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它是发现企业管理缺陷、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活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一环。由于出现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审计方法滞后、人员素质偏低,再加上企业信息的日益复杂化等问题,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风险,从而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有效地进行评估及控制,规避内部审计带来的风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模式;管理审计
一、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将风险来源划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方面:内部审计机构在权威性与独立性方面有所欠缺;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内部审计模式落后;被审单位审计意识不强,审计部门难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另外,错综复杂的内部组织架构和人际关系也是制约内部审计效果的重要因素。
(2)外部因素方面:内部审计没有完备的法规、准则体系支撑;会计电算化在财务核算、数据处理方面的普及以及网络化的迅猛渗入,对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提出了挑战;随着企业的扩张,内部审计范围不断扩大,涉及的业务也呈多样化趋势,对内部审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相对缓慢与滞后,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强调增强内部审计风险意识,可以促进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规范内部的审计工作,同时有利于更好发挥内部审计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加强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国内部审计虽在整体上呈前进的趋势,但在审计程序、报告、标准等方面都不够规范,审计人员操作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导致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起不到指引作用,从而不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2)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课题。在当前环境下,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方面的作用日渐显著。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效果进行指导和监督,评价并改善企业面临的风险,已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
(3)加强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企业大多建立在受托责任关系之上,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内部形成了多种利益关系。一方面,企业的管理者需要通过内部审计对其各部门的运营情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另一方面,企业的所有者希望通过内部审计了解和监督管理层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是满足各方的需求、推动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企业内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针对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各领导层及内部审计人员应从各方面积极地采取措施,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并将风险降低到最低。
(1)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受干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首先要实现其机构设置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的独立性;其次,审计人员应在精神上保持独立,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拓宽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落实对内审人员的继续教育政策,同时鼓励审计人员打破墨守成规的工作方式、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全方位的促进内部审计队伍素质的提高,以有效的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2)推动现行传统内审模式向风险导向型内审模式的转变
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还停留在查账阶段,没有充分发挥出审计的优势。鉴于此,应推动传统的审计模式向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转变,逐步完成向经营管理审计的转移。引入风险导向也是一种执业理念的转变,它侧重于提供事前监管的“风向标”,使事前监管有的放矢,使其真正成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助推器”。
(3)正確面对和谨慎处理与被审对象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与被审对象的关系,可以使审计工作进程及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沟通与换位思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效地沟通,解除与审计对象的分歧和误会,促进协调、减少冲突;同时,站在被审计者的角度换位思考,考虑对方的现状、处境、感受等,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配合,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对被审计单位日常工作进行“追踪性”的在线审计
由于内部审计对象的逐渐复杂化和审计范围的多样化,内部审计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定期的正式审计过程,更应加强对被审计单位日常工作的监控。内部审计部门应掌握企业的运营工作开展状况、重大营运项目运作状况、内部监管制约状况,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场环境状况。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营运工作和内部监管工作的了解,制定出合理的审计方案,从而规避和降低审计风险。
四、结论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约束和监督机制,其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正日渐显著。加强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不仅是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更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不论是内审人员,还是整个内审行业,都应积极致力于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琳,裴林.信息技术环境下控制审计风险的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2.
[2]鄢斌.如何防范内部审计风险[J].财经界,2011.
[3]张华,房玲.对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2.
[4]周坤荣.内部审计如何加强财经监督[J].低碳世界.2016(15)
[5]王瑜兵.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相关问题探讨[J].财会学习.2016(12)
[6]刘占炜,王燕.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6(13)
[7]陈璐,乔瑞中.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13)
[8]胡建强,张娴.内部审计人力要素动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9]彭晓军.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难点与解决方式初探[J].价值工程.2016(19)
[10]陈辉锻.做好村镇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探究[J].新经济.2016(20)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模式;管理审计
一、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将风险来源划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方面:内部审计机构在权威性与独立性方面有所欠缺;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内部审计模式落后;被审单位审计意识不强,审计部门难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另外,错综复杂的内部组织架构和人际关系也是制约内部审计效果的重要因素。
(2)外部因素方面:内部审计没有完备的法规、准则体系支撑;会计电算化在财务核算、数据处理方面的普及以及网络化的迅猛渗入,对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提出了挑战;随着企业的扩张,内部审计范围不断扩大,涉及的业务也呈多样化趋势,对内部审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相对缓慢与滞后,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二、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强调增强内部审计风险意识,可以促进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规范内部的审计工作,同时有利于更好发挥内部审计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加强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国内部审计虽在整体上呈前进的趋势,但在审计程序、报告、标准等方面都不够规范,审计人员操作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导致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同时起不到指引作用,从而不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2)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课题。在当前环境下,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方面的作用日渐显著。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效果进行指导和监督,评价并改善企业面临的风险,已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系统的重要部分。
(3)加强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企业大多建立在受托责任关系之上,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企业内部形成了多种利益关系。一方面,企业的管理者需要通过内部审计对其各部门的运营情况和经营成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另一方面,企业的所有者希望通过内部审计了解和监督管理层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是满足各方的需求、推动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企业内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针对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各领导层及内部审计人员应从各方面积极地采取措施,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并将风险降低到最低。
(1)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受干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首先要实现其机构设置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的独立性;其次,审计人员应在精神上保持独立,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拓宽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落实对内审人员的继续教育政策,同时鼓励审计人员打破墨守成规的工作方式、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全方位的促进内部审计队伍素质的提高,以有效的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2)推动现行传统内审模式向风险导向型内审模式的转变
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还停留在查账阶段,没有充分发挥出审计的优势。鉴于此,应推动传统的审计模式向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转变,逐步完成向经营管理审计的转移。引入风险导向也是一种执业理念的转变,它侧重于提供事前监管的“风向标”,使事前监管有的放矢,使其真正成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助推器”。
(3)正確面对和谨慎处理与被审对象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与被审对象的关系,可以使审计工作进程及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沟通与换位思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效地沟通,解除与审计对象的分歧和误会,促进协调、减少冲突;同时,站在被审计者的角度换位思考,考虑对方的现状、处境、感受等,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配合,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对被审计单位日常工作进行“追踪性”的在线审计
由于内部审计对象的逐渐复杂化和审计范围的多样化,内部审计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定期的正式审计过程,更应加强对被审计单位日常工作的监控。内部审计部门应掌握企业的运营工作开展状况、重大营运项目运作状况、内部监管制约状况,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场环境状况。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营运工作和内部监管工作的了解,制定出合理的审计方案,从而规避和降低审计风险。
四、结论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约束和监督机制,其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正日渐显著。加强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不仅是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更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不论是内审人员,还是整个内审行业,都应积极致力于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琳,裴林.信息技术环境下控制审计风险的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2.
[2]鄢斌.如何防范内部审计风险[J].财经界,2011.
[3]张华,房玲.对内部审计人际关系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2.
[4]周坤荣.内部审计如何加强财经监督[J].低碳世界.2016(15)
[5]王瑜兵.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相关问题探讨[J].财会学习.2016(12)
[6]刘占炜,王燕.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6(13)
[7]陈璐,乔瑞中.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13)
[8]胡建强,张娴.内部审计人力要素动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9]彭晓军.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难点与解决方式初探[J].价值工程.2016(19)
[10]陈辉锻.做好村镇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探究[J].新经济.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