得到了丰富和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广大政治课教师只有在充分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黑板、挂图、粉笔、幻灯等)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才能够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要让学生在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的教学活动中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启发,产生联想,萌发灵感,增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师生关系是开放的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开放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要求。在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着两种不好的师生关系:一种是专制主义师生关系,另一种则是放任主义的师生关系。这两种师生关系都是与新课程倡导的师生关系背道而驰的。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机械相加,而是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将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则是新的术语: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教师不仅去教,而且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这种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它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学生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对学生而言,则意味着主体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
六、教育教学评价是开放的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它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由于思想政治课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对其课堂的教学评价就应该是开放性的。而传统的教学评价则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评价激励、优化与诊断功能;重视评价结果,忽视评价过程;评价标准单一,重视成绩,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评价主体单一,没有自我参与。为此,常以一次考试的成败来评价学生,也常以一堂课的优劣来评价教师。这种评价不但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而且伤害了教师之间的感情,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随着评课功能的转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应该是灵活多样、开放性的,如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与他评、个人成长记录等。另外,评价的主体、评价的角度、评价的尺度也会变得越来越多样和灵活。
总之,由于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和自身的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开放性应当是全方位的,绝不应仅限于本文上述的几个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树立起现代的教育观念和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把思想政治课教好,让思想政治学科的特有价值真正显现出来。
一、教育教学内容是开放的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材(主要是指教科书)是课堂睢一的教学资源,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紧紧围绕着教材进行,“忠于教材”、“以本为本”,不能有任何脱离教材、超越教材的教学行为。而现代的教学论则认为,课堂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整个世界都应该是学生的教科书。这就是说,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只有开放性的教育教学内容,才能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教学资源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不仅有静态的教学资源——教材、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和乡土资源等,而且有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调整和选择教学内容。精选一些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如社会的热点和焦点等问题;增补一些对学生学习有奠基作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容。由此可见,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和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是开放性的。
二、教育教学形式是开放的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应是开放性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教学形式不能仅仅限于班级授课制这一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合理地选择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完成有关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创立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真正使课堂“动”起来、“活”起来。教师应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其活动,动脑动手,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受到启迪。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而开放性的教育教学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如圆桌谈话式、自主探究式、分组讨论式、情景复现式、学案导学式、演讲辩论式、参观访问式等一系列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妨灵活选用一种或几种联用,在课后也可以布置一些观察、阅读课外书籍、社会调查等形式的作业。这样不但能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而且能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成长。
三、教育教学时空是开放的
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必然要有开放的教学时空与之相适应,否则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的时空安排必须灵活机动。教师可根据教学的主题内容确定哪些是当堂课必须完成的,哪些可以留到课后去继续完成,哪些是过一段时间再完成的。加之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和时事性都很强的课程,课堂教学虽然是主渠道,但不是睢一的渠道。电视、报纸、相关杂志等都是课外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好渠道。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与学中,教师应该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框限制,将视野拓展到整个社会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去思考,到工厂、农村参观访问,到社区调查研究,等等。总之,只要是教学活动需要的,哪里都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课堂。
四、教育教学手段是开放的
教学活动总是借助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方式、教学质量、效益等,都与所使用的教学技术手段有密切的关系。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同时也增强了教育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纵观整个教育发展史,每一项新的教学技术的应用,都给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使教学在整体上得到了丰富和提升。从某种意义上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广大政治课教师只有在充分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黑板、挂图、粉笔、幻灯等)的基础上,大力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才能够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要让学生在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的教学活动中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启发,产生联想,萌发灵感,增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师生关系是开放的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开放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要求。在传统的教学中,存在着两种不好的师生关系:一种是专制主义师生关系,另一种则是放任主义的师生关系。这两种师生关系都是与新课程倡导的师生关系背道而驰的。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机械相加,而是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将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则是新的术语: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教师不仅去教,而且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这种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它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学生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对学生而言,则意味着主体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
六、教育教学评价是开放的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它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由于思想政治课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对其课堂的教学评价就应该是开放性的。而传统的教学评价则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评价激励、优化与诊断功能;重视评价结果,忽视评价过程;评价标准单一,重视成绩,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评价主体单一,没有自我参与。为此,常以一次考试的成败来评价学生,也常以一堂课的优劣来评价教师。这种评价不但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而且伤害了教师之间的感情,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随着评课功能的转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价应该是灵活多样、开放性的,如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与他评、个人成长记录等。另外,评价的主体、评价的角度、评价的尺度也会变得越来越多样和灵活。
总之,由于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和自身的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开放性应当是全方位的,绝不应仅限于本文上述的几个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树立起现代的教育观念和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把思想政治课教好,让思想政治学科的特有价值真正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