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h8686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广大的课程实施者重任在肩,而思想政治课教师更首当其冲。因为在我国教育方针中,“德育”为先,而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担负着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首要任务。并且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方面更有不可推御的崇高使命!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应处于首要地位,素质教育更为思想政治课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新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只有提高教师素质,才能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这样,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能力,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新世纪,“文盲”一词将不再单纯指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知识、技能的人。特别是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转型要求,要求教师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所以,教师一方面必须不断参加相关的各种培训;另一方面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吸收各种新知识和信息,真正能“传道、授业、解惑”,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方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栋梁人才。
   二、改变教育观念
   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脱离“应试教育”的巢臼,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定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把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教育观念的转变将会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三、转变知识观念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长期以来只将学生在学校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他们是否成才的依据,这必然导致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中,片面注重智育,并且在智育中又片面注重课本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发展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这其中包涵了许多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能更好的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并提供精神保证。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自己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从而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转变教学模式
   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和的过于狭窄的课本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变旧的封闭式教学为开放性教学。封闭式教学方法把学生的视野完全禁锢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的范围内,教学多以注入式为主,学生盲目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教学虽然能使学生掌握教材知识,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容易导致读死书的“高分低能”的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水中月,镜中花”型人才。为此,只有改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首先,按新教材要求,开放课堂,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基本材料事实并能跳出材料之外,各抒已见,让学生自然得出结论,从而完成教学中心从教师向学生的转移,走出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传统模式。其次,结合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从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真正把教材理论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不断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成为实用型人才。
   五、领会教材编排意图
   从课程改革后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排来看,素质教育已经体现为能力教育。所以,掌握教材编排意图,吃透教材编排精神,已成为思想政治课老师的首要任务。只有弄清了从小学的《思想品德》到高中的《思想政治》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出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栋梁之才。
   综上所述,仅只对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具备的思想观念、能力等方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目的是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逐步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最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重视过程性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经历、体验、探索”,这几个环节离不开思维活动,而思维活动又是凭借语言来完成。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在人的心理、思维发展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生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发展数学语言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数学课程中
期刊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教学中就不应该过分强调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与教师完全吻合,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对于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新奇独到的见解要善于发现、肯定和引导,否则会有意无意地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那么,如何实施个性化的语文阅读  一、教学目标确定要注意学习主体的个性层次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
期刊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几部美国学生的作文课实录,颇受启发。有一堂作文课,老师的要求大意是“选择一份自己将来希望从事的职业,采访正在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然后写出一份报告。”学生们都十一岁左右,他们都遵照要求去做了。一周后都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我看到这种作文注重生活材料的丰富,他们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可以去图书馆查资料或走出校门调查访问,甚至同学间可以协作完成,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此基础上,学生是不
期刊
语感是是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在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观判断或感受。小学生的语感能力正处在初步形成的阶段,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就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笔者从以下二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语感的特点  (一)直觉性是语感最为显著的特征。人对言语的把握,主要凭直觉,有时候,可以不假思索,一听就懂,或者脱口而出,信笔而成。听相声,不等演员的话音落下,观众便会止不住哈哈大笑。
期刊
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教学艺术是一门较复杂、难于把握的综合艺术。与其他形式的艺术相比,它注重于对艺术创造性这一本质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成功的教学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如何才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呢?作者从事英语教学多年,现谈几点体会。  一、精于开头、吸引学生  常言道:
期刊
目前的教育现状,导致诸多家长偏向于重视培养孩子的知识、特长,而忽视了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培养,也忘了“要成材,必须先成人”这一重要的古训。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在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中,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存在,如:自私、狭隘、霸道,不容人、不讲道理,缺乏爱心,没有责任心,这很是令人担忧。古人云:“桑树从小扶”,充分体现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数学教育强调学生学习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小学数学教学将大量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进行。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以他们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题材作为数学学习的素材。现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谈些
期刊
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农村初中物理教师教学观念还比较陈旧,课堂教学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然而,《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新标准、新理念的落实体现在广大物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化。新课标初中物理重视实验教学,教材的编写能从较大范围满足不同地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作文该怎样教呢?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切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基础,鼓励积累,激发思考;尊重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乐于写作;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学生乐于修改。做教师的只要做到了这些,就能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学生作文 新课程 激发思考 快乐写作 乐于修改    一提起作文教学
期刊
“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品德差,学习差的学生,这类学生通常表现为自尊心强、自控力差,易冲动,没有是非观,大多信奉“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的信条。他们普遍存在于每所学校,甚至某些班级中。“后进生”人数虽少,能量却不小,负面影响很大。因此,转化“后转生”具有不可估量的实际意义。“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仅是建设优良班级,普遍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一项维护社会秩序安定团结的战略性任务。  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