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带你熟门熟路地穿越一片丛林,来到日本一位69岁老人的家。这是一幢因患病太久而被隔离太阳之外的房子,像被遗弃在人间之外,久久生病却无法医治。我推开晦暗的门,好像推开重病晚期的观察室。地面上成吨的垃圾早已氧化为深褐色,圆葱和纳豆在食物链底层散发着廉价的气息,尘封多年的空气浸泡在一种叫作“啃老”的传染病里,而老人慵懒地躺卧在腐朽的垃圾中,安然地面对着东京电视台的镜头。
这位老人名叫前田良久,因为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和多年饮酒造成胰脏病变的缘故,在工作两年半后便辞职了,依靠父母留下的遗产生活到现在。他自嘲为“啃老界的鼻祖”,四十多年来用鲜有人尝试的节省方式,用生命计算和折兑着去往另一个世界的车票。
跨过万里的距离,人们在荧幕的另一边惊异和嘲讽地看着这样的生活,热议这种生活方式是否还有意义,并向老人抛掷出了无数的疑问:“剩下的遗产还能负担几年”“二十年间为什么从不打扫房间”“还有亲人吗,是否想再组建家庭”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却在老人沉默已久的反问后,像是一支支被瞬间堵住通气管的输液瓶,出奇安静地把生命的意义滴答在思考里。
老人对着摄像机问道:“如果认识的人都死了,你活着还有意义吗?”
气氛即刻从讨论令人不齿的鄙夷幻化为沉重。在这四十年间,老人的父母、妹妹及认识的每一个人,都像火柴一样,一根根按次序地熄灭在他的生命里。他好像一个被逐渐掏空的火柴盒,空留着侧面早已无法与人产生摩擦和羁绊的红色擦纸,在多年的孤独里,群体感慢慢脱落了。他失去了近乎所有支撑生命的意义,失去了每一个可以与之燃烧联系的人。他说:“我早已是一个被排除在人世之外的人,但你们不同,还是应该组建家庭。一个人会孤独的,有家人,生活就会有意义了。”
出于善意,日本电视台在年末为老人准备了一份新年礼物——出资替他清理房屋。所以我又一次,熟门熟路地带你穿越这片丛林,来到这位69岁老人的家。在清洁公司用两辆大卡车清理出约1吨重的垃圾后,这幢房子,第一次正视多年郁积的疾病,在经过专业又温暖的治疗后,迎着太阳走出了重症观察室,房顶褪下褶皱,重新覆上新鲜的绿意。老人也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些虽然已经熄灭,但留存下来的美好灰烬——一家四口的合影、小学时候的日记、妈妈在义卖会上买的东京奥运会的柜子、儿时的相册。这些有着几十年历史的物件竟散发出当年的朝气蓬勃,那种只属于人间的蓬勃在镜头推进的一刻,让早已彻悟生活的老人禁不住热泪盈眶。
节目的最后,摄像师问老人:“您现在有什么想做的事吗?”老人的愿望很简单,因为怀念有人的感觉,他想去繁华的地方溜达,挤进闹哄哄、热腾腾的人间,从而忘掉孤独。
我最后一次带你熟门熟路地穿越那片丛林,我们凝视着这个终将会消失在人间的房子,不经意跌进了失落年代里“低欲望社会”的陷阱。所谓低欲望社会,是指社会新晋一代由于很多压力和顾虑造成满足感的过度延迟,不愿再为物质生活买单,丧失了物欲、成功欲、沟通欲,从而选择远离传统的生活方式。人间自此成为一味失效药,苍凉越来越多地浸染在颓废绝望的“丧文化”和极低的幸福感中,炙热是主动走进“宅文化”,淡化和疏远身边的人际群体。这味本来用于治愈孤独感的热性药,在人们越来越远的关系里忽冷忽热,顷刻溶解,失去效力。
所谓人间,首先便要在人之间。我们还是那个火柴盒,按回忆的时间把重要的人层叠有序地装在里面,每每和其中一根产生某种联系,便是火柴划过红磷之时,燃烧热烈的火焰都是这人间给予我们最宝贵的回忆。故事中的前田老人,由于被迫失去了和世间人群的联系,被迫与所有的回忆走失,原本所拥有的那片葱郁的家族森林,早已被砍伐得荒芜一片,只剩下孤零零的他站在过去,陪着那些堆积在一起却不敢翻开的历史,這也造成了老人多年低欲望的啃老生活。
当扔下喧闹交流的人群去宣扬一种佛系生活,殊不知,这样清心寡欲的佛系,早已曲解了崇尚自然的积极健康,而沦为消极悲观的逃避现状。
人间归根到底是温柔的容器,放进什么样的年轻一代,投进什么样的个人责任,就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形状变化。如若层层剥离人之间的关系,单纯投进孤独的个人,社会将涌动低迷的痛苦之河;如若层层拉近感情的距离,成群投进密切的群体,社会将氤氲成甜蜜的人间。这一切都因为,在人之间,才叫人间。
这位老人名叫前田良久,因为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和多年饮酒造成胰脏病变的缘故,在工作两年半后便辞职了,依靠父母留下的遗产生活到现在。他自嘲为“啃老界的鼻祖”,四十多年来用鲜有人尝试的节省方式,用生命计算和折兑着去往另一个世界的车票。
跨过万里的距离,人们在荧幕的另一边惊异和嘲讽地看着这样的生活,热议这种生活方式是否还有意义,并向老人抛掷出了无数的疑问:“剩下的遗产还能负担几年”“二十年间为什么从不打扫房间”“还有亲人吗,是否想再组建家庭”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却在老人沉默已久的反问后,像是一支支被瞬间堵住通气管的输液瓶,出奇安静地把生命的意义滴答在思考里。
老人对着摄像机问道:“如果认识的人都死了,你活着还有意义吗?”
气氛即刻从讨论令人不齿的鄙夷幻化为沉重。在这四十年间,老人的父母、妹妹及认识的每一个人,都像火柴一样,一根根按次序地熄灭在他的生命里。他好像一个被逐渐掏空的火柴盒,空留着侧面早已无法与人产生摩擦和羁绊的红色擦纸,在多年的孤独里,群体感慢慢脱落了。他失去了近乎所有支撑生命的意义,失去了每一个可以与之燃烧联系的人。他说:“我早已是一个被排除在人世之外的人,但你们不同,还是应该组建家庭。一个人会孤独的,有家人,生活就会有意义了。”
出于善意,日本电视台在年末为老人准备了一份新年礼物——出资替他清理房屋。所以我又一次,熟门熟路地带你穿越这片丛林,来到这位69岁老人的家。在清洁公司用两辆大卡车清理出约1吨重的垃圾后,这幢房子,第一次正视多年郁积的疾病,在经过专业又温暖的治疗后,迎着太阳走出了重症观察室,房顶褪下褶皱,重新覆上新鲜的绿意。老人也有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些虽然已经熄灭,但留存下来的美好灰烬——一家四口的合影、小学时候的日记、妈妈在义卖会上买的东京奥运会的柜子、儿时的相册。这些有着几十年历史的物件竟散发出当年的朝气蓬勃,那种只属于人间的蓬勃在镜头推进的一刻,让早已彻悟生活的老人禁不住热泪盈眶。
节目的最后,摄像师问老人:“您现在有什么想做的事吗?”老人的愿望很简单,因为怀念有人的感觉,他想去繁华的地方溜达,挤进闹哄哄、热腾腾的人间,从而忘掉孤独。
我最后一次带你熟门熟路地穿越那片丛林,我们凝视着这个终将会消失在人间的房子,不经意跌进了失落年代里“低欲望社会”的陷阱。所谓低欲望社会,是指社会新晋一代由于很多压力和顾虑造成满足感的过度延迟,不愿再为物质生活买单,丧失了物欲、成功欲、沟通欲,从而选择远离传统的生活方式。人间自此成为一味失效药,苍凉越来越多地浸染在颓废绝望的“丧文化”和极低的幸福感中,炙热是主动走进“宅文化”,淡化和疏远身边的人际群体。这味本来用于治愈孤独感的热性药,在人们越来越远的关系里忽冷忽热,顷刻溶解,失去效力。
所谓人间,首先便要在人之间。我们还是那个火柴盒,按回忆的时间把重要的人层叠有序地装在里面,每每和其中一根产生某种联系,便是火柴划过红磷之时,燃烧热烈的火焰都是这人间给予我们最宝贵的回忆。故事中的前田老人,由于被迫失去了和世间人群的联系,被迫与所有的回忆走失,原本所拥有的那片葱郁的家族森林,早已被砍伐得荒芜一片,只剩下孤零零的他站在过去,陪着那些堆积在一起却不敢翻开的历史,這也造成了老人多年低欲望的啃老生活。
当扔下喧闹交流的人群去宣扬一种佛系生活,殊不知,这样清心寡欲的佛系,早已曲解了崇尚自然的积极健康,而沦为消极悲观的逃避现状。
人间归根到底是温柔的容器,放进什么样的年轻一代,投进什么样的个人责任,就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形状变化。如若层层剥离人之间的关系,单纯投进孤独的个人,社会将涌动低迷的痛苦之河;如若层层拉近感情的距离,成群投进密切的群体,社会将氤氲成甜蜜的人间。这一切都因为,在人之间,才叫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