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君璧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寿命长、作品多、影响广泛的著名国画艺术家和教育家。先生的山水画,在保留国画“意境深远”的同时,又吸收融汇西方绘画手法,体现西方绘画的“写实”性,进而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被西方艺术界誉为中国画“新古典派”的代表。
黄君璧自幼喜好丹青,初师从李瑶屏,继入楚庭美术院习西画。早年喜爱渐江,中年仰慕夏圭,尝大量博览和临摹古代名家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笔墨功力深厚,尤能得石溪、石涛及夏圭之笔墨精髓。先生重视写生,曾遍游海内外山水胜迹。晚年搜妙创真,所作大瀑布汹涌奔腾,气势撼人。间作人物、花鸟、虫鱼、走兽,亦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是一位全能型的画家,又精于鉴赏。
黄君璧的山水画笔精墨妙,尤其擅长刻画流云、飞瀑、溪水、湖泊等“云”“水”的形象,形成了沉稳、厚重、氤氲、静谧的总体风格。吉林省博物院藏有黄先生渡海前的山水画作品,现撷取四件佳作供大家欣赏。
《空山寻幽图》(图1)是黄君璧41岁时为秉三先生创作的一件山水画佳作。该幅笔墨清润灵秀、纯熟老到,在沉郁深厚的气息中营造了一种爽利清幽的意趣。画面崇山峻岭,云雾缭绕,水墨酣畅淋漓,颇有石涛笔意。画面前端的山石之上挺立着两棵苍松,松干挺拔威严,似堂堂君子傲然挺立。松下小桥连接两山,山林间弥漫着迷蒙的云雾,使整个山林散发着静谧幽深的气息。山脚小桥上悄然走过一位隐居山林的高士,寥寥数笔,使人物闲雅傲逸的神态跃然纸上。桥下方水流湍急,顺势而下,汇集成河,全图似乎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松香与潮润的空气。在雾锁山腰之上悬挂一飞瀑,水气、雾气、云气夹杂一起在空中流动,给画面增添几分神秘与深邃。只有近处的河水暗示出山巅之上飞瀑流泉的最后归宿,它也巧妙地贯穿了整幅画面的气脉,遵从着传统中国画中讲究“水有源流”的法度。纵观此图,以竖向取大势,山石、树木挺立而决不扭捏屈曲,与画面左上方的题跋、山中的飞瀑相呼应,整个画面构图显得庄重大气。同时山间的云雾、小径、大块山石都以横向穿插其间,使画面错落有致,极具节奏变化,尤其是山间潺潺流淌的小溪纯用勾水法,用笔老辣劲健而不外露,笔墨显得轻盈俏皮,画得精彩非常。点苔更为精微而富神韵,渴笔秃锋,苍苍茫茫。大面积的渲染使画面形成了水意蒸融、浑厚朴茂的风格。
《云山溪水图》(图2)为黄君璧41岁时的一件山水画作品。此幅利用传统的“高远”构图法,将川陕境内高山峡谷雄伟壮观、气势撼人的景色描绘出来。画面群山起伏,远近高低,起承转合,层次分明,经营得当,山形阴阳向背,颇有立体感;山巅运用淡墨、赭石晕染出高山之巅云雾弥漫;山畔以留白法表现云烟蔚起;画面底部用浓墨、赭石勾画山石、树木、潺潺小溪,淙淙流水。作品也尤为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在盘山路上有拉送货物的驴车正缓慢移动。图中的近景刻画墨色浓重;远景中多使用淡墨、赭石,其墨色富于微妙的变化又层次分明,湿笔的运用也得心应手。该画作用笔劲健、纯熟;墨色层次分明、对比鲜明而协调;设色沉稳、雅致;山石的刻画浑厚华滋;云水的表现飘渺、流转,整幅画面极富苍茫深秀之意境。
《秋山林屋图》(图3)为黄君璧49岁时的画作。该幅远山绵延,山色苍翠,云烟弥漫;近处景物繁胜,林木历历,茅屋临流,溪水蜿蜒,潺潺流淌,环境优雅,整个画面描绘出山野幽居的生活景象,画面清新雅逸,苍茫深秀。画之右上方题有宋代诗人于石的诗句,画者正是借助诗文的意境来抒发寄迹山林怡然自乐的心情。图中山石、树木、屋宇、流水皆刻画得精诣不苟。通幅以水墨、花青染成,淡薄而透明,点染的红叶,更点醒了秋山的主题。此画作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韵味独特,别具风貌。画之右下方钤有一枚“白云堂”的印鉴,“白云堂”是黄君璧寓斋名,是为纪念其去世的母亲而名。
《松荫观云图》(图4)描绘一位高士于松荫处坐观云海的情景。此幅近景作坡石高松特立,远处山峰峻险挺拔。山石平坦处一位高士在松荫下举首远眺,坐看山间滚滚云烟,变幻莫测,弥漫山谷,氤氲生姿,人物闲雅的姿态通过寥寥数笔而勾画出来。近景岩石用墨色浓重,远景巨峰设色淡雅。画幅中部以云雾为媒介,作为远近景的过渡,既不失整体感,又增加了画面的神秘色彩。整幅画作干湿并用,笔法稳健劲力,运墨浓淡得宜,画面清爽净利,意境清雅高逸。图中云海以“留白及晕染法”结合画出,故笔墨细腻,声势雄壮。该幅用传统的山水技法,绘出大自然钟灵毓秀之美、神韵之奇,但见云海浩荡,山势雄奇浑厚,令人陶醉。
云水瀑布是黄君璧最喜爱的绘画素材。深厚的艺术造诣和西画功底,使得先生笔下的山川景色,文静而不失大气,隽秀而不失磅礴。张大千看到黄君璧的山水画时,惊叹不已,曾发出“云瀑空灵,吾仰黄君璧”的感叹。作为传统型的国画家,黄君璧保持的是寄情林泉的淡泊心境,他诗意盎然的山水画,形成了沉稳、厚重、氤氲、静谧的风格特征,这一绘画风格的形成,在于其细腻、苍郁、刚健的写意笔法,也得益于画作中娴熟墨法与湿笔的运用。故黄君璧山水画氤氲的氛围、淡雅的格调,抒发出高古的逸气和孤寂,引领观者凝神画中畅游,又神出画面之外,引发无尽遐思,画面中的水与墨仿佛演绎着一首首精妙的诗歌。黄君璧山水画实践了“画是有形诗”的艺术追求,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写意精神。
黄君璧自幼喜好丹青,初师从李瑶屏,继入楚庭美术院习西画。早年喜爱渐江,中年仰慕夏圭,尝大量博览和临摹古代名家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笔墨功力深厚,尤能得石溪、石涛及夏圭之笔墨精髓。先生重视写生,曾遍游海内外山水胜迹。晚年搜妙创真,所作大瀑布汹涌奔腾,气势撼人。间作人物、花鸟、虫鱼、走兽,亦得心应手,挥洒自如,是一位全能型的画家,又精于鉴赏。
黄君璧的山水画笔精墨妙,尤其擅长刻画流云、飞瀑、溪水、湖泊等“云”“水”的形象,形成了沉稳、厚重、氤氲、静谧的总体风格。吉林省博物院藏有黄先生渡海前的山水画作品,现撷取四件佳作供大家欣赏。
《空山寻幽图》(图1)是黄君璧41岁时为秉三先生创作的一件山水画佳作。该幅笔墨清润灵秀、纯熟老到,在沉郁深厚的气息中营造了一种爽利清幽的意趣。画面崇山峻岭,云雾缭绕,水墨酣畅淋漓,颇有石涛笔意。画面前端的山石之上挺立着两棵苍松,松干挺拔威严,似堂堂君子傲然挺立。松下小桥连接两山,山林间弥漫着迷蒙的云雾,使整个山林散发着静谧幽深的气息。山脚小桥上悄然走过一位隐居山林的高士,寥寥数笔,使人物闲雅傲逸的神态跃然纸上。桥下方水流湍急,顺势而下,汇集成河,全图似乎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松香与潮润的空气。在雾锁山腰之上悬挂一飞瀑,水气、雾气、云气夹杂一起在空中流动,给画面增添几分神秘与深邃。只有近处的河水暗示出山巅之上飞瀑流泉的最后归宿,它也巧妙地贯穿了整幅画面的气脉,遵从着传统中国画中讲究“水有源流”的法度。纵观此图,以竖向取大势,山石、树木挺立而决不扭捏屈曲,与画面左上方的题跋、山中的飞瀑相呼应,整个画面构图显得庄重大气。同时山间的云雾、小径、大块山石都以横向穿插其间,使画面错落有致,极具节奏变化,尤其是山间潺潺流淌的小溪纯用勾水法,用笔老辣劲健而不外露,笔墨显得轻盈俏皮,画得精彩非常。点苔更为精微而富神韵,渴笔秃锋,苍苍茫茫。大面积的渲染使画面形成了水意蒸融、浑厚朴茂的风格。
《云山溪水图》(图2)为黄君璧41岁时的一件山水画作品。此幅利用传统的“高远”构图法,将川陕境内高山峡谷雄伟壮观、气势撼人的景色描绘出来。画面群山起伏,远近高低,起承转合,层次分明,经营得当,山形阴阳向背,颇有立体感;山巅运用淡墨、赭石晕染出高山之巅云雾弥漫;山畔以留白法表现云烟蔚起;画面底部用浓墨、赭石勾画山石、树木、潺潺小溪,淙淙流水。作品也尤为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在盘山路上有拉送货物的驴车正缓慢移动。图中的近景刻画墨色浓重;远景中多使用淡墨、赭石,其墨色富于微妙的变化又层次分明,湿笔的运用也得心应手。该画作用笔劲健、纯熟;墨色层次分明、对比鲜明而协调;设色沉稳、雅致;山石的刻画浑厚华滋;云水的表现飘渺、流转,整幅画面极富苍茫深秀之意境。
《秋山林屋图》(图3)为黄君璧49岁时的画作。该幅远山绵延,山色苍翠,云烟弥漫;近处景物繁胜,林木历历,茅屋临流,溪水蜿蜒,潺潺流淌,环境优雅,整个画面描绘出山野幽居的生活景象,画面清新雅逸,苍茫深秀。画之右上方题有宋代诗人于石的诗句,画者正是借助诗文的意境来抒发寄迹山林怡然自乐的心情。图中山石、树木、屋宇、流水皆刻画得精诣不苟。通幅以水墨、花青染成,淡薄而透明,点染的红叶,更点醒了秋山的主题。此画作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韵味独特,别具风貌。画之右下方钤有一枚“白云堂”的印鉴,“白云堂”是黄君璧寓斋名,是为纪念其去世的母亲而名。
《松荫观云图》(图4)描绘一位高士于松荫处坐观云海的情景。此幅近景作坡石高松特立,远处山峰峻险挺拔。山石平坦处一位高士在松荫下举首远眺,坐看山间滚滚云烟,变幻莫测,弥漫山谷,氤氲生姿,人物闲雅的姿态通过寥寥数笔而勾画出来。近景岩石用墨色浓重,远景巨峰设色淡雅。画幅中部以云雾为媒介,作为远近景的过渡,既不失整体感,又增加了画面的神秘色彩。整幅画作干湿并用,笔法稳健劲力,运墨浓淡得宜,画面清爽净利,意境清雅高逸。图中云海以“留白及晕染法”结合画出,故笔墨细腻,声势雄壮。该幅用传统的山水技法,绘出大自然钟灵毓秀之美、神韵之奇,但见云海浩荡,山势雄奇浑厚,令人陶醉。
云水瀑布是黄君璧最喜爱的绘画素材。深厚的艺术造诣和西画功底,使得先生笔下的山川景色,文静而不失大气,隽秀而不失磅礴。张大千看到黄君璧的山水画时,惊叹不已,曾发出“云瀑空灵,吾仰黄君璧”的感叹。作为传统型的国画家,黄君璧保持的是寄情林泉的淡泊心境,他诗意盎然的山水画,形成了沉稳、厚重、氤氲、静谧的风格特征,这一绘画风格的形成,在于其细腻、苍郁、刚健的写意笔法,也得益于画作中娴熟墨法与湿笔的运用。故黄君璧山水画氤氲的氛围、淡雅的格调,抒发出高古的逸气和孤寂,引领观者凝神画中畅游,又神出画面之外,引发无尽遐思,画面中的水与墨仿佛演绎着一首首精妙的诗歌。黄君璧山水画实践了“画是有形诗”的艺术追求,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写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