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修改加工稿件是编辑出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编辑费力最多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改正政治性错误、知识性错误、常识性错误;深化、提炼与补充主题:调整框架结构、理清逻辑层次;观点的修正和材料的补充。还有一些常规性的修改,诸如删繁去冗,规范数字、字体用法,统一专门术语,核对引文,查对资料。纠正标点符号之讹及病句、错别字,一般性文字润色等。好的加工,可以为原稿锦上添花,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是编辑发挥创造性思维和高超技艺的极好机会。为了提高编辑加工稿件的质量和水平,编辑要加强自身的语言文字修养。
语言修养即编辑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编辑要有甘于寂寞、埋首案头的工作精神,同时也要与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编辑是否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对于出版物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在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无不体现出编辑人员的协调能力:策划选题、组织调研时要跟读者、书商等沟通交流,策划好选题后要进行组稿、约稿,这时候要和不同的作者打交道,之后要进行审稿,同自己的领导沟通审稿意见及稿件的修改意见,发稿时要同制版人员就排版风格样式等问题进行沟通,与主管主办单位的沟通协调,以及编辑之间的沟通协调……编辑出版工作流程处处都需要“说话的艺术”,所以编辑必须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锻炼自己的口才,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编辑语言的修养至少有以下两点要求:(1)语言表达要准确无误、简明扼要,忌拖沓重复;(2)说话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针对不同的谈话对象,说话时应有不同的分寸。编辑的口才不一定要练到口若悬河,口才不是耍嘴皮子的轻薄,必须以深厚的知识为基础;不单是技巧问题,更是编辑素养问题。
对于编辑加工来说,比语言修养更重要的是文字修养。
驾驭语言文字。即熟练地掌握语言文字。编辑工作做的是有关语言文字的工作,编辑的大量日常工作如审稿改稿、加工整理、润饰校对等。都与语言文字紧密相连。语言文字是编辑工作的基础,是编辑工作最基本的手段和工具。对于一个编辑来说,没有什么“工具”比之语言文字更重要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编辑首先要过好语言文字关,练就过硬的文字功夫,要经常查阅字典、词典。研读语法修辞方面的书籍,多读名家名篇。能够熟练地运用、掌握、驾驭语言文字,是当编辑的基本条件之一,合格的编辑必须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运用能力。
时刻要记住规范化。简单地说,就是用字用词和语法都要符合约定俗成的“规范”。在这里一定要注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区别。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两个层次,标准化是更高的层次,或者说,标准化是带有强制性的层次;规范化有更多的规劝成分,更少的强迫成分。之所以说要记住规范化而不是标准化,是因为语言文字带有浓厚的社会性,是同社会习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并不是说语言文字不要标准化,在某些场合,是必须标准化的。例如,术语就应当标准化;地名的写法必须标准化;重要历史人物的姓名也必须标准化。提倡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切忌编辑加工过的稿子都千篇一律,湮没作者的个人文风。
学会用字、写字和认字。编辑要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建立自己的职业优势,就必须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常用字表》、《通用字表》、《标点符号用法》等有关的语言文字规范文件,这是编辑学会用字的手头必备工具。编辑还要学会写字,即要一笔不苟,规范化,容易辨认,写出任何人一眼看上去就能认得出的字。辨字也是编辑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辨字有三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一看见铅字就知道是什么印刷字体,例如老宋体、仿宋体、黑体、楷体等;是多大的字形,如汉字的六号、五号、小四号等,发稿时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哪节哪段用什么字体、多大字形都要心中有数。另一层意思是要了解并能敏锐识别语言文字应用中的常见差错,比如“而”和“面”、“篡”和“纂”等计算机敲字时经常出现的笔误。三是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虽然大多数作者写稿、写信都通过电子邮箱和编辑沟通交流,但还有一批上了年纪的作者还在坚守用纸稿、书面信函投稿并与编辑交流,甚至还有一批老先生还会用坚排繁体字跟编辑交流,碰到这种情况无论遇到什么作者写的文章、信函,编辑都要能够辨认出他写的是什么。所以,除了掌握计算机编校技能之外,识别手写体也是编辑所不容忽视的一项技能。
勤于动手,经常请教字典、辞书。做编辑不要过于自信,必须经常查字典、辞书,人的知识是有隈的,人的记忆更是有限的。编辑不能单凭记忆来处理文稿,如果图省事,只凭主观记忆去改稿,十之八九要出错的,或把可不改的也改了,如把“独具只眼”改成“独具慧眼”、“借镜”改为“借鉴”等。如果怀疑文稿中某个字用错了,其句引文漏字了,某个注解的出处搞错了某个典故用得不准确,某个年月可疑,某个人物不清楚……一定要去请教老师:工具书。熟练查阅工具书是一个合格编辑必须养成的习惯。
经常练笔,提高写作能力。为了真正把稿件加工工作搞好,编辑要注意写作写作能力同样也是编辑的基本功。编辑要动手改作者的稿子,自己必须有动手的能力,即要文笔畅达。做编辑要眼高手也高。如果眼界不高,就会让平庸之作乃至有害之作有可乘之机。但除了“眼高”之外,手也要高,才能编出高水平的书稿来。编辑自己会动手写文章,不仅有利于自己在某一方面成为专家,而且有助于对作者文稿的加工润饰。自己会写,才能体会到作者的甘苦,体察到作者的良苦用心;自己会写,才能在下笔修改时有所依归,独具只眼,妙笔生花,恰到好处。一个编辑好比一个医生,不但会确诊,还得会用药或开刀,编辑必须练笔,写作是编辑工作的延伸。
语言修养即编辑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编辑要有甘于寂寞、埋首案头的工作精神,同时也要与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编辑是否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对于出版物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在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无不体现出编辑人员的协调能力:策划选题、组织调研时要跟读者、书商等沟通交流,策划好选题后要进行组稿、约稿,这时候要和不同的作者打交道,之后要进行审稿,同自己的领导沟通审稿意见及稿件的修改意见,发稿时要同制版人员就排版风格样式等问题进行沟通,与主管主办单位的沟通协调,以及编辑之间的沟通协调……编辑出版工作流程处处都需要“说话的艺术”,所以编辑必须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锻炼自己的口才,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编辑语言的修养至少有以下两点要求:(1)语言表达要准确无误、简明扼要,忌拖沓重复;(2)说话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针对不同的谈话对象,说话时应有不同的分寸。编辑的口才不一定要练到口若悬河,口才不是耍嘴皮子的轻薄,必须以深厚的知识为基础;不单是技巧问题,更是编辑素养问题。
对于编辑加工来说,比语言修养更重要的是文字修养。
驾驭语言文字。即熟练地掌握语言文字。编辑工作做的是有关语言文字的工作,编辑的大量日常工作如审稿改稿、加工整理、润饰校对等。都与语言文字紧密相连。语言文字是编辑工作的基础,是编辑工作最基本的手段和工具。对于一个编辑来说,没有什么“工具”比之语言文字更重要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编辑首先要过好语言文字关,练就过硬的文字功夫,要经常查阅字典、词典。研读语法修辞方面的书籍,多读名家名篇。能够熟练地运用、掌握、驾驭语言文字,是当编辑的基本条件之一,合格的编辑必须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运用能力。
时刻要记住规范化。简单地说,就是用字用词和语法都要符合约定俗成的“规范”。在这里一定要注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区别。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两个层次,标准化是更高的层次,或者说,标准化是带有强制性的层次;规范化有更多的规劝成分,更少的强迫成分。之所以说要记住规范化而不是标准化,是因为语言文字带有浓厚的社会性,是同社会习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并不是说语言文字不要标准化,在某些场合,是必须标准化的。例如,术语就应当标准化;地名的写法必须标准化;重要历史人物的姓名也必须标准化。提倡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切忌编辑加工过的稿子都千篇一律,湮没作者的个人文风。
学会用字、写字和认字。编辑要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建立自己的职业优势,就必须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常用字表》、《通用字表》、《标点符号用法》等有关的语言文字规范文件,这是编辑学会用字的手头必备工具。编辑还要学会写字,即要一笔不苟,规范化,容易辨认,写出任何人一眼看上去就能认得出的字。辨字也是编辑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辨字有三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一看见铅字就知道是什么印刷字体,例如老宋体、仿宋体、黑体、楷体等;是多大的字形,如汉字的六号、五号、小四号等,发稿时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哪节哪段用什么字体、多大字形都要心中有数。另一层意思是要了解并能敏锐识别语言文字应用中的常见差错,比如“而”和“面”、“篡”和“纂”等计算机敲字时经常出现的笔误。三是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虽然大多数作者写稿、写信都通过电子邮箱和编辑沟通交流,但还有一批上了年纪的作者还在坚守用纸稿、书面信函投稿并与编辑交流,甚至还有一批老先生还会用坚排繁体字跟编辑交流,碰到这种情况无论遇到什么作者写的文章、信函,编辑都要能够辨认出他写的是什么。所以,除了掌握计算机编校技能之外,识别手写体也是编辑所不容忽视的一项技能。
勤于动手,经常请教字典、辞书。做编辑不要过于自信,必须经常查字典、辞书,人的知识是有隈的,人的记忆更是有限的。编辑不能单凭记忆来处理文稿,如果图省事,只凭主观记忆去改稿,十之八九要出错的,或把可不改的也改了,如把“独具只眼”改成“独具慧眼”、“借镜”改为“借鉴”等。如果怀疑文稿中某个字用错了,其句引文漏字了,某个注解的出处搞错了某个典故用得不准确,某个年月可疑,某个人物不清楚……一定要去请教老师:工具书。熟练查阅工具书是一个合格编辑必须养成的习惯。
经常练笔,提高写作能力。为了真正把稿件加工工作搞好,编辑要注意写作写作能力同样也是编辑的基本功。编辑要动手改作者的稿子,自己必须有动手的能力,即要文笔畅达。做编辑要眼高手也高。如果眼界不高,就会让平庸之作乃至有害之作有可乘之机。但除了“眼高”之外,手也要高,才能编出高水平的书稿来。编辑自己会动手写文章,不仅有利于自己在某一方面成为专家,而且有助于对作者文稿的加工润饰。自己会写,才能体会到作者的甘苦,体察到作者的良苦用心;自己会写,才能在下笔修改时有所依归,独具只眼,妙笔生花,恰到好处。一个编辑好比一个医生,不但会确诊,还得会用药或开刀,编辑必须练笔,写作是编辑工作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