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科学”课程教学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最终转化为个人自觉而有效的行为,还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揣摩课堂教学,就不难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抛弃“传统教学模式”,片面追求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
随着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普及,有的教师认为“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过时,应完全被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所取代。他们认为,通过电脑演示的实验,模拟的现象更精确,模拟实验的结果一定正确,学生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一定科学,可以避免学习过程中走弯路。因此,很多实验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来替代,忽略动手实验的必要性,忽视课堂效果。
例如在《常见的材料》的教学中,为了比较合金的性质与纯金属的不同,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要求取铝块、锡块和铅锡合金各一块,通过实验,观察它们的外观;比较它们导电性;比较它们的硬度;比较它们的熔点。如果教师用图1所示课件代替实验,让学生观察课件上显现的现象并得出结论,学生没有自主参与,缺乏积极投入,这个实验结论能让学生信服吗?
1)探究设计温度计:气象站测量气温的装置中应安装哪几种温度计?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探究设计装置:放置温度计的装置有哪些设计要求,怎样安放百叶箱?百叶箱安放有什么要求?
有的教师每节课都采用探究式教学,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教师若不深刻理解探索性学习的真谛,就会随意地给一些学生早已熟知的教与学的形式贴上探究的标签。其实并不是多几个“为什么”就是探究性学习。这样的“探究性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科学的探究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在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时,一个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考虑。如果必须要学生了解知识形式过程与方法,以便更好地掌握概念、规律等,那么教师就需要考虑设计一个“探究过程”。
“三维目标”重此轻彼
“三维目标”既各有内涵,又有机地统一在新课程目标中,反映了新课程标准的多元性、综合性与均衡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课程三维一体目标的整合存在偏差。
[案例与现象1]
观察蜗牛一课,教材安排观察蜗牛的原因只是蜗牛是一个很适于观察的载体。蜗牛能够运动但又比较缓慢,同时拥有比较丰富的感觉功能。所以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在于怎样去观察蜗牛,并知道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最基本的方法。而很多教师在处理中并没有意识到这点,过于强调蜗牛的相关知识,认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弄清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各种感觉功能。
[案例与现象2]
“蒸发”教学的目的是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液体蒸发有多个因素,学生会提出很多假设。如果教师不加控制,统统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这些假设,就会造成整堂课为探究而探究,到活动结束也弄不清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由案例1可知,受传统教学影响,一些教师仍过于强调认知目标,存在对教学目标把握上的偏差。由案例2可知,为了经历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一些教师轻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新课标强调过程和方法,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针对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单纯追求知识和技能的错误倾向而提出的。恰当地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融合,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从教材与教学的结合出发,着眼于“三维目标”的整合来预设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认识,根据教学进程,按照“三维目标”对随时生成的一些无法预料的问题加以解决。这样就有利于正确地从“三维目标”的整合来考虑教学目标。
总之,新课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实施起来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实践中的问题,需要不断研究、思考,寻找对策,充分开展交流与对话,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作者单位:浙江省玉环县干江中学)
抛弃“传统教学模式”,片面追求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
随着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普及,有的教师认为“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过时,应完全被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所取代。他们认为,通过电脑演示的实验,模拟的现象更精确,模拟实验的结果一定正确,学生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一定科学,可以避免学习过程中走弯路。因此,很多实验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来替代,忽略动手实验的必要性,忽视课堂效果。
例如在《常见的材料》的教学中,为了比较合金的性质与纯金属的不同,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要求取铝块、锡块和铅锡合金各一块,通过实验,观察它们的外观;比较它们导电性;比较它们的硬度;比较它们的熔点。如果教师用图1所示课件代替实验,让学生观察课件上显现的现象并得出结论,学生没有自主参与,缺乏积极投入,这个实验结论能让学生信服吗?
1)探究设计温度计:气象站测量气温的装置中应安装哪几种温度计?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探究设计装置:放置温度计的装置有哪些设计要求,怎样安放百叶箱?百叶箱安放有什么要求?
有的教师每节课都采用探究式教学,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教师若不深刻理解探索性学习的真谛,就会随意地给一些学生早已熟知的教与学的形式贴上探究的标签。其实并不是多几个“为什么”就是探究性学习。这样的“探究性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科学的探究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在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时,一个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考虑。如果必须要学生了解知识形式过程与方法,以便更好地掌握概念、规律等,那么教师就需要考虑设计一个“探究过程”。
“三维目标”重此轻彼
“三维目标”既各有内涵,又有机地统一在新课程目标中,反映了新课程标准的多元性、综合性与均衡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课程三维一体目标的整合存在偏差。
[案例与现象1]
观察蜗牛一课,教材安排观察蜗牛的原因只是蜗牛是一个很适于观察的载体。蜗牛能够运动但又比较缓慢,同时拥有比较丰富的感觉功能。所以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在于怎样去观察蜗牛,并知道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最基本的方法。而很多教师在处理中并没有意识到这点,过于强调蜗牛的相关知识,认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弄清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各种感觉功能。
[案例与现象2]
“蒸发”教学的目的是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液体蒸发有多个因素,学生会提出很多假设。如果教师不加控制,统统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这些假设,就会造成整堂课为探究而探究,到活动结束也弄不清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由案例1可知,受传统教学影响,一些教师仍过于强调认知目标,存在对教学目标把握上的偏差。由案例2可知,为了经历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一些教师轻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新课标强调过程和方法,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针对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单纯追求知识和技能的错误倾向而提出的。恰当地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融合,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从教材与教学的结合出发,着眼于“三维目标”的整合来预设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认识,根据教学进程,按照“三维目标”对随时生成的一些无法预料的问题加以解决。这样就有利于正确地从“三维目标”的整合来考虑教学目标。
总之,新课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实施起来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对实践中的问题,需要不断研究、思考,寻找对策,充分开展交流与对话,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作者单位:浙江省玉环县干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