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前天安门的整修和装饰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395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新中国成立之日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那么,大典的地点选在哪里好呢?这个问题让开国领袖们颇费脑筋。时间到了1949年8月初,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主任周恩来的思维重心终于落在了天安门上。
  天安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后毁于兵火。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后改称天安门。它是旧皇城的正门,城门五阙,重楼九楹。从天安门广场整体布局上看,天安门城楼大有“横空出世”之象。当人们出入天安门广场,放眼望去,只见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显得无与伦比的庄严、雄伟。
  天安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祥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熊熊火炬是从天安门广场燃起的!1919年5月4日,北平爱国学生们齐聚天安门,发动了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序幕。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古都获得新生。
  1949年2月3日上午10时,在北平警备司令员程子华的指挥下,北平举行了盛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式。
  入城式后,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下设的文化接管委员会接收了天安门,交接手续仅是一把锈蚀的铁锁头。
  当时的天安门城楼如荒冢般寂静,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巨大的城楼上残砖断瓦,金黄色的琉璃瓦顶蒿草丛生,野鸽筑巢(后清除时,竟装载几大卡车野鸽粪),红墙凋残,墙皮脱落、斑斑驳驳,雕花的门窗残破不全,东斜西歪,有一块没一块,金水河中满是淤泥污水。在广场东侧,房屋低矮破旧;广场西侧,垃圾堆积如山;广场南面,小商小贩,叫卖吆喝,嘈杂混乱;广场中间,坑洼不平,积水发臭。
  中共北平市委和市政府于8月9日至14日召开北平市第一届各界代表会议,会议作出了为迎接开国大典整修天安门广场的决议。于是,北平市民怀着主人翁的责任感,投入到整修天安门的紧张劳动中,仅义务参加广场劳动的青年学生先后就有6000多名。在此之前,北平市政府已发动了一场为时91天的清洁大扫除运动。现又经过十几天的“战斗”,终于使破败不堪的天安门焕然一新。
  开国大典时的天安门城楼,8面鲜艳的红旗在城楼两侧迎风飘扬,朱红色的廊柱间红灯高悬,形神兼备的毛泽东画像悬挂在正中门洞上方,两侧是宽大的巨幅固定横标。这全新的装饰把天安门映衬得容光焕发,气宇轩昂。
  
  二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主席台设在洗刷一新的天安门城楼上。天安门城楼东西两侧有两条巨幅标语,内容是当时的新华通讯社社长、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拟定的。一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另一条是“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新中国建国1周年国庆时,又经胡乔木建议,把天安门城楼东侧“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改成“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这两条标语的书写是出自时任中央办公厅科长钟灵之手。早在延安时期,钟灵的字就誉满延安全城,延安城墙上的大标语,几乎都是出自他的手。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以兴奋和欣赏的口吻对他作了一番很有意思的“批评”,戏称他是“古代文人学士的学生”。这次在天安门城楼上刷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开国标语,钟灵拿出了全部的看家本领。他丈量了天安门的尺寸,一个字就有一间房子那么大(字高2米、宽2.2米)。那时汉字还没有简化,通行的都是繁体字。两条标语的字数不一样,左边的标语比右边的标语多一个字,钟灵在对标语的设计上,将“政府”二字紧凑了一些,使人们不易看出这两字与其他字的不同。
  
  三
  
  开国大典那一天,在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着8盏巨大的红灯笼。说起诞生于开国大典之时的这8盏大红灯笼,其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1949年9月2日,周恩来副主席签署了“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的批示。负责大会现场布置的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张致祥接到批示后,将天安门的设计任务分配给了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舞美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前身——笔者注)。舞美队队长苏凡受领任务后,急令毕业于日本美术专科学校、艺术造诣在当时华北军区部队中属一流的两个日本籍的革命军人,一个是40岁上下的肖野,一个是30岁出头的森茂,要他俩用最短的时间,设计出最好的布置方案。肖野和森茂,是抗战时期反战同盟的战士,抗战胜利后愿意留华,为中国人民服务。他们从日本民间保留的不少源于中国文化精华的艺术中,得到了熏陶。因此,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陌生。在设计之初,便想到了中国宫灯。他俩认为,在天安门城楼悬挂宫灯,既能体现出民族风格又能充分显示出浓烈的节日气氛。
  的确,中国宫灯的历史源远流长。民间传说:木匠祖师爷鲁班在营造宫殿时就制作了宫灯,早在周代就有掌管宫灯之官职,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了。肖野、森茂从抗日战争时期就在中国北方农村生活,他们深知,张灯结彩是中国人民喜庆的传统形式。所以他俩确定了设计的基点,在天安门城楼的10根红廊柱中间悬挂8盏红色宫灯。
  几天后,肖野、森茂用16开白橡皮纸画出了20张草图。草图呈送周恩来审定,周恩来仔仔细细地看了后,删去了金水桥桥栏上扎满彩球的设计,非常欣赏这8盏太阳般的宫灯。他说,突出城楼就够了,金水桥上扎满彩球就不要搞了,大会会场既要喜庆也要严肃。
  方案确定之后,苏凡便带着肖野、森茂跑遍北平城,购买灯笼。但偌大的京城压根儿就没有那么大的宫灯。
  此时距开国盛典只有10天了,苏凡着了急,张致祥听了汇报也急得直上火。就在苏凡、张致祥等人急于星火之时,肖野急中生智地问了一句,能不能找一个扎灯艺人来?这句话提醒了苏凡,苏凡急奔故宫,可故宫里的人都做不了那么大的宫灯。最后,苏凡在清宫档案中找到了线索,通过走访老宫人,得知在西城区丰盛胡同住着一位70多岁的扎灯老艺人。苏凡赶忙叫上肖野、森茂,来到丰盛胡同,拜访这位老艺人。
  老艺人明白了他们的来访意图后,看了看如此大胆而豪放的设计图,沉默了一会儿说:“我要带上两个徒弟,在城楼上做灯。但宫灯的云头和制作金黄的流苏由你们做。”
  老艺人和他的两个徒弟来到了天安门城楼,苏凡、肖野和森茂也上了城楼,日夜陪伴着老艺人,给老艺人打下手,3天3夜,他们吃住全在城楼上。
  9月30日,8盏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宫灯制作成功了。它高高地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每个宫灯高2.23米、周长8.05米、直径2.25米、重80公斤。
  
  四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悬挂在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是由徐悲鸿任校长的国立北平艺专(建国后改为中央美术学院——笔者注)实用美术系的讲师、画家周令钊绘制的。任务之所以交给周令钊,是因为早在1949年4月上、中旬,在北平六国饭店举行的国共和谈中,布置会场的周令钊画的一幅毛泽东头戴八角帽的油画就悬挂在会议室内,得到了中央领导的一致好评。
  周令钊,湖南平江人,时年30岁,接到任务后激动得彻夜难眠。他带着他的学生陈若菊(后来成了他的妻子——笔者注)便紧张地投入工作。这幅画像是在天安门城楼上完成的。他们把木板竖在墙上,工人们为他们搭起了3层高的脚手架。原照片是新华社摄影记者吴印咸在延安时拍摄的。这张照片曾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悬挂过,也是当时解放区最流行的一张人民领袖毛泽东头戴八角帽的像。周令钊、陈若菊和几位油漆工人站在高架子上,以原照片为摹本绘制毛泽东的巨幅画像。他们认真地以革命浪漫主义手法,用画笔形象地把伟人毛泽东的思想精神表达出来:毛泽东头戴八角帽,身穿粗呢子制服,脸部稍仰,洋溢出慈祥的笑容。他们把毛泽东的衣领画为敞口式样,表现毛泽东开阔的心胸,也表达全国人民喜庆的心情。
  经过20天的努力工作,在即将完成的那一天,一向以严谨的军容风纪著称的大典筹委会副主任聂荣臻将军登上了天安门城楼,隔着老远就发出了赞叹:“蛮像的,可以!”等走到近处,聂荣臻发觉毛泽东画像的衣领是开着的,觉得不妥,因为开国大典要严肃一点。周令钊立即动手修改,“扣”好了毛泽东的衣领扣。
  9月底,绘制工作完成了。9月30日夜里,工人们把巨像挂上了天安门城楼正中央。这天夜里,周恩来来到天安门审察,一眼就发现了问题:画像下沿有一行毛泽东手体字:“为人民服务”。周恩来对身边的人说:“毛主席怎么会那么不谦虚呢,在自己的画像下面写自己的名言?”在场的人听了,赶紧动手搭脚手架,开聚光灯,周令钊遵照周恩来的要求,挥动刷子抹掉了白边黑字,涂成中山装的颜色,又加了一颗扣子,看上去天衣无缝了。这下,周恩来满意地笑笑,握着周令钊的手说:“谢谢!”
其他文献
陈伯达(1904—1989),福建惠安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先后在北平中国大学、延安中共中央党校、马列学院任教,并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军委、中央秘书处、中央政治研究室等机构工作,撰有《中国四大家族》《窃国大盗袁世凯》《人民公敌蒋介石》等政治论著,成为当时中共党内有影响的理论宣传家之一。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递补为
弹指间,“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周年了。不能忘记,又怎能忘记那曾经满目疮痍、惨不忍睹的人间灾难;那江河低咽、汽笛长鸣、白花轻泣,举国默哀的3分钟过后,灵魂深处呐喊着“中国!加油!”“四川!加油!”的最强音;“保证汶川地震受灾群众2009年12月底前住进新房”,来自中南海对灾区人民的庄严承诺……  汶川,一个令中华儿女永远也无法忘怀的名字,对它的记忆是如此的残酷且刻骨铭心,一块永远也无法抹去
3月3日上午8点,我的手机收到新华社的消息:“九三学社原领导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先生于3月2日晚上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吴阶平是我国著名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经担任周恩来晚年疾病治疗组组长。”噩耗传来,曾经与吴先生接触过的人当时就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在人们的眼中,吴先生是为患者和祖国医学事业倾注满腔热忱的大爱仁医。  从学生时代起,
摘要:通过多年对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湖北黄冈点的具体实施,分析了栽培管理过程中引起试验误差的原因及潜在因素,提出了在棉花区试栽培管理中,栽培措施的质量控制对策,旨在提高棉花区域试验的精准性。  关键词:棉花;区域试验;栽培管理措施;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S562.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2095-3143(2014)04-0048-03  DOI:10.3969/j.issn.209
这丫头哪根筋搭错了  李可妍战战兢兢地走进办公室,小心翼翼地问班主任:“张老师,儿童节我们学校会举行什么活动呀?”  “有跳绳比赛、合唱比赛、拔河比赛、棋类比赛……”张老师说出一大堆活动项目。  李可妍说:“为什么不再举行一些好玩的活动呢?比如斗鸡比赛、斗蟋蟀比赛、朗诵比赛等。”  张老师皱眉看着这位学霸,心想这丫头哪根筋搭错了,斗鸡、斗蟋蟀?但他嘴上却很客气:“斗鸡、斗蟋蟀就免了,朗诵比赛听起来
放假了,放假了!周童和小表妹都很兴奋,因为这次放假他们要去体验不同的感受。自从看了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兄妹俩一直吵着要去农村看看,爸爸妈妈们很无奈,因为他们并没放假,照样要上班呀,怎么办呢?  “我想起了一个好地方。”周童的外婆开心地说,“去我妹妹家啊,我妹妹家在山区农村,现在发展得也很好了。刚好我也想她了,就让我带两个孩子去体验一下和大城市不一样的生活吧。”  “太好了,太好了!”
1966年5月下旬,正当“文革”运动风云初起之际,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一直主持国防科委常务工作的安东将军突然死亡。安东的死因扑朔迷离,在“文革”那种非常时期,“安东死亡事件”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之后,又成了康生、江青等人攻击打倒军委老帅的一个借口,所引起的风波,数年未息。  安东将军清晨突发意外  1966年5月21日清晨,北京下起了小雨。  8时许,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元帅办公室里,突然铃声大作。
初步判断,作案动机是有人出于某種不正常心理,专拿宝马车撒气。
春风堂是淄川城最大的一间药堂,主人陈沐风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除了看病救人,他还不时施药救济城内的贫穷病人,被大家称为“陈大善人”。  最近春风堂出了件怪事,引得众人议论纷纷。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陈沐风书房里的一个古董瓷瓶上凭空多了一张脸,那脸上的一双眼睛漆黑发亮,就好像是魔鬼的眼睛,看着十分吓人。陈沐风发现后慌了神,连忙求救于捕头王虎。  王虎派人盯着陈沐风的书房,一天深夜,书房里传来了诡异
《徐向前传》记载:“自1949年11月起,人民解放军就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开始组建空军、海军。”苏联派驻军事顾问到中国,大约是自1949年11月起。当时的基本情况是,“军委聘请了几批苏联专家到各军兵种担任顾问。”(见《陈锡联回忆录》)  另外,中央军委各总部也聘请了一批苏联军事顾问,比如:代总参谋长聂荣臻为总参聘请了顾问尼哥尔斯基;时为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长的罗荣桓为了学习苏军经验,从19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