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歌唱是人类原始的、本能的音乐活动,是人类表达感情最自然最直接的艺术方式。如:我国古书《毛诗序》中所提到的:“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而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那么,在音乐艺术领域内,合唱将这种咏歌形式予以升华,它是一种多声部的较为高级的人声集体歌唱形式。
其中,少儿合唱是培养儿童美育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因为孩子们在演唱时必须有振奋的精神和协调的合作,歌唱时的状态又必须是崇高向上的。因此,这样就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少年儿童的高尚情操和集体观念,引导青少年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使他们得到情感的满足,获得美的熏陶,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觉和高尚的艺术情操。
一个合唱队从组建到演出或得到提高直至成为一个成熟的团体,科学的合唱训练是从始至终的。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少儿合唱训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基本姿势的训练
合唱基本姿势分为站姿和坐姿两种。站立时,身体自然挺直,双肩下垂,双脚分开,重心靠前,双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面带微笑,整个姿势稳而不僵,发声器官自然、轻松、保持一定的兴奋感。采取坐姿时,不能坐满座面,上身与站姿相同,保持自然、轻松的状态。
二、呼吸方法训练
人的自然呼吸是无意识的,人说话时所运用的气息也是无意识的,可是,唱歌呼吸则有所不同,它是一种无意识呼吸基础上的技术性很强的呼吸方法。因为它受着乐句长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音量大小等控制,所以这种呼吸方法必须经过严格训练后才能掌握。
1.吸气状态
吸气时,要用口鼻同时吸气,可以慢慢地吸得深而自然。当气吸入时,胸和腰围四周感到慢慢地扩张起来,但是吸气时一定要留有余地,并不是吸得越深,越多就越好,因为那样会使整个机体容易僵硬,失去弹性,气息难以控制。
2.呼气状态
呼气时,在保持气息的状态下,慢而均匀地把气息送出,可发出“咝咝”声来检验气息是否均匀、流畅。
多声部合唱的呼吸方法有三种:(1)整体同时呼吸;(2)声部之间交叉轮流呼吸;(3)循环呼吸。这三种呼吸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进行操作:①急吸慢呼;②急吸急呼;③慢吸慢呼;④慢吸急呼。
急吸时要一吸到底;慢吸时不可过满;急呼时要有爆发力,腰肋部要弹起;慢呼时要均匀,有控制。训练时要求气流平稳均匀,反复训练,由浅入深,逐渐掌握各种强弱、速度的气息运用。
三、共鸣位置训练
在声乐艺术中,独唱讲个性,而合唱则求共性。合唱艺术求得共性的主要手段靠的是共鸣位置,只有解决好各部位的共鸣位置才能取得合唱的共性。
1.要求歌者保持一个兴奋状态
用半打哈欠的方法吸气,鼻孔兴奋张开,使声音集中成一条线由眉心传送到远处,面部有轻微颤动感。
在此,将训练要求总结为:打开头腔,做到“眉开”、“眼笑”、“颧骨扩张”,打开口腔与喉头。
2.直声训练
在合唱队员中有不同大小、快慢的颤音或摇音影响着合唱的协调,因此采用直声训练是求得共性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训练从直声入手,可以获得明澈、纯净的音质,而且给人以统一舒展、流畅的感觉。
四、咬字、吐字训练
俗话说:“字正腔圆”,就是以动人的语言通过优美的声腔,达到字声结合协调,字清声美为一体,将歌词正确而清晰地传达给观众。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进行咬字、吐字的训练。咬字是指声母的形成,而吐字指韵母的发音,因此掌握好声、韵母的发音规律就好训练了。
声母,按发音位置分为六种,即:唇音(b、p、m、f)、舌音(d、t、n、l)、喉音(g、k、h)、牙音(j、q、x)、齿音(z、c、s)、舌根音(zh、ch、sh、r)。
韵母共35个(略),可将韵母发音总结为:“四呼”,即:
开口呼:着力于喉,发音时,喉部闭拢,然后打开,气流冲击,喉部有爆发的感觉,有点像咳嗽前喉部的状态。
齐齿呼:着力于齿,发音时舌面前部和前硬腭接近,舌尖轻抵下牙并留有细缝,嘴角向左右分开,气流从中通过。
合口呼:着力在口,发音时,舌根后缩,嘴唇缩得小而圆,稍向前噘起,气流从缝中通过。
撮口呼:着力在唇,发音时,嘴唇收拢,缩得像一条口哨管道,舌尖平放,气流从缝中通过。
同时,要想做到字正腔圆,还必须唱好字头、字腹和字尾。字头咬而不死,字腹圆润丰满,字尾归好韵。
五、变声区的训练
随着儿童的发育成长,在11—15岁时进入童声晚期的变声阶段,此时他们出现的特征为声带变厚,声音变粗,有充血水肿,声门闭合不严的症状。因此,这一阶段必须严格运用科学的方法保护好他们的发声器官,并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顺利渡过变声期。
1.了解变声期的特点,稳定他们的情绪,如果他们的情绪不稳定,会引起内分泌混乱,至此,变声期本来就难以控制的嗓音变得更加难以驾驭,从而使学生失去信心,对歌唱产生厌恶情绪。
2.训练时,对变声期的学生不可对他们在音域、音色、音量上要求过高。
3.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他们力所能及的音域进行发声练习,每次练习的时间最好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如果声带严重闭合不全时,应该休声。
4.在排练作品时,尽可能把处在变声期的学生安排在中低声部,让他们用假声唱歌,此时,我们只要求他们出声时音要准确。
美国儿童音乐家哈蒂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决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
六、视唱练耳训练
“视唱练耳”(法)是通过视唱和听音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它对提高合唱综合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视唱练习
首先,进入各种节拍与节奏的认、唱、拍的训练;其次,再进入简单的单声部练习曲视唱。
2.练耳训练
听音的训练是从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这些最基本的特性开始,因此在训练之前必须先给以正确的音程及和弦概念,然后再进行训练,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它们的功能,这必须要有一个过程,且不可操之过急。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记忆能力、再现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模仿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模唱、视听、构唱的训练。
(作者单位:810000青海省西宁市七一路小学)
其中,少儿合唱是培养儿童美育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因为孩子们在演唱时必须有振奋的精神和协调的合作,歌唱时的状态又必须是崇高向上的。因此,这样就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少年儿童的高尚情操和集体观念,引导青少年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使他们得到情感的满足,获得美的熏陶,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觉和高尚的艺术情操。
一个合唱队从组建到演出或得到提高直至成为一个成熟的团体,科学的合唱训练是从始至终的。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少儿合唱训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基本姿势的训练
合唱基本姿势分为站姿和坐姿两种。站立时,身体自然挺直,双肩下垂,双脚分开,重心靠前,双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面带微笑,整个姿势稳而不僵,发声器官自然、轻松、保持一定的兴奋感。采取坐姿时,不能坐满座面,上身与站姿相同,保持自然、轻松的状态。
二、呼吸方法训练
人的自然呼吸是无意识的,人说话时所运用的气息也是无意识的,可是,唱歌呼吸则有所不同,它是一种无意识呼吸基础上的技术性很强的呼吸方法。因为它受着乐句长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音量大小等控制,所以这种呼吸方法必须经过严格训练后才能掌握。
1.吸气状态
吸气时,要用口鼻同时吸气,可以慢慢地吸得深而自然。当气吸入时,胸和腰围四周感到慢慢地扩张起来,但是吸气时一定要留有余地,并不是吸得越深,越多就越好,因为那样会使整个机体容易僵硬,失去弹性,气息难以控制。
2.呼气状态
呼气时,在保持气息的状态下,慢而均匀地把气息送出,可发出“咝咝”声来检验气息是否均匀、流畅。
多声部合唱的呼吸方法有三种:(1)整体同时呼吸;(2)声部之间交叉轮流呼吸;(3)循环呼吸。这三种呼吸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进行操作:①急吸慢呼;②急吸急呼;③慢吸慢呼;④慢吸急呼。
急吸时要一吸到底;慢吸时不可过满;急呼时要有爆发力,腰肋部要弹起;慢呼时要均匀,有控制。训练时要求气流平稳均匀,反复训练,由浅入深,逐渐掌握各种强弱、速度的气息运用。
三、共鸣位置训练
在声乐艺术中,独唱讲个性,而合唱则求共性。合唱艺术求得共性的主要手段靠的是共鸣位置,只有解决好各部位的共鸣位置才能取得合唱的共性。
1.要求歌者保持一个兴奋状态
用半打哈欠的方法吸气,鼻孔兴奋张开,使声音集中成一条线由眉心传送到远处,面部有轻微颤动感。
在此,将训练要求总结为:打开头腔,做到“眉开”、“眼笑”、“颧骨扩张”,打开口腔与喉头。
2.直声训练
在合唱队员中有不同大小、快慢的颤音或摇音影响着合唱的协调,因此采用直声训练是求得共性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训练从直声入手,可以获得明澈、纯净的音质,而且给人以统一舒展、流畅的感觉。
四、咬字、吐字训练
俗话说:“字正腔圆”,就是以动人的语言通过优美的声腔,达到字声结合协调,字清声美为一体,将歌词正确而清晰地传达给观众。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进行咬字、吐字的训练。咬字是指声母的形成,而吐字指韵母的发音,因此掌握好声、韵母的发音规律就好训练了。
声母,按发音位置分为六种,即:唇音(b、p、m、f)、舌音(d、t、n、l)、喉音(g、k、h)、牙音(j、q、x)、齿音(z、c、s)、舌根音(zh、ch、sh、r)。
韵母共35个(略),可将韵母发音总结为:“四呼”,即:
开口呼:着力于喉,发音时,喉部闭拢,然后打开,气流冲击,喉部有爆发的感觉,有点像咳嗽前喉部的状态。
齐齿呼:着力于齿,发音时舌面前部和前硬腭接近,舌尖轻抵下牙并留有细缝,嘴角向左右分开,气流从中通过。
合口呼:着力在口,发音时,舌根后缩,嘴唇缩得小而圆,稍向前噘起,气流从缝中通过。
撮口呼:着力在唇,发音时,嘴唇收拢,缩得像一条口哨管道,舌尖平放,气流从缝中通过。
同时,要想做到字正腔圆,还必须唱好字头、字腹和字尾。字头咬而不死,字腹圆润丰满,字尾归好韵。
五、变声区的训练
随着儿童的发育成长,在11—15岁时进入童声晚期的变声阶段,此时他们出现的特征为声带变厚,声音变粗,有充血水肿,声门闭合不严的症状。因此,这一阶段必须严格运用科学的方法保护好他们的发声器官,并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顺利渡过变声期。
1.了解变声期的特点,稳定他们的情绪,如果他们的情绪不稳定,会引起内分泌混乱,至此,变声期本来就难以控制的嗓音变得更加难以驾驭,从而使学生失去信心,对歌唱产生厌恶情绪。
2.训练时,对变声期的学生不可对他们在音域、音色、音量上要求过高。
3.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他们力所能及的音域进行发声练习,每次练习的时间最好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如果声带严重闭合不全时,应该休声。
4.在排练作品时,尽可能把处在变声期的学生安排在中低声部,让他们用假声唱歌,此时,我们只要求他们出声时音要准确。
美国儿童音乐家哈蒂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决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
六、视唱练耳训练
“视唱练耳”(法)是通过视唱和听音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它对提高合唱综合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视唱练习
首先,进入各种节拍与节奏的认、唱、拍的训练;其次,再进入简单的单声部练习曲视唱。
2.练耳训练
听音的训练是从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这些最基本的特性开始,因此在训练之前必须先给以正确的音程及和弦概念,然后再进行训练,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它们的功能,这必须要有一个过程,且不可操之过急。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记忆能力、再现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模仿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模唱、视听、构唱的训练。
(作者单位:810000青海省西宁市七一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