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学科,教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抓住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数学教师如何构建开放型的数学课堂?本文以情境教学为例,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导入情境 问题情境 探究情境 开放情境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内容相对抽象,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較大的联系,数学教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把握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教师如何构建开放型的课堂?本文以情境教学为例,从导入情境、问题情境、探究情境、开放情境四个方面阐述数学教师如何巧设情境,激活数学课堂,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激情,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设置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导入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良好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新课教学埋下伏笔。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导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数学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优化教学策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迅速进入角色。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如果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能结合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就能诱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动机,使学生获得持续探究的动力。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利用数学学科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为新课教学作铺垫。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抓住方程的特点,联系到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学过简单的方程,在新课开始就和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我几岁了”的数学游戏。教师对学生说,只要将任何一个人的年龄乘以4,再减去7,然后告诉老师得数,老师就能快速说出这个人的年龄。学生不信,纷纷举手参与到课堂游戏中,但他们发现老师确实能快速说出答案,感觉太不可思议了。于是学习的兴趣就上来,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只要学好一元一次方程及解法后,这些问题就不难了。
二、设置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当学生对新知识产生问题时,就会产生想要如何解决问题的动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数学教师要挖掘教材的“问题”因素,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获得思维的发展。如在特殊三角形复习一课中,教师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已知△ABC中,AB=AC,你可得出什么结论?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参与到其中,因为难度相对较低,但如果教师能引导好,学生的思维就能层层深入,获得思维的发展。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以下是教学片段。
师:已知△ABC中,AB=AC,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1:△ABC是等腰三角形,∠B=∠C
生2:△ABC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BC上的高,
生3:AB+BC>AC,
生4:∠A+∠B+∠C=180°
生5:BC边上的高线,中线与∠A的平分线重合,……
当学生通过这个问题复习了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后,教师顺势再推出问题:已知△ABC中,AB=AC=10,你能求出△ABC的面积吗?利用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教学重点,通过问题设计,逐层推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策略的思考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过程的快乐。
三、设置探究情境,点燃思维火花
数学学科特点决定数学课堂探究的重要性,只有设置有效的探究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有效地思考。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探究平台,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数学能力的发展。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宝贵的时间,设置探究情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探究情境,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情境,需要教师思前想后,预设探究点,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时,教师设置以下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问题: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学生经过探究,得出了几种回答。生一:若这个角是两边的夹角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生二:若这个角是其中一边的对角:①当这个角是直角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②当这个角是钝角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③当这个角是锐角时,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这个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对认知对象理解的加深,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探究,讨论,获得了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及认知水平。有效的探究情景,为学生的思维搭建了一个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里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
四、设置开放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由传统的教师的教为主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的开放式教学,以发展思维为主,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以提高学生学习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新型的开放课堂。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独特的学科优势,而开放教学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生存的土壤,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开发潜能,获得能力的发展。开放的教学情境建立在教师对数学的有效研究,它呈现给学生的是一种不同于常规的解决方法,给学生有更多的探索空间和寻求多样的解决办法,其新颖性和独特性是创造力的重要特征。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一课时,教师别出心裁地设计一个开放的教学情境:求正五角星的五个角∠A、∠B、∠C、∠D、∠E的和是多少度?如果不是正五角星,把进行变形,或压扁,或拉长,你能算出此时的五角形的内角总和吗?学生在汇报时,我们发现了多种方法,和教师原来原来预设的一种常规解法不一样,面对这样的解法时,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肯定学生,保护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如有的学生说可以用量角器量,有的学生说,把五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只要学生能有效解决问题,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只有尊重学生的一些想法,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总之,情境教学要以教材为载体,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不断创新,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导入情境 问题情境 探究情境 开放情境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内容相对抽象,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較大的联系,数学教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把握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教师如何构建开放型的课堂?本文以情境教学为例,从导入情境、问题情境、探究情境、开放情境四个方面阐述数学教师如何巧设情境,激活数学课堂,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激情,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设置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导入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良好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新课教学埋下伏笔。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导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数学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优化教学策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迅速进入角色。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如果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能结合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就能诱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动机,使学生获得持续探究的动力。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利用数学学科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为新课教学作铺垫。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抓住方程的特点,联系到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学过简单的方程,在新课开始就和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猜猜我几岁了”的数学游戏。教师对学生说,只要将任何一个人的年龄乘以4,再减去7,然后告诉老师得数,老师就能快速说出这个人的年龄。学生不信,纷纷举手参与到课堂游戏中,但他们发现老师确实能快速说出答案,感觉太不可思议了。于是学习的兴趣就上来,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只要学好一元一次方程及解法后,这些问题就不难了。
二、设置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当学生对新知识产生问题时,就会产生想要如何解决问题的动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数学教师要挖掘教材的“问题”因素,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获得思维的发展。如在特殊三角形复习一课中,教师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已知△ABC中,AB=AC,你可得出什么结论?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参与到其中,因为难度相对较低,但如果教师能引导好,学生的思维就能层层深入,获得思维的发展。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以下是教学片段。
师:已知△ABC中,AB=AC,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生1:△ABC是等腰三角形,∠B=∠C
生2:△ABC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BC上的高,
生3:AB+BC>AC,
生4:∠A+∠B+∠C=180°
生5:BC边上的高线,中线与∠A的平分线重合,……
当学生通过这个问题复习了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后,教师顺势再推出问题:已知△ABC中,AB=AC=10,你能求出△ABC的面积吗?利用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教学重点,通过问题设计,逐层推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策略的思考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过程的快乐。
三、设置探究情境,点燃思维火花
数学学科特点决定数学课堂探究的重要性,只有设置有效的探究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有效地思考。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探究平台,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数学能力的发展。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宝贵的时间,设置探究情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探究情境,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情境,需要教师思前想后,预设探究点,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时,教师设置以下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问题: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学生经过探究,得出了几种回答。生一:若这个角是两边的夹角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生二:若这个角是其中一边的对角:①当这个角是直角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②当这个角是钝角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③当这个角是锐角时,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这个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对认知对象理解的加深,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探究,讨论,获得了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及认知水平。有效的探究情景,为学生的思维搭建了一个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里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
四、设置开放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由传统的教师的教为主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的开放式教学,以发展思维为主,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以提高学生学习品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新型的开放课堂。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独特的学科优势,而开放教学又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生存的土壤,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开发潜能,获得能力的发展。开放的教学情境建立在教师对数学的有效研究,它呈现给学生的是一种不同于常规的解决方法,给学生有更多的探索空间和寻求多样的解决办法,其新颖性和独特性是创造力的重要特征。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一课时,教师别出心裁地设计一个开放的教学情境:求正五角星的五个角∠A、∠B、∠C、∠D、∠E的和是多少度?如果不是正五角星,把进行变形,或压扁,或拉长,你能算出此时的五角形的内角总和吗?学生在汇报时,我们发现了多种方法,和教师原来原来预设的一种常规解法不一样,面对这样的解法时,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肯定学生,保护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如有的学生说可以用量角器量,有的学生说,把五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只要学生能有效解决问题,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只有尊重学生的一些想法,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总之,情境教学要以教材为载体,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不断创新,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