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伟人带出一个不平凡的家庭

来源 :红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f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审阅批准,团结出版社最近出版发行了长篇传记文学《毛泽东和他的六位亲人》。笔者在网上购得一书,先睹为快,感触良多。
  《毛泽东和他的六位亲人》通过讲述毛泽东的革命经历,水到渠成地带出他的一个个亲人。全书笔墨主要侧重于毛泽东和毛家为革命牺牲的六位英烈杨开慧、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岸英、毛楚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毛泽东的父母毛顺生、文七妹,毛泽东继配贺子珍,毛泽民的发妻王淑兰、继配钱希均、朱旦华,毛泽覃的发妻赵先桂、继配周文楠、贺怡等众多毛家或与毛家有关的其他人物,展示了一个普通的农家如何转变为坚贞不屈、无私无畏的革命家庭。
  本书的作者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吸收了诸多新的研究成果,比如依据俄罗斯解秘档案披露毛泽东母亲的名字为“文素勤”。作者三下湖南,采访了多位当年与主人公一起工作或战斗过的当事人以及他们的后代,收获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再好的玉石离不开工匠的打磨,再好的题材也得通过作者的“妙笔”才能“生花”。在坚实的材料基础上,作者充分发挥他深厚的文学功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语言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还原出有血有肉的历史细节,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真实感人,引人入胜。
  这本书通过丰富的细节,描绘出毛泽东深厚的兄弟情、夫妻情、爱子情,催人泪下。听闻杨开慧殉难的消息,毛泽东十分哀痛,深感“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数十年后又写下千古绝唱《蝶恋花·答李淑一》以慰相思之情;得知心爱的小弟毛泽覃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毛泽东自责辜负母亲的重托,没有尽到大哥的责任,久久地沉浸在悲痛之中;爱子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后,毛泽东白发人送黑发人,眼圈湿润,过了许久,才发出一生叹息:“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毛泽东不是不爱妻子、弟弟、妹妹、儿子等至亲,而是将这种爱升华到了另一种境界,乐意和亲人携手奋斗他所孜孜追求的理想,愿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这些亲情。在为革命劳苦奔波的时候,毛泽东是这样对待亲情的;在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袖以后,毛泽东仍然将亲情和国家大义结合在一起,毫不犹豫地将自己最钟爱的大儿子毛岸英送上了异国的战场,并使其长眠于异国,尤显难能可贵。由此,笔者更加体会到毛泽东的确是个大情大义、爱憎分明,时刻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一个人。笔者相信,不管沧海桑田如何变幻,这样的人总是伟人。
  在伟人的言传身教和深刻影响下,毛家由普通的农家蜕变为不普通的革命之家。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四嫂”王淑兰念念不忘的一个情景,就是毛泽东和亲人在炉边夜话,说服弟弟妹妹抛开安逸的生活,“舍小家为大家”,参加生死未卜的革命,走上一条充满牺牲、充满艰难而又充满希望、充满光明的道路。在毛泽东的直接影响下,毛家兄妹完成了家与国的高度融合,他们的家与国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以后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毛家兄妹都成长为中国革命的坚强战士,他们的爱人和孩子也成为杰出的革命者。这个大无畏的革命家庭为中国革命贡献了六位杰出的英烈,这在中国革命史甚至世界革命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在六位英烈的人生道路上,并不缺乏安稳闲逸、升官发财的机会,但他们视平庸苟且、安富尊荣如粪土、似浮云,依然选择了枪林弹雨的革命战场;
  在六位英烈生命的最后时刻,有的只需发表一纸声明或许下一个并不需要严格遵守的诺言,便可保全生命,但却没有一个屈膝变节;
  六位英烈虽然出生在不同年代,有着各异的性格特征和人生经历,但都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六位英烈所受的苦难、折磨,在常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无法忍受的,然而他们却甘之如饴、乐此不疲;
  六位英烈的生命都很短暂,像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流星,然而就在这短短的一瞬间,却是从头到尾地熠熠闪光。
  读罢全书,笔者被这个革命的家庭深深地震撼。时间在悄悄地流逝,毛泽东带领一家人敢于斗争、勇于牺牲、敢于胜利的冲天气概也慢慢地被淡忘。与老一辈革命家相比,我们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对自身的要求放松了,对事业的追求懈怠了,对子女亲属的爱也“变形”了,利用党和人民所赋予的权力为亲属后代“谋福祉”,对子女亲属一味迁就照顾,遇事总想着为子女亲属“联系联系”、“活动活动”、“走走捷径”,不舍得让他们到艰苦的环境中见世面、经风雨,结果助长了他们的懒惰依赖心理,而且也造成了社会不公,损害党的形象,最终还会害了他们。家事连国事,家风连党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以毛泽东为榜样,发挥带头人的作用,把家风带正,社会风气自然会随之好转。
  掩卷深思,一个问题徘徊在笔者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有人经常会抱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好像理想不能实现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可是有几个人会反思自己为理想付出了多少呢?又有几个人能够像毛泽东一样为理想付出如此之多呢?也许,这就是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的原因,但是普通人如果也有毛泽东这种胸襟、这种视野,也许我们的生活会更精彩,会不那么平庸。
  古人曰:开卷有益。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少年不妨读读这本红色书籍,相信能从中吸取到精神营养,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于个人于家于国都大有裨益。
其他文献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他曾经三次莅临肇庆,每一次都给肇庆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要说一下他第三次莅临肇庆,并且在鼎湖山游览的故事。  1923年4月,为讨伐陈炯明而组成的讨贼军桂系某部发生叛变,孙中山立刻命令讨贼军讨伐叛军,于是便发生了肇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围城战,讨贼军最终取得了胜利。7月下旬,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及魏邦平夫妇、伍学晃、伍于簪、杨西岩、杨仙逸等一行来到肇庆,然后到鼎
期刊
一九四七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时,在河南新县水口村发生了一重大事件,战斗英雄野战司警卫团四连副连长赵桂良被就地枪决。这次由刘伯承、邓小平亲自主持的公审大会,震惊刘邓大军全军。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过黄泛区,血染汝河,强渡淮河,十几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致使刘邓大军到达大别山,陷入缺医少药、饥寒交迫的境地。加上处于鄂豫皖根据地的大别山老百姓,在红军转移以后,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统治;1928年
期刊
毛泽东历来主张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约的方针。早在瑞金时期,他就指出: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这句话被后人评为最“抠门”的经典。1936年10月,毛泽东致信给在西安做统战工作的叶剑英和刘鼎,指出:“经济甚紧,外面用费须节省又节省,千万不可过费。”毛泽东用钱精打细算,不光是因为战争时期经济困难,同时也有更深一层的政治思想方面的考虑。他在信中告诫说:“无论何时不要丧失我们
期刊
1947年底,打入国民党海军第二基地司令部接舰处的情报组搞到了国民党海军在青岛动态和海军全部电台呼号每月变更表,但只有呼号表没有密码。1948年春,青岛市委指示吴荣森,要千方百计获取敌军电台的机要密码。  敌人对机要密码控制极严,只有舰长或机要秘书才能领取。已打入“接30号”驱潜舰任机要秘书的吴荣森,因“接”字号舰电台尚未启用,无法搞到密码。  一天,吴荣森在机要室发现通知各舰领取下半年启用新密码
期刊
1958年3月5日,周总理到重庆考察长寿湖规划,正值他60岁生日,周总理特地打招呼,不要虚张声势、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吃饭要简单,只吃工作餐,并且还一再强调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绝对不能丢。这天饭菜异常简单,桌上最好的饭菜是工作人员到长寿湖上游打捞的长寿湖鲫鱼。  从一次简单的生日宴席中,让我们看到了敬爱的周总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期刊
编者按:王国梁的长篇纪实文学《文化人大营救》经过近一年的辛勤耕耘,已由花城出版社于近日出版,更名为《大营救》。《大营救》反映的是粤港中共组织、东江纵队与日军、国民党特务斗智斗勇,胜利地营救避港的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夏衍、胡风、千家驹、蝴蝶等近千名文化人、民主人士的故事。该书内容详实、情节曲折、文笔生动,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党史教育普及读物。本刊近两期节选邹韬奋脱险走东江的惊险故事,以飨读者。
期刊
编者按:今年8月10日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开国大将张云逸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张云逸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是追求革命、奋斗不息的一生,是救国为民、建功立业的一生,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我们永远学习、怀念的楷模。不久前,本刊编辑部专程前往北京专访了张云逸大将的儿子张光东将军,现将本专访刊发,以深刻缅怀他,并让广大读者学习他崇高的品德和优良的作风。  张云逸,一个有着精明的谋略、卓越的指挥才
期刊
莫回顾你脚边的黑影,  请抬头望你前面的朝霞;  谁爱自由,  谁就要付予血的代价。  ……  记得抗战胜利不久,我在海丰县海城镇关山小学读书,班主任教我们全班同学唱这首题为《茅山下》的现代歌曲。这首歌的歌词深沉、执著而悲壮,旋律优美、苍凉似有点儿凄婉,听起来悦耳感人,催人泪下,至今仍然常在我的耳际回旋。歌曲的作者是谁,当时我并不知道。直至解放后我上初三的时候,读了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东平选集
期刊
广州起义是八七会议所确立的“城市中心论”和“唯工人成份论”策略的一次具体实践,工人阶级的支持对起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广州地区的工人阶级和职工运动状况决定了工人群众不能为起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试图对广州起义前广州地区的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情况作一历史的考察,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出发,把广州起义放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内来分析其失败的必然性。  一、学术界关于广州起义失败原因的探讨  多年来,学术
期刊
深圳市原为宝安县,南以深圳河与香港相连,两地人民同宗同族。新中国成立后,深港边境成为联系香港与祖国大陆的纽带,同时也成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较量与对峙的前沿阵地。“文化大革命”时期,“肃清港澳资本主义的诱惑,与资本主义思想影响作斗争”,一直被视为深圳地区①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本文主要通过对这一时期深圳地区边防管理的研究,揭示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的必然性。  一  新中国成立前, 边防管理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