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探究式学习是这样一种学习认知的过程,它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话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科学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原则与模式
1 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剖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定的。其总目标是:“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做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新课程标准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化繁为简,化细为粗,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新课程标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学科之间整合性加强;新课程标准实用性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 新教材编排的分析
新教材在内容选取上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内容上的繁、难、旧,加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条件。教材倡导探究学习方式。书中设计的探究活动,按照学生探究活动所用时间的多少,分为“小探究”和“大探究”。在每节内容中安排“小探究”,在每章中安排“大探究”。这些探究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观察、实验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猜想和假设,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进行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或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进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使问题得以解决。获得知识后,学会运用知识联系生活和技术中的有关问题。
书中每章、节的开始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教材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增加新题材、新科技成果、图片(含照片),反映时代感。同时,增加联系生活、技术、社会的实际内容。适当地增加一些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访问、小制作、小实验等。作业中也适当增加上网查询资料和数据等,鼓励学生选做和相互交流。并适当增大教材的弹性,在教科书中设立“科学窗”“阅读材料”等栏目。
教科书在呈现形式上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在叙述上力求简明、清晰,富有启发性,且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与传统的初中物理教材相比,本套教材中增加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性实验,在教学参考书的最后专门编写与本教材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参考资料,供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参考使用。
3 课堂教学三原则的把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应当扎扎实实抓好。引导学生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来得出物理规律。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物理规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既要生动有趣,又要严谨求实,使学生既能感悟到物理科学的艺术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能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学科的严密性,树立求实的科学观。在习题讲析中,要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这就要求教师把握“求实”这一原则。
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因为知识是方法的载体,方法则是能力的体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物理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如实验观察法(欧姆定律、光的反射定律的建立)、理想法(光滑表面、轻绳、轻质杠杆等模型的建立)、等效法(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科学想象法(牛顿第一定律)、数学法等。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探索型课应注重发现法,验证型课应注重实验观察法,论证型课应注重逻辑推理法等。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设疑,热情鼓励,积极引导,通过类比、联想等手段,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灵活性。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具体表现为在常规思维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挖掘特殊的思维方法技巧,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求活”这一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吸取新营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向未来,以人为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统讲授式为开放讨论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方法培养,变重理论计算为重实际应用。创新教育要落实在创新教学上,教师要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思维方法搞好特色教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投影、微机以及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内容形象、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有利于求新质疑。教师应尊重学生,重视其个性发展。在课堂上平等地同学生讨论问题,一旦发现特长学生应及时鼓励,对敢于同教师在课堂上争论问题的学生,无论是对是错,都应予以表扬。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求新”这一原则。
4 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
4.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或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到探究的必要。问题可以从实验开始,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开始,和实际生活联系越密切越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4.2 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据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研究探索。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已的知识体系,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的方法主要有: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4.3 梳理反思,深化问题
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内容特征灵活选用,不宜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种教学形式。一般地说,实现梳理反思和调控有3个途径:学生个体单独完成;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点拨和调节。
教师可帮助学生梳理本章所学知识,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整理本章重要的思想方法,揭示知识间的联系。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小结,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本节内容,并回顾自己在本节学习中的收获、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边梳理知识体系边进行有关的练习、讲评等活动,达到及时巩固之效;可以先梳理后进行有关练习、讲评活动;可以先提供一些层次渐进的练习,在练习的讲评活动中梳理知识体系。
4.4 应用创新,拓展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乃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首先,要善于挖掘物理教材,从课本基本内容来拓展问题。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熟知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重点分析,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部分内容,并能够较为熟炼地加以实际运用。其次,要善于利用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生发,拓展问题。第三,改进课后作业的布置方法,注重在作业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以拓展问题。 ■
参考文献
[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李远蓉,朱霞,邓磊.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廖伯琴.初中物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城关大堰中学)
关键词 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原则与模式
1 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剖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定的。其总目标是:“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做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新课程标准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与技能,更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并增强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化繁为简,化细为粗,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发动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新课程标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学科之间整合性加强;新课程标准实用性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 新教材编排的分析
新教材在内容选取上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内容上的繁、难、旧,加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条件。教材倡导探究学习方式。书中设计的探究活动,按照学生探究活动所用时间的多少,分为“小探究”和“大探究”。在每节内容中安排“小探究”,在每章中安排“大探究”。这些探究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观察、实验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猜想和假设,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进行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或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进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使问题得以解决。获得知识后,学会运用知识联系生活和技术中的有关问题。
书中每章、节的开始尽量以学生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本质规律。教材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增加新题材、新科技成果、图片(含照片),反映时代感。同时,增加联系生活、技术、社会的实际内容。适当地增加一些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访问、小制作、小实验等。作业中也适当增加上网查询资料和数据等,鼓励学生选做和相互交流。并适当增大教材的弹性,在教科书中设立“科学窗”“阅读材料”等栏目。
教科书在呈现形式上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在叙述上力求简明、清晰,富有启发性,且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与传统的初中物理教材相比,本套教材中增加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性实验,在教学参考书的最后专门编写与本教材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参考资料,供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参考使用。
3 课堂教学三原则的把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应当扎扎实实抓好。引导学生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来得出物理规律。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物理规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既要生动有趣,又要严谨求实,使学生既能感悟到物理科学的艺术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能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学科的严密性,树立求实的科学观。在习题讲析中,要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这就要求教师把握“求实”这一原则。
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因为知识是方法的载体,方法则是能力的体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物理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如实验观察法(欧姆定律、光的反射定律的建立)、理想法(光滑表面、轻绳、轻质杠杆等模型的建立)、等效法(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科学想象法(牛顿第一定律)、数学法等。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探索型课应注重发现法,验证型课应注重实验观察法,论证型课应注重逻辑推理法等。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设疑,热情鼓励,积极引导,通过类比、联想等手段,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灵活性。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具体表现为在常规思维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挖掘特殊的思维方法技巧,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求活”这一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吸取新营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向未来,以人为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统讲授式为开放讨论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方法培养,变重理论计算为重实际应用。创新教育要落实在创新教学上,教师要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思维方法搞好特色教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投影、微机以及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内容形象、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有利于求新质疑。教师应尊重学生,重视其个性发展。在课堂上平等地同学生讨论问题,一旦发现特长学生应及时鼓励,对敢于同教师在课堂上争论问题的学生,无论是对是错,都应予以表扬。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求新”这一原则。
4 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
4.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或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到探究的必要。问题可以从实验开始,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现象开始,和实际生活联系越密切越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4.2 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学生据教师提供(或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实验设备进行自主探究,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协同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研究探索。学生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解决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已的知识体系,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主动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去,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引导的方法主要有: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4.3 梳理反思,深化问题
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内容特征灵活选用,不宜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种教学形式。一般地说,实现梳理反思和调控有3个途径:学生个体单独完成;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点拨和调节。
教师可帮助学生梳理本章所学知识,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整理本章重要的思想方法,揭示知识间的联系。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小结,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本节内容,并回顾自己在本节学习中的收获、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边梳理知识体系边进行有关的练习、讲评等活动,达到及时巩固之效;可以先梳理后进行有关练习、讲评活动;可以先提供一些层次渐进的练习,在练习的讲评活动中梳理知识体系。
4.4 应用创新,拓展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乃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首先,要善于挖掘物理教材,从课本基本内容来拓展问题。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熟知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重点分析,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部分内容,并能够较为熟炼地加以实际运用。其次,要善于利用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生发,拓展问题。第三,改进课后作业的布置方法,注重在作业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以拓展问题。 ■
参考文献
[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李远蓉,朱霞,邓磊.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廖伯琴.初中物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城关大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