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品牌剥削的经销商死路一条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estch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在剥削我们?是品牌!没有品牌的经销商,只能是默默的终端耕耘者,过着贫民生活,当你为赚得一时的差价而沾沾自喜时,品牌拥有者才真正走向了塔尖!
  
  案例篇:同出身,不同命
  
  经销商可以说是贫富分化最大的一个人群。在以下两个案例中,一个是日落西山、苟延残喘,沦落到渠道的最底层,一身土满脸汗地充当着搬运工的角色;另一个却在信心百倍地为企业上市而努力。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差距呢?
  
  [案例一]老贾的一个轮回
  中国还没有“改革春风吹满地”时,老贾就在一个街道旁边开了一个杂货小店。他待人热情,商品价格比周边略微便宜,生意红火。
  1994年~1998年,随着商业的发展,开杂货店的越来越多,贾老板感到了压力,于是他就从进货的源头下工夫,与大批发商联系,加大一次性进货数量,把价格压了下来。
  贾老板拿货价格比批发市场有了优势,就开始利用差价抢夺批发市场的生意,利用送货上门、优质的服务,成功地将一批小店开发成为自己的客户。不知不觉中,贾老板完成了从零售商到批发商的转换。
  贾老板的销量迅速地增长了起来,他的经营方针就是:畅销的产品因价格透明不赚钱,那就少赚钱;冷门的产品价格透明度低,那就在它们身上将利润最大化,另外,偶尔遇到产品供不应求的时机,则搞一些来路不正的假冒产品掺杂进去,赚点黑心小钱,倒也没有人怀疑。
  不过两年时间,贾老板发财了,买了几处房子,还有了三辆三轮车、一辆货车,并把家里侄子、侄女也叫来帮忙,另外还招了几个小工,跑腿送货外加跑业务,忙得不可开交。
  1999年~2002年间,供不应求转变成了供大于求,企业竞争压力加大,等客上门的“坐商”逐渐被厂家冷落,具有配送服务能力和运作终端能力的经销商被宠爱有加,批发市场也转入冷清。
  贾老板敏锐地觉察到了危机感,于是开始寻找品牌代理,首先碰到郎酒在招商,接触一下发现不但有广告支持,还有车辆、人员等支持。贾老板立刻动了心,签下了所在市场的独家代理。
  接着贾老板又成功地拿到了统一、娃哈哈的独家经销权,声势更大了,整个批发部有了几十个业务员、促销员。
  2002年之后,深度分销时代来临,厂家开始重新规划市场,纵砍横割。贾老板的市场空间迅速地被压缩到区一级,甚至是街道一级。老贾手里保持市级代理的只有部分滞销品牌,稍微强势的品牌则要求专销,或者是老贾把竞争品牌拿掉,或者就是他们把老贾拿掉。老贾头都大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市场上经销商数量增多,产品价格透明度增加,产品的利润空间被最大限度地缩小,老贾只能赚取搬运工的利润。经销权也不再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了,老贾的侄子和侄女也都纷纷单飞,把老贾的客户划出了大半。由于利润和市场空间的减少,老贾当初庞大的业务队伍,也逐渐缩小到不足三五人。自己在闲时,也会给下游小客户跑腿送货。
  最近见到老贾,他正在商店门前晒太阳,现在的商店比原来大得多,可是又回归到了零售为主的田地。老贾自嘲道:我这是来了一个轮回。
  
  [案例二]明达公司跃上“塔尖”
  1998年~2000年,是明达公司的筹备期,创始人之一张明,是一家公司的销售经理,同三个铁杆从企业辞职出来,共同集资5万元,买了一辆小货车,开了一家批发部,做起了酒水生意。
  利用原有的关系人脉,张明得到了某品牌的大力扶持,不但获得了周转资金的支持,而且划给的市场潜力很大。张明成功开发了几个小二批,迅速做大了销量,有销量托底,回头再跟该品牌要政策,生意红红火火。
  两年时间,资本滚动到了30万元,此时市场接近饱和,如何继续发展,成了新难题。
  于是,几个合伙人在南桥一个茶馆里开会(后被张明称为有转折意义的“南桥会议”),研究企业的发展。在这个会议上,明达公司正式拍板成立,不再单纯依靠一个企业品牌来做,要做自己的品牌,并公司化运作。
  2003年,张明抓住当地一个县级酒厂濒临倒闭的时机,包销了其产品,并推出自己的品牌“明达粮液”,面向全省招商。
  事实证明张明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营销管理人才。他把经销商的支持、培训、市场广告等一系列工作抓了起来,而且通过培训、提升、激励,打造出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全省的网络很快形成。随着公司的发展,市场投入也向品牌倾斜,广告、店招琳琅满目,企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到2007年,销售总额达到3亿元,“明达粮液”成为当地的名牌产品。
  张明的介入使这个县级酒厂免于倒闭,现在张明的销量在这个企业所占比重达到80%以上,厂家沦落为生产车间。
  最近张明正在积极拓展省外市场,开着奥迪A6考察市场,一脸的春风得意。
  
  分析篇:一边是天堂,一边地狱
  
  中国的经销商阶层经历了四次大的转变:从计划经济商品的供不应求,到现在的供大于求;从过去没有服务意识,到现在的服务至上(行商与深度分销);从过去经销商依赖厂家,到现在的厂家、经销商都依赖品牌。
  这四次大转变,就像四个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一边是天堂,走向成功;一边是地狱,走向失败。
  
  第一个十字路¨:改革初期的第一桶金
  时代背景
  1.形成经销商的雏形。这时候的老贾们与批发市场抢夺生意,批发市场的批发商还在店里等待顾客上门,还不能称为是经销商,因为没有体现出渠道服务的价值,只能算作是经销商的雏形。
  2.关系决定生存。这个阶段是产品供不应求的时代,拿到产品都赚钱,营销重点被放到了生产与供应环节,有头脑、有门路的人,打通了供应关系,就能做起来,因而关系大于一切。
  3.成员复杂。当时真正做生意的都是一些被逼无奈、没有“铁饭碗”的人,其中不少是农民进城、刑满释放、无业游民等,鱼龙混杂。
  4.没有服务意识。店大压客的情况时有发生,做假卖假的情况普遍。
  老贾VS明达
  ★老贾的收获:成功地为自己挣得了第一桶金,完成了资本积累;虽然没有接触到厂家关系,可是他借助与大批发商的关系,在与其他小店竞争中取得了优势地位;组织了一批小店作为自己的客户,形成了网络雏形。
  ★明达公司的创始人还在单位上班。
  评判:老贾领先一步,明达落后。
  
  第二个十字路口:坐商向行商的转变
  时代背景
  1.渠道迎来了上游压力。商品供大于求时,企业开始重视市场的开发与服务,经销商提高配送能力、主动开拓市场,是企业最起码的要求。
  2.淘汰了原本陈旧的批发商。毕竟渠道的价值在于服务,客户希望在家打个电话就能送货上门,而转型慢的批发商多被淘汰。
  3.小杂货店的机会。经销商有很多是从小 生意开始发展起来的,因为他们了解市场,假如能与同行搞好关系,一个初步的网络也就形成了。若能抓住时机与企业建立联系,杂货店也就成了经销商中的一员了。
  老贾VS明达
  ★老贾的收获:成功拿到了比较有实力的品牌;直面终端的配送实力大大加强,此时谁的送货速度快,谁的服务水平就高;业务团队形成规模,终端的开拓服务能力加强;网络基础形成。
  ★明达的收获:刚完成资本的初步积累;利用厂家支持完成了网络构建。
  评判:老贾抓住了时机,迅速地成为一个有实力的经销商。明达虽然也在快速成长,可是无论规模还是效果相差太远。
  老贾再次领先。
  
  第三个十字路口:深度分销时代的洗牌
  时代背景
  1.企业掌控力加强。深度分销基本上脱不开“自建网络”、“直控终端”、“削减层次”等几种说法,在市场运作中就是以厂家为主体,加强对市场和渠道的掌控力。
  2.在深度分销时代,一些尾大不掉的传统型经销商,遭到厂家在市场空间与利益上的细分切割,经销商数量增加,相互竞争、相互牵制的局面形成,最终促使渠道商极端依赖厂家。这时传统经销商做大做强的空间已经没有了。
  3.营销精细化。随着市场区域的缩小,经销商要生存就必须深耕细作,开发、争夺辖区内的终端,覆盖率、占有率头一次显示出对渠道的重要性。对资源的精打细算,考虑投入与产出比,是这一时期的特点,过去粗放式的营销方式被彻底改造。
  4.由于渠道之间的竞争,渠道的微利时代到来了。
  老贾VS明达
  ★老贾的失落:看到自己的市场缩小,老贾很不适应,抱怨厂家“忘恩负义”,毫无情义地切割了自己一手打下的市场;而随着侄子和侄女的相继独立,随之团队解散,老贾更是痛呼“人情淡薄”。
  ★明达的收获:
  1.明确要走自己的路,不再完全依赖某个厂家。这一点很关键,因为在深度分销的大环境下,明达即便与某个厂家保持着亲密无间的关系,也难免不受波及。
  2.公司化正规化的运作: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起点很高,为腾飞奠定了基础。
  3.团队建设:如今,市场的开发就是团队的开发,市场的竞争就是团队的对抗,注重整个团队的建设,为后续扩张做好了准备。
  4.筹备自己的品牌,公司的发展不受制于人。
  评判: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老贾虽然没有得罪厂家,可是不知不觉中,却成了阻碍厂家发展的绊脚石。在这个环节,遥遥领先的老贾开始明显落后于明达。
  
  第四个十字路口:品牌时代
  时代背景
  1.渠道进入了品牌时代,品牌成为最有价值的商品。过去是经销商给厂家打工,而现在无论是厂家还是经销商,都在给品牌打工。谁拥有了品牌,谁就有了主动权。比如小糊涂仙、金六福等一批知名品牌,创立这些品牌的经销商,只让厂家为之代加工,自己操盘市场、树立品牌、管理渠道,占据了利润分配中最丰厚的一环。
  2.没有品牌的经销商只能是默默的终端耕耘者,受到品牌拥有者的剥削,过着贫民大众的生活。他们总爱不停地发出“流汗多,赚钱少”的牢骚,可到底谁在剥削我们?是品牌!假如你在与厂商的交往中依然看不透品牌的作用,那么请随便找出一些贴牌产品,当你替它们进行着铺货和推广时,你会发现,这些品牌的所有者不但赚着丰厚的利润,而且品牌还在增值,而你只是捞得一时的差价。
  3.品牌时代是经销商提升的最后一次机会。从全国市场上来看,各个行业还没有发展到品牌垄断时期,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和忠诚度还有待于培养,新品牌还有机会。是做品牌的奴隶还是品牌的主人,就看经销商自己的选择和发展了。
  老贾VS明达
  ★老贾的失落:没有了品牌就没有了一切,以后老贾只能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像搬运工一样赚取生活费和养老钱。
  ★明达的收获:
  1.经销商网络。现在明达在渠道的层次比老贾高出很多,在明达的经销商中,很多像老贾一样的打工者,正是他们的推动,才让明达站到了金字塔的塔尖上。
  2.品牌的价值。随着市场的发展,品牌价值在不断积累,这虽然是一种无形资产的积累,但是也可以带来有形资产的转换——“明达粮液”又推出了一种五星级的产品,零售价格二百多元,市场销售很好,这实际上就是品牌价值的体现。
  3.团队建设、企业制度等方面的提升和完善,都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评判:胜负已分。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中,没有创新、停步不前的经销商只会不停地重复着一句叹息: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编辑:范超伟
其他文献
如果一家公司的所有商业沟通都能够善解人意,让人如沐春风,那么该公司一定会“钱”途无限。    同样表达一个意思,为什么有些公司让你感觉很舒服、亲切,而有些公司却总让人感觉有点别扭?    如何拒绝你的客户    某邮购商品公司在一本全国性的杂志里刊登广告,促销一款新上市的A牌旅行袋,该旅行袋定价168元,有棕色、黄褐、黑色三种颜色。黑色的旅行袋很快就被订购一空,不过10天后就会有新货补进。  这个
我有许多兴趣爱好,养小动物也是我的爱好之一。我一直渴望能饲养一只温驯、可爱的小狗、小兔什么的。一次,奶奶从市场上买回一只雪白绒毛的小兔,小小的脑袋、圆滚滚的身体,真
一些看似明星产品或有望成为明星的产品,为什么最后不是夭折就是举步维艰?杨旭先生近日撰文指出,多数产品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在推广过程中资源比较分散,且不注重运用策略。其
提起员工管理,大公司有大公司的规范制度,小公司有小公司的亲情管理,各自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任何管理方式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在利弊的博弈之间,仍会有许多没有兼顾到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创造过程中产生新的思维活动。对学生来说,尽管他们发现或许是人们久已熟知的东西,但就学生来说,无疑是对某种新东西的发现和发明,对他们有着积极的作用
策略雷同度高的企业具有较高的正统性认同,策略差异度高的企业面临着弱化的竞争压力,雷同与差异策略各有利弊,企业在仿效竞争对手与标新立异之间应该如何取舍?    我们曾长期处于同质化泛滥的时代,产品雷同,消费者也在预算的约束下表现出惊人的同质。在那个时代,雷同意味着消费者的安全感,意味着厂家的稳定利润,意味着不冒进就没有风险,此时的雷同基本不具有策略性,雷同只是一种习惯。    两极间的跳跃    当
党史,我希望的田野张凤斌1995年2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组织上一纸调令,要我到县委党史办主持工作。这对于刚刚卸任乡党委书记的我来说,无疑是没了一盆冷水。当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老实
公司治理及其法律政策问题研究受到国内外理论界及实际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在于两个原因:一方面,公司作为商品和服务的提供主体,在各国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正日益增强,因而要
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百年大厦轰然崩塌。而对狂风暴雨的袭击,中国企业该如何守得风雨见彩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Wa
厂家对于经销商的试探总是经常进行的,他们要了解经销商能承受的底线在哪里。所以,一定要时刻准备着,不要给厂家任何另寻新欢的机会。    识破厂家的打压策略    绝大多数厂家坚信,只有平衡才会和谐。经销商实力强大、思路清晰,厂家就会采取分而化之的策略,绝对不能让经销商独大,否则厂家老总晚上睡不着觉。  可是厂家老总睡安稳了,那就该轮到经销商睡不着了。经销商如何识破厂家的打压策略,反制厂家呢?  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