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有效载体,常成为地理考试命题的切入点,虽考题涉及多种图型,我发现其中等值线图,近年来一直是高考文综全国卷的常考点,怎样来突破这些问题呢?我采取的是先基础,再增难度;先共性,再记特殊;依基础,举一反三;做真题,理清思路,勤考练,总结反思等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等值线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等值线图;常考点;高考文综;方法;指导
地理图像形像、直观、简明、生动,可以把抽象难以理解的文字表述内容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是地理信息的有效载体是考查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所以成为各种地理考试,尤其是高考文综考试命题理想的切入点,地理高考考题的呈现形式涉及多种图型,而本人发现等值图类型多、易变化、综合性和能力要求高,能很好地体现试题的创新性和梯度性,能考查的面广,如地形、植被、气候、农业类型、工业、交通分布、旅游等,近年来一直是高考、特别是高考文综全国卷的常考点,如2010新课标全国卷1-3题、36题、选考43题;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6-8题、36题、选考42题等均以等值线为载体,考查地理学科主干知识。
因此了解等值线的规律,找出判断此类题的方法,掌握一些技巧,是高考备考必不可少的。对于此类图,我采取以下方式:
一、先基础,再增难度
在学习等值线时,我先以等高线为例,因为高三学生有一定的识图基础,我采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找规律,教师点拨的形式。
看地形图转换为等高线图,发现规律:①同线等高,除陡崖外,不能相交。②相邻的线高度差相同(让学生推算高度)。③闭合(受图限制,不完全显示外)凸高值低。④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引申通视问题)。
依据等高线:①判地形(山峰、谷地、山脊、山谷、鞍、陡崖)②找一系列“点”、“线”展图找出港口(区位)、疗养院、水坝、工厂;确定河流的位置、流向、水流急缓;铁路、公路选位;引水线路(高到低);输油管道的选择。③根据等值线判地貌、农业类型、工业区位、居民区。
为巩固学生对等高线的认识,让学生依据等高线图,画地形剖面图。
最后总结出判等高线规律:①看清数值和线数,读数值和极值;②弯曲方向要认准,凸低值高;③疏密程度表缓陡,组合不同,上疏下密挡视线;④数值配合疏密线,地形类型就显现;⑤延伸方向,要看准图上点、线有依据。
二、先共性,后记特殊
我们在了解了等高线的主要规律后,对特殊问题单个处理。
陡崖的相对高度有多大?如图1所示陡崖底部海拔700-800米,顶部海拔900-1000米及相对高度100-300米,找出陡崖相对高度计算规律:(n-1)h≤H<(n+1)h,(n为等向线相交的条数,h为等高距)。
由相邻的两米等高线间高度差相同,出现局部小范围闭合,如图1N点的高度,为多少,规律为“大于大的,小于小的”,N点可能在500-600米或300-400米之间。
2002年全国卷8-10,以气压线形式考查这个知识点。
三、依基础,举一反三
由等高线规律延伸应用到等压线、等温线、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PH值线、等太阳高度线、等太阳辐射线等。
依据等温线如何判半球;与海岸线平行,受海陆分布影响;等温线弯曲在山区凸向气温高的地方,凸向河流的上源气温低;海洋等温线弯曲判寒、暖洋流影响;等温线弯曲方向判季节或月份;强调等温线如何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在教学中发现延伸到等太阳高度线、等潜水位线与河水的流向及补给关系时,学生出现了困惑,我侧重讲解。如等潜水水位线的判法主要是利用辅助线及依据水往低处流的原理,判潜水流向、与潜水补给关系、水井、排水沟的选择。
再以一图多角度、多考的方式,给出练习题,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
四、做真题,理清思路
找出近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整理,总结找规律,教学生技巧。
实例引导: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Ⅱ卷6-8题,以年均温线为切入点,通过温度线及图形轮廓判地形、降水量、植被,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结合具体情况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练习巩固: 2013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36题,由等高线确定地形,从地形方面分析对气温、区域天气特征和空气质量的影响;2015年高考江苏15-16题:林线高度分布与水热、纬度关系。
有针对性的指导:经练习,发现学生还不能运用自如,我又让学生代表解析了2015年高考全国1卷7-9题。
我对学生分析不到位的地方,给以点拨,发现学生能调用所学知识:年平均气温≤-4℃日数越多,海冰厚度越大,比较甲、乙、丙、丁,能得甲、乙数都在20-40之间,甲、乙如何选,不知如何下手,我引导学生发现甲、乙位置不同,乙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且有可能有径流注入,海水盐度低,海冰厚度应最大。
同时也找出学生的不足,等值线独立应用能力强,如第8题全能选对,而对知识的调动、运用及综合分析检索能力还有待提高。
五、勤考练,总结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高考真题的演练,学生强化了知识点,获得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我们组成员根据学生情况分工,编试题,针对测试,检查效果,查缺补漏,批改后,及时分析总结并指导学生。
总之,经这五个环节我们由浅到深;由普通到特殊;由一种延伸到多种等值图;由真题演练到总结练习;到考练结合,学生掌握了一些等值图的技巧,在获得和解读此类信息,調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方面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本文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三学生读图能力形成的研究》 JCJYC16120743 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知识清单与读图训练》王民,高秀洲,中国地图出版社2014.
[2]《2011-2015新高考5年真题汇编》杜志建,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5年6月.
[3]《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刘万祥,试题与研究,2008.
【关键词】等值线图;常考点;高考文综;方法;指导
地理图像形像、直观、简明、生动,可以把抽象难以理解的文字表述内容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是地理信息的有效载体是考查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所以成为各种地理考试,尤其是高考文综考试命题理想的切入点,地理高考考题的呈现形式涉及多种图型,而本人发现等值图类型多、易变化、综合性和能力要求高,能很好地体现试题的创新性和梯度性,能考查的面广,如地形、植被、气候、农业类型、工业、交通分布、旅游等,近年来一直是高考、特别是高考文综全国卷的常考点,如2010新课标全国卷1-3题、36题、选考43题;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6-8题、36题、选考42题等均以等值线为载体,考查地理学科主干知识。
因此了解等值线的规律,找出判断此类题的方法,掌握一些技巧,是高考备考必不可少的。对于此类图,我采取以下方式:
一、先基础,再增难度
在学习等值线时,我先以等高线为例,因为高三学生有一定的识图基础,我采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找规律,教师点拨的形式。
看地形图转换为等高线图,发现规律:①同线等高,除陡崖外,不能相交。②相邻的线高度差相同(让学生推算高度)。③闭合(受图限制,不完全显示外)凸高值低。④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引申通视问题)。
依据等高线:①判地形(山峰、谷地、山脊、山谷、鞍、陡崖)②找一系列“点”、“线”展图找出港口(区位)、疗养院、水坝、工厂;确定河流的位置、流向、水流急缓;铁路、公路选位;引水线路(高到低);输油管道的选择。③根据等值线判地貌、农业类型、工业区位、居民区。
为巩固学生对等高线的认识,让学生依据等高线图,画地形剖面图。
最后总结出判等高线规律:①看清数值和线数,读数值和极值;②弯曲方向要认准,凸低值高;③疏密程度表缓陡,组合不同,上疏下密挡视线;④数值配合疏密线,地形类型就显现;⑤延伸方向,要看准图上点、线有依据。
二、先共性,后记特殊
我们在了解了等高线的主要规律后,对特殊问题单个处理。
陡崖的相对高度有多大?如图1所示陡崖底部海拔700-800米,顶部海拔900-1000米及相对高度100-300米,找出陡崖相对高度计算规律:(n-1)h≤H<(n+1)h,(n为等向线相交的条数,h为等高距)。
由相邻的两米等高线间高度差相同,出现局部小范围闭合,如图1N点的高度,为多少,规律为“大于大的,小于小的”,N点可能在500-600米或300-400米之间。
2002年全国卷8-10,以气压线形式考查这个知识点。
三、依基础,举一反三
由等高线规律延伸应用到等压线、等温线、等深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PH值线、等太阳高度线、等太阳辐射线等。
依据等温线如何判半球;与海岸线平行,受海陆分布影响;等温线弯曲在山区凸向气温高的地方,凸向河流的上源气温低;海洋等温线弯曲判寒、暖洋流影响;等温线弯曲方向判季节或月份;强调等温线如何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在教学中发现延伸到等太阳高度线、等潜水位线与河水的流向及补给关系时,学生出现了困惑,我侧重讲解。如等潜水水位线的判法主要是利用辅助线及依据水往低处流的原理,判潜水流向、与潜水补给关系、水井、排水沟的选择。
再以一图多角度、多考的方式,给出练习题,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
四、做真题,理清思路
找出近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整理,总结找规律,教学生技巧。
实例引导: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Ⅱ卷6-8题,以年均温线为切入点,通过温度线及图形轮廓判地形、降水量、植被,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结合具体情况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练习巩固: 2013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36题,由等高线确定地形,从地形方面分析对气温、区域天气特征和空气质量的影响;2015年高考江苏15-16题:林线高度分布与水热、纬度关系。
有针对性的指导:经练习,发现学生还不能运用自如,我又让学生代表解析了2015年高考全国1卷7-9题。
我对学生分析不到位的地方,给以点拨,发现学生能调用所学知识:年平均气温≤-4℃日数越多,海冰厚度越大,比较甲、乙、丙、丁,能得甲、乙数都在20-40之间,甲、乙如何选,不知如何下手,我引导学生发现甲、乙位置不同,乙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且有可能有径流注入,海水盐度低,海冰厚度应最大。
同时也找出学生的不足,等值线独立应用能力强,如第8题全能选对,而对知识的调动、运用及综合分析检索能力还有待提高。
五、勤考练,总结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高考真题的演练,学生强化了知识点,获得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我们组成员根据学生情况分工,编试题,针对测试,检查效果,查缺补漏,批改后,及时分析总结并指导学生。
总之,经这五个环节我们由浅到深;由普通到特殊;由一种延伸到多种等值图;由真题演练到总结练习;到考练结合,学生掌握了一些等值图的技巧,在获得和解读此类信息,調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方面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本文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三学生读图能力形成的研究》 JCJYC16120743 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知识清单与读图训练》王民,高秀洲,中国地图出版社2014.
[2]《2011-2015新高考5年真题汇编》杜志建,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5年6月.
[3]《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刘万祥,试题与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