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19世纪美国作家梅尔维尔立提倡美国文学要摆脱对欧洲文学的模仿学习。他曾经当过水手,深刻体验过社会底层的民间生活,广泛接触了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他在作品中大量融入歌谣、传说、边疆幽默等民间文化,为美国民族文学的独立创新树立了榜样,成为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家。这些民间文化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也反映了普通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梅尔维尔的创作说明了民间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梅尔维尔 民间文化 民族文学 独立
梅尔维尔是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对美国民族文学的独立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曾经当过航海水手,走南闯北,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和文化,对民间生活和文化深有体验,对其创作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他的处女作《泰比》中,叙事者托莫是一艘捕鲸船上的水手,他说自己经常和好友托比一起值班,“在聊天、唱歌和讲故事中打发无聊的时光”。这句话基本对应了本文所要分析的要点,作者在写作中融入了歌谣、传说和边疆幽默等美国民间文化元素,反映了普通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本文通过对其作品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从以上三个要点阐释民间文化对梅尔维尔进行文学独创的意义。
一.歌谣
梅尔维尔的作品中常有歌谣出现,体现他对这种民间文化形式的浓厚兴趣。他在作品中间接强调了歌谣在枯燥辛苦的航海生活中对水手的意义。他的《雷德本》中的水手在拉缆绳时就会哼起小曲。
偶尔没人开个头哼曲子时,缆绳怎么拉都似乎让人感觉不顺,大副就会说:“喂,伙计们,谁能来首歌吗?唱吧,让这些死人活起来。”然后,有人开始哼起来……在曲子的作用下手臂顿时感到轻松起来……对一个水手来说,会唱好歌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這会让长官们对他另眼相看,也使他在船友中很受欢迎。有些船长在招募船员时,总要问人家是否能在拉纤绳时唱歌。
小说中的杰克·蔡斯体现了在航海水手这个貌似粗野的群体里面,其实不乏有文化和才华的人。他通吃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能脱口吟咏乔叟、荷马等诗人的诗句,也能即兴唱出各种民谣。他经常在船上的欢庆场合用航海歌谣为众人助兴添乐,曲目来自西班牙、爱尔兰等地,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美国民间文化的多元性。
在水手艰苦的创业劳动中,歌谣就是劳动号子,提供了减轻压力的缓和剂。《奥穆》中有几个水手在海岛上开荒锄地,活干到一半,其中一人对着伙伴喊“来首歌吧”,于是有人唱起了《你到过敦巴顿吗?》。虽然活很棘手,“这种活跃劳动气氛的方式对水手来说倒是很有效”。《白外套》的三个黑人厨师每天在丁零当啷地清洗金属厨具时,其中一个叫“阳光”的黑人变成“这三重奏中的吟游诗人”,他会用一些美妙的非洲曲子使他们兴奋起来,“啊!我在一只旧独木舟上弄丢了我的鞋子,/……把铜锅擦得当当响,啊!/啊!铜锅擦得当当响!”写到这里,叙事者不禁对当时战船和商船上的缺乏人性的规定进行批判,因为那里不允许人在干活时唱歌,只有哨笛催促水手们像犯人一样拼命地干活,或者他们得机械地喊“一、二、三”来统一行动。
有些歌谣反映了人们的心境。《哦!快乐的水手》这首起锚歌出现在作者的几部作品中,如《奥穆》的第38章,欢快的歌声及其歌名反衬了被困在小岛上的托莫目送航船离开、而自己回家无望的心酸。这首歌在《雷德本》中一艘从利物浦返航到美国的船起锚时再次出现,此时风平浪静,准备移民美国的旅客高兴地谈着美国。所以这首起锚歌恰好反映了旅客做着“美国梦”的美好心境,也反衬了理想和后来的残酷现实之间的落差。它也出现在《白鲸》中,“披谷德号”遇到风暴,辛亏舵手随机应变,扭转局面,于是水手们欢唱“嚯!顺风啦!喔——嗨——哟,好开心哪,伙计们!”唱出了化险为夷的快乐心情。
在文艺学家巴赫金看来,民间文化轻松诙谐,具有解放的功能,能颠覆严肃、压抑的官方文化,能抵抗对宇宙变迁、自然灾害,以及诸如山岳、海洋等强大的东西的恐惧。《白鲸》的埃哈伯船长、比勒达代表了这部小说中的官方文化,而那些嘻嘻哈哈的水手则体现了民间文化的狂欢情调。例如,第22章水手们在船起锚时唱着下流情歌,而比勒达却唱着悲怆的赞美诗给他们鼓劲,在鲜明对照中突出后者的不合时宜。在漫长艰险的航海中,只有代表着生命力和解放力量的民间娱乐才能给水手带来活力,而宗教等严肃的官方文化象征着僵死的事物,只会起到反作用。又如第40章在船上的狂欢中,众水手高唱航海曲子,“……啊,哥儿们,桶在你们的艇里,/站到你们的转帆索边,/我们要逮一头美美的鲸鱼,……”当暴风雨来时,二副斯德布还唱着曲子:“啊!大风刮得好开心,/鲸鱼是其中的一个小丑,……啊,海洋!你真是个滑稽、可乐、大胆、爱说笑、爱闹、爱哄骗戏弄的家伙……”这轻松活泼的歌曲把可畏的大海比作爱玩的家伙,将危险和死亡当作儿戏,具有巴赫金所说的狂欢色彩,能够埋葬一切恐惧。
二.传说
《白鲸》中以实玛利在客栈里听航海归来的水手不断地讲故事直到深夜,在船上干活时,他们也经常讲各自的“惊险经历,用嘻嘻哈哈的语言来讲恐怖故事”。无论是早期定居北美荒野蛮林的移民,西进运动中的拓荒者,还是远赴重洋的航海水手,他们在陌生环境中不可避免会碰到各种奇事,听到各种怪闻,分享故事和传说是水手们、也是那个年代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有些传说具有迷信色彩,折射出航海创业的艰险。因为海上环境恶劣,人们时时面临生死考验,面对苍茫无边的大海,人很渺小,这种环境很容易滋生各种迷信传说,比如《白鲸》中白鲸在水手的传闻中变成一种神出鬼没的超自然力量,简直是魔鬼的化身。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发明了各种护身符或辟邪物来保护自己,或者说给自己带来心理安慰。如《奥穆》、《白鲸》中的水手都有将马蹄铁钉到桅杆的做法,因为航海传说中马蹄铁能够给水手带来好运,并阻止妖魔破坏船只。
梅尔维尔的一些小说是以南太平洋海岛上的风土人情为素材的,有些传说是当地人关于天神创世的事迹。如《玛迪》中讲到古时候一群鬼怪对美丽的玛迪群岛垂延三尺,一天半夜他们偷了一个小岛慢慢“滚”走,中途天就亮了,于是只好撇下小岛仓惶离开,于是它就变成目前的样子:花园没在水里,山泉悬在半空。《泰比》提到契尔顿汉姆喷泉附近很有特色的石阶被当地人认为是古代天神建造的,而叙事者托莫认为它和埃及金字塔一样,应该是某个远古人种遗留下来的杰作,它印证了这个海岛古老的历史,让他胸中生起敬畏之情。但它的古老历史却不为研究南海诸岛的理论家们所承认。托莫不时将南海诸岛的风土人情和古希腊文明作对比。作者暗示,这些海岛的历史不亚于古埃及、古希腊等文明,然而,白人研究者的殖民意图有意抹杀它们的古老历史和文化。
关键词:梅尔维尔 民间文化 民族文学 独立
梅尔维尔是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对美国民族文学的独立具有重要的意义。他曾经当过航海水手,走南闯北,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和文化,对民间生活和文化深有体验,对其创作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他的处女作《泰比》中,叙事者托莫是一艘捕鲸船上的水手,他说自己经常和好友托比一起值班,“在聊天、唱歌和讲故事中打发无聊的时光”。这句话基本对应了本文所要分析的要点,作者在写作中融入了歌谣、传说和边疆幽默等美国民间文化元素,反映了普通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本文通过对其作品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从以上三个要点阐释民间文化对梅尔维尔进行文学独创的意义。
一.歌谣
梅尔维尔的作品中常有歌谣出现,体现他对这种民间文化形式的浓厚兴趣。他在作品中间接强调了歌谣在枯燥辛苦的航海生活中对水手的意义。他的《雷德本》中的水手在拉缆绳时就会哼起小曲。
偶尔没人开个头哼曲子时,缆绳怎么拉都似乎让人感觉不顺,大副就会说:“喂,伙计们,谁能来首歌吗?唱吧,让这些死人活起来。”然后,有人开始哼起来……在曲子的作用下手臂顿时感到轻松起来……对一个水手来说,会唱好歌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這会让长官们对他另眼相看,也使他在船友中很受欢迎。有些船长在招募船员时,总要问人家是否能在拉纤绳时唱歌。
小说中的杰克·蔡斯体现了在航海水手这个貌似粗野的群体里面,其实不乏有文化和才华的人。他通吃高雅文化和低俗文化,能脱口吟咏乔叟、荷马等诗人的诗句,也能即兴唱出各种民谣。他经常在船上的欢庆场合用航海歌谣为众人助兴添乐,曲目来自西班牙、爱尔兰等地,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美国民间文化的多元性。
在水手艰苦的创业劳动中,歌谣就是劳动号子,提供了减轻压力的缓和剂。《奥穆》中有几个水手在海岛上开荒锄地,活干到一半,其中一人对着伙伴喊“来首歌吧”,于是有人唱起了《你到过敦巴顿吗?》。虽然活很棘手,“这种活跃劳动气氛的方式对水手来说倒是很有效”。《白外套》的三个黑人厨师每天在丁零当啷地清洗金属厨具时,其中一个叫“阳光”的黑人变成“这三重奏中的吟游诗人”,他会用一些美妙的非洲曲子使他们兴奋起来,“啊!我在一只旧独木舟上弄丢了我的鞋子,/……把铜锅擦得当当响,啊!/啊!铜锅擦得当当响!”写到这里,叙事者不禁对当时战船和商船上的缺乏人性的规定进行批判,因为那里不允许人在干活时唱歌,只有哨笛催促水手们像犯人一样拼命地干活,或者他们得机械地喊“一、二、三”来统一行动。
有些歌谣反映了人们的心境。《哦!快乐的水手》这首起锚歌出现在作者的几部作品中,如《奥穆》的第38章,欢快的歌声及其歌名反衬了被困在小岛上的托莫目送航船离开、而自己回家无望的心酸。这首歌在《雷德本》中一艘从利物浦返航到美国的船起锚时再次出现,此时风平浪静,准备移民美国的旅客高兴地谈着美国。所以这首起锚歌恰好反映了旅客做着“美国梦”的美好心境,也反衬了理想和后来的残酷现实之间的落差。它也出现在《白鲸》中,“披谷德号”遇到风暴,辛亏舵手随机应变,扭转局面,于是水手们欢唱“嚯!顺风啦!喔——嗨——哟,好开心哪,伙计们!”唱出了化险为夷的快乐心情。
在文艺学家巴赫金看来,民间文化轻松诙谐,具有解放的功能,能颠覆严肃、压抑的官方文化,能抵抗对宇宙变迁、自然灾害,以及诸如山岳、海洋等强大的东西的恐惧。《白鲸》的埃哈伯船长、比勒达代表了这部小说中的官方文化,而那些嘻嘻哈哈的水手则体现了民间文化的狂欢情调。例如,第22章水手们在船起锚时唱着下流情歌,而比勒达却唱着悲怆的赞美诗给他们鼓劲,在鲜明对照中突出后者的不合时宜。在漫长艰险的航海中,只有代表着生命力和解放力量的民间娱乐才能给水手带来活力,而宗教等严肃的官方文化象征着僵死的事物,只会起到反作用。又如第40章在船上的狂欢中,众水手高唱航海曲子,“……啊,哥儿们,桶在你们的艇里,/站到你们的转帆索边,/我们要逮一头美美的鲸鱼,……”当暴风雨来时,二副斯德布还唱着曲子:“啊!大风刮得好开心,/鲸鱼是其中的一个小丑,……啊,海洋!你真是个滑稽、可乐、大胆、爱说笑、爱闹、爱哄骗戏弄的家伙……”这轻松活泼的歌曲把可畏的大海比作爱玩的家伙,将危险和死亡当作儿戏,具有巴赫金所说的狂欢色彩,能够埋葬一切恐惧。
二.传说
《白鲸》中以实玛利在客栈里听航海归来的水手不断地讲故事直到深夜,在船上干活时,他们也经常讲各自的“惊险经历,用嘻嘻哈哈的语言来讲恐怖故事”。无论是早期定居北美荒野蛮林的移民,西进运动中的拓荒者,还是远赴重洋的航海水手,他们在陌生环境中不可避免会碰到各种奇事,听到各种怪闻,分享故事和传说是水手们、也是那个年代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有些传说具有迷信色彩,折射出航海创业的艰险。因为海上环境恶劣,人们时时面临生死考验,面对苍茫无边的大海,人很渺小,这种环境很容易滋生各种迷信传说,比如《白鲸》中白鲸在水手的传闻中变成一种神出鬼没的超自然力量,简直是魔鬼的化身。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发明了各种护身符或辟邪物来保护自己,或者说给自己带来心理安慰。如《奥穆》、《白鲸》中的水手都有将马蹄铁钉到桅杆的做法,因为航海传说中马蹄铁能够给水手带来好运,并阻止妖魔破坏船只。
梅尔维尔的一些小说是以南太平洋海岛上的风土人情为素材的,有些传说是当地人关于天神创世的事迹。如《玛迪》中讲到古时候一群鬼怪对美丽的玛迪群岛垂延三尺,一天半夜他们偷了一个小岛慢慢“滚”走,中途天就亮了,于是只好撇下小岛仓惶离开,于是它就变成目前的样子:花园没在水里,山泉悬在半空。《泰比》提到契尔顿汉姆喷泉附近很有特色的石阶被当地人认为是古代天神建造的,而叙事者托莫认为它和埃及金字塔一样,应该是某个远古人种遗留下来的杰作,它印证了这个海岛古老的历史,让他胸中生起敬畏之情。但它的古老历史却不为研究南海诸岛的理论家们所承认。托莫不时将南海诸岛的风土人情和古希腊文明作对比。作者暗示,这些海岛的历史不亚于古埃及、古希腊等文明,然而,白人研究者的殖民意图有意抹杀它们的古老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