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简要的阐述了在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政治课教学怎样充分的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特别是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在思想政治课实践中的逐步铺开,无疑是给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解决了政治课教材的理论在空间上的枯燥狭隘,教材内容在时间上的滞后,纷繁的社会问题与授课时限的矛盾,教师繁重的备课任务和学生冗繁的应考任务所体现的种种无奈,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引进课堂,是教学手段的重大突破,它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使静态变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对进一步遵循教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使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适时的课程导入,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有了兴趣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 激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形象的动画、生动的图像、内涵丰富的影音资料、简洁的文字说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眼、耳、手等感官,全方位地接受不同形式的信息刺激,消除单纯课本文字内容的单调、枯燥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听课效率。
例如:在教授初一第七课《情趣与兴趣》一节时,我一开始就用多媒体影音软件播放了一段本班同学参加学校才艺表演的图像剪接。竟然在屏幕上看到自己或同学的身影,一时间,全班同学兴奋异常,纷纷指指点点,说这说那,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了。我趁热打铁问一个在画面中表演吹萨克斯的同学:“你刚才吹得那么投入,面对那么多的观众你一点都不紧张吗?”这个同学说:“我太投入了,所以不紧张,平时我在家学习累的时候,就吹萨克斯,而几乎都进入忘我的状态,平时练习多少遍都不觉得累。”于是,我适时提出疑问:为什么这个同学练习吹萨克斯的时候那样投入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他喜欢吹萨克斯,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兴趣。”这样我让同学们看教材概括出兴趣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同学们准确找出了答案,并很快地掌握了知识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和教材内容来选择和组合媒体,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媒体的运用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课堂感染力,提高学习主动性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容易上成抽象的理论课或空洞的说教课,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然而,教师若能借助于电脑、实物投影仪、幻灯、录像等先进的多媒体工具加以辅助,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视听合一的效果,使之切合于教学实际,定能在课堂中创设出悦耳、悦心、悦目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其探求知识的欲望,提高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初一第九课《自我保护》一节时,我让学生课后利用电脑搜集或自行制作,有关“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可能遇到的种种侵害”的短片,在教学中播放出来。一方面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入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和拓展,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内化。
又如,在讲授初一第十一课《培养爱国情操》时,我考虑到如果单凭教师在课堂上举例子进行描述,难免会因语言的过于苍白而缺乏感染力,更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我选取了历史课中“汉朝苏武牧羊的故事”视频片段,采用制作课件的方法,将特有历史情境于课堂中再现:北风呼啸,群狼悲嚎,漫天风雪中,一位须眉皆白的老人手持汉节,坚毅深情地望着南方,思念着祖国……这时,画外之音徐徐道来:“被掳十九年饥寒交迫的漫长岁月,始终没有磨灭苏武对祖国的深深眷恋,更没有折服他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凝重的音乐,庄严的画面,深情的语言,将苏武对祖国的遗篇赤诚之心表露无遗。强烈的共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爱国情感在胸中升腾、激荡。
三、激活教学内容,培养综合能力,发挥主体作用
多媒体特别是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可以将声音、图象、文字等融为一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把许多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和原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物另外,多媒体的形象教学能不断优化学生的感知刺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和谐发展,从而逐步培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初一《自我保护》一节时,我播放了一段超市录像,两位消费者在超市被“搜身”,以此让学生发挥想象,并通过学生合作表演的形式展示各自的做法。不难想象,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异常兴奋。讨论、合作、分享;动手、动脑、动情。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同样,在讲初三“保护消费者权益”一节中,通过自录的一段"某消费者因盗窃了超市的一支牙膏而被保安打致重伤"的案件,引发一场课堂辩论:正方--责任在消费者,反方--责任在保安。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学生认识到,消费者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但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自觉履行相应的义务,绝不能因滥用权利而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经营者的利益。类似的做法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使其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在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同时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四、增加课堂容量,拓宽知识面,加深对教材理解
多媒体技术能储存、提取或呈现大量语言、图象信息,可以是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进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对复习课而言,运用多媒体手段编制知识网络,可以储存大量教学信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对学生把握教材中错综复杂的知识关系,理清脉络也很有帮助。
例如,在初三复习的过程中,我将有关的考试重点,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问题按专题划分,设计编排后,储存于计算机当中,然后将其在课堂上边操作边进行同步复习。事实上,众多繁杂的内容经多媒体手段处理后节约了大概三分之一的课时,而且效果更佳。
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告别原来单一的粉笔、黑板,走向视听结合的高效率的政治课教学方式,已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使其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也必将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效果,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和无奈。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做为高科技的产物,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就会为思想政治课插上腾飞的翅膀,以此实现教育目的和任务,强化教学内容,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特别是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在思想政治课实践中的逐步铺开,无疑是给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解决了政治课教材的理论在空间上的枯燥狭隘,教材内容在时间上的滞后,纷繁的社会问题与授课时限的矛盾,教师繁重的备课任务和学生冗繁的应考任务所体现的种种无奈,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引进课堂,是教学手段的重大突破,它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使静态变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对进一步遵循教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使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适时的课程导入,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有了兴趣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 激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形象的动画、生动的图像、内涵丰富的影音资料、简洁的文字说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眼、耳、手等感官,全方位地接受不同形式的信息刺激,消除单纯课本文字内容的单调、枯燥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听课效率。
例如:在教授初一第七课《情趣与兴趣》一节时,我一开始就用多媒体影音软件播放了一段本班同学参加学校才艺表演的图像剪接。竟然在屏幕上看到自己或同学的身影,一时间,全班同学兴奋异常,纷纷指指点点,说这说那,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了。我趁热打铁问一个在画面中表演吹萨克斯的同学:“你刚才吹得那么投入,面对那么多的观众你一点都不紧张吗?”这个同学说:“我太投入了,所以不紧张,平时我在家学习累的时候,就吹萨克斯,而几乎都进入忘我的状态,平时练习多少遍都不觉得累。”于是,我适时提出疑问:为什么这个同学练习吹萨克斯的时候那样投入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他喜欢吹萨克斯,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兴趣。”这样我让同学们看教材概括出兴趣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同学们准确找出了答案,并很快地掌握了知识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教师应根据自己、学生和教材内容来选择和组合媒体,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媒体的运用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效果。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课堂感染力,提高学习主动性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容易上成抽象的理论课或空洞的说教课,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然而,教师若能借助于电脑、实物投影仪、幻灯、录像等先进的多媒体工具加以辅助,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视听合一的效果,使之切合于教学实际,定能在课堂中创设出悦耳、悦心、悦目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其探求知识的欲望,提高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初一第九课《自我保护》一节时,我让学生课后利用电脑搜集或自行制作,有关“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可能遇到的种种侵害”的短片,在教学中播放出来。一方面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入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和拓展,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内化。
又如,在讲授初一第十一课《培养爱国情操》时,我考虑到如果单凭教师在课堂上举例子进行描述,难免会因语言的过于苍白而缺乏感染力,更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我选取了历史课中“汉朝苏武牧羊的故事”视频片段,采用制作课件的方法,将特有历史情境于课堂中再现:北风呼啸,群狼悲嚎,漫天风雪中,一位须眉皆白的老人手持汉节,坚毅深情地望着南方,思念着祖国……这时,画外之音徐徐道来:“被掳十九年饥寒交迫的漫长岁月,始终没有磨灭苏武对祖国的深深眷恋,更没有折服他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凝重的音乐,庄严的画面,深情的语言,将苏武对祖国的遗篇赤诚之心表露无遗。强烈的共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爱国情感在胸中升腾、激荡。
三、激活教学内容,培养综合能力,发挥主体作用
多媒体特别是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可以将声音、图象、文字等融为一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把许多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和原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物另外,多媒体的形象教学能不断优化学生的感知刺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和谐发展,从而逐步培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初一《自我保护》一节时,我播放了一段超市录像,两位消费者在超市被“搜身”,以此让学生发挥想象,并通过学生合作表演的形式展示各自的做法。不难想象,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异常兴奋。讨论、合作、分享;动手、动脑、动情。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同样,在讲初三“保护消费者权益”一节中,通过自录的一段"某消费者因盗窃了超市的一支牙膏而被保安打致重伤"的案件,引发一场课堂辩论:正方--责任在消费者,反方--责任在保安。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学生认识到,消费者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但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应自觉履行相应的义务,绝不能因滥用权利而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经营者的利益。类似的做法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使其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在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同时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四、增加课堂容量,拓宽知识面,加深对教材理解
多媒体技术能储存、提取或呈现大量语言、图象信息,可以是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进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对复习课而言,运用多媒体手段编制知识网络,可以储存大量教学信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对学生把握教材中错综复杂的知识关系,理清脉络也很有帮助。
例如,在初三复习的过程中,我将有关的考试重点,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问题按专题划分,设计编排后,储存于计算机当中,然后将其在课堂上边操作边进行同步复习。事实上,众多繁杂的内容经多媒体手段处理后节约了大概三分之一的课时,而且效果更佳。
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告别原来单一的粉笔、黑板,走向视听结合的高效率的政治课教学方式,已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使其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也必将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效果,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和无奈。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做为高科技的产物,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就会为思想政治课插上腾飞的翅膀,以此实现教育目的和任务,强化教学内容,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