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词,是人们对生活、环境、情感的艺术表现。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相关的诗词句子拿来,艺术地、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地理教学时可以广泛地应用诗词中描写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句子,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一、诗词与气候
气候是大气多年的平均状况,大气短期内的变化状况就是天气。诗词中描写这方面的句子很多。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和历时短等。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的地理现象。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7.“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描写了我国夏季雨带北移进入伏旱的天气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诗词与地形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其成因各有不同。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也有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这在我国古诗词中也有描述。如: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理解为流水侵蚀地貌,即在地壳抬升的情况下流水深切河谷,使得“两岸青山相对出”。
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的山。
5.“君不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既说明了黄河的流向,又揭示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
三、诗词与水文
描写水文方面的诗句不少。如:
1.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对庐山瀑布的描绘。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
3.“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既展示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又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八月十八)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月球的引力)。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
5.“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
6.“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
7.“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
四、诗词与人类活动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规律。
2.“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少的城乡差别。
3.“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
4.“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通过对古诗中描写的环境的今昔对比,反映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创造的奇迹。
5.“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的《蜀道难》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但现代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四川的交通变得非常便利。
6.“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是毛泽东在游览长江时提出的伟大构想,随着葛洲坝水库和三峡工程的相继建成,将要变成现实,特别是三峡水电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怎能不让世界惊叹呢?
7.“天上无鸟飞,地上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我国西部昔日荒芜的戈壁滩,而今随着大油田、大气田的陆续开发,一条条公路通向沙漠戈壁深处,使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8.“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王之涣的《出塞作》是一组塞外狩猎的镜头,将士狩猎烧起漫天野火,惊起草中的动物,而后骑马射猎,说明对野生动物的大肆捕杀和为狩猎焚烧动物生息的草场资源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
一、诗词与气候
气候是大气多年的平均状况,大气短期内的变化状况就是天气。诗词中描写这方面的句子很多。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和历时短等。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的地理现象。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7.“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描写了我国夏季雨带北移进入伏旱的天气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诗词与地形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其成因各有不同。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也有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这在我国古诗词中也有描述。如: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理解为流水侵蚀地貌,即在地壳抬升的情况下流水深切河谷,使得“两岸青山相对出”。
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的山。
5.“君不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既说明了黄河的流向,又揭示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
三、诗词与水文
描写水文方面的诗句不少。如:
1.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对庐山瀑布的描绘。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
3.“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既展示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又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八月十八)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月球的引力)。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
5.“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
6.“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
7.“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
四、诗词与人类活动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规律。
2.“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少的城乡差别。
3.“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
4.“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通过对古诗中描写的环境的今昔对比,反映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创造的奇迹。
5.“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的《蜀道难》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但现代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四川的交通变得非常便利。
6.“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是毛泽东在游览长江时提出的伟大构想,随着葛洲坝水库和三峡工程的相继建成,将要变成现实,特别是三峡水电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怎能不让世界惊叹呢?
7.“天上无鸟飞,地上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我国西部昔日荒芜的戈壁滩,而今随着大油田、大气田的陆续开发,一条条公路通向沙漠戈壁深处,使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8.“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王之涣的《出塞作》是一组塞外狩猎的镜头,将士狩猎烧起漫天野火,惊起草中的动物,而后骑马射猎,说明对野生动物的大肆捕杀和为狩猎焚烧动物生息的草场资源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