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一课一得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mas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坚持语文课堂教学的一课一得,是实现语文课堂效率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一课一得 入手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132-01
  
  语文课堂教学知识点零碎,内容繁杂,头绪繁多,纷纭复杂,眉毛胡子一把抓,显然不行。可见一课一得就显得至关重要,要能做到语文课堂教学一课一得,其实就是设置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从而全面掌握课文的内容,设计的问题要有诱导性,要能带动对全篇内容的思考,要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寻找语文课堂教学一课一得,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语文的教学的特点入手
  第一,形象性。当我们看到 “天苍苍,夜茫茫,风吹早低现牛羊”这句话时,立刻会联想到一幅草原牧羊图;当我们读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时,马上会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层林尽染的秋山图。我们之所以会有上述感受,主要是因为文学的形象性。
  第二,情感性。最不能忘记的是学生那充满情感的朗朗读书声,置身于校园,从老远都可以区分开学生所上的课程,你能从众多的上课班级中,准确选择带电流的、有长时间的朗诵的上语文课的班级,那个班在读李白的《蜀道难》,语气高昂,气势磅礴,感情豪迈;语气低缓,撕心裂肺的朗读李煜的《虞美人》又在隔壁班级响起。我们的学生已完全沉浸于文本之中。懂得别人情感的人是在延长着自己的生命。而语文就是唯一个给予我们丰富情感生命的科目。
  第三,修辞性。没有一个学科可以和语文比修辞,语文是一门特别注重修辞的学科,它对语言的要求可谓苛刻,它要求一字千金,它要求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它要求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也正因为这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追求,才使得语文的语言具有了其他学科所不可比拟的形象性和情感性,也使得语文具有如此广泛的应用范围和如此具有鼓动性的一个学科。
  二、从矛盾的对立面入手
  作为语文教师,应常常不直接问为什么,而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促使学生向更深处思考,从而带动对内容的掌握,如学习《祝福》一课,我们不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进行点拨,“假如祥林嫂不死,这样安排祥林嫂的命运,同她悲惨的死去相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从相反方面去假设,不仅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由祥林嫂的不幸遭遇一直到惨死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而且还要做出理性的思考,通过分析,不难得出,直接死因是鲁四老爷祝福时凭借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她一步步逼上了死路,根本的原因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和摧残。她是必死不可的。由探讨祥林嫂的死因切入,进而带动学生对课文结构特点的理解,人物形象刻画的分析,这样的切入点就为完成教学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堂教学一课一得的目的。
   三、从作者的风格的总体评价入手
   风格是一个作家长期形成的稳固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从作家的风格入手,结合课文内容,因地制宜切入,就会使学生形成对作品的整体认识,以此贯穿全文,带动对零散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学生易于掌握。如学习《威尼斯》一课,就可以选择这样的突破口:第五册课本朱德熙先生有篇文章《谈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其中对朱自清的散文有个总体的评价“文章严谨不拘,着意锤练文字,风格平易自然。”由此评价导入课文,引导学生分别体会两部分紧密相连,体现朱自清散文“严谨不拘”的特点,细心玩味朱自清“着意锤炼文字”的特点,如叠字的运用,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贴切新奇的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词语的移用能激发想象,令人回味无穷等。
  四、从文眼入手
  如学习《荷塘月色》一课,文眼就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若以此作为突破口加以点拨,就可以理解到它隐含了全文的中心思想:不满黑暗社会,希望从一种幽静和平的境界中解脱苦闷;也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心里颇不宁静,寻找宁静境界是为了摆脱苦闷,笼罩全文的是一种淡淡的哀愁;这几句还提摄了全文的结构提纲,由“心里不宁静”而去找“宁静”,在“宁静”中暂时忘却了“不宁静”,最后还由“宁静”回到了“不宁静”。这样从文眼入手进行点拨,可谓是一石三鸟,从而带动对其它问题的理解,达到了课堂教学一课一得的目的。
   五、从文章富有特色的方面入手
   在进行教学时,抓住课文的的特色设计最佳切入方案,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可以从表情入手,表情是人物内心的反映,重点对人物表情进行对比欣赏,挖掘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体会文章的主题。本课的表情,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笑,一个是哭,笑哭皆传情。可提出问题,文章有哪些地方写笑,那些人物笑了?这些不同的辈分,不同身份的人为什么笑?讨论“笑”后所隐藏的内心世界。不同人物的笑不一样,林黛玉的笑是装出来的,她寄人篱下,内心苦楚,笑里隐藏着她的辛酸悲凉。王熙凤的笑最可怕,甜言蜜语,见风使舵,说明她地位特殊。贾母开口带笑,固然内心喜悦,但悲后又笑,也不无虚伪成分等等。这二十五个笑使我们对贾府产生的一个这样的印象,贾府是礼仪之家,但笑的背后却隐藏着悲哀的内容,表面的繁荣和一团和气的背后,正预示着贾府日后的衰落。同样,一哭亦传情,文中六次哭的场面也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悲惨的命运。这两个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把零散的内容有机地贯穿起来,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深刻认识,达到了课堂教学一课一得的目的.顺利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当然,寻找语文课堂教学一课一得远远不止这五种方法,这仅仅是自己的粗浅认识。
其他文献
一文一直是高中语文课程的必选课文,语文课程改革后,全国各个版本的语文教科书或选修课文都收录,同时,该文也是作为经典文章引入中学语文教学.对于该文的教学,相信在很多同行
目的本次研究对宁夏银川汉族与回族人群外周血管阻力的差异、外周血管阻力异常者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了解宁夏银川地区汉族和回族外周血
教育改革深入人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教师首要的教学任务.然而,在部分地区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照搬教案、粉笔板书的传统教学现象,不利于新形势下教育发展需
一以前,一直以为香港只有通俗文化、快餐文化,只有近似卖打药的武功,只有无厘头的搞笑。最近,香港话剧团到重庆演出,让我眼前一亮,原来香港也有高雅艺术,精英文化。香港话剧
期刊
摘 要:作为高中生来讲,影视艺术在他们的生活中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强大的影视文化发展势头前,在中学生的影视文化的教育上,我们应该有比漠然有更加积极和负责任的做法。  关键词:影视艺术 课程资源 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131-01    人类传播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口头传播
《释名》既是一部语言学辞典,也是一部百科全书。《释宫室》篇为《释名》的一章,专门训释宫室楼台方面的词汇。《释宫室》篇所释的建筑词汇按照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民居建筑、
小学教育过程中关于小学生的艺术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应尽量帮助小学生在美术知识的学习、掌握、应用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新媒体技术的运用目的 在于打开小学美术教育的全新视野,
重庆直辖以来,在经济上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城市建设上也获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长期以来,在人们的眼中,重庆却始终摆脱不了没有文化的印象,这大大降低了重庆在人们心目中的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目的研究DMT1基因多态性与铅毒易感性的关联。方法1、使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家蓄电池企业812名工人,收集人群基本情况、职业史、职业健康体检等情况,运用非条件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高血铅的相关因素。2、对735名工人提取血液中DNA,应用Sequenom技术平台检测DMT1中3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遗传模式下,DMT1基因多态性对高血铅的影响,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