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学教育起源于美国并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得到完善。然而,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却是近年来在美国著名教育家Walter S. Smith教授的倡导下建立和发展的,方兴未艾。本文探讨科学教育与语言教学的深层次关系,阐述美国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整合机理,以构建一个二者的有机整合范式。
关键词: 科学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 整合范式
1.引言
中国英语教学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特有体系,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近年来基于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翻译理论和文学理论并结合互联网和新技术,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胜枚举,教学水平较之以往明显提高。但是,现在学生的听说能力比以前确实提高了,读写能力在整体上并没有提升,读写方面的一些基本功(比如语法和拼写)甚至不如从前。虽然人为地把英语教学分割为听、说、读、写和译,殊不知,语言学习是一个整体性的过程,这是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根据格式塔理论,单独过分地强调某一方面或者认为部分作用之和一定等于整体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近些年来效果不佳,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不强,主要原因在两个方面:第一,人为打破语言的整体性学习这一科学规律;第二,重视对语言形式的教学而忽略对语言内容和意义的学习。本研究另辟蹊径,引入美国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global collaborative science education),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实现有机整合,拟在凸显语言教学的整体性和平衡语言学习的形式和内容方面走出一条新路,构建一个范式,以期让大学英语教学更上新台阶。
2.科学教育与语言教学的整合机理
目前学术界关于科学教育的定义是:“科学教育是一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且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的有关问题并做出明智的选择,以培养科學技术专业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1]而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这种新兴的科学教育模式则是在美国的Walter S. Smith教授的倡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以传统的科学教育模式为基础,以全球青少年的在线交流为手段,旨在实现全球青少年的科学知识共享和互通有无,培养他们的国际合作精神,开阔他们的全球协同视野。
Smith教授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美国总统奖”获得者,美国德州理工大学教育学院唯一的Helen DeVitt Jones教授,终身教职,他本科毕业于康奈尔大学的生物专业,硕士毕业于印第安纳大学的学生管理专业,博士毕业于印第安纳大学的科学教育专业,工作之后主要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学与研究。近二十年来,Smith教授主要从事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研究[2]。
语言教学顾名思义是教授语言的一门学科,但是其内涵和外延极深、极广。狭义的语言教学是教授人们学习一门语言,而且主要是学习语言形式。广义的语言教学是整合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有机体。然而,文化内涵更丰富,天文地理无所不包,科学知识自在其中。不仅如此,科学教育是文化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科学教育与语言教学不谋而合,使命共担。
就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而言,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重语言形式教学而轻语言内容教学,也可以说是重语言教学而轻文化教学。具体说来,很多学生学来学去只是学了一些语言形式,表面上看来英语谈吐自如,但是他们只能谈一些简单的日常主题,一旦换一个稍微有些深度的主题(比如文学、哲学或科学),就谈不下去了,更流利不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在语言学习中的文化、信息摄入量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他们到了国外或者和外国人交流,很多地方不会表达,别人说出来也听不懂,沟通交流。
前些年,部分学生在国内过了相关的英语水平考试,而且分数不低,去国外学习深造,结果听不懂外国老师讲课,要花一个学期甚至一年才能跟得上。不得不说是学生的应试能力超强,而在实际语言使用方面严重不足。殊不知,不论是什么类型的英语考试(尤其是一些国内的英语考试),其中的语言使用本身就有问题,很多都是“人造”语言,就是由人(老外也罢,中国人也罢)为了出试题而按照常规语境编写出来的语言,尤其是那些听力材料,其中很多对话都觉得不真实,英语教材经常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些素材不是来自于真实生活,其使用的自然不是自然语言,如果长时间使用这样的教材或参加这样的考试,自然就会学到很多在自然语境中不会用到的非自然语言,这就是为什么英语应试教育学出来的学生到了国外存在交流障碍。
学生经常会问怎么学英语,只靠一本教材或一套教材都不可能真正学好英语,除非学英语只是为了应试,要在现实生活中交流(含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游刃有余,就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学自然的语言而不是完全学“人造”的语言。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到自然语言呢?或者说,大学英语教师要怎样才能更多地教授给学生自然语言呢?其实,方法和渠道很多,接下来在该文的第三部分我就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实用的新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美国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式英语教学法。
其实,美国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机理正是基于这样三点:成功的语言教学必须是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成功的语言学习必须是语言知识与背景信息的同步摄入;语言的学习来自生活,其应用也必须回归生活。
3.美国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范式构建
结合以上内容,我们已经知道美国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具备充分的整合机理。然而,整合范式需要怎么构建呢?具体整合范式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理念的整合。这两个方面的理念整合重点在人,在人的意识,如果没有这种意识,没有这种认识,那么这个整合的先决条件就已经不具备,自然没有下文。我们要认清语言教学的目标和语言学习的规律,真正意识到自然语言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教学的语言,也要认识到美国科学教育中那些现成的、绝好的语言素材。当然,美国对于青少年的科学教育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高精尖的科技教育,而是给青少年普及科技常识,培养他们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学以致用的精神和品格。所以,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其中涉及太难的科技词汇而让语言学习者无所适从。我们的目的是让英语课程学习者和美国的科学教育课程学习者实现远程的交流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一些科普知识,中国学生可以学英语,而且中美双方的学生可以开阔国际视野,逐渐树立一种国际合作意识,提升协同工作能力以解决一些关乎人类共同利益的实际问题。 第二,方式的整合。笔者于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整整在德州理工大学教育學院访学一年,师从Walter S. Smith教授,专门探讨他说倡导的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合作的事宜。简单说来,就是大学英语教师带着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与美国科学教育的老师所带的学生进行交流。其交流方式都是采用线上交流,主要用Skype、QQ、WeChat和邮箱这四种方式实现视频、语音和电子书信的交流,所以听说读写都可以得到训练。每个学期的交流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双方的老师和学生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相互认识并共同设定一个交流主题(占时1—2周),比如污水处理;第二个阶段就是交流和互动(占时7—8周);第三个阶段是总结(占时1—2周)。因为中美之间有十多个小时的时差,通常他们和我们黑白颠倒,所以我们可以找共同的时间(比如他们晚上我们早上或者反过来)实现实时语音、视频交流,也可以在其他时间通过语音留言或电子书信进行交流。大学英语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学生组织学生与美国的学生进行交流,既要以英语教材为主进行课堂教学,又要监督学生多在课外与美国学生交流,然后在课堂上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对交流的情况进行汇报,让他们重点讲自己通过交流在语言学习方面的收获。
第三,内容的整合。在庇护式语言教学模式(SIOP,Sheltered Instruction Observation Protocol)的指导下,美国很多的ESL(即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教师在每堂课上都有具体的语言目标(language objective)和内容目标(content objective),其内容目标通常指各类科学知识。不仅如此,在美国,把科学知识教学和各类语言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已经成为惯例,也取得斐然的成绩[3]。美国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正好顺应了SIOP课堂教学模式,把美国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和中国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和美国的科学教育课堂或ESL课堂不同的是,合作是两个学科跨越时空的“爱恋”。在这个过程中,中美双方的师生在内容选择方面都需要充分考虑,从科学题材来讲,一定是双方学生都熟悉的,而且是和彼此生活息息相关的。不能选艰深的科学问题,因为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言词汇可能难以应对。另外,中国老师在带领和引导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设定相关的语言学习任务,并且通过学生的presentation监测他们的完成情况。通过这样的合作模式,中美双方的学生各取所需,互利共赢。
第四,测评的整合。对于合作最后一个阶段的测评环节,双方要注意整合方式。美方对于学生科学知识学习情况的测评应该结合中方学生对于语言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进行,反过来也一样,中方对于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测评应该结合美方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进行。具体的测评整合所占比建议三七开,也就是,在美国方面,测评之中的科学知识占比为70%,帮助中国学生学习语言占比30%;在中国方面,测评之中的语言学习占比为70%,帮助美国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占比30%。只有通过这样的比例设定,双方师生才能各自更好地实现既定的目标,收到预期的效果,实现真正的双赢。
4.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和论述,大家对于美国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范式都已经有一个比较清晰和全面的了解,接下来就是进行更多的教学实践以进一步检验这个范式。笔者坚信,该范式一定会像在实验阶段一样收到良好的实施效果。但与此同时,由于环境、语境、对象及管理等因素的变化,该范式可能暴露出某些不足之处,这在情理之中。总之,整体操作方法是且行且思,边用边改,逐步提升,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顾志跃.科学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6.
[2]http://www.depts.ttu.edu/education/our-people/Faculty/walter_smith.php.
[3]杜龙鼎.美国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探微[J].文教资料,2016(3):177.
关键词: 科学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 整合范式
1.引言
中国英语教学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特有体系,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近年来基于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翻译理论和文学理论并结合互联网和新技术,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胜枚举,教学水平较之以往明显提高。但是,现在学生的听说能力比以前确实提高了,读写能力在整体上并没有提升,读写方面的一些基本功(比如语法和拼写)甚至不如从前。虽然人为地把英语教学分割为听、说、读、写和译,殊不知,语言学习是一个整体性的过程,这是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根据格式塔理论,单独过分地强调某一方面或者认为部分作用之和一定等于整体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近些年来效果不佳,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不强,主要原因在两个方面:第一,人为打破语言的整体性学习这一科学规律;第二,重视对语言形式的教学而忽略对语言内容和意义的学习。本研究另辟蹊径,引入美国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global collaborative science education),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实现有机整合,拟在凸显语言教学的整体性和平衡语言学习的形式和内容方面走出一条新路,构建一个范式,以期让大学英语教学更上新台阶。
2.科学教育与语言教学的整合机理
目前学术界关于科学教育的定义是:“科学教育是一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且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的有关问题并做出明智的选择,以培养科學技术专业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1]而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这种新兴的科学教育模式则是在美国的Walter S. Smith教授的倡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以传统的科学教育模式为基础,以全球青少年的在线交流为手段,旨在实现全球青少年的科学知识共享和互通有无,培养他们的国际合作精神,开阔他们的全球协同视野。
Smith教授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美国总统奖”获得者,美国德州理工大学教育学院唯一的Helen DeVitt Jones教授,终身教职,他本科毕业于康奈尔大学的生物专业,硕士毕业于印第安纳大学的学生管理专业,博士毕业于印第安纳大学的科学教育专业,工作之后主要从事科学教育的教学与研究。近二十年来,Smith教授主要从事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研究[2]。
语言教学顾名思义是教授语言的一门学科,但是其内涵和外延极深、极广。狭义的语言教学是教授人们学习一门语言,而且主要是学习语言形式。广义的语言教学是整合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有机体。然而,文化内涵更丰富,天文地理无所不包,科学知识自在其中。不仅如此,科学教育是文化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科学教育与语言教学不谋而合,使命共担。
就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而言,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重语言形式教学而轻语言内容教学,也可以说是重语言教学而轻文化教学。具体说来,很多学生学来学去只是学了一些语言形式,表面上看来英语谈吐自如,但是他们只能谈一些简单的日常主题,一旦换一个稍微有些深度的主题(比如文学、哲学或科学),就谈不下去了,更流利不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在语言学习中的文化、信息摄入量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他们到了国外或者和外国人交流,很多地方不会表达,别人说出来也听不懂,沟通交流。
前些年,部分学生在国内过了相关的英语水平考试,而且分数不低,去国外学习深造,结果听不懂外国老师讲课,要花一个学期甚至一年才能跟得上。不得不说是学生的应试能力超强,而在实际语言使用方面严重不足。殊不知,不论是什么类型的英语考试(尤其是一些国内的英语考试),其中的语言使用本身就有问题,很多都是“人造”语言,就是由人(老外也罢,中国人也罢)为了出试题而按照常规语境编写出来的语言,尤其是那些听力材料,其中很多对话都觉得不真实,英语教材经常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些素材不是来自于真实生活,其使用的自然不是自然语言,如果长时间使用这样的教材或参加这样的考试,自然就会学到很多在自然语境中不会用到的非自然语言,这就是为什么英语应试教育学出来的学生到了国外存在交流障碍。
学生经常会问怎么学英语,只靠一本教材或一套教材都不可能真正学好英语,除非学英语只是为了应试,要在现实生活中交流(含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游刃有余,就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学自然的语言而不是完全学“人造”的语言。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到自然语言呢?或者说,大学英语教师要怎样才能更多地教授给学生自然语言呢?其实,方法和渠道很多,接下来在该文的第三部分我就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实用的新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美国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式英语教学法。
其实,美国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机理正是基于这样三点:成功的语言教学必须是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成功的语言学习必须是语言知识与背景信息的同步摄入;语言的学习来自生活,其应用也必须回归生活。
3.美国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范式构建
结合以上内容,我们已经知道美国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具备充分的整合机理。然而,整合范式需要怎么构建呢?具体整合范式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理念的整合。这两个方面的理念整合重点在人,在人的意识,如果没有这种意识,没有这种认识,那么这个整合的先决条件就已经不具备,自然没有下文。我们要认清语言教学的目标和语言学习的规律,真正意识到自然语言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教学的语言,也要认识到美国科学教育中那些现成的、绝好的语言素材。当然,美国对于青少年的科学教育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高精尖的科技教育,而是给青少年普及科技常识,培养他们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学以致用的精神和品格。所以,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其中涉及太难的科技词汇而让语言学习者无所适从。我们的目的是让英语课程学习者和美国的科学教育课程学习者实现远程的交流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一些科普知识,中国学生可以学英语,而且中美双方的学生可以开阔国际视野,逐渐树立一种国际合作意识,提升协同工作能力以解决一些关乎人类共同利益的实际问题。 第二,方式的整合。笔者于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整整在德州理工大学教育學院访学一年,师从Walter S. Smith教授,专门探讨他说倡导的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合作的事宜。简单说来,就是大学英语教师带着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与美国科学教育的老师所带的学生进行交流。其交流方式都是采用线上交流,主要用Skype、QQ、WeChat和邮箱这四种方式实现视频、语音和电子书信的交流,所以听说读写都可以得到训练。每个学期的交流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双方的老师和学生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相互认识并共同设定一个交流主题(占时1—2周),比如污水处理;第二个阶段就是交流和互动(占时7—8周);第三个阶段是总结(占时1—2周)。因为中美之间有十多个小时的时差,通常他们和我们黑白颠倒,所以我们可以找共同的时间(比如他们晚上我们早上或者反过来)实现实时语音、视频交流,也可以在其他时间通过语音留言或电子书信进行交流。大学英语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学生组织学生与美国的学生进行交流,既要以英语教材为主进行课堂教学,又要监督学生多在课外与美国学生交流,然后在课堂上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对交流的情况进行汇报,让他们重点讲自己通过交流在语言学习方面的收获。
第三,内容的整合。在庇护式语言教学模式(SIOP,Sheltered Instruction Observation Protocol)的指导下,美国很多的ESL(即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教师在每堂课上都有具体的语言目标(language objective)和内容目标(content objective),其内容目标通常指各类科学知识。不仅如此,在美国,把科学知识教学和各类语言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已经成为惯例,也取得斐然的成绩[3]。美国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正好顺应了SIOP课堂教学模式,把美国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和中国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和美国的科学教育课堂或ESL课堂不同的是,合作是两个学科跨越时空的“爱恋”。在这个过程中,中美双方的师生在内容选择方面都需要充分考虑,从科学题材来讲,一定是双方学生都熟悉的,而且是和彼此生活息息相关的。不能选艰深的科学问题,因为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言词汇可能难以应对。另外,中国老师在带领和引导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设定相关的语言学习任务,并且通过学生的presentation监测他们的完成情况。通过这样的合作模式,中美双方的学生各取所需,互利共赢。
第四,测评的整合。对于合作最后一个阶段的测评环节,双方要注意整合方式。美方对于学生科学知识学习情况的测评应该结合中方学生对于语言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进行,反过来也一样,中方对于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测评应该结合美方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进行。具体的测评整合所占比建议三七开,也就是,在美国方面,测评之中的科学知识占比为70%,帮助中国学生学习语言占比30%;在中国方面,测评之中的语言学习占比为70%,帮助美国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占比30%。只有通过这样的比例设定,双方师生才能各自更好地实现既定的目标,收到预期的效果,实现真正的双赢。
4.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和论述,大家对于美国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整合范式都已经有一个比较清晰和全面的了解,接下来就是进行更多的教学实践以进一步检验这个范式。笔者坚信,该范式一定会像在实验阶段一样收到良好的实施效果。但与此同时,由于环境、语境、对象及管理等因素的变化,该范式可能暴露出某些不足之处,这在情理之中。总之,整体操作方法是且行且思,边用边改,逐步提升,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顾志跃.科学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6.
[2]http://www.depts.ttu.edu/education/our-people/Faculty/walter_smith.php.
[3]杜龙鼎.美国全球合作式科学教育与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探微[J].文教资料,2016(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