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广大的课程实施者重任在肩,而思想政治课教师更首当其冲。因为在我国教育方针中,“德育”为先,而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担负着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首要任务。并且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方面更有不可推御的崇高使命!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应处于首要地位,素质教育更为思想政治课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新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只有提高教师素质,才能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这样,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能力,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新世纪,“文盲”一词将不再单纯指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知识、技能的人。特别是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转型要求,要求教师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所以,教师一方面必须不断参加相关的各种培训;另一方面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吸收各种新知识和信息,真正能“传道、授业、解惑”,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方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栋梁人才。
二、改变教育观念
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脱离“应试教育”的巢臼,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定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把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教育观念的转变将会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三、转变知识观念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长期以来只将学生在学校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他们是否成才的依据,这必然导致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中,片面注重智育,并且在智育中又片面注重课本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发展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这其中包涵了许多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能更好的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并提供精神保证。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自己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从而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转变教学模式
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和的过于狭窄的课本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变旧的封闭式教学为开放性教学。封闭式教学方法把学生的视野完全禁锢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的范围内,教学多以注入式为主,学生盲目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教学虽然能使学生掌握教材知识,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容易导致读死书的“高分低能”的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水中月,镜中花”型人才。为此,只有改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首先,按新教材要求,开放课堂,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基本材料事实并能跳出材料之外,各抒已见,让学生自然得出结论,从而完成教学中心从教师向学生的转移,走出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传统模式。其次,结合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从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真正把教材理论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不断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成为实用型人才。
五、领会教材编排意图
从课程改革后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排来看,素质教育已经体现为能力教育。所以,掌握教材编排意图,吃透教材编排精神,已成为思想政治课老师的首要任务。只有弄清了从小学的《思想品德》到高中的《思想政治》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出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栋梁之才。
综上所述,仅只对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具备的思想观念、能力等方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目的是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逐步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一、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新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只有提高教师素质,才能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这样,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能力,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新世纪,“文盲”一词将不再单纯指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知识、技能的人。特别是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转型要求,要求教师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所以,教师一方面必须不断参加相关的各种培训;另一方面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吸收各种新知识和信息,真正能“传道、授业、解惑”,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方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栋梁人才。
二、改变教育观念
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脱离“应试教育”的巢臼,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定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把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教育观念的转变将会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三、转变知识观念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长期以来只将学生在学校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他们是否成才的依据,这必然导致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中,片面注重智育,并且在智育中又片面注重课本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发展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这其中包涵了许多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能更好的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并提供精神保证。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自己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从而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转变教学模式
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和的过于狭窄的课本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变旧的封闭式教学为开放性教学。封闭式教学方法把学生的视野完全禁锢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的范围内,教学多以注入式为主,学生盲目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教学虽然能使学生掌握教材知识,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容易导致读死书的“高分低能”的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水中月,镜中花”型人才。为此,只有改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首先,按新教材要求,开放课堂,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基本材料事实并能跳出材料之外,各抒已见,让学生自然得出结论,从而完成教学中心从教师向学生的转移,走出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传统模式。其次,结合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从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真正把教材理论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不断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成为实用型人才。
五、领会教材编排意图
从课程改革后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排来看,素质教育已经体现为能力教育。所以,掌握教材编排意图,吃透教材编排精神,已成为思想政治课老师的首要任务。只有弄清了从小学的《思想品德》到高中的《思想政治》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出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栋梁之才。
综上所述,仅只对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具备的思想观念、能力等方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目的是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逐步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