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中心(CNNIC)第二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较2008年底增长了8600万人,稳居世界第二,其中学生占很大的比率,并且在逐步增加。面对势不可挡的大学生上网热潮,如何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阻止网络不良信息和思想的误导,已经成为当前家长和老师所关心的热点问题。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一)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
网络文化的多重性,尤其其中的消极文化和思想,极大的影响着青少年及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掌握的先进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大肆宣传他们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思想等各个方面正处于一个成长变化期,可塑性极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判断形势、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大量接受这类信息势必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使他们逐渐认同西方民主及文化,进而动摇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造成思想观念重心的偏离。
(二)网络信息杂乱,良莠不齐,黄色污染严重
由于网络具有的隐蔽性和虚拟性,网民以“隐性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纵,他们摆脱了现实社会诸多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约束,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社会责任,这使得网络空间各种思潮泛滥,暴力、金钱、色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颓废的内容充斥其间,大学生信息选择能力、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还不足以抵御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并且网上黄色污染严重。据调查,19.2 %学生曾无意去过黄色网站,12.3%的学生因为好奇偶尔点击过黄色网站,甚至8.6%的学生经常光顾黄色网站。
(三)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冲击容易造成他们情感和自我角色的迷失,影响其心理健康,并诱发出种种心理障碍。首先是网络成瘾症,电脑网络成瘾问题在大学生中越来越突出。网络成瘾的大学生似乎对上网有强迫倾向,整天沉溺于网络,甚至通宵达旦。再次,就是人际交往障碍。大学生们在网上的交往以间接形式为主,其交往活动不受物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热衷于虚拟交往使得部分学生疏远了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与现实社会产生了距离感和陌生感。更有甚者,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交往中一旦受骗,容易导致他们在现实社会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怀疑、敌意和悲观态度。
二、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所采取的对策
就家庭而言,家长应熟悉电脑和网络,平时多了解孩子常访问的网站的情况,辨别安全网站与不良网站,多收集优良网址,花时间与孩子一起上网,一起讨论,用成年人的经验帮助孩子离开网上垃圾。孩子在遭遇挫折时,应给予关怀和帮助,而不是让他们到网上去寻求安慰。为防止孩子登陆色情网站,家里的电脑应安装过滤及防止色情网站进入的防毒软件,防止未成年人不当使用网络。同时,家长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充分认识“黄毒”的危害,自觉抵制黄色信息的诱惑。
就学校而言,应建立一支能适应网络时代教育需要的教育者队伍。教育部门应加强对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的电脑知识和网络技术的培训,让他们尽快熟悉网络,提高驾驭网络的能力,学会网上的教育方法。应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识,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学校也应协助家庭进行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青少年解决因迷恋网络带来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加强对青少年人文精神和思考能力的训练,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省、选择、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同时,高校应加强网络系统的监督和管理。采取必要的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对校园网络进行24小时监控,及时处理有害信息。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净化高校信息生态环境的目的。
从社会来看,网络从业的人员、网络服务机构应当自律,不制造和传播含有淫秽、色情、赌博、凶杀、暴力、恐怖等内容的信息。在网络从业人员的管理上,不但应注重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也应重视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个人修养,增强综合素质。同时应要求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经营者自律,遵守法律规定,接受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自觉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进行的社会监督。强化社会管理者对网络信息的监督和管理作用,要通过技术和行政、法律等手段正本清源,凸现网络的积极价值。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一)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
网络文化的多重性,尤其其中的消极文化和思想,极大的影响着青少年及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掌握的先进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大肆宣传他们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思想等各个方面正处于一个成长变化期,可塑性极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判断形势、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大量接受这类信息势必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使他们逐渐认同西方民主及文化,进而动摇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造成思想观念重心的偏离。
(二)网络信息杂乱,良莠不齐,黄色污染严重
由于网络具有的隐蔽性和虚拟性,网民以“隐性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纵,他们摆脱了现实社会诸多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约束,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社会责任,这使得网络空间各种思潮泛滥,暴力、金钱、色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颓废的内容充斥其间,大学生信息选择能力、是非辨别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还不足以抵御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并且网上黄色污染严重。据调查,19.2 %学生曾无意去过黄色网站,12.3%的学生因为好奇偶尔点击过黄色网站,甚至8.6%的学生经常光顾黄色网站。
(三)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的冲击容易造成他们情感和自我角色的迷失,影响其心理健康,并诱发出种种心理障碍。首先是网络成瘾症,电脑网络成瘾问题在大学生中越来越突出。网络成瘾的大学生似乎对上网有强迫倾向,整天沉溺于网络,甚至通宵达旦。再次,就是人际交往障碍。大学生们在网上的交往以间接形式为主,其交往活动不受物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热衷于虚拟交往使得部分学生疏远了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与现实社会产生了距离感和陌生感。更有甚者,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交往中一旦受骗,容易导致他们在现实社会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怀疑、敌意和悲观态度。
二、对网络的负面影响所采取的对策
就家庭而言,家长应熟悉电脑和网络,平时多了解孩子常访问的网站的情况,辨别安全网站与不良网站,多收集优良网址,花时间与孩子一起上网,一起讨论,用成年人的经验帮助孩子离开网上垃圾。孩子在遭遇挫折时,应给予关怀和帮助,而不是让他们到网上去寻求安慰。为防止孩子登陆色情网站,家里的电脑应安装过滤及防止色情网站进入的防毒软件,防止未成年人不当使用网络。同时,家长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充分认识“黄毒”的危害,自觉抵制黄色信息的诱惑。
就学校而言,应建立一支能适应网络时代教育需要的教育者队伍。教育部门应加强对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的电脑知识和网络技术的培训,让他们尽快熟悉网络,提高驾驭网络的能力,学会网上的教育方法。应帮助青少年形成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识,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学校也应协助家庭进行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青少年解决因迷恋网络带来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加强对青少年人文精神和思考能力的训练,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省、选择、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同时,高校应加强网络系统的监督和管理。采取必要的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对校园网络进行24小时监控,及时处理有害信息。控制信息源头,以达到正本清源,净化高校信息生态环境的目的。
从社会来看,网络从业的人员、网络服务机构应当自律,不制造和传播含有淫秽、色情、赌博、凶杀、暴力、恐怖等内容的信息。在网络从业人员的管理上,不但应注重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也应重视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个人修养,增强综合素质。同时应要求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经营者自律,遵守法律规定,接受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自觉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进行的社会监督。强化社会管理者对网络信息的监督和管理作用,要通过技术和行政、法律等手段正本清源,凸现网络的积极价值。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