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领悟人生价值观念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084-02
  
  教材分析
  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自读课文,既是一篇文艺性很强的散文体演说稿,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面对巴尔扎克的死亡,演说者没有用低沉的语调,也没有用哀伤的言辞,去述说死者的生平和病逝,而是用高亢的语调、诗化和哲理性的语言,评述了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死者的无尽悼念之情,言之切切,令人感动。这篇演说稿不同于一般葬词的是,它不仅评说死者,而且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评论巴尔扎克的同时,也带上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作者的生死观。雨果认为,像巴尔扎克这样的“精神统治者”,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他的逝世,“不是黑夜,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演说稿给读者的不是压抑,不是眼泪,不是哀伤,而是悲壮、沉痛化成的巨大力量。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雨果和巴尔扎克。理解雨果对巴尔扎克作品、人格和影响的评价。
  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思考,讨论鉴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借鉴课文中对生与死的思考,确立正确的生死观、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体会其中的情和理,深刻领悟并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兴趣,以悼念戴安娜之死的音乐《风中之烛》导入。)
  教师导语:这是一首哀伤的歌曲,它是为悼念已故英国王妃戴安娜所唱。而历来伟大人物的离世,总带给人们更多的忧伤。时光回溯至公元1850年8月18日,遥远的巴黎,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四天之后,在巴黎拉雪兹公墓蒙蒙的细雨中,法国著名作家雨果,面对成千上万自发前来吊唁的群众,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巴尔扎克葬词》。
  引入课题:《巴尔扎克葬词》。
  
  二、品读三步曲之一——天才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同学们,面对挚友的英年早逝,雨果在演讲中用怎样的称呼,来盛赞巴尔扎克这位法兰西民族优秀的儿子?
  3、教师:大家注意没有:其中有一个词,像主旋律一样回荡在课文的始终?这词和其他几个称呼有什么不同吗?换言之,为什么唯独这个词在雨果演讲中连续出现?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设想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和音像辅助手段,创设一个与课文基调相一致的生活情境和情感氛围,引领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与学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能够与作品情感交融,从而积极主动的去探究课文的思想意蕴。)
  
  三、品读三步曲之二——丰碑篇(深入探究)
  1、教师:“我要用笔完成他用剑所未能完成的事业。”这是巴尔扎克早年的抱负。通过对“天才”一词的体会,大家觉得他实现自己的抱负了么?对此,雨果是怎样评价的?
  学生展示如:“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转手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华卓著,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
  “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什么。”
  “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2、教师:这些句子很美,闪烁着哲理和诗意的光芒!大家发现没有,“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中“饱满”这个词用得很有特色。
  据我所知,巴尔扎克的一生不但生命短促,而且在他奋斗的一生中,还充满了贫穷和孤独。但他将这一切不利的因素都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笔耕不辍,用不到二十年时间完成了90多部作品的创作。我们能不能仿照刚才那个句子的结构,以贫困和孤独为主题,仿造两个句子,以高度评价这位十九世纪的法兰西文学巨匠?
  示例:“他的一生是贫穷的,然而也是富足的,他的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还多”;“他的一生是孤独的,然而也是幸福的,他的朋友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3、教师:在这个世界上,最让人仰慕和怀念的,是那些用一生的时间、热情和生命来表达自己对人类关怀与爱的人们,巴尔扎克就站在这样的人群之中,他从人格、作品和成就等多方面,为我们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为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让我们集体将课文的5-8节重温一下。
  (设计意图:在创设情境之后,让学生通过寻找、感悟相关语句,体会作者蕴藏在全文中的情感,并进而深入理解雨果何以对巴尔扎克的人格、作品、成就、影响等有着如此崇高的评价。同时,在教师的合理适度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感受文本,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在相互交流中构建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四、品读三步曲之三——生死篇(讨论交流)
  1、教师:死亡,终究是一件不幸的事,天才的死亡尤其令人扼腕叹息,但是,世界上再没有比目睹死亡更能激发人们对“如何活着”这个问题的思考。巴尔扎克的英年早逝,让浪漫主义大师雨果感慨万千,对生和死的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思考。(投影出示思考题:“雨果对巴尔扎克的英年早逝作了哪些深刻的思考?”)
  学生展示如:“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
  2、教师:关于生和死问题,古今中外,有无数先贤仁人对此进行过认真的探讨。比如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大家是否能想起更多先哲们关于生死问题的表述?
  学生展示如: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列夫.托尔斯泰:“死亡,令人愉快的兄弟。”……
  “死亡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
  3、教师:同学们谈的大多是青史留名人物已有历史定论的生死观。但在日常的生活中,许多的人并不这么想。“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好死不如赖活”、“重要的是活着的质量,而是不是活的数量”。我们如何看待这种说法呢?
  学生讨论,作答。
  4、教师:同学们的讨论,我不妄加评论。但我想:所谓生死观问题,其实是一个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核心在:人怎样活着才算有价值?人们一般喜欢将人分为两类:“积极”的和“消极”的。所谓积极的人,在说有价值的话,做有价值的事;也有人说有价值的话,但没做有价值的事,我们说他言行不一致或者言不由衷。另有一些人既不说有价值的话,也不做有价值的事,甚至毁灭有价值的东西,我们谓之“消极”和“反动”。在一代文豪雨果的演讲中,我没有读到巴尔扎克的豪言壮语,但我非常清楚巴尔扎克持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死观。
  5、教师:在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天才的巴尔扎克实现了伟大的跨越。他和死让世界看到了光明、开始和永恒。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取得如巴尔扎克一样惊人成就的。但如果一个人竭尽所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了他的生命价值,我们称他为“天才”,不可以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尝试表达对生死的看法,既有助于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其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死观的形成,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五、拓展总结
  公元1850年8月22日,雨果在巴黎拉雪兹公墓蒙蒙的细雨中,以充满激情的语言送别他的朋友。一百多年以后,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说了这样一句话:“历史化为无形,却留下艺术的美。”雨果的演讲给我们的心灵留下什么呢?我期待着同学们课后写出精彩的随笔!
其他文献
摘 要:互动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传统远程教育的主要不足之一是师生交互不足,而师生交互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与学习资源交互及生生交互的效果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在现代远程教育形式下,有效互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远程教育 协作学习 教学质量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7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035-02  作者简介:盛倩(1979— ),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043-01    如何实施教学才能达到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呢?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工作实际,谈谈本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人在一所农村中学里任教,学生中的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044-01    新世纪的数学教育必须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作为课改的首要问题。科学的动态发展数学观认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包含错误、尝试和改进的过程,它必然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正是因为数学这一性质要求,我们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在知识和思维
期刊
摘 要: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导致毕业生人数膨胀,再加上下岗人员和军转人员要就业,进而导致就业岗位增加滞后于高校扩招,而大学生就业将直接关系到高校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自主择业 就业形势 择业心态  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053-0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招生就业体制也发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058-02  作者简介:黄丹,女,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2005至今攻读厦门大学中职旅游管理研究生课程    当今社会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强者创造机遇,智者抓住机遇,弱者失去机遇作为职中学生要做一名强者去创造机遇暂时比较困难,但做一名智者抓住机遇,那还是力所能及的以2003届就业班293名学生为研究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071-01  作者简介:曹秋(1979— ),女,汉族,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幼儿园、小学一级教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也悄然挺进了幼儿园,参与到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大大促进了幼儿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体系的改革,推进了教学方法的更新。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已不再是新鲜的事,一些公开教学,多媒体的运用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改革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针对高师数学分析课程改革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实践为基础,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从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关键词:高师 数学分析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073-02  作者简介:牛向阳,(1976— ),男,安徽濉溪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数学理论研究。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080-01    作为一名镇级教研员,我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上课之初,学生们的神情是兴奋的,双眼是明亮的。然而,课上到一半以后,我发现有的学生明亮的双眼逐渐失去了光泽,教师机械、乏味的讲解令人昏昏欲睡,我和其他学生一样,坐立不安了,思绪已经飞出教室,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  为什么本应充满灵气
期刊
摘 要:本文着重汇报了自己使用《英语》(新目标)教学以来的亲身体会和经验总结,同时也阐述了自己对专家学者语录的感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任务型教学 评价标准 教材观 务实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068-02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5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088-02    一、学生骨干队伍存在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多元化的文化思想涌入校园,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冲击,由于他们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因而容易产生迷茫和认识上的偏执。部分学生干部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习惯应用在同学关系中,凡事明哲保身;还有少数学生干部功利心驱使其做事,个人表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