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比较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 — 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183例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7例,女96例;年龄90~104[(93.0±2.9)岁]。手术治疗101例(手术组),非手术治疗82例(非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伤后30 d及1年病死率及生存曲线。通过多因
【机 构】
: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北京 100700,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北京 100700,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北京 100700,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北京 1007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差异。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 — 201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183例9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7例,女96例;年龄90~104[(93.0±2.9)岁]。手术治疗101例(手术组),非手术治疗82例(非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伤后30 d及1年病死率及生存曲线。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伤后30 d及伤后1年非手术治疗患者死亡的风险。伤前及伤后1年通过行走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评估患者功能情况。
结果手术组住院时间为(16.6±13.7)d,非手术组为(21.7±16.0)d(P<0.05)。手术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40.6%(41/101),非手术组为58.5%(48/82)(P<0.05)。手术组伤后30 d死亡9例(8.9%),非手术组死亡9例(11.0%)(P<0.05);手术组伤后1年内死亡27例(26.7%),非手术组死亡38例(46.3%)(P<0.05)。非手术组死亡风险远远高于手术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非手术治疗与伤后1年死亡显著相关(OR=2.672,95%CI 1.262~5.655,P<0.05),但与伤后30 d死亡不相关(OR=1.144,95%CI 0.678~3.461,P>0.05)。手术组伤前45例(44.6%)可以独立行走,56例(55.4%)部分独立行走,非手术组分别为31例(37.8%)、51例(62.2%)(P>0.05);手术组伤前ADL评分为(61.4±8.2)分,非手术组为(60.3±9.2)分(P>0.05)。手术组伤后1年20例(19.8%)可以独立行走,43例(42.6%)部分独立行走,11例(10.9%)需要卧床;非手术组分别为1例(1.2%)、32例(39.0%)、11例(13.4%)(P<0.05);手术组术后1年ADL评分为(51.4±10.9)分,非手术组为(43.2±7.2)分(P<0.05)。
结论对于极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伤后1年病死率、术后功能恢复均优于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是伤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个体化3D打印颈椎模型指导上颈椎骨折中行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8月 — 2018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30例上颈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5~67岁,平均53.5岁。利用个体化3D打印颈椎模型行弓根螺钉置钉(研究组)或传统徒手置钉(对照组)进行上颈椎骨折手术,各组15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20枚,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多有颅脑外伤史。颅脑外伤后颅内桥静脉撕裂是其主要发病机制。CSDH钻孔引流术是目前最常应用的手术方法,术后复发率和病死率都很低,但术后并发硬膜下积脓极罕见,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龄、糖尿病、异物性质的引流管存在、颅脑手术、开放伤、慢性全身感染性疾病(鼻窦炎、中耳炎、腹腔脓肿、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肿瘤或免疫缺陷性疾病都是其致病的高危因素。笔者对CSDH钻孔引流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徒手磨钻与常规徒手手钻寰椎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不稳定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 — 2018年6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48例不稳定寰椎爆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24~72岁[(49.5±15.2)岁]。22例采用显微镜下徒手磨钻寰椎置钉技术(A组),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4~68岁[(48.0±12.8)岁]。26例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PRA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9月 — 2018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2例腰椎PRA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0~47岁[(33.7±6.6)岁]。均为单节段病变,损伤节段:L3/4 7例,L4/5 14例,L5/S1 11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肩峰下前外侧小切口入路复位结合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4月—2017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7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2例,女54例;年龄25~89岁[(60.4±16.4)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按Neer分型:Ⅱ型12例,Ⅲ型46例,Ⅳ型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0 d[(4.4±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女性外周血及骨组织中microRNA(miRNA)表达谱的变化,并对差异miRNA进行靶基因分析,为研究PMOP发病机制、筛选早期诊断标志物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获取公共数据平台NCBI-GEO DataSets中的PMOP miRNA研究数据:第一组为GSE64433数据集,包含23例PMOP患者及25例对照者的外周血样本miRNA表达谱;第二组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关节轴向松解植骨内固定与前路经口或经颈前咽后入路松解后路植骨内固定治疗可部分复位的难复型寰枢关节脱位(IAAD)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 — 2017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IAA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12~72岁[(47.2±11.3)岁]。全身麻醉下大重量颅骨牵引复位达到50%以上,18例行后路寰枢关节轴向松解、复位、
目的探讨引领式健康教育路径在寰枢椎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患者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月 — 2018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38例寰枢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7例;年龄21~65岁[(49.6±12.5)岁]。均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9例患者行传统健康教育护理方法(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25~63岁[(48.6±15.3)岁]。寰椎骨折8
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治疗不稳定上颈椎骨折的基础,提高上颈椎螺钉置钉的准确性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随着多项上颈椎骨折临床诊疗指南的发布以及多种辅助置钉技术在上颈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手术治疗不稳定上颈椎骨折的安全性和疗效取得一定进步,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包括内固定位置不佳所致的神经血管损伤、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失败等,并不少见。笔者就如何合理选择上颈椎骨折手术方式以及3D打印、显微镜辅助、计算机导航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很常见,有些患者可以经非手术治疗治愈,但有些患者硬膜下积液进行性增多,产生临床症状,需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为钻孔引流术、硬膜下腔腹腔分流术、侧裂池蛛网膜开放术等,但部分患者对这些手术方式无效。笔者采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9例难治性硬膜下积液,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难治性硬膜下积液的疗效及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