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文化共享工程已从共建进入共享的发展阶段,各省已搭建起省分中心、县(区)支中心、乡、村(社区)基层服务点相结合的文化共享工程网络框架和服务平台,實现了省、市、县、村(社区)服务网络全覆盖。然而基层文化共享工程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存在诸多问题,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共享工程建设顺利推进,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关键词] 基层文化共享工程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12
[文献标志码] A
1.背景
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当前文化共享工程已从共建进入到全面共享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三个重要转变,即工作重点从侧重设施建设向侧重管理服务转变;建设方式从铺摊建点的规模化建设向专业化和品牌化转变;发展模式从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陕西省现已建成省级分中心1个,市级支中心6个,县级支中心101个,省、市、县图书馆已达到全覆盖,乡镇基层服务点1054个,覆盖率达到60%,村基层服务点27554个,覆盖率达到100%,街道基层服务点70个,覆盖率达到14%,社区基层服务点544个,覆盖率达到35.5%。全省已搭建起省分中心、市、县(区)支中心,乡、村(社区)基层服务点相结合的文化共享工程网络框架和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村(社区)服务网点全覆盖。
2.旬阳县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2.1设备及人员情况
旬阳县支中心建于2011年,机房和电子阅览室面积共计115平方米,配备了多媒体播放设备、服务器、30台pc机、卫星地面接收仪及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车等设施设备。乡镇基层服务点配备1台服务器、10台pc机及卫星地面接收仪、投影播放设备等。社区基层服务点配备1台服务器、8台pc机及投影播放设备等。所有村基层服务点均配备了一套投影设备及2台移动存储播放器。
旬阳县支中心设在县图书馆内,乡镇基层服务点均设在文化站内,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均设在村委会。县级支中心专职工作人员2名,乡镇基层服务点工作人员1名,由文化站干部兼任,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工作人员1名,由村委会三支干部兼任。
2.2服务运行情况
2.2.1支中心
支中心年运行经费6万元,坚持公益性服务,为读者提供上网娱乐、资料查阅及培训服务。电子阅览室每周平均开放56小时,接待读者对象主要以中小学生为主,兼顾附近社区居民。为了大力宣传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利用每年的“4.23”世界读书日、五月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科技宣传月及重大节假日开展服务宣传活动,制作展板,悬挂横幅、播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视频资料进行大力宣传,做到城区居民家喻户晓。每年夏季,在县城祝尔慷广场,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设备开展影视作品播放活动,为广大市民在避暑纳凉中送去精神享受;周末,在支中心视听室开展中小学生及社区居民影视作品展播专场;同时利用电子阅览室为社区老年人开展电脑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电脑使用技能水平,享受信息化的便利。
2.2.2基层服务点
镇村基层服务点按照省市计划逐步推进,虽陆续建成,但大部分未发挥作用。主要表现为:
2.2.2.1设备闲置,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一是大部分镇基层服务点,电脑设备已经安装到位,苦于无专职人员,兼职工作人员因乡镇事务性工作较多,如包村及其他文化工作等,不能正常对外开展服务工作。笔者走访过一些乡镇,较大乡镇文化站干部编制3至4人,其中借调的、常年病假的、加之文化站干部必须包村,在村上吃住,出现阵地工作无暇顾及,往往最后只有站长一人忙里忙外,更别说村一级的了,村三支干部,各司其职,工作繁琐,加之要发展家庭经济,导致基层服务点形同虚设。二是无专业技术人员,导致设备闲置。
2.2.2.2设备挪做他用。笔者在深入各镇检查指导工作时,发现大多数乡镇的文化共享工程设备已经不在基层服务点,被调配到各镇办公室甚至是领导办公室使用。
3.存在问题
3.1对文化共享工程认识有偏差,不够重视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乡镇领导还没有真正了解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目的、内容和意义,甚至认为文化共享工程是部门行为,等、靠文化部门来推广、建设、管理、服务,形成了形式主义的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态势。还有部分乡镇把文化共享工程作为一种弥补乡镇电子办公条件不足的扶持项目,挪用文化共享工程设备。
3.2缺少懂管理、懂技术、懂服务的专(兼)职人员
镇文化站隶属镇政府,虽然业务工作归口县文化主管部门,但长期围绕镇中心工作,形成了“肥了别人的责任田,荒了自己的自留地”的状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仅仅停留在上报计划、总结材料上,即使有部分基层服务点免费对外服务,也是突击迎验。镇文化站懂技术、特别是懂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员更是非常稀缺,尽管省、市、县一直坚持对基层文化队伍进行集中培训,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人员素质高低不等,基层服务点工作人员通过短期学习很难掌握相关技术,这就导致设备出现故障后因不能排除而无法使用。另外,基层服务点管理人员多为兼职,顾此失彼,刚入门又被调走或调整到其他岗位,工作得不到有效保证。
3.3经费投入不足
各镇财政相对吃紧,文化投入相对不足。在全国上下推进免费开放的大环境下,免费开放资金按照不同层次从财政专户拨付兑现,各镇统筹使用,部分镇对免费开放资金用于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相对不足,投入其他资金更是少之更少,直接造成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无专用网络。文化共享工程同乡镇政府办公用同一网络,网速差,不能满足群众上网需要。二是设备老化无钱维修、更新、升级。三是缺少活动场地,影响服务。部分镇文化站设在政府院内,无独立设施,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建成后,群众使用不方便。四是聘用人员待遇得不到保障。工作时间长,要求技术高,待遇低,不能吸引懂技术的专业人才。 3.4 无本地特色资源,缺少吸引力。
现有的资源主要来源于国家中心和陕西省分中心,而适合当地广大群众可利用资源不多,主要原因有:一是资源覆盖面广,但针对本地区域却较少,一些农业科技不适合在本地推广使用。二是本地的资源素材较多,由于无专业技术人员,不能进行资源的加工制作。
4、意见和建议
4.1加大宣传,确保文化共享工程家喻户晓。
文化共享工程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群众公平均等地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场所,建设好、管理好、服务好是维护广大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权利的必要举措。因此,各镇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力度,取得社会的共同关注。
4.2建立基层文化共享工程长效运行机制。
4.2.1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基层文化共享工程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乡镇政府部门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重要任务,而运行机制是基层文化共享工程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和措施。乡镇政府应加大对“共享工程”建设经费投人,逐步建立长效投人机制,切实保证基层服务点的基础设施、人员培训、日常运行、人员经费和资源建设经费,其年度运行经费应纳人乡镇年度财政预算。社区、村基层服务点如有固定经费,可招聘符合条件的人员专职管理。在目前没有经费保障的情况下,基层服务点应当允许适当收费,微利经营,以维持正常运行。笔者所在的县文化主管部门,与县财政局联合发文,就基层文化共享工程制定建设标准、抓点示范建设,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表彰奖励在服务基层,服务广大群众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带动和促进基层文化共享工程整体发展。仅2012年、2013年,共表彰奖励44个镇、村、社区基层服务点,资金达8万元,该项奖励政策将长期性地贯彻执行。
4.2.2加强管理,加大培训。建设完善的基层服务点,服务是落脚点,而管理是基础、是前提,没有规范化的管理,发挥作用只是空谈。笔者所在的县文化主管部门就该项工作专门制定下发了《基层文化共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成立了由县主管县长挂帅,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格局。县文化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一系列完善的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健全设备财产登记、保管、免费开放公示制度、管理员职责、电子阅览室等规章制度;二是建立基层服务点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统一配备的文化共享工程设备属国有资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其据为已有、挪作他用或出售;三是建立人员聘用制度。落实专职或兼职管理员,对有责任心、有文化的文化工作者、残疾人和退休教师可优先考虑;四是建立培训制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4.3制作适合当地农民需要的特色资源。
目前基层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都是由上级政府部门甚至是中央政府部门负责策划,通过行政隶属关系自上而下推进。在这种信息供给机制中,部分资源是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造成信息服务方提供的信息无人问津,而农民需要的信息却无处可查找的尴尬局面。因此,基层服务点要根据本地实际,制作适用资源,提供给当地农民群众。另外,在开展信息服务时,基层服务点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服务方式和内容。
4.4加大服务模式创新。
笔者通过调查,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强服务。一是通过多种手段,教会农民使用电脑,会上网。如利用共享工程设备开展农民电脑培训、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培训等,培训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经常播放相关培训的各种课件、视频,可以引入志愿者模式,鼓励在农村的大学生利用寒暑假为当地村民进行电脑知识培训。二是利用基层服务点阵地,结合当地实际,邀请农业大户进行现场经验介绍,同时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实地讲解,进行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以此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三是定期开展寓教于乐的文艺作品展播活动,丰富和提高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通过调研,各镇实施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普遍没有配备电脑、网络和投影设备,中小学校的微机室除学生上课之外基本闲置。因此,各镇应结合实际,选择合理的地理位置,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4.5区县支中心应担负着文化共享工程承上启下的作用。
4.5.1制定本地区共享工程工作方案
根据共享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编制适合本地区共享工程建设的工作方案,加以实施。
4.5.2对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服务点的人员培训
培训方式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培训侧重观念的培训,通過会议的形式传达相关的精神、服务理念等。现场培训侧重知识、技能方面,从硬件的使用维护、软件平台的运用到开展服务,进行系统培训。
4.5.3深入基层,联合开展惠民服务活动。
定期到乡镇、乡村开展巡回流动服务与辅导,及时提供适合当地需要的文化信息、种植养殖、防病治病、防灾减灾等资源,共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合作共建的基层服务点成为面向当地农民开展文化信息服务的中心。
5.结语
当今时代,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国民的热切愿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我们要牢牢把握机遇,充分发挥共享工程资源优势,全面推动“三农”信息技术应用,使文化共享工程真正成为让人民实实在在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发挥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关于印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通知http://baike.sogou.com/v70688227.htm
[2] 陕西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目前情况是什么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09887440074478188
[3]浅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助推农村信息化建设浅论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10037721.1/
[4]胡玲. 论西部贫困地区村级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基于陕南农民需求的调研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5):99—102
[5]谈区县支中心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的职能与作用http://www.bjdclib.com/dclib/specialrec/gytd/thesis/201004/t20100406_32013.html
作者简介:向永杰,男,本科,陕西省旬阳县图书馆馆长、馆员,研究方向:基层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关键词] 基层文化共享工程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12
[文献标志码] A
1.背景
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当前文化共享工程已从共建进入到全面共享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三个重要转变,即工作重点从侧重设施建设向侧重管理服务转变;建设方式从铺摊建点的规模化建设向专业化和品牌化转变;发展模式从单一化向社会化转变。陕西省现已建成省级分中心1个,市级支中心6个,县级支中心101个,省、市、县图书馆已达到全覆盖,乡镇基层服务点1054个,覆盖率达到60%,村基层服务点27554个,覆盖率达到100%,街道基层服务点70个,覆盖率达到14%,社区基层服务点544个,覆盖率达到35.5%。全省已搭建起省分中心、市、县(区)支中心,乡、村(社区)基层服务点相结合的文化共享工程网络框架和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村(社区)服务网点全覆盖。
2.旬阳县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2.1设备及人员情况
旬阳县支中心建于2011年,机房和电子阅览室面积共计115平方米,配备了多媒体播放设备、服务器、30台pc机、卫星地面接收仪及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车等设施设备。乡镇基层服务点配备1台服务器、10台pc机及卫星地面接收仪、投影播放设备等。社区基层服务点配备1台服务器、8台pc机及投影播放设备等。所有村基层服务点均配备了一套投影设备及2台移动存储播放器。
旬阳县支中心设在县图书馆内,乡镇基层服务点均设在文化站内,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均设在村委会。县级支中心专职工作人员2名,乡镇基层服务点工作人员1名,由文化站干部兼任,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工作人员1名,由村委会三支干部兼任。
2.2服务运行情况
2.2.1支中心
支中心年运行经费6万元,坚持公益性服务,为读者提供上网娱乐、资料查阅及培训服务。电子阅览室每周平均开放56小时,接待读者对象主要以中小学生为主,兼顾附近社区居民。为了大力宣传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利用每年的“4.23”世界读书日、五月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科技宣传月及重大节假日开展服务宣传活动,制作展板,悬挂横幅、播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视频资料进行大力宣传,做到城区居民家喻户晓。每年夏季,在县城祝尔慷广场,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设备开展影视作品播放活动,为广大市民在避暑纳凉中送去精神享受;周末,在支中心视听室开展中小学生及社区居民影视作品展播专场;同时利用电子阅览室为社区老年人开展电脑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电脑使用技能水平,享受信息化的便利。
2.2.2基层服务点
镇村基层服务点按照省市计划逐步推进,虽陆续建成,但大部分未发挥作用。主要表现为:
2.2.2.1设备闲置,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一是大部分镇基层服务点,电脑设备已经安装到位,苦于无专职人员,兼职工作人员因乡镇事务性工作较多,如包村及其他文化工作等,不能正常对外开展服务工作。笔者走访过一些乡镇,较大乡镇文化站干部编制3至4人,其中借调的、常年病假的、加之文化站干部必须包村,在村上吃住,出现阵地工作无暇顾及,往往最后只有站长一人忙里忙外,更别说村一级的了,村三支干部,各司其职,工作繁琐,加之要发展家庭经济,导致基层服务点形同虚设。二是无专业技术人员,导致设备闲置。
2.2.2.2设备挪做他用。笔者在深入各镇检查指导工作时,发现大多数乡镇的文化共享工程设备已经不在基层服务点,被调配到各镇办公室甚至是领导办公室使用。
3.存在问题
3.1对文化共享工程认识有偏差,不够重视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乡镇领导还没有真正了解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目的、内容和意义,甚至认为文化共享工程是部门行为,等、靠文化部门来推广、建设、管理、服务,形成了形式主义的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态势。还有部分乡镇把文化共享工程作为一种弥补乡镇电子办公条件不足的扶持项目,挪用文化共享工程设备。
3.2缺少懂管理、懂技术、懂服务的专(兼)职人员
镇文化站隶属镇政府,虽然业务工作归口县文化主管部门,但长期围绕镇中心工作,形成了“肥了别人的责任田,荒了自己的自留地”的状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仅仅停留在上报计划、总结材料上,即使有部分基层服务点免费对外服务,也是突击迎验。镇文化站懂技术、特别是懂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员更是非常稀缺,尽管省、市、县一直坚持对基层文化队伍进行集中培训,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人员素质高低不等,基层服务点工作人员通过短期学习很难掌握相关技术,这就导致设备出现故障后因不能排除而无法使用。另外,基层服务点管理人员多为兼职,顾此失彼,刚入门又被调走或调整到其他岗位,工作得不到有效保证。
3.3经费投入不足
各镇财政相对吃紧,文化投入相对不足。在全国上下推进免费开放的大环境下,免费开放资金按照不同层次从财政专户拨付兑现,各镇统筹使用,部分镇对免费开放资金用于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相对不足,投入其他资金更是少之更少,直接造成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无专用网络。文化共享工程同乡镇政府办公用同一网络,网速差,不能满足群众上网需要。二是设备老化无钱维修、更新、升级。三是缺少活动场地,影响服务。部分镇文化站设在政府院内,无独立设施,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建成后,群众使用不方便。四是聘用人员待遇得不到保障。工作时间长,要求技术高,待遇低,不能吸引懂技术的专业人才。 3.4 无本地特色资源,缺少吸引力。
现有的资源主要来源于国家中心和陕西省分中心,而适合当地广大群众可利用资源不多,主要原因有:一是资源覆盖面广,但针对本地区域却较少,一些农业科技不适合在本地推广使用。二是本地的资源素材较多,由于无专业技术人员,不能进行资源的加工制作。
4、意见和建议
4.1加大宣传,确保文化共享工程家喻户晓。
文化共享工程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群众公平均等地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场所,建设好、管理好、服务好是维护广大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权利的必要举措。因此,各镇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力度,取得社会的共同关注。
4.2建立基层文化共享工程长效运行机制。
4.2.1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基层文化共享工程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乡镇政府部门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重要任务,而运行机制是基层文化共享工程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和措施。乡镇政府应加大对“共享工程”建设经费投人,逐步建立长效投人机制,切实保证基层服务点的基础设施、人员培训、日常运行、人员经费和资源建设经费,其年度运行经费应纳人乡镇年度财政预算。社区、村基层服务点如有固定经费,可招聘符合条件的人员专职管理。在目前没有经费保障的情况下,基层服务点应当允许适当收费,微利经营,以维持正常运行。笔者所在的县文化主管部门,与县财政局联合发文,就基层文化共享工程制定建设标准、抓点示范建设,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表彰奖励在服务基层,服务广大群众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带动和促进基层文化共享工程整体发展。仅2012年、2013年,共表彰奖励44个镇、村、社区基层服务点,资金达8万元,该项奖励政策将长期性地贯彻执行。
4.2.2加强管理,加大培训。建设完善的基层服务点,服务是落脚点,而管理是基础、是前提,没有规范化的管理,发挥作用只是空谈。笔者所在的县文化主管部门就该项工作专门制定下发了《基层文化共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成立了由县主管县长挂帅,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格局。县文化主管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一系列完善的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健全设备财产登记、保管、免费开放公示制度、管理员职责、电子阅览室等规章制度;二是建立基层服务点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统一配备的文化共享工程设备属国有资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其据为已有、挪作他用或出售;三是建立人员聘用制度。落实专职或兼职管理员,对有责任心、有文化的文化工作者、残疾人和退休教师可优先考虑;四是建立培训制度,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4.3制作适合当地农民需要的特色资源。
目前基层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都是由上级政府部门甚至是中央政府部门负责策划,通过行政隶属关系自上而下推进。在这种信息供给机制中,部分资源是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造成信息服务方提供的信息无人问津,而农民需要的信息却无处可查找的尴尬局面。因此,基层服务点要根据本地实际,制作适用资源,提供给当地农民群众。另外,在开展信息服务时,基层服务点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服务方式和内容。
4.4加大服务模式创新。
笔者通过调查,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强服务。一是通过多种手段,教会农民使用电脑,会上网。如利用共享工程设备开展农民电脑培训、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培训等,培训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经常播放相关培训的各种课件、视频,可以引入志愿者模式,鼓励在农村的大学生利用寒暑假为当地村民进行电脑知识培训。二是利用基层服务点阵地,结合当地实际,邀请农业大户进行现场经验介绍,同时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实地讲解,进行农业科技推广和培训,以此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三是定期开展寓教于乐的文艺作品展播活动,丰富和提高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通过调研,各镇实施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普遍没有配备电脑、网络和投影设备,中小学校的微机室除学生上课之外基本闲置。因此,各镇应结合实际,选择合理的地理位置,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4.5区县支中心应担负着文化共享工程承上启下的作用。
4.5.1制定本地区共享工程工作方案
根据共享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编制适合本地区共享工程建设的工作方案,加以实施。
4.5.2对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服务点的人员培训
培训方式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培训侧重观念的培训,通過会议的形式传达相关的精神、服务理念等。现场培训侧重知识、技能方面,从硬件的使用维护、软件平台的运用到开展服务,进行系统培训。
4.5.3深入基层,联合开展惠民服务活动。
定期到乡镇、乡村开展巡回流动服务与辅导,及时提供适合当地需要的文化信息、种植养殖、防病治病、防灾减灾等资源,共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合作共建的基层服务点成为面向当地农民开展文化信息服务的中心。
5.结语
当今时代,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国民的热切愿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我们要牢牢把握机遇,充分发挥共享工程资源优势,全面推动“三农”信息技术应用,使文化共享工程真正成为让人民实实在在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发挥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关于印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通知http://baike.sogou.com/v70688227.htm
[2] 陕西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目前情况是什么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09887440074478188
[3]浅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助推农村信息化建设浅论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10037721.1/
[4]胡玲. 论西部贫困地区村级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基于陕南农民需求的调研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5):99—102
[5]谈区县支中心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的职能与作用http://www.bjdclib.com/dclib/specialrec/gytd/thesis/201004/t20100406_32013.html
作者简介:向永杰,男,本科,陕西省旬阳县图书馆馆长、馆员,研究方向:基层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