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夫妻关系的6大“心症”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150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辉杰#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是个人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最新心理学研究表明,维持良好的夫妻关系有利于身心健康。研究表明,生活在良好婚姻关系中的夫妇,往往更具有更强的健康意识,其患上高血压、心脏病的概率要低得多——融洽的夫妻关系甚至能够促进免疫力。美国的研究数据亦表明:不健康的婚姻大概会增加35%的患病概率,并平均缩短4年的寿命。心理学研究还发现,健康婚姻中所提供的心理支持,可以保护我们不受生理与心理疾患的侵袭……
  但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近年来无论国内国外,离婚率均直线上升,为夫妻关系亮起了“红灯”。那么,婚姻中经常存在的症结有哪些?哪些原因可能导致夫妻关系受到损害?如何才能化解夫妻关系中的“绊脚石”呢?请关注下列影响夫妻关系的6大“心症”——
  1.手机成瘾症
  2.浪漫幻想症
  父母依赖症
  4.外遇焦虑症
  5.争吵过度症
  6.婚姻麻木症
  专家简介
  童辉杰 心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副所长、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擅长心理咨询、心理测验与评价,在临床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等领域具有自己的理论与观点。
  崔丽娟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社会心理学会副秘书长及常务理事、上海市老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社会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
  耿文秀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擅长临床心理学、法律心理学、性心理学、女性心理学、心理健康等。
  王伟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精神病学学科负责人。擅长情绪、人格相关的心理(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1.手机成瘾症
  生活情景
  小张和小王是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因为夫妻关系紧张前来咨询。根据心理咨询师的要求,他们提供了若干张生活照片给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很快就挑出一张照片,要求小张和小王看照片中有什么不对。照片中是这样的场景:这对小夫妻手拉着手依偎在一起,似乎好甜密。但是,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他俩的另一只手都分别同时拿着手机,眼睛都盯着各自手机的屏幕,沉浸在手机提供的虚拟世界里。虽然手拉手似乎很近,但夫妻双方的“心”却显得非常遥远。进一步了解,才知道他俩好像时时刻刻都离不手机,甚至患了“手机成瘾症”——他们并未意识到,手机已成为其夫妻亲密关系的“第三者”,正离散着他们的感情、阻止他们“心心相印”。
  点评分析
  现在通讯技术非常发达,智能手机等产品已经非常普及。目前,即时交流的电子工具很多,比如电话、短信、QQ、微信、微博等,极大地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些工具的出现是好事,方便人际交往。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其负面作用。实际上,心理学调查发现,我们每天接触的电子类信息,90%以上都是垃圾信息;陷身于此类信息,容易降低人思维的有效性,还可因此而发生病态的“信息成瘾”,得益少而弊病多。更重要的是,虚拟空间的交流压缩了面对面沟通的时间和机会。而事实上,相互注视着说话,看着对方的眼睛,微笑,打手势,某个身体动作,乃至眉毛微微一扬……这些肢体语言能传达丰富而具有人情味的信息,这是电子工具交流方式无法实现的。如果夫妻双方或某一方沉溺于手机信息,忽视身边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亲密伴侣,自己就会一步步“空心化”,甚至发生“心灵枯萎”,最终导致夫妻关系危机。
  意见建议
  认清危害 临床心理咨询中,已发现不少此类案例:由于夫妻一方或双方沉迷于手机,导致同床异梦、情感疏离,甚至最后不得不分手。所以,第一步是要认识到其危害,提高警惕。应该意识到:婚姻要保持新鲜、生气勃勃、和谐稳定,夫妻双方就必须经常保持面对面的交流:握手、看着对方眼睛、感受对方的呼吸和体温,倾听着声音……而不是让短信、微信之类电子信息占据夫妻生活的空间和时间。
  定规矩真正在一起 年轻的夫妻们相处时应该定好规矩:在一起时就要真正“在一起”,这个时段一定要留给自己,不让“电子第三者”进来。此时,夫妻可以相拥相依,一起看看电视、听听音乐,等等。关键是强调夫妻共同参与。当然,如果是共同做做饭,一起做做家务,就更好了。总之,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夫妻感情、加固婚姻。
  2.浪漫幻想症
  生活情景
  卢小姐和丈夫结婚刚好一年,不过她已经越来越感觉丈夫让她不能满意。想起婚前,卢小姐还和丈夫有一段非常浪漫的恋爱经历,那时候的鲜花、音乐、游山玩水,是让她经常回忆的经历。但婚后,卢小姐发现丈夫变了。比如,他婚后有点不修边幅了,在家里更是随意,为此卢小姐还专门提醒过他好几次。以前,逢年过节、过生日什么的,丈夫会准备好礼物给她一个个“惊喜”;而现在,他甚至会直接问她想要什么礼物,让她感觉到很没意思……卢小姐借机会向丈夫发了好几次火。在她心目中,婚后的爱情应该和恋爱时一样浪漫,她仍然经常幻想着那些浪漫场景……
  点评分析
  像卢小姐这样,渴望婚姻生活永远保持浪漫的人并不少见,尤其多见于刚刚结婚的人。这种“浪漫幻想症”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因为其起源于恋爱阶段,自然会在婚后存在一段时间。但是,过分渴望浪漫,在结婚后难免会导致夫妻矛盾。像卢小姐这样,因为丈夫“不浪漫”而发火,久而久之可能会伤害夫妻感情,所以对此不能不有所警惕。
  意见建议
  1.改变“爱情天长地久”的想法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爱情其实是受人体所分泌的激素支配的,而这类“爱情激素”并不会长久分泌。研究发现,这类激素处于较高水平的时间大约是2.5年。这项研究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确定了爱情一定程度上是“一时冲动”的事实。所以,希望爱情天长地久,并且在婚后维持一辈子,往往并不现实。因此,婚姻中的爱情生活不再浪漫,也在情理之中。   要注意婚姻不是恋爱 恋爱时,大家都在向对方展示自己的优点,这其实是为了实现走向婚姻目标而采取的“积极行动”。婚姻中的人则不一样。比如,结婚后,男女双方就不再会刻意向对方展示自己的优点,而是会展现出一个更真实的自己。对于女性来说,可能她不再会像恋爱中那样打扮自己;对于男性来说,可能不再像恋爱中那样体贴、勤快,等等。这样一来,婚姻自然就变得不那么浪漫了。所以,要对婚姻有一个客观认识,不应该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3.夫妻要做知心朋友
  婚姻的特点注定其不可能是长久浪漫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培养夫妻感情了。虽然不再是“恋人”,但要懂得,婚姻中夫妻二人不能仅仅是夫妻,还必须是朋友,甚至是知心朋友。“仅仅是夫妻”的婚姻是缺乏活力的,只有“同时是朋友”的婚姻才生机勃勃。只有成为朋友,二人才能真正互敬互爱、相互谦让、白头偕老。
  3.父母依赖症
  生活情景
  小丛与小萧是一对年轻夫妻。小萧父母离异,她是父亲带大的。婚后小萧的父亲就跟小夫妻俩住一起。而萧先生也是一位好父亲,非常疼爱女儿。小萧是独生女,从小被娇惯,即便现在已结婚,她也一点家务活都不想干。不过不干也不要紧,都可以交给萧先生去做。比如给她做饭、帮助她洗衣物等。而另一方面,小丛也是娇生惯养长大,同样不太喜欢做家务。不过,遗憾的是,对于女婿,萧先生没有对女儿的那份关怀,并不想包办他的生活事务,也就免不了说些指责女婿的话。这样一来,小丛非常不满,常借题发挥与妻子争吵。后来为此闹得不可开交,就来做心理咨询。咨询中,他表示自己对妻子并没有意见,而是对老丈人心怀不满。显然,夫妻关系问题与女方的父亲有关,解决问题也要从此处入手。最后,心理咨询师叮嘱小萧:你已经长大并已结婚,就要承担作为妻子的责任,不能事事依赖自己的父亲,应该主动承担一些家务活动。咨询师同时告诉小丛:妻子不做家务固然不对,但自己同样也不能有依赖心,应该主动承担一些家庭事务,或者号召妻子两个人一起做。咨询师还告诉小萧父亲:爱你女儿、希望她好,就不可包办,否则女儿就不能长大,这样最终会导致婚姻不稳定。
  点评分析
  我们经常谈婚姻健康、和谐、幸福等问题,谈夫妻要和睦相处,等等。其实,夫妻关系不仅是两个人之间单纯的关系。绝大多数情况下,夫妻关系必然要牵扯到夫妻双方的父母。生活中很多夫妻矛盾并非夫妻双方的问题,其根本上是双方父母等综合因素所致。正如事例中的小萧,在婚后依然在多方面依赖父亲的“协助”,最终导致了夫妻的矛盾。
  现在年轻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结婚组成的家庭,导致婚后”父母依赖症”依然普遍存在。这种“行为模式”很容易造成夫妻矛盾。例如,婚后婆婆疼爱儿子,总是夹在夫妻中间,让当妻子的一方感觉婆婆是在和自己争她的儿子,就像一个“第三者”;有了孩子后,在孩子的教养上,大家各执一词,导致家庭矛盾,最终演化为夫妻间的矛盾……
  意见建议
  1.把结婚作为“独立自主”的开始 现在的独生子女,一般对父母的依赖性都比较强。很多年轻人在婚后还要依赖父母。这样做不可取。应该把结婚作为自己完全独立自主的开始,从此决定不再依赖于父母,真正扮演好丈夫或妻子的职责。
  2.有条件尽量与父母分开来住 有条件的话,建议小夫妻与各自的父母分开来住,尽量不要住一块、住在同一屋檐下。因为父母是老一代人,他们有自己固有的观念和看法。如果夫妻双方和父母住在一起,就难免会受到老一代人思想的影响,在人际关系方面也可能不能脱离老人,经济方面也有可能不够独立,等等。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老人可能会在家庭中有很大的发言权,夫妻双方在很多方面都得迁就着老人。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夫妻在婚姻中应该独立自主,包括经济独立、夫妻各自独立的判断能力等,这也是婚姻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
  3.教育孩子父母是“主力” 如果两代人在教育孩子上存在分歧,也可引起夫妻矛盾。这就要求在有了孩子后,小夫妻不应该在教育子代的问题上依赖父母。事实上,祖辈看养孩子并不等同于真正的父母教育孩子,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被过分宠爱。而且,年轻一代和祖辈可能会出现对孩子管教不一致等情况。所以,在这件事上,更不能依赖父母,而要以夫妻双方自己为主,以孩子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为辅。
  TIPS
  子女结婚后,父母当放手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在子女结婚后,还不能做到“放手”,事事都想参与进来,以为这是“为了孩子的好”。其实,这样做的效果只能适得其反。子女过于依赖父母,如何才能在婚姻中成长,成为合格的丈夫和妻子呢?如果父母还这样那样都管,喜欢指手划脚,那么子女又怎么能在婚姻中独立呢?最终发生夫妻矛盾又有什么可抱怨的?
  所以,父母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摆正自己的位置:子女已长大成家,是放手的时候了。他已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父母在他们的小家里只是“客人”。而客人怎能指手划脚、越俎代庖呢?我们对待子女,特别是已结婚子女更要做到以下“五字诀”:关爱不溺爱,尊重不干预,教育不教训,帮忙不包办,建议不决议,出力量力行,资助有限度,把握好分寸,分得清界限。
  4.外遇焦虑症
  生活情景
  张先生是一位出生于北方的男子,用妻子余小姐的话来说,他有点“大男子主义”。但这位“大男人”最近却一直不很开心。原来,余小姐长得很漂亮,而她从事销售行业,经常要到外面与人打交道。事实上,她工作中也确实经常会接触到很多成功男士,也不乏有人会向她“示好”,不过每次都被她委婉拒绝了。即便如此,张先生还是经常吃醋,并常给她打电话“侦察情况”,生怕她与别的男人发生什么关系。最近一次,张先生甚至找借口直接跑到了妻子办公室,结果发现一切正常……余小姐觉得丈夫太疑神疑鬼,她向丈夫保证自己对他是绝对忠诚的。不过,张先生明知妻子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交往,但内心却总是放心不下。这种状态让他俩都感到有些煎熬,为此他决定走进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点评分析
  张先生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由于害怕妻子有外遇,他患上了“外遇焦虑症”。所谓“外遇焦虑症”,就是经常担心配偶有外遇,并因此而影响到了生活和工作,并影响到了夫妻关系——事实上,配偶往往并没有不忠诚行为。
  “外遇焦虑症”的发生与我们生活的社会现实有很大关系。随着社会变化,离婚率不断提高,婚姻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多,“外遇焦虑”在所难免。随着互联网、手机等通讯工具的普及,接触异性的方式和机会都无限地增加了。而交通工具的发达,也让异地交往不再是障碍。如果配偶长得漂亮或帅气,或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自然会吸引异性的关注,于是担心其发生外遇一定程度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像张先生那样,整天担心妻子有外遇,经常“侦察”情况,为此焦虑、担心,则不是正常状态,应该设法加以纠正。
  意见建议
  更新“传统观念” 在古代,婚姻相对牢靠。究其原因,那时有“男女授受不亲”等思想的束缚,女性在婚姻中选择机会极少。而且,那时社会不流动,女性很少参与社会生活,导致男女很难在社会生活中相遇——古代女性可能最经常见的男性就是父兄和丈夫等亲近异性。由于很少接触其他男性,自然也就不会受到“诱惑”。但现在的生活大不相同了。现代女性有独立的工作,她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能接触到很多异性。女性经济地位提高,有独立做出选择的能力。所以,男性,尤其是那些有点“大男子主义”者,一定要及时更新观念,不可错误地认为妻子是“附属于自己”的;同时,妻子与异性的正常社会交往,也是在所难免,丈夫不可对此过分关注。当然,反过来也一样,即妻子对丈夫与其他女性的交往,也不能过分计较。
  2.常做婚姻锻炼
  担心配偶有外遇,除了自身观念的问题,还与夫妻双方的沟通、夫妻关系的牢固程度等有关。试想,如果夫妻关系很坚实,那么,一定会对配偶“放心”很多。为此,心理学专家建议,为了巩固夫妻关系,要经常做做“婚姻锻炼”。事实上,就像锻炼身体时每天要做有氧运动30分钟以上一样,为了增进夫妻关系,每个月都应设计至少一次的锻炼婚姻活力的活动,比如夫妻一起打球、出游、野营、看电影、观日出、烛光晚餐等等。
  5.争吵过度症
  生活情景
  吴女士和顾先生是一对“吵架夫妻”,婚后几乎天天都要争吵。争吵的声音甚至经常被邻居听见而引来抱怨。在顾先生看来,妻子非常任性,有时发生争执,她一点理都不讲,有时甚至向他摔东西。而吴女士觉得丈夫很多地方让她看着“不顺眼”。而且,她觉得丈夫应该处处让着她,但顾先生也个性很强,听了受气话也少不了反击。于是,两个人就天天争吵。直到有一天,争吵中吴女士一气之下将顾先生收藏的一个古茶杯给打碎了,导致二人连续“冷战”多天。最后,为了挽救婚姻,在亲友劝说 下,两人一起来找心理咨询师求助。
  点评分析
  事实上,夫妻生活中吵架是完全正常的,可以说是婚姻中的一个部分,很多问题也是通过争吵才最终找到答案的。某种程度上讲,争吵也是有益的。但是,凡事都要把握好“度”。一旦争吵超过了适合的“度”,就会演变为“争吵过度症”。这里说的“度”,一方面是指争吵不能过于频繁,否则家庭生活就完全变成了争吵;另一方面是指夫妻吵架要掌握好分寸,如果争吵扩大化了,就可能伤及夫妻感情,给婚姻带来不稳定因素。
  意见建议
  1.谨记目标:不为吵架而吵架
  为了婚姻健康和谐,要谨记婚姻的目标,就是“携手走一生”。相信在走入婚姻殿堂的那一刻,“携手走一生”是大家共同的目标,甚至是宣誓过的。但是一旦进入婚姻生活,大家生活在“柴米油盐”中时,就会淡忘这一目标,有时就会说出或做出有悖于这一目标的事情来。比如,即使吵架,也要记住自己不是为了吵架而吵架,要提醒自己目标是“携手走一生”。所以,吵架也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携手走一生”这个目标。总之,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提醒自己婚姻的目标是什么。
  2.感同身受:改变看法、避免争吵
  婚姻中要学会“感同身受”对方,就是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对方的处境和心理感受,要换位思考,切忌主观判断。举个例子,丈夫刚出差回家,婆婆就打电话要他去看她,而丈夫就真的去看母亲去了,妻子很生气,就为此和丈夫吵架了。其实,妻子此时只要“感同身受”一下,或许就会改变看法。想一想,自己如果处在丈夫的位置,也会感觉为难,毕竟自己母亲提出此类要求,不好轻易拒绝。这么感同身受一番,心里可能就不会有气了。
  3.吵架有规:严格限制争吵的边界
  夫妻吵架是正常的,但一定要记住以下夫妻吵架的“边界”:①不管怎么争吵,不要随意说“分手”“离婚”这样的字眼。②吵架时,不要翻老账。不要提过去的一些矛盾、问题,不要提过去对方的一些“污点”。③争吵内容不要牵扯父母家人、亲戚朋友等,以防争吵扩大化。④争吵中,可以扔软枕头,但千万不可扔硬的东西,那样可能导致伤人,让夫妻关系急转直下。⑤争吵当天晚上不要分床睡。分床意味着暂时分居,会导致一方或双方的不满加剧。⑥夫妻争吵,不可以找外人评理。因为其他人的介入,只会扩大矛盾。人都是好面子的,这么做反而容易“下不了台”。⑦如果频繁争吵,则要给自己定个争吵的时间限制。比如,不管怎么争吵,每天吵架的时间不要高于30分钟。这样可以避免随意而无休止的争吵。
  TIPS
  夫妻之间不必“讲理”
  夫妻之间,争执难免。但要记住。夫妻间“讲理”肯定是不对的。我们经常看到一种现象,夫妻吵架了,两个都觉得是自己有理。男的可能会说女的“头发长,见识短”,而女的可能会说男的“大男子主义”。于是,双方互相指责,甚至找人评理。这样最终只能导致夫妻矛盾。其实,夫妻关系中最重要的是“谦让”,而不是“讲理”。在夫妻关系中,事实上是不要“讲理”的。家应该是一个安静谦和的地方,是大家休养生息的港湾。夫妻双方不要太在意是不是“有理”,婚姻中,谦让才是最要讲究的事情。   6.婚姻麻木症
  生活情景
  徐兵和赵黎结婚十几年了。两人结婚时都是三十岁多岁的大龄青年,当时希望结婚的急迫心情可以理解。也许正因为是这个原因吧,结婚后,两人都感觉如释重负——终于完成了一件重要任务!婚后,他俩也逐渐发现了对方身上不少的缺点,但争吵后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于是就干脆不讲话了。两人都是高学历,都有自己的事业,所以婚后各忙各的,倒也自得其乐。不久,双方父母催促他们早点生小孩。二人商量觉得有道理,就着手生育的问题。一年之后,他们的宝宝降生了。两人再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又一重要任务完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感觉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互相也没有什么“感觉”。他们觉得,婚姻可能就是这个样子吧。现在,两个人虽然未曾争吵,但却互相很少说话,回家之后,都是各看各的书或电视节目。直到有一天,两人同时发现彼此之间一个星期没有讲过话了,才意识到这样的夫妻关系可能真的有问题,就决定去做心理咨询。
  点评分析
  心理咨询师分析了徐兵和赵黎结婚多年来的状况,指出他们可能存在“婚姻麻木症”。所谓“婚姻麻木症”,就是指夫妻双方接受婚姻的事实,但对婚姻的内容没有要求,或者明知婚姻生活内容贫乏却没有动力去改变它,并因此出现一种对夫妻关系不关心、麻木的状态。“婚姻麻木症”者往往表现为:夫妻双方完全地视婚姻为一种任务,或只是为了生儿育女而做出的选择;夫妻关系平淡,明知对方有缺点,也没有激情去为此争吵;夫妻共同语言少,“各自为政”……“婚姻麻木症”危害显而易见,长期如此,意味着婚姻关系的事实上的终结。
  意见建议
  1.要主动努力:婚姻不是“理所当然”
  婚姻关系需要夫妻双方去发展,它不是“理所当然“的。婚姻关系不同于血缘关系,后者是“与生俱来”的。血缘亲属关系有生物学基础,是被遗传基因联系在一起;相比之下,婚姻没有生物学基础。这意味着,不管夫妻一起生活了多长时间,也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个体。血缘关系是一种不能隔断的关系,而婚姻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自身并非天长地久,其中的一方完全有可能抛弃另一方。因此,结了婚并非完成了任务,还需要主动努力维护好夫妻关系、丰富婚后的生活。
  2.婚姻重在过程:别把婚姻当作“项目工程”
  很多人误以为,结了婚就完成了一项工程;然后再生儿育女,这样另一项重要工程也完成了。很多人把这些重要的事情当作了“项目工程”——任务完成后,就各自忙自己的事情了。以这种观念对待婚姻,夫妻关系自然不够牢固。其实,幸福的婚姻是需要持续投入和建设的。结了婚并不意味着任务完成。夫妻生活需要投入、贡献、给予,更重要的是要靠爱来维持。
  3.用“心”建设:婚姻要维护一辈子
  结婚只是婚姻的起点和开始。婚姻是一所一生发展、终身教育的“学校”——夫妻双方相互扶持、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并成熟。浪漫欢快的婚礼之后,婚姻生活的“油盐柴米”开始考验夫妻的建设能力。随着婚姻生活的展开,肯定会有很多不完美和不尽人意的地方逐渐显露出来。婚姻初期的“不精致”,需要双方在婚姻建设中加以“打磨”并令其变得完善。宽容和忍让是婚姻建设的基本工具和手段。婚姻建设重在“投入”,彼此用心投入感情和心力——而非索取。
  掌握沟通技巧:让夫妻不再“无话可说”
  一些夫妻因为沟通不畅,导致双方“无话可说”。这种情况下,如果掌握一些夫妻交流沟通的技巧,就能打破僵局。常见的有“4步沟通法”,通过以下4个步骤,建立起新的沟通方式,能让沟通更加顺利,误会减少:①一起描述旧的交谈沟通模式。比如,原来交谈中一方一讲话,对方就发火;或者一方刚开口,对方就借口离开不听,等等。②夫妻坐下来,一起讨论这种旧的交谈模式给双方带来的各种伤害和危害。比如,对方发火了,隔阂加深了,但问题还没有解决,反倒让问题越积越重……③建立一种新的交谈模式。比如,一方讲话,对方不要不耐烦,而是要耐着性子尽量听对方讲完。④夫妻一起商讨新交谈模式的好处。比如,这么做让对方听到了自己的内心的想法,表达清楚了自己的意愿,等等。
  讲究婚姻健康:常为婚姻做“体检”,
  在婚姻生活中,我们每人都存在各种盲区,容易导致矛盾冲突。所以有条件的话,你要像做身体检查一样,定期为婚姻做“体检”。“婚姻体检”其实是指要经常反思婚姻中是否存在夫妻二人都看不到、想不清的盲区。找到问题后,要及时纠正。
  测一测:婚姻健康状况如何?
  试着将婚姻看作一个“命运共同体”、一个由夫妻双方构成的有机体,那么婚姻就像我们生物个体一样,存在一种生命状态:健康。婚姻健康,就是对结合在一起的这个夫妻“命运共同体”总体生存状态的判断与评估。婚姻健康意味着:夫妻婚姻关系的命运共同体,是否达到健全、良好、完满的状态,各方面的效能是否发挥良好,是否有利于婚姻的发展进化,是否能保持更长久的生存时间……总而言之,在21世纪的今天,婚姻健康是种全新的观念,它较为全面科学地反映了婚姻的状态。
  那么,你的婚姻健康吗?状态良好吗?试做下面的测试题: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是”或“否”,并在表格中做上记号。
  关于婚姻状况的描述 是(我有这种感觉) 否(没有这种现象)
  夫妻关系中经常性地存在一种紧张状态。
  家庭生活中,少了不少笑声和总体上的幸福感受。
  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无法给予配偶全身心的关注。
  夫妻之间经常通过电子类工具交流,面对面交流极少。
  夫妻双方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性亲密度下降,性生活成了义务,而不是乐趣。
  一些很小的事情就会让他或她发火。
  夫妻双方各有各的生活打算,各做各的事。
  评分:
  凡选择“是”得1分,选“否”得0分。将各题的得分相加即得出总分。
  说明:
  总分0分:婚姻健康状况处于“绿灯状态”,夫妻关系基本上没有突出的问题。
  总分1~4分:婚姻健康状况处于“黄灯状态”,或许在某些方面已经出现了问题,不过个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应该引起警惕。回顾一下,自己在哪几个题目上选择了“是”的答案,并根据题目描述的情况,思考一下夫妻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设法加以解决。
  总分5~8分:婚姻健康状况处于“红灯状态”。首先,还是找出选择“是”的题目,反思一下夫妻关系中存在哪些问题,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由于问题比较复杂,有可能自己无法有效解决,故建议寻求专业人士(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避免婚姻状况进一步变差。
其他文献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课前的捉蚂蚱游戏,促使学生形成习作前体验,获取习作素材。  2.引导学生表达体验,领悟抓住人物动作、心理、表情和语言等以及将所见所闻表达具体的叙事方法。  3.在观察蚂蚱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有顺序地抓住各部分特点描写蚂蚱的外形。  4.通过游戏和作文,彰显学生的童真童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准备    利用活动课玩捉蚂蚱游戏。    三、教学过程  
“三分诗,七分读”,学习诗词最便捷有效的途径是朗读,把颇具神韵的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然而,仅有感性认识是不够的,诗词更需要体验,需要感悟,需要鉴赏,需要富有艺术表现力的语言理性而明确地表达。这就需要用笔墨传达出诗情词境,也就是边读边用书面文字记录:记录的不仅是阅读诗词的成果,更是阅读的心里轨迹,尤其是闪现思想火花的灵感。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此话很有道理:写,“逼”着学生思
薛征 照片有  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擅长治疗儿童高热、急慢性扁桃体炎、咳喘等肺系疾病及吐泻厌食等脾胃病,致力于癫痫、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等小儿脑病的研究与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全天(总院)  张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东院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内科ICU)主任,中医呼吸病研究室主任。擅长顽固性咳嗽、急慢性支气
编辑/桃木  来米兰就是为了这两张票。  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原作。  在达·芬奇官网订要提前3个月,还刷不出票,我们在某宝订的,一直忐忑不知道能否订上,直到出行前十几天才搞定,官网订人民币96元/人,某宝170元/人,但能订到票已经很开心啦!  进入米兰圣母感恩教堂餐厅前,需要先后进入两个封闭空间,以保持这个画的恒温状况,我们预订的是10:15的,每次只能进去20人,每场15分鐘,之后清场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为进一步规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刊记者近日采访了上海市消化病研究所所长邱德凯教授,请他谈谈脂肪肝诊疗领域的新进展,期望对广大脂肪肝病人有所帮助。    重视:非酒精性脂肪肝也会发展为肝
右面十个题目涉及的都是糖尿病患者经常遇到、非常关心,同时又很容易搞模糊的问题,请判断每种说法是正确还是错误。  1 顾名思义,糖尿病就是“尿中含糖”,所以,只要尿糖阳性就可确诊糖尿病,尿糖阴性则可排除糖尿病。  A 正确 B 错误  2 糖尿病的问题都来自高血糖,所以,只要把血糖控制好,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并可避免各类并发症的发生。  A 正确 B 错误  3 高血糖比低血糖的危害大得多,所以,糖
我今年60岁了,2年前开始感到牙齿酸痛,吃东西的时候特别难受。有个老朋友说用食盐按摩牙龈能治牙病,还能保养牙齿。我就照他说的每天早晚刷牙后,用食指蘸上食盐把上下、里外的牙龈抹上一遍,然后把口漱干净。可是好像不管用,牙齿照样酸痛,是不是我的按摩方法有问题呢?  丁鹤松    “生活中绝大部分的牙齿酸痛,不能用食盐按摩牙龈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牙齿酸痛是牙神经受到不同程度刺激的表现,主要由龋齿或牙
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后,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称呼自己为‘孔丘’,老师叫他‘仲尼’,而课题中又叫‘孔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问题一提出,全班瞬间哑然,学生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热切的期待。沉默一会儿后,很多学生附和着:“是呀,怎么回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猜测,兴趣盎然。  看来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而且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既是学生的疑惑点,又蕴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内
生活当中,有一些特殊情况,会使一些男性失去性生活。那么,有没有办法让他们重新获得性呢?我以下的这次诊疗经历,或许会给人们一些启示。  脑外伤让他失去了性  诊室里走进来一老一少两个男人,是父亲带着儿子来求医。如果不开口讲话,很难猜到他们来我门诊的原因。询问后才知道,儿子因为智力障碍,婚后一直没有“那方面”的能力,因此被父亲带来诊治。进一步了解后得知,这位年轻男性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发生脑外伤,结果变成
时下的语文课堂,不少教师喜欢在文本内容的呈现上、课堂的组织形式上大做文章。许多语句和段落一读就懂,可他们却要设计出精美的课件来辅助学生理解,或者不厌其烦地领着学生翻来覆去地“感悟”。一堂课看似行云流水,以学定教,其实“教”和“学”处在同一个地平线上。为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此的热闹而颓废?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天天学语文却缺少语言素养?静而思之会发现,症结就在我们的阅读教学课堂。  前些日子,我和其他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