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可以以问题为导向,站在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不断向自己抛出问题,用心琢磨教材的每处细节。教师需要用心琢磨教材出现的每位历史人物、叙述的每句话语、展示的每则史料和展现的每个历史事件,并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完整的课堂教学主线。
关键词:历史教材;问题导向;历史教学
教材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资料,是从事教学活动的起点。重视、研究和深挖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应该拥有的最基本的素养。教材中的每个历史事件、每句话和每幅图片都是专家们千挑万选,精心选择的结果。因此,教材上出现的所有文字都不是随意发挥的废话,每张图片都不是随意摆设上去的,甚至可以这样说,教材上的每处角落都暗含玄机,用意深远。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若是没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认识,课堂教学可能会流于表面,对师生都是不利的。对教师来说,教师可能对教材的理解浮于表面;对学生来说,可能无法实现历史学习核心素养的养成。那么,应该如何真正用好权威的初中历史教材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努力做到用心琢磨教材的每处细节,就能实现对初中历史教材的深度学习和深入钻研。本文试以统编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为例尝试说明笔者的些许思考。
一、琢磨教材出现的每个人物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了解历史人物在某一历史情境中的所思所想所做对把握历史事件至关重要。教材中的每--课都会出现很多历史人物,面对这些历史人物,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主题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尤其是他们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重要活动,而不是浅尝辄止,匆匆而过,仅仅停留在教材的初步叙述之中。因为这样是不利于深入和深刻地把握教材内容。例如,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中主要涉及11位重要的人物,第17课的核心主题是外交,那么,教师的课前备课,就应该努力学习和掌握这些重要人物在不同时期关于外交方面的活动或思想。这样才可能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当时外交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理解他们是如何影响外交的进程和走向。然后,再通过精心裁选,找出那些对课堂教学有用,便于学生接受的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述。
二、琢磨教材叙述的每句话语
教材的语言是凝练而富有丰富内涵的,需要教师仔细研读,深入思考。教师应该思考教材中叙述的每句话语的含义,思考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仅要掰开揉碎思考每句话,而且还要整合琢磨每段话,甚至是段落与段落之间、子目与子目之间的关系与联系。琢磨它们是平行并列还是层层递进。通过这样的思考和琢磨,教师就可以清晰地明白应该如何按照自己的逻辑讲述出来,应该补充哪些内容才能使教材的叙述更加清晰。例如,第17课教材中表述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①我们就要思考,为何教材会特意点明1945年呢?再如,教材中关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机,表述为“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②。那“什么是国际形势的变化呢?”,为何“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教材的表述是抽象的和模糊的。若是直接讲给学生,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两国共同的要求”。教师囫囵吞枣地讲过去,绝对是不可取的。这时,教师就要多向自己提几个问题。“这个国际形势的变化到底是什么呢”以及“为何会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呢”,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三、琢磨教材展示的每则史料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到史料。史料的内容丰富多样,在教材中最常出现的史料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文字史料,另一种是图片史料。这些史料都是教材编写者精心挑选的经典史料,它们分散在教材的不同之处。文字史料可能会出现在“导言”、“相关史事”甚至出现在“课后活动”的习题之中。教师必须重视这些史料。文字史料一般比较短小精悍,图像史料可能已经司空见惯,很容易忽视。但是,这些史料放在教材之中,定有它的特殊用途与价值。首先,这些史料经常会出现在试题之中;其次,这些史料是对教材文字叙述的一种补充。教师不仅不应该视而不见,而是更应该高度重视,认真琢磨这些补充内容与文字叙述之间的联系,它们会起到何种作用,应该怎样将它们更好地讲述给学生。如何通过这些史料来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四、琢磨教材中的每个历史事件
历史是纷繁复杂的,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演化出的历史事件更是汗牛充栋。但是,任何一本教材不可能将人类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全部选入,令学生学习,这是不可能的,更是不现实的。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现国家意志,因此教材中所选入的每个历史事件都是专家学者们精挑细选的结果,必然蕴藏着内在的深意,并不是随意发挥,更不是随意拼凑而成的。第17课涉及“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宏观层面的外交事业的发展和成就。此外,还有诸如乒乓外交等诸多微观层面的重要历史事件,这些事件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现建国以来中国外交领域的新发展。我们教师需要认真思考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怎样的?这些历史事件想要向学生传递怎样的信息?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以问题为导向,用心琢磨教材的每处细节,更好地做到深度备课和深度教学。“历史教师应优化教学结构,对知识点进行提纯,让教学立意变得更富有思考性与思想性,从而通过以问题为导向,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探究。”③这不仅应该成为教师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教师对学生负责的要求,更是新时代下历史教学发展的要求。笔者以问题为导向,用心琢磨历史教材细节,可以从两个角度切入,一是可以站在教师的视角去钻研教材,二是可以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琢磨教材。站在教师的角度研读教材,思考问题可以站得更高,看的更深,更深彻的理解教材。但是切忌要避免脱离教学实际情况,脱离学情。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经验出发再度思考。思考如何讲述可以使学生容易接受,可以使学生提起兴趣。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努力做到用心琢磨教材出现的每一个历史人物、叙述的每句话语、展示的每则史料和展现的每个历史事件,并将这些内容進行有机的整合,形成完整的课堂教学主线。通过用心琢磨教材的内容,有助于教师实现对初中历史教材的深度学习和深入钻研,并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教材内容,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这是对教师自身教学素养的考验,也是对教师的教学定力的考验。
注释
①郭双林,李伟科等:《中国历史(八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85页。
②郭双林,李伟科等:《中国历史(八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86页。
③胡绿芽:《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9年第20期,第20页。
作者简介
米善军,唐红梅,绵阳市涪城区西园学校,中学历史教师。
关键词:历史教材;问题导向;历史教学
教材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最重要和最核心的资料,是从事教学活动的起点。重视、研究和深挖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应该拥有的最基本的素养。教材中的每个历史事件、每句话和每幅图片都是专家们千挑万选,精心选择的结果。因此,教材上出现的所有文字都不是随意发挥的废话,每张图片都不是随意摆设上去的,甚至可以这样说,教材上的每处角落都暗含玄机,用意深远。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若是没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认识,课堂教学可能会流于表面,对师生都是不利的。对教师来说,教师可能对教材的理解浮于表面;对学生来说,可能无法实现历史学习核心素养的养成。那么,应该如何真正用好权威的初中历史教材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努力做到用心琢磨教材的每处细节,就能实现对初中历史教材的深度学习和深入钻研。本文试以统编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为例尝试说明笔者的些许思考。
一、琢磨教材出现的每个人物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了解历史人物在某一历史情境中的所思所想所做对把握历史事件至关重要。教材中的每--课都会出现很多历史人物,面对这些历史人物,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主题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尤其是他们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重要活动,而不是浅尝辄止,匆匆而过,仅仅停留在教材的初步叙述之中。因为这样是不利于深入和深刻地把握教材内容。例如,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中主要涉及11位重要的人物,第17课的核心主题是外交,那么,教师的课前备课,就应该努力学习和掌握这些重要人物在不同时期关于外交方面的活动或思想。这样才可能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当时外交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理解他们是如何影响外交的进程和走向。然后,再通过精心裁选,找出那些对课堂教学有用,便于学生接受的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述。
二、琢磨教材叙述的每句话语
教材的语言是凝练而富有丰富内涵的,需要教师仔细研读,深入思考。教师应该思考教材中叙述的每句话语的含义,思考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仅要掰开揉碎思考每句话,而且还要整合琢磨每段话,甚至是段落与段落之间、子目与子目之间的关系与联系。琢磨它们是平行并列还是层层递进。通过这样的思考和琢磨,教师就可以清晰地明白应该如何按照自己的逻辑讲述出来,应该补充哪些内容才能使教材的叙述更加清晰。例如,第17课教材中表述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①我们就要思考,为何教材会特意点明1945年呢?再如,教材中关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机,表述为“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②。那“什么是国际形势的变化呢?”,为何“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教材的表述是抽象的和模糊的。若是直接讲给学生,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两国共同的要求”。教师囫囵吞枣地讲过去,绝对是不可取的。这时,教师就要多向自己提几个问题。“这个国际形势的变化到底是什么呢”以及“为何会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呢”,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三、琢磨教材展示的每则史料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到史料。史料的内容丰富多样,在教材中最常出现的史料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文字史料,另一种是图片史料。这些史料都是教材编写者精心挑选的经典史料,它们分散在教材的不同之处。文字史料可能会出现在“导言”、“相关史事”甚至出现在“课后活动”的习题之中。教师必须重视这些史料。文字史料一般比较短小精悍,图像史料可能已经司空见惯,很容易忽视。但是,这些史料放在教材之中,定有它的特殊用途与价值。首先,这些史料经常会出现在试题之中;其次,这些史料是对教材文字叙述的一种补充。教师不仅不应该视而不见,而是更应该高度重视,认真琢磨这些补充内容与文字叙述之间的联系,它们会起到何种作用,应该怎样将它们更好地讲述给学生。如何通过这些史料来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四、琢磨教材中的每个历史事件
历史是纷繁复杂的,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演化出的历史事件更是汗牛充栋。但是,任何一本教材不可能将人类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全部选入,令学生学习,这是不可能的,更是不现实的。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写体现国家意志,因此教材中所选入的每个历史事件都是专家学者们精挑细选的结果,必然蕴藏着内在的深意,并不是随意发挥,更不是随意拼凑而成的。第17课涉及“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宏观层面的外交事业的发展和成就。此外,还有诸如乒乓外交等诸多微观层面的重要历史事件,这些事件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现建国以来中国外交领域的新发展。我们教师需要认真思考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怎样的?这些历史事件想要向学生传递怎样的信息?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以问题为导向,用心琢磨教材的每处细节,更好地做到深度备课和深度教学。“历史教师应优化教学结构,对知识点进行提纯,让教学立意变得更富有思考性与思想性,从而通过以问题为导向,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探究。”③这不仅应该成为教师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教师对学生负责的要求,更是新时代下历史教学发展的要求。笔者以问题为导向,用心琢磨历史教材细节,可以从两个角度切入,一是可以站在教师的视角去钻研教材,二是可以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琢磨教材。站在教师的角度研读教材,思考问题可以站得更高,看的更深,更深彻的理解教材。但是切忌要避免脱离教学实际情况,脱离学情。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经验出发再度思考。思考如何讲述可以使学生容易接受,可以使学生提起兴趣。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努力做到用心琢磨教材出现的每一个历史人物、叙述的每句话语、展示的每则史料和展现的每个历史事件,并将这些内容進行有机的整合,形成完整的课堂教学主线。通过用心琢磨教材的内容,有助于教师实现对初中历史教材的深度学习和深入钻研,并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教材内容,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这是对教师自身教学素养的考验,也是对教师的教学定力的考验。
注释
①郭双林,李伟科等:《中国历史(八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85页。
②郭双林,李伟科等:《中国历史(八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86页。
③胡绿芽:《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9年第20期,第20页。
作者简介
米善军,唐红梅,绵阳市涪城区西园学校,中学历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