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奔放不羁的岷江水从岷山上奔腾而下,被智慧的都江堰梳理成一位慈祥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润泽了一个天府之国、织就了一幅锦绣平原,丰富鲜活的水文化从此萌芽。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由鱼嘴、飞沙、宝瓶口三部分组成。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称为“离堆”。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世界各国游人,其中不少水利专家,都对它高度的科技水平惊叹不止。
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防洪和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它是世界上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枢纽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它巧妙地利用了天然地势,构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自动排灌系统。当古巴比伦、古罗马时代的人工水渠已沉埋于历史的尘埃之中时,都江堰却如同一位独步千古、跨越时间长河的巨人,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
都江堰一带有不少名胜古迹。离堆上建有伏龙观、殿宇三重,顺山势逐级长高。前殿陈列着1974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初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雕石像,非常珍贵。后殿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伏龙观的左侧是宝瓶口,江水奔腾澎湃,气势磅礴。观后最高处建有观澜亭,两层八角,凭栏远眺,可见鱼嘴、索桥及岷江激流、西岭雪峰。
玉垒山上有一些名胜景点,二王庙、秦堰楼、玉垒关、城隍庙、十殿等。特别引人注目的二王庙,是古代人民为纪念李冰父子治水功绩而建,初建于南北朝,名崇德祠,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封为王,改称二王庙。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庙宇依山取势,宏伟秀丽,环境幽美。大殿及后殿内有李冰及二郎塑像。庙内石壁有李冰治水的口诀:“深掏摊,低作堰”和“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有意思的是,“逢正抽心”的那个“心”字,所涂颜色与其他三字的黑色不一样,而是涂红色,让人浮想联翩。
飞沙堰是中段的泄洪道,有排泄洪水和沙石的功能,宝瓶口具有引水和控制进水的作用。因而,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排水和引水的难题,收到了行水灌田、防洪抗灾的功效,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观。
二王庙前岷江上的安澜桥,横跨在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是一座索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现在的桥,下移100多米,将竹改为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远看如飞虹挂空,又像渔人晒网,形式十分别致。漫步桥上,西望岷江穿山咆哮而来,东望灌渠纵横,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作用,更是一目了然。
都江堰景区掩映在一片青山翠帷之中,奔腾而来的岷江水在这里被梳理得温文尔雅、妩媚动人。一边是气吞山河的豪迈气势,一边则是清澈婉转的幽雅气质,站在长达240米的安澜索桥之上,我们的感动油然而生,晃晃悠悠之间,心灵仿佛是奔向了历史的长河。
2000年11月,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10月,都江堰市荣获“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的殊荣。“智慧天下逸”的独特境界和“遗产之地、魅力之城、长寿之乡、生态之园”的全新城市定位诠释了都江堰市灿烂悠久、博大深邃的水文化和道教文化内涵,为世人所瞩目。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都江堰和青城山两个世界文化遗产同处一地,共闻于世,以山幽水长的风景为表,以悠久灿烂、博大深邃的水文化、道教文化为里,城与景交相辉映,天与人水乳交融,周边花蕊夫人故里、灵岩山、龙池、虹口蕴秀藏珍,共同绘就了一幅迷花倚石的绚丽画面。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是二千多年前,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而且依旧在灌溉田畴,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由鱼嘴、飞沙、宝瓶口三部分组成。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称为“离堆”。都江堰每年都接待不少世界各国游人,其中不少水利专家,都对它高度的科技水平惊叹不止。
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防洪和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它是世界上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枢纽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它巧妙地利用了天然地势,构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自动排灌系统。当古巴比伦、古罗马时代的人工水渠已沉埋于历史的尘埃之中时,都江堰却如同一位独步千古、跨越时间长河的巨人,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
都江堰一带有不少名胜古迹。离堆上建有伏龙观、殿宇三重,顺山势逐级长高。前殿陈列着1974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初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雕石像,非常珍贵。后殿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伏龙观的左侧是宝瓶口,江水奔腾澎湃,气势磅礴。观后最高处建有观澜亭,两层八角,凭栏远眺,可见鱼嘴、索桥及岷江激流、西岭雪峰。
玉垒山上有一些名胜景点,二王庙、秦堰楼、玉垒关、城隍庙、十殿等。特别引人注目的二王庙,是古代人民为纪念李冰父子治水功绩而建,初建于南北朝,名崇德祠,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封为王,改称二王庙。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庙宇依山取势,宏伟秀丽,环境幽美。大殿及后殿内有李冰及二郎塑像。庙内石壁有李冰治水的口诀:“深掏摊,低作堰”和“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有意思的是,“逢正抽心”的那个“心”字,所涂颜色与其他三字的黑色不一样,而是涂红色,让人浮想联翩。
飞沙堰是中段的泄洪道,有排泄洪水和沙石的功能,宝瓶口具有引水和控制进水的作用。因而,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排水和引水的难题,收到了行水灌田、防洪抗灾的功效,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观。
二王庙前岷江上的安澜桥,横跨在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是一座索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现在的桥,下移100多米,将竹改为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远看如飞虹挂空,又像渔人晒网,形式十分别致。漫步桥上,西望岷江穿山咆哮而来,东望灌渠纵横,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作用,更是一目了然。
都江堰景区掩映在一片青山翠帷之中,奔腾而来的岷江水在这里被梳理得温文尔雅、妩媚动人。一边是气吞山河的豪迈气势,一边则是清澈婉转的幽雅气质,站在长达240米的安澜索桥之上,我们的感动油然而生,晃晃悠悠之间,心灵仿佛是奔向了历史的长河。
2000年11月,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10月,都江堰市荣获“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的殊荣。“智慧天下逸”的独特境界和“遗产之地、魅力之城、长寿之乡、生态之园”的全新城市定位诠释了都江堰市灿烂悠久、博大深邃的水文化和道教文化内涵,为世人所瞩目。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都江堰和青城山两个世界文化遗产同处一地,共闻于世,以山幽水长的风景为表,以悠久灿烂、博大深邃的水文化、道教文化为里,城与景交相辉映,天与人水乳交融,周边花蕊夫人故里、灵岩山、龙池、虹口蕴秀藏珍,共同绘就了一幅迷花倚石的绚丽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