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怎样教小学生学习古诗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y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韵文的一种形式,它不同于散文,最明显的特点是语言有鲜明的节奏,读起来琅琅上口,通常带有强烈的感情。诗人用精练的语言,表达自己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使读者受到感染和教育。
  诗人写诗,不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而是选取生活中最有特征的形象,集中歌颂最有意义、最能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及由此所激发起的情感去打动读者。
  尤其是古诗,它的语言简练,通假字较多,感情同样丰富。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画,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例如,小学语文中的古诗《咏柳》,诗人抓住最能表现春天特征的景物——柳树,通过想象精彩地描绘了春天的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喜悦、欢快的心情。柳树、柳枝、柳叶与春风本是两种不相关联的事物,诗人却把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使孩子们感到深奥难懂。
  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春天来了,周围的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重点说柳树;然后让个别学生说说观察到的柳树变化的过程;接着我揭示课题总说春天柳树生长变化的过程;最后让孩子们读古诗《咏柳》,边读边指导,理解重点词。学生抓住了“碧玉”、“妆”、“一树”、“丝绦”、“细叶”、“裁”的理解,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就读懂了这首古诗,少数学生还会背了。
  我认为在古诗教学中只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学生学起来就根本不难了。
  1、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联系生活实际,抓住重点词语领会诗的内容;
  3、加强朗读、背诵、抄写的训练;
  4、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综上所述,在古诗的教学中,教师要吃透教材,俗话说:“要想给别人半碗水,自己得有一碗水。”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凡是学生能经过努力学会的,老师不要过多讲,对学生不易理解的词句,要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采取不同教法。大部分诗中的重点词还是要联系上下文去体会它在文中的含义。只要我们教得有法,小学生学习古诗就不难了。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语文教学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在中高考试卷的结构比中,写作所占的比分越来越高,甚至在有的省市,语文考试只考写作。这样,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成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而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了解作文教学取得怎样效果的重要判断之一。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总是强调:对学生的作文必须要篇篇精批细改,总批、眉
期刊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有个性的,教学过程不同于工业上的流水生产线,千篇一律,不断重复。教师的教必须与学生的学结合才能产生效果,要有针对性,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班积极性。否则,就是对牛弹琴,老师讲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要上好课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考虑学生因素,认真备教材的同时认真备学生。如何充分考虑学生因素备好课、上好课呢?我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老师心中时刻有学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奇葩。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每个人都是诗人,但每个人都可以去鉴赏诗歌。诗词背诵、诗歌鉴赏也是我国高考制度中经久不衰的考题,而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就是以诗歌教学为主。如何指导学生去感受、理解、体验诗歌的美,进而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陶冶情操并很好地背诵下来,始终是困扰我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教育家
期刊
《穷人》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作者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写出了脍炙人口之作。他运用高超的环境和心理描写将渔夫和妻子桑娜金子般善良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教育。    一、环境对比与心理交错描写,体现桑娜的担心和勤劳能干    作家笔随心意,从“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到“屋里却温暖而又舒适”。从环境的
期刊
一放寒假,学生的心立即飞回了家中。亲人的团聚、朋友的嬉耍、节日的欢快,让他们把学习丢在了脑后。但如果布置一些独具特色,寓学于乐的作业,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体会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是会很乐意完成的。  结合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独有文化氛围,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学习书法、赏写春联、搜编短信。开学后,我用了一节课作了信息反馈,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交流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  一、学习书
期刊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学习语文不积极、不主动,上课时,老师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学生却心不在焉、昏昏欲睡,而且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教师就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整体施加影响,唤起学生求知、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进入审美的佳境。    一、巧饰“凤头”,引导学生尽快“入境”  语文课的导入好比“凤头”,它是课堂的起始,是教师讲课前围绕教学目的精心设计的简捷的课堂开场白。
期刊
小学阶段的识字量相对茫茫字海来说也许并不多,但对于刚识字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却并不容易。单单小学语文六年制二册就要求:认识460个字,其中300个是要求学会写的字,160个是要求认识的。识字量的提高,使生字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的生字呢?我认为,只有在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办法。  想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期刊
学生的认识活动要靠教师的启发诱导,才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动脑动口,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的目的。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奉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只有当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时,教师才能予以诱导启发。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探求精神?其方法枚不胜举。以下仅就“设悬”、“质疑”、“解囊”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和做法。  “设悬”、“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仅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学好这门课,对于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面对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性质也发生了变化,语文教学有了新的界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个要求,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新课标的
期刊
一、语文课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在语文学习中,应把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而一个人语言能力又主要表现在语感上。正如吕叔湘所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么什么是语感呢?通俗的说法,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悟,在视听之际不假思索地从感知语音、字形而立刻理解其表示的意义的能力,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在人们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    二、将语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