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农地抵押贷款机制下农户信贷配给分析

来源 :农业经济问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ao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析不同农地抵押贷款机制设置下异质性农户面临的信贷配给情况,对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在农地抵押贷款目标机制下,存在较多农户面临着新的交易成本配给、风险配给以及数量配给,实践中农地抵押贷款设置了不同的增信机制,分为内部增信与外部增信两类,其中外部增信又分为信息甄别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不同增信机制对缓解农户信贷配给有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相应的局限性,农户普遍面临不同程度的供需型信贷配给.在推进以农地为代表等“估值难、处置难”的标的物抵押贷款可从,下沉信贷服务覆盖范围优化农村贷款流程,稳步推进政府引导下的预授信模式;增强标的物价值稳定性,完善农村农户信息体系建设,构建多元风险分担机制等多方面着手.
其他文献
随着中美经贸摩擦的日益升级,围绕大豆能否摆脱对美国进口依赖的讨论不绝于耳.本文基于国内大豆需求长期强劲增长的事实,探究中国拓展大豆进口来源的途径,发现短期内可增加对中国出口大豆的国家仅有乌克兰、加拿大和俄罗斯,拓展国外大豆进口来源需支付较高的额外成本,增加国内大豆产量进而取代自美国大豆进口的难度很大.长期来看,潜在国扩大大豆种植的土地充足,但需要大量投资,且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中国拓展大豆进口的运输条件通畅,但受相关国家贸易政策的影响较大.因此,提出研究大豆贸易潜力、扩大海外农业投资、推进大豆振兴计划、拓
新时代社会条件下,相对贫困的基本要素“需要”已然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古典经济学需要的主体间性认识论观点和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为基础,从美好生活需要视角界定相对贫困内涵、构建相对贫困识别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将贫困视为潜在的构念,运用双参数项目反应理论IRT模型系数估计,结果表明,3个物质需要、5个文化需要和4个社会需要指标符合难度系数和辨别度系数的要求,适合用于刻画相对贫困的内在结构.样本农户“过年发红包、给父母养老钱、合意小学与合意中学”等文化需要剥夺程度最严重,“小汽车、正装”等物质需
扩大农业农村投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自2019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投资增速明显下滑,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更对农业农村投资产生较大冲击.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农村投资现状的基础上,剖析造成农业农村投资下滑的主要原因,提出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投资重点要聚焦现代农业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业农村新型基础设施三大领域,加快推动农业农村投资立法,创新多元主体参与的投融资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建立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口粮作物,随着稻谷总需求量增长,保持其稳产增产能力对确保我国口粮绝对安全意义重大.“十三五”期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明显先下滑后回升、单产增速减缓,产量呈稳中略降趋势,增产形势严峻.稻田基础地力、灌排条件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基石,高产育种和栽培技术配套是实现水稻单产飞跃的主要推力,经济效益是种植结构调整的核心动力,政策导向是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十四五”期间水稻生产面临的形势,采用CAMES模型预测,2025年我国稻谷产量为21797万吨,与2020年相比增加611万吨.保障增产必须采取强
粮食生产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其中主产区作为国内粮食生产的重要主体尤为关键.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体现在其粮食生产的数量、质量、结构、生态安全和风险防控.无论是粮食产量还是调出率,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均做出巨大贡献,而北方主产区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近年来国内粮食生产端出现一些新变化,尤其在生产成本与种粮收益、经营结构与生产规模以及外部环境风险等方面,这些变化直接关系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进而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应继续保护提高主产区政府抓粮生产和农户种粮积极性、完
土地制度问题是治国安邦之本,关系国家长期稳定和人民福祉.土地制度改革方向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国家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及补偿问题.已有研究关注土地制度演变纵向的、历史视角的全面分析较少.本文以全面的、历史的视角系统梳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前世今生”,根据土地所有制性质的不同,将土地制度分为旧时候皇权统治下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新时期人民当家作主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前者,农民遭受政治和经济双重压迫,长期处于温饱和贫困的双陷阱;后者,人民当家作主,享有对土地剩余的索取权,温饱问题得以解决.土地产权的演变贯穿于土地制度
土地资源是自然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可资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集体土地所有权立足于土地资源之上,它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土地产权制度.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与集体土地的自然资源属性之间存在三个向度的张力:传统货物所有权制度模板不能契合土地资源环境共生关系;单一私权化路径有悖于集体土地公私交错的权利形态;土地私权效率优先取向与土地资源内含社会整体效益之间存在冲突.张力的消解之道在于以集体土地的自然资源属性为进路,衡平国家、社会与集体、农民之间的利益,实现集体土地资源从公共利益到局部利益再到个体利益的合理分配.
小麦是我国居民两大口粮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小麦持续增产仍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本文阐述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小麦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对改革开放以来小麦的增产经验进行了探讨,查找小麦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小麦增产潜力并提出了实现小麦增产潜力的政策路径.本研究旨在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小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带动主体,如何有效推动其在“十四五”期间提质增效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全国5938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监测数据,对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特点和主要问题进行了呈现与分析,并提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十四五”规划中的发展思路.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具有社会责任突出、地区差异化发展等特点.但目前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加工程度低、产业链条短、融资渠道窄、数量规模大但经济效益低、研发投入程度低、品牌认证少和经营
本文基于1978-2017年55个经济体两部门劳动生产率数据,利用指数分解方法,测度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劳动力转移、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情况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表明,改革开放40年,劳动力投入效应、转移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均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近年来劳动力投入效应和转移效应明显减弱,农业和非农业劳动生产率效应仍在不断增强;国际经验表明,发展中经济体实现经济赶超将逐渐由转移效应和生产率效应的“双轮驱动”转化为生产率效应的“单轮驱动”;国际比较发现,中国劳动力转移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均在样本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