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身气功功法的编创,正是基于现代社会对于健康的普遍需求,将传统气功功法进行改编,发挥气功在促进人体健康上的独特性作用,以服务于现代人的健康理念与需求。作为一种民族传统的体育养生形式,与其他助益于人类健康的运动形式相比,健身气功在促进人类健康上具有其项目特殊性。
一、明确的养生旨向
中国人自古就有贵生的思想,涉及饮食、医药、运动等多种方法。以体育运动来讲,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肢体与气息的调节对于改善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功效,我国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即记载了人们运用导引之法祛除疾患的行为,在以后各朝各代的养生专著中,基本都包含以导引吐纳为主的气功内容。气功一词并非古已有之,其定名于现代,人们基于其健身养生的价值定位,将传统导引、吐纳等方法一并纳入“气功”的范畴,无论是古代的导引法还是现代所谓气功,其价值定位都有着明确的养生旨向,它是一种专门针对改善人体身心健康的个体身心炼养形式。正如有学者指出:“我国的气功学术,从萌芽起就与人类跟疾病所做的斗争紧密联系着。在医学领域,气功经过长期的养生与防治疾病的实践,吸取诸家之长,不断发展和积累经验,到隋代堪称为中医的一门分支科学”。与其他助益于人体健康的运动形式相比较,气功的养生旨向更加明确并且清晰。可以说,气功的产生与存在是以养生为其功能价值基础的,而“气功”一词的流行,也是基于其养生价值而实现。即便到了现代社会,健身氣功的价值定位与传统气功的养生理念同样一脉相传,并且更加强调其促进健康的价值功能。
二、专门的理论体系
基于一种明确的养生旨向,气功有着专门的体育养生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以中国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以及中医学理论为其功理基础,同时,儒释道三家的身心炼养理论,则为气功的理论建构提供了方法上的补充与功能上的升华。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对导引吐纳等方法的认可与运用,为气功的养生机制作出了生理学意义上的解释;儒释道三家的身心修炼理论与方法则丰富了气功的内容,特别是强调了气功在完善人体身心和谐状态上的作用,完善了中国人用气功的形式实现“性命双修”的价值目标。在延续生命存在、完善生命状态的问题上,中国自古就有“性命双修”的价值理念与行为模式,而中国气功文化则是这种“性命双修”理念的最直接的载体与实践形式。尽管不同气功流派在“修性”与“修命”上各有侧重,但是随着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中国传统气功炼养行为的最高境界与归向统一于“性命双修”。无论是医家的气功理论,还是儒释道各家的生命哲学与身心炼养方法,都构成了气功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气功成为一种更接近于人体生命哲学的身心炼养方法体系。
三、丰富的实践经验
用运动的形式治疗疾病的医疗行为古已有之,在现代医学中,它被称为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又称为‘体育疗法’、‘医疗体育’、‘医疗体操’等,早在上古时期,中医已把按摩和导引吐纳作为养生和医治疾病的方法。……按摩和导引吐纳术,具有形意结合、运动与呼吸结合等特点,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运动疗法。”气功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后世医书中记载了很多导引吐纳方法,特别是在隋朝巢元方编著的《诸病源候论》,全书不载医方,而载养生方导引术,是古代运动疗法与导引处方之代表。此书“两百多种功法,分别用于一百一十种病候,范围遍及内、外、妇产、五官、口腔、皮肤等科,而且不同病候用不同功法治疗。多数病候,一候有多种导引法,最多的达十几种方法,重复的很少。”这是古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不用方药,单载导引术,反映出导引养生方在隋朝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反观西方,尽管“古希腊人开展运动疗法的历史与我国同样悠久”,但是“西方运动疗法在16世纪开始进入较为系统的阶段,17世纪开始强调锻炼对长寿的作用。”20世纪中期,“运动处方”这一术语伴随着运动疗法的应用而产生,运动以医疗处方的形式被运用于人们的日常健身与医疗之中。较之西方运动医疗方法在16世纪才开始系统化发展,中国运动医疗的临床实践与系统化经验总结具有明显的超前性。
除了针对具体病症的导引方法,基于一种整体的观念,古代气功练习者还自觉将个体动作编成套路,发展出许多风格不一,功效各有侧重的气功套路,包括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 、十二段锦、婆罗门导引法、易筋经等。与单纯针对具体症候的导引法不同,这些功法套路更多地立足于日常保健与养生、侧重于从整体的角度对身体各个部分进行锻炼与保养。新编健身气功正是在原有的导引养生套路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突出气功的健身养生价值,按照现代人的健身需求,对原有套路中的动作进行筛选改编,增加套路中单个动作之间的连贯性,编排成新的健身气功套路。这些套路的创编与推广,使得传统的气功养生方法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同时也指引人们更加科学合理地习练这一传统养生术。较之专门针对具体病症的导引处方,气功套路更符合大众的健身养生需求,它既是一种修养身心的体育运动,同时也可以作为人们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手段。因此,当今社会,健身气功成为一种新型的医疗辅助方法,助益于人类健康。
四、全面的养生功能
现今,人类对于健康的理解,一般包含三种状态:健康、亚健康、疾病。以促进健康为首要价值目标的气功,适用于处于不同身体状态的人群,与其他基于健康促进而进行的体育运动相比,健身气功具有相对全面的养生祛病功能。
1、健康人群的养生之法
作为以养生为首要价值功能的传统体育运动,健身气功有助于从身心两个方面对人体的各项机能与心理状态进行改善。与一般体育运动相比,“气功养生以独特的气功锻炼方法,从精神和肉体两方面来提高人类在进化中的适应能力、防御能力和调节控制能力。从而使身心获得高度的统一,保持健康长寿状态”,它关注人体生命状态的完善,注重内与外的双重修练。它对精神的修练以及其本身蕴含的形态之美,也给与习练者一种精神的锻炼与审美的愉悦,是一种很好的修身养性的运动方法。因此,从健康的角度上看,气功可以作为人类进行身心修练的一种手段,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保持健康的生理机能,同时,它在帮助人们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上有着价值引导和方法指导上的作用。 2、亚健康人群的“治未病”之选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6年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指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现今,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也开始积极寻求各种方法来改善这一状况,以避免向疾病转化,这与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不谋而合。治未病是中医预防理论的核心理念,其主要内容是未病先防。所谓未病先防,除健康人群基本的养生保健之外,还包括对亚健康人群的疾病隐患的控制与消除。气功是传统中医治未病的方式之一,现有的许多研究成果已经证明了气功在改善人体生理机能方面的功效。现今很多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开始选择习练气功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帮助机体消除亚健康症状的困扰,恢复正常的健康状态。
3、疾病人群的辅助治疗之方
对于一些身患疾病的人,为了防止病情的加重、转移与反复,一些医生会建议病人做适当的辅助运动,帮助改善机体功能,增强免疫力。健身气功动作柔和缓慢,运动量適中,对于需要适量运动的病患较为合适,同时它可以从整体上改善人体机能,调和周身气血,对于病情的稳定与防复都有其独特的功效与价值。健身气功不仅可以作为辅助的医疗手段,帮助疾病的治疗,同时,在一些临床治疗中,健身气功还可以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与康复手段。尽管在现代医学环境中,这一方法还没有被广泛地使用,但是古代医书中所总结的各种导引处方已经证明了气功在临床医疗中的价值功效。
结语
本文分析以健身气功为代表的气功项目的特殊性,实际是在从促进人类健康的角度观照气功作为养生手段的历史文化个性与功能特性。尽管本文所谈的都是其项目优势,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优势之中也蕴含着不足。最明显的一点在于,中医气功养生理论与西方运动医学理论之间的差异使得气功理论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这与中医在当代西方医学环境中的尴尬处境相类似:一方面,健身气功与中医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与推崇;另一方面,我们依旧需要从西方医学的立场与视角去验证健身气功的养生功效,而完全基于中医学基础的研究则往往无法完全让“科学”信服。这是根植于文化差异上的医学差异,正是基于这种差异,中国气功深厚的养生理论与实践基础既是其项目优势,同时又成了其融入现代西方运动医疗理论体系的重要隔阂。
因此,本文分析以健身气功为代表的气功项目的特殊性,并非要以优势自矜,而是要倡导从自身的项目特性出发,利用此项目在理论建构与临床实践上的文化特性与功能优势,在传统的中医运动疗法与西方运动医学之间找到合适的连接点,既不保守于中医理论框架之内,又不盲从于西医单纯基于生理数据指标的研究方法。在促进人类健康的问题上,健身气功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与价值功能,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项目的优势,推动健身气功在西方医学环境中的全面发展,需要我们做更多的思考与研究。
一、明确的养生旨向
中国人自古就有贵生的思想,涉及饮食、医药、运动等多种方法。以体育运动来讲,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肢体与气息的调节对于改善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功效,我国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即记载了人们运用导引之法祛除疾患的行为,在以后各朝各代的养生专著中,基本都包含以导引吐纳为主的气功内容。气功一词并非古已有之,其定名于现代,人们基于其健身养生的价值定位,将传统导引、吐纳等方法一并纳入“气功”的范畴,无论是古代的导引法还是现代所谓气功,其价值定位都有着明确的养生旨向,它是一种专门针对改善人体身心健康的个体身心炼养形式。正如有学者指出:“我国的气功学术,从萌芽起就与人类跟疾病所做的斗争紧密联系着。在医学领域,气功经过长期的养生与防治疾病的实践,吸取诸家之长,不断发展和积累经验,到隋代堪称为中医的一门分支科学”。与其他助益于人体健康的运动形式相比较,气功的养生旨向更加明确并且清晰。可以说,气功的产生与存在是以养生为其功能价值基础的,而“气功”一词的流行,也是基于其养生价值而实现。即便到了现代社会,健身氣功的价值定位与传统气功的养生理念同样一脉相传,并且更加强调其促进健康的价值功能。
二、专门的理论体系
基于一种明确的养生旨向,气功有着专门的体育养生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以中国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以及中医学理论为其功理基础,同时,儒释道三家的身心炼养理论,则为气功的理论建构提供了方法上的补充与功能上的升华。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对导引吐纳等方法的认可与运用,为气功的养生机制作出了生理学意义上的解释;儒释道三家的身心修炼理论与方法则丰富了气功的内容,特别是强调了气功在完善人体身心和谐状态上的作用,完善了中国人用气功的形式实现“性命双修”的价值目标。在延续生命存在、完善生命状态的问题上,中国自古就有“性命双修”的价值理念与行为模式,而中国气功文化则是这种“性命双修”理念的最直接的载体与实践形式。尽管不同气功流派在“修性”与“修命”上各有侧重,但是随着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中国传统气功炼养行为的最高境界与归向统一于“性命双修”。无论是医家的气功理论,还是儒释道各家的生命哲学与身心炼养方法,都构成了气功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气功成为一种更接近于人体生命哲学的身心炼养方法体系。
三、丰富的实践经验
用运动的形式治疗疾病的医疗行为古已有之,在现代医学中,它被称为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又称为‘体育疗法’、‘医疗体育’、‘医疗体操’等,早在上古时期,中医已把按摩和导引吐纳作为养生和医治疾病的方法。……按摩和导引吐纳术,具有形意结合、运动与呼吸结合等特点,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运动疗法。”气功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后世医书中记载了很多导引吐纳方法,特别是在隋朝巢元方编著的《诸病源候论》,全书不载医方,而载养生方导引术,是古代运动疗法与导引处方之代表。此书“两百多种功法,分别用于一百一十种病候,范围遍及内、外、妇产、五官、口腔、皮肤等科,而且不同病候用不同功法治疗。多数病候,一候有多种导引法,最多的达十几种方法,重复的很少。”这是古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不用方药,单载导引术,反映出导引养生方在隋朝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反观西方,尽管“古希腊人开展运动疗法的历史与我国同样悠久”,但是“西方运动疗法在16世纪开始进入较为系统的阶段,17世纪开始强调锻炼对长寿的作用。”20世纪中期,“运动处方”这一术语伴随着运动疗法的应用而产生,运动以医疗处方的形式被运用于人们的日常健身与医疗之中。较之西方运动医疗方法在16世纪才开始系统化发展,中国运动医疗的临床实践与系统化经验总结具有明显的超前性。
除了针对具体病症的导引方法,基于一种整体的观念,古代气功练习者还自觉将个体动作编成套路,发展出许多风格不一,功效各有侧重的气功套路,包括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 、十二段锦、婆罗门导引法、易筋经等。与单纯针对具体症候的导引法不同,这些功法套路更多地立足于日常保健与养生、侧重于从整体的角度对身体各个部分进行锻炼与保养。新编健身气功正是在原有的导引养生套路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突出气功的健身养生价值,按照现代人的健身需求,对原有套路中的动作进行筛选改编,增加套路中单个动作之间的连贯性,编排成新的健身气功套路。这些套路的创编与推广,使得传统的气功养生方法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同时也指引人们更加科学合理地习练这一传统养生术。较之专门针对具体病症的导引处方,气功套路更符合大众的健身养生需求,它既是一种修养身心的体育运动,同时也可以作为人们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手段。因此,当今社会,健身气功成为一种新型的医疗辅助方法,助益于人类健康。
四、全面的养生功能
现今,人类对于健康的理解,一般包含三种状态:健康、亚健康、疾病。以促进健康为首要价值目标的气功,适用于处于不同身体状态的人群,与其他基于健康促进而进行的体育运动相比,健身气功具有相对全面的养生祛病功能。
1、健康人群的养生之法
作为以养生为首要价值功能的传统体育运动,健身气功有助于从身心两个方面对人体的各项机能与心理状态进行改善。与一般体育运动相比,“气功养生以独特的气功锻炼方法,从精神和肉体两方面来提高人类在进化中的适应能力、防御能力和调节控制能力。从而使身心获得高度的统一,保持健康长寿状态”,它关注人体生命状态的完善,注重内与外的双重修练。它对精神的修练以及其本身蕴含的形态之美,也给与习练者一种精神的锻炼与审美的愉悦,是一种很好的修身养性的运动方法。因此,从健康的角度上看,气功可以作为人类进行身心修练的一种手段,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保持健康的生理机能,同时,它在帮助人们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上有着价值引导和方法指导上的作用。 2、亚健康人群的“治未病”之选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6年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指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现今,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人们也开始积极寻求各种方法来改善这一状况,以避免向疾病转化,这与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不谋而合。治未病是中医预防理论的核心理念,其主要内容是未病先防。所谓未病先防,除健康人群基本的养生保健之外,还包括对亚健康人群的疾病隐患的控制与消除。气功是传统中医治未病的方式之一,现有的许多研究成果已经证明了气功在改善人体生理机能方面的功效。现今很多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开始选择习练气功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帮助机体消除亚健康症状的困扰,恢复正常的健康状态。
3、疾病人群的辅助治疗之方
对于一些身患疾病的人,为了防止病情的加重、转移与反复,一些医生会建议病人做适当的辅助运动,帮助改善机体功能,增强免疫力。健身气功动作柔和缓慢,运动量適中,对于需要适量运动的病患较为合适,同时它可以从整体上改善人体机能,调和周身气血,对于病情的稳定与防复都有其独特的功效与价值。健身气功不仅可以作为辅助的医疗手段,帮助疾病的治疗,同时,在一些临床治疗中,健身气功还可以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与康复手段。尽管在现代医学环境中,这一方法还没有被广泛地使用,但是古代医书中所总结的各种导引处方已经证明了气功在临床医疗中的价值功效。
结语
本文分析以健身气功为代表的气功项目的特殊性,实际是在从促进人类健康的角度观照气功作为养生手段的历史文化个性与功能特性。尽管本文所谈的都是其项目优势,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优势之中也蕴含着不足。最明显的一点在于,中医气功养生理论与西方运动医学理论之间的差异使得气功理论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这与中医在当代西方医学环境中的尴尬处境相类似:一方面,健身气功与中医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与推崇;另一方面,我们依旧需要从西方医学的立场与视角去验证健身气功的养生功效,而完全基于中医学基础的研究则往往无法完全让“科学”信服。这是根植于文化差异上的医学差异,正是基于这种差异,中国气功深厚的养生理论与实践基础既是其项目优势,同时又成了其融入现代西方运动医疗理论体系的重要隔阂。
因此,本文分析以健身气功为代表的气功项目的特殊性,并非要以优势自矜,而是要倡导从自身的项目特性出发,利用此项目在理论建构与临床实践上的文化特性与功能优势,在传统的中医运动疗法与西方运动医学之间找到合适的连接点,既不保守于中医理论框架之内,又不盲从于西医单纯基于生理数据指标的研究方法。在促进人类健康的问题上,健身气功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与价值功能,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项目的优势,推动健身气功在西方医学环境中的全面发展,需要我们做更多的思考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