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入
1962年冬天,正值我国自然灾害时期,作家峻青先生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了一场及时的大雪,心里无比喜悦,写下了一篇散文——《第一场雪》。我们今天学习课文《第一场雪》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入冬的第一场雪,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板题。
二.检测预习
课文预习了吗?预习中学习了些什么?(交流)
1.我们先来听几个词语。请大家把书翻开,我再给大家一点时间,自己默读浏览课文,看看哪些字不会写,会写的就过去,不会写的赶紧练一练。练生字,包括学过的难写的字,容易错的熟字。
听写要求:有的是我说出词来,你们直接写;有的是我说一个意思,你想这个意思应该是什么词,你再写上;还有,我说一说要表现什么内容,书上是怎么用词的,你想想该用什么词,再写上;还有,我说一句话,你把这句话缩成一个词组,类似于缩句练习。而且在听写过程中,我还要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来让你们回答。同学们一方面要听,一方面要想,一方面还得写,一方面还得答。
(指名两外学生上台听写词语,其他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听写。)
(1)课文上说,胶东半岛的天气几天之内,变化得很快,很剧烈,他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现这个变化之快?(骤然变冷)
(2)第二个词,天气骤然变冷后,刮的风冷得刺骨,他怎么形容这个刺骨的风?(寒风凛冽)
(3)下雪时候的乌云是怎么样的?(彤云密布)
提问:这里的“彤”字单讲怎么讲?你们谁见过下雪时天上的云是红色的?那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谁知道其中的道理?
师讲述:彤云密布这个词,最早是一位叫施耐庵的老先生用过。他写过一本书叫《水浒传》。《水浒传》里有一个英雄,他是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谁?林冲。林冲受到高俅的迫害,把他发配到沧州看守草料场。有一天,他到镇上买酒,在路上就下起了雪。我记得作者是这么说的:“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这是施耐庵第一次用“彤云密布”这四个字形容下雪时候的乌云。打这以后,“彤云密布”这四个字就渐渐固定下来了。“彤”字的本意在这个成语里已经消失了。有些前人用过的词语固定下来就变成什么了?(成语)中国的成语有很多就这么来的。
(4)好,我们写下一行,这回直接写吧。(雪花飘落)
(5)下个词要费脑子了,课文上说冬天的山村,到了夜晚,怎么样?(格外寂静)你能说出“寂静”的反义词吗(喧闹……)
(6)写下一行,下面我说一句话,你们缩成一个词组,“下雪以后,到处都像是用白粉装饰过的,好像用玉石堆砌起来那么漂亮。”(粉妆玉砌)
(7)再缩减一句话成一个词组,来表现一个情景∶房屋上树上,到处都是积雪,风一吹,都纷纷扬扬地飞起来了。(积雪飞扬
(8)下面写一个成语,作者说它不是一个迷信的成语,它是有科学根据的。(瑞雪兆丰年)那谁来说说它的意思呢?
2.写得不错,请同学打开书,谁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一下这一课讲的是什么内容?(学生讲述)
3.思考:作者观察和行文的顺序是什么?
板书:雪前→雪中→雪后→联想(学生上台板书)
三、学课文
你们最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雪后)
师:好吧,我们就先来学习这部分内容。作者峻青笔下雪后的景致的确很美,既有壮阔的美,又有各具特色的美,既有静态的美,又有动感的美。让我们走进雪野中,去发现,去感受,去欣赏。
1、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4、5自然段,结合以前下雪时,自己的观察和积累感受体会。(强调读书动笔)
2、 交流指导:
(1) 你对这部分的哪些文字有着怎么样的体会?(学生讲述)“从万里江山变成粉妆玉砌的世界”想象到什么?还从哪些字眼体会到什么?(学生讲述)指导朗读前两句。
(2) 谁对哪些词句还有自己的体会?(生讲述)看到“毛茸茸”这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那为什么又是“亮晶晶”的?“蓬松松”这个词让你想到什么?那为什么又是沉甸甸的?从这些字眼里你还能体会到什么?(雪大喜悦)指导朗读3、4句。
(3) 谁还想说一说你对哪些词句的体会?(生讲述)“簌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一个成语:板书:“五光十色”,能不能换成“五颜六色”?为什么?你能想象一下这时的情景吗?
(4) 雪太美了,真想到雪中玩一玩。以前有没有在雪中玩过?那你们当时的心情怎么样?是怎样玩的?出示插图,请读第5自然段的两句话,把图中孩子们的快乐通过读表现出来。
四、结束语及作业布置
作者为什么这么喜悦?这样美的雪景是怎么下来的?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同学们注意,黑板上这8个词中藏着一首美丽的雪景诗,我们上完了第二节课以后,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下去以后,同学们试着想一想,做一做。
板书:18第一场雪
雪前 骤然变冷 寒风凛冽 彤云密布
↓
雪中 雪花飘落 格外寂静
↓
雪后 粉妆玉砌 积雪飞扬
↓
联想 瑞雪兆丰年
(作者单位:西安市南门小学)
责任编辑 王波
1962年冬天,正值我国自然灾害时期,作家峻青先生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了一场及时的大雪,心里无比喜悦,写下了一篇散文——《第一场雪》。我们今天学习课文《第一场雪》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入冬的第一场雪,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板题。
二.检测预习
课文预习了吗?预习中学习了些什么?(交流)
1.我们先来听几个词语。请大家把书翻开,我再给大家一点时间,自己默读浏览课文,看看哪些字不会写,会写的就过去,不会写的赶紧练一练。练生字,包括学过的难写的字,容易错的熟字。
听写要求:有的是我说出词来,你们直接写;有的是我说一个意思,你想这个意思应该是什么词,你再写上;还有,我说一说要表现什么内容,书上是怎么用词的,你想想该用什么词,再写上;还有,我说一句话,你把这句话缩成一个词组,类似于缩句练习。而且在听写过程中,我还要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来让你们回答。同学们一方面要听,一方面要想,一方面还得写,一方面还得答。
(指名两外学生上台听写词语,其他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听写。)
(1)课文上说,胶东半岛的天气几天之内,变化得很快,很剧烈,他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现这个变化之快?(骤然变冷)
(2)第二个词,天气骤然变冷后,刮的风冷得刺骨,他怎么形容这个刺骨的风?(寒风凛冽)
(3)下雪时候的乌云是怎么样的?(彤云密布)
提问:这里的“彤”字单讲怎么讲?你们谁见过下雪时天上的云是红色的?那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谁知道其中的道理?
师讲述:彤云密布这个词,最早是一位叫施耐庵的老先生用过。他写过一本书叫《水浒传》。《水浒传》里有一个英雄,他是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谁?林冲。林冲受到高俅的迫害,把他发配到沧州看守草料场。有一天,他到镇上买酒,在路上就下起了雪。我记得作者是这么说的:“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这是施耐庵第一次用“彤云密布”这四个字形容下雪时候的乌云。打这以后,“彤云密布”这四个字就渐渐固定下来了。“彤”字的本意在这个成语里已经消失了。有些前人用过的词语固定下来就变成什么了?(成语)中国的成语有很多就这么来的。
(4)好,我们写下一行,这回直接写吧。(雪花飘落)
(5)下个词要费脑子了,课文上说冬天的山村,到了夜晚,怎么样?(格外寂静)你能说出“寂静”的反义词吗(喧闹……)
(6)写下一行,下面我说一句话,你们缩成一个词组,“下雪以后,到处都像是用白粉装饰过的,好像用玉石堆砌起来那么漂亮。”(粉妆玉砌)
(7)再缩减一句话成一个词组,来表现一个情景∶房屋上树上,到处都是积雪,风一吹,都纷纷扬扬地飞起来了。(积雪飞扬
(8)下面写一个成语,作者说它不是一个迷信的成语,它是有科学根据的。(瑞雪兆丰年)那谁来说说它的意思呢?
2.写得不错,请同学打开书,谁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一下这一课讲的是什么内容?(学生讲述)
3.思考:作者观察和行文的顺序是什么?
板书:雪前→雪中→雪后→联想(学生上台板书)
三、学课文
你们最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雪后)
师:好吧,我们就先来学习这部分内容。作者峻青笔下雪后的景致的确很美,既有壮阔的美,又有各具特色的美,既有静态的美,又有动感的美。让我们走进雪野中,去发现,去感受,去欣赏。
1、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4、5自然段,结合以前下雪时,自己的观察和积累感受体会。(强调读书动笔)
2、 交流指导:
(1) 你对这部分的哪些文字有着怎么样的体会?(学生讲述)“从万里江山变成粉妆玉砌的世界”想象到什么?还从哪些字眼体会到什么?(学生讲述)指导朗读前两句。
(2) 谁对哪些词句还有自己的体会?(生讲述)看到“毛茸茸”这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那为什么又是“亮晶晶”的?“蓬松松”这个词让你想到什么?那为什么又是沉甸甸的?从这些字眼里你还能体会到什么?(雪大喜悦)指导朗读3、4句。
(3) 谁还想说一说你对哪些词句的体会?(生讲述)“簌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一个成语:板书:“五光十色”,能不能换成“五颜六色”?为什么?你能想象一下这时的情景吗?
(4) 雪太美了,真想到雪中玩一玩。以前有没有在雪中玩过?那你们当时的心情怎么样?是怎样玩的?出示插图,请读第5自然段的两句话,把图中孩子们的快乐通过读表现出来。
四、结束语及作业布置
作者为什么这么喜悦?这样美的雪景是怎么下来的?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同学们注意,黑板上这8个词中藏着一首美丽的雪景诗,我们上完了第二节课以后,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下去以后,同学们试着想一想,做一做。
板书:18第一场雪
雪前 骤然变冷 寒风凛冽 彤云密布
↓
雪中 雪花飘落 格外寂静
↓
雪后 粉妆玉砌 积雪飞扬
↓
联想 瑞雪兆丰年
(作者单位:西安市南门小学)
责任编辑 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