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抚触结合沐浴护理用于新生儿疾病防控的具体效果。方法:从我院产科病例库调取2015年1月-2016年110月收录的60例新生儿资料,进行分组讨论,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抚触+沐浴”护理方式;持续观察30d,对比2组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具体症状情况。结果:新生儿感染症状复杂多样,以烦躁不安、嗜睡;面色发黄、发暗;吸吮力减弱、恶心、呕吐;发热、低烧等为主。本次对照组7例感染,3例精神异常、2例面色异常、1例吸吮异常、1例体温异常,感染率23.3%;对照组仅有1例面色异常,有恶心、呕吐等肠道异常症状。综合统计,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结论:新生儿出生之后免疫能力较弱,为增强免疫力可提前进行联合护理,降低产后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抚触;沐浴;感染
新生儿是出生28d内的新婴儿,由于生理系统机能尚未发育全面,新生儿出生之后面临着诸多病症隐患。现代医学认为,新生儿感染防治必需采用联合护理方法,采取“抚触+沐浴”联合护理方式,显著提高了新生儿感染防控效率。本次结合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录的60例新生儿患者资料,对其临床预防及控制效果进行分组讨论,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我院产科病例库调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录的60例新生儿资料,年龄范围1-28d,平均年龄8±2.5d,其中,男40例,平均年龄10±3.2d,女20例,平均年龄7±1.5d。自然分娩32例,剖宫产28例,胎龄36-41周,平均(38±2.5)周。初步观察,患儿主要症状表现:①全身症状:精神状态、吸吮能力、面色表情、体温变化等,均处于异常状态;②局部症状:脐部、皮肤、耳、指等位置,出现明显的异常病变。由于新生儿感染的特殊性,多数患儿症状为2种或2种以上。
1.2方法
1.2.1分组观察:本次60例进行分组讨论,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抚触+沐浴”护理方式;持续观察30d,对比2组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具体症状情况。由于本次2组新生儿,胎龄、性别、分娩方式、症状表现等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2指标统计:本次详细记录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第1d、第28d阶段,体重、身长、头围、24h摄奶量以及睡眠时间等相关指标,对感染处理效果进行综合分析。
2结果
新生儿感染症状复杂多样,以烦躁不安、嗜睡;面色发黄、发暗;吸吮力减弱、恶心、呕吐;发热、低烧等为主。本次对照组7例感染,3例精神异常、2例面色异常、1例吸吮异常、1例体温异常,感染率23.3%;对照组仅有1例面色异常,有恶心、呕吐等肠道异常症状。综合统计,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对比2组患儿出生28d后的身体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如表1,充分说明了抚触联合沐浴护理对新生儿感染预防及后期成长的作用。
3讨论
3.1新生儿感染
新生儿感染是造成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病毒引起的宫内感染不仅引起新生儿期的感染,还可引起畸形及严重的远期影响。主要症状:(1)全身症状:常无特异性表现,常与其他疾病,如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疾病混淆。大致表現为:①精神状态:可有短暂的烦躁不安,以后转为反应弱、嗜睡、哭声无力甚至昏迷;②面色:发暗、发黄、严重时发青、自或紫;③吸吮:吸吮力减弱,有恶心、呕吐及腹泻;④体温:少数可发热,但大多数体温正常或降低,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2)局部症状:仔细检查可发现局部病灶,常见为脐部、皮肤、耳、指(趾)甲沟、眼、口腔、或产伤部位。
3.2抚触联合沐浴护理
3.2.1婴儿沐浴
早期观念中,认为产后沐浴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这在I临床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认可。沐浴是一种很好的皮肤护理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给宝宝洗澡,不仅能清洁皮肤,促进他的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还可以通过水的压力、温度等来锻炼身体,促使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并增进母子间的感情。手法一定要轻柔、迅速、初生婴儿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3分钟左右,时间过长使宝宝容易疲劳,另容易着凉。14天以内,宝宝脐带潮湿,不宜将宝宝直接放人浴盆中浸泡,而是用温毛巾擦洗腋部及腹股沟处,注意不要将脐部弄湿,以免被脏水污染,不过弄湿也没关系,用酒精擦拭即可。本次详细记录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第1d、第28d阶段,体重、身长、头围、24h摄奶量以及睡眠时间等相关指标,对感染处理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了新生儿感染护理的临床作用。
3.2.2婴儿抚触
近年来,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持续上升,直接造成新生儿死亡率持续上升,不利于患儿未来健康成长。病理学认为,新生儿感染与病毒传播有关,包括宫内感染、出生后感染等多种情况,临床必需重视感染症状预防及处理工作。新生儿感染症状复杂多样,以烦躁不安、嗜睡;面色发黄、发暗;吸吮力减弱、恶心、呕吐;发热、低烧等为主。本次对照组7例感染,3例精神异常、2例面色异常、1例吸吮异常、1例体温异常,感染率23.3%;对照组仅有1例面色异常,有恶心、呕吐等肠道异常症状。婴儿抚触是在科学的指导下,有技巧地对婴儿全身进行爱抚和触摸。充满了母子问情感交流的亲子互动过程。通过母爱的手让大量良好的、适度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达到孩子的大脑、起到促进脑发育,进而提高智力水平的作用。确保抚触时不受打扰,可伴放一些柔和的音乐帮助彼此放松。以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为宜。要根据婴儿的需要,一旦感觉婴儿满足了即应停止。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抚触,当婴儿觉得疲劳、饥饿、吃完奶半小时内或烦躁时都不适宜抚触。抚触最好在婴儿沐浴后或给他穿衣服时进行,抚触时房间需保持温暖。室温26~28℃。
结论
新生儿感染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产后症状,对新生儿后期健康成长造成了诸多隐患。为了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要采取联合护理方案进行预防控制。本次研究了抚触结合沐浴护理用于新生儿疾病防控的方式,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具体效果,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感染控制效果。本次60例研究说明,新生儿出生之后免疫能力较弱,为增强免疫力可提前进行联合护理,降低产后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抚触;沐浴;感染
新生儿是出生28d内的新婴儿,由于生理系统机能尚未发育全面,新生儿出生之后面临着诸多病症隐患。现代医学认为,新生儿感染防治必需采用联合护理方法,采取“抚触+沐浴”联合护理方式,显著提高了新生儿感染防控效率。本次结合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录的60例新生儿患者资料,对其临床预防及控制效果进行分组讨论,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我院产科病例库调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录的60例新生儿资料,年龄范围1-28d,平均年龄8±2.5d,其中,男40例,平均年龄10±3.2d,女20例,平均年龄7±1.5d。自然分娩32例,剖宫产28例,胎龄36-41周,平均(38±2.5)周。初步观察,患儿主要症状表现:①全身症状:精神状态、吸吮能力、面色表情、体温变化等,均处于异常状态;②局部症状:脐部、皮肤、耳、指等位置,出现明显的异常病变。由于新生儿感染的特殊性,多数患儿症状为2种或2种以上。
1.2方法
1.2.1分组观察:本次60例进行分组讨论,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抚触+沐浴”护理方式;持续观察30d,对比2组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具体症状情况。由于本次2组新生儿,胎龄、性别、分娩方式、症状表现等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2指标统计:本次详细记录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第1d、第28d阶段,体重、身长、头围、24h摄奶量以及睡眠时间等相关指标,对感染处理效果进行综合分析。
2结果
新生儿感染症状复杂多样,以烦躁不安、嗜睡;面色发黄、发暗;吸吮力减弱、恶心、呕吐;发热、低烧等为主。本次对照组7例感染,3例精神异常、2例面色异常、1例吸吮异常、1例体温异常,感染率23.3%;对照组仅有1例面色异常,有恶心、呕吐等肠道异常症状。综合统计,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对比2组患儿出生28d后的身体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如表1,充分说明了抚触联合沐浴护理对新生儿感染预防及后期成长的作用。
3讨论
3.1新生儿感染
新生儿感染是造成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病毒引起的宫内感染不仅引起新生儿期的感染,还可引起畸形及严重的远期影响。主要症状:(1)全身症状:常无特异性表现,常与其他疾病,如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疾病混淆。大致表現为:①精神状态:可有短暂的烦躁不安,以后转为反应弱、嗜睡、哭声无力甚至昏迷;②面色:发暗、发黄、严重时发青、自或紫;③吸吮:吸吮力减弱,有恶心、呕吐及腹泻;④体温:少数可发热,但大多数体温正常或降低,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2)局部症状:仔细检查可发现局部病灶,常见为脐部、皮肤、耳、指(趾)甲沟、眼、口腔、或产伤部位。
3.2抚触联合沐浴护理
3.2.1婴儿沐浴
早期观念中,认为产后沐浴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这在I临床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认可。沐浴是一种很好的皮肤护理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给宝宝洗澡,不仅能清洁皮肤,促进他的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还可以通过水的压力、温度等来锻炼身体,促使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并增进母子间的感情。手法一定要轻柔、迅速、初生婴儿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3分钟左右,时间过长使宝宝容易疲劳,另容易着凉。14天以内,宝宝脐带潮湿,不宜将宝宝直接放人浴盆中浸泡,而是用温毛巾擦洗腋部及腹股沟处,注意不要将脐部弄湿,以免被脏水污染,不过弄湿也没关系,用酒精擦拭即可。本次详细记录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第1d、第28d阶段,体重、身长、头围、24h摄奶量以及睡眠时间等相关指标,对感染处理效果进行综合分析,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了新生儿感染护理的临床作用。
3.2.2婴儿抚触
近年来,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持续上升,直接造成新生儿死亡率持续上升,不利于患儿未来健康成长。病理学认为,新生儿感染与病毒传播有关,包括宫内感染、出生后感染等多种情况,临床必需重视感染症状预防及处理工作。新生儿感染症状复杂多样,以烦躁不安、嗜睡;面色发黄、发暗;吸吮力减弱、恶心、呕吐;发热、低烧等为主。本次对照组7例感染,3例精神异常、2例面色异常、1例吸吮异常、1例体温异常,感染率23.3%;对照组仅有1例面色异常,有恶心、呕吐等肠道异常症状。婴儿抚触是在科学的指导下,有技巧地对婴儿全身进行爱抚和触摸。充满了母子问情感交流的亲子互动过程。通过母爱的手让大量良好的、适度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达到孩子的大脑、起到促进脑发育,进而提高智力水平的作用。确保抚触时不受打扰,可伴放一些柔和的音乐帮助彼此放松。以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为宜。要根据婴儿的需要,一旦感觉婴儿满足了即应停止。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抚触,当婴儿觉得疲劳、饥饿、吃完奶半小时内或烦躁时都不适宜抚触。抚触最好在婴儿沐浴后或给他穿衣服时进行,抚触时房间需保持温暖。室温26~28℃。
结论
新生儿感染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产后症状,对新生儿后期健康成长造成了诸多隐患。为了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要采取联合护理方案进行预防控制。本次研究了抚触结合沐浴护理用于新生儿疾病防控的方式,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具体效果,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感染控制效果。本次60例研究说明,新生儿出生之后免疫能力较弱,为增强免疫力可提前进行联合护理,降低产后感染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