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 棠
苏 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1) 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白居易《惜牡丹花》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牡丹花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两者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惜牡丹花》,抒写情感时各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 鹰
杜 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①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 ①身:同“竦身”,耸起身子。②愁胡:这里指发怒的猢狲。③绦镟:系鹰用的丝绳铜环。
(1)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苍鹰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 老 歌
张 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1)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运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月
程 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 这首诗的题目为“秋月”,全诗无一笔写月,却又是处处见月,请结合具体诗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白云红叶两悠悠”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市江宁区教研室 周明龙提供)
海 棠
苏 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1) 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白居易《惜牡丹花》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牡丹花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两者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惜牡丹花》,抒写情感时各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 鹰
杜 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①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 ①身:同“竦身”,耸起身子。②愁胡:这里指发怒的猢狲。③绦镟:系鹰用的丝绳铜环。
(1)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苍鹰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 老 歌
张 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1)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运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月
程 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 这首诗的题目为“秋月”,全诗无一笔写月,却又是处处见月,请结合具体诗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白云红叶两悠悠”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市江宁区教研室 周明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