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殊性
目前,就我们农村地区来讲,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更具有特殊性。“留守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学生中更有甚者婴儿期就是祖父母带养的,在祖父母的溺爱中长大,以致情感世界缺失太多。一部分学生由于物质的绝对满足和精神上的无原则放纵,人格特征表现为任性、偏激、自私、叛逆,成为学校的“问题学生”,他们自控能力差,不专心学习,有严重的厌学心理和暴力倾向。而一部分学生则由于家庭经济拮据,羞于与人交往,与父母很少情感交流和心理宣泄,养成了他们孤独、冷漠、胆小、自卑的性格,他们封闭自我,缺少自信,人际关系不良,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所有这些病态的心理都会导致学生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给家庭、学生、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也应成为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二、 与思想品德内容相结合是农村中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农村中学师资相对来说有其局限性,心理健康知识在广大教师中还只是停留在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层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方法等知之甚少。面对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老师们仅习惯于用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或是个人好恶去作出是非、对错的简单判断,采用不当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无助、自卑、逆反的心理。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目前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很难对学生进行正规的心理辅导。但我们不能忽视这方面的工作,应该在我们能够做到的基础上,尽全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中,明确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途径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机结合进行,并且把思想品德课教师放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位置。
三、 如何在思品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一名思品课教师,要明确心理辅导不能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是“帮助一个人自助”的过程,教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心理辅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统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新的《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也符合心理辅导的原则,始终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强调主动参与和积极体验。教材娓娓道来的感人的事例,优美的文章,带给学生是对生活的发现和成长中诸多问题的理解。纵观整个教材,我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系统地对学生给予心理辅导:
(一)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做情绪的主人。走进中学,带给了学生全新的感受。这是一个身心发展变化最快的阶段,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只要能正视它们,细心品味,一样是人生成长的宝贵资源。学会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克服不良情绪,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二)坚强的意志和统一的人格。让学生明白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成长中有苦有乐,有顺境也有逆境,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与挫折.但面对挫折,要刚毅顽强;面对失败,智慧豁达;面对困难,勇敢无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三)和谐的人际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接触面逐渐打开,独立意识增强,中学生要学会相处之道。其中最直接的是与父母、老师、同学相处,了解相处的艺术,善于与人相处,与人相互协作,密切配合,最终让自我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教会学生最基本的交往准则: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向人倾诉,坦诚交流;学会谦让与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坦诚面对挑战,自信走向未来。针对九年级毕业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畅谈理想,感受使命。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未来,投向无穷的远方。带着少年的憧憬,带着青春的欢乐,一步步迈上成长的阶梯。快乐地学习,坦然面对学习压力,克服考试中的焦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谦虚的学习品质,从容选择人生目标,自信走向新的生活。
目前,就我们农村地区来讲,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更具有特殊性。“留守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学生中更有甚者婴儿期就是祖父母带养的,在祖父母的溺爱中长大,以致情感世界缺失太多。一部分学生由于物质的绝对满足和精神上的无原则放纵,人格特征表现为任性、偏激、自私、叛逆,成为学校的“问题学生”,他们自控能力差,不专心学习,有严重的厌学心理和暴力倾向。而一部分学生则由于家庭经济拮据,羞于与人交往,与父母很少情感交流和心理宣泄,养成了他们孤独、冷漠、胆小、自卑的性格,他们封闭自我,缺少自信,人际关系不良,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所有这些病态的心理都会导致学生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给家庭、学生、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也应成为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二、 与思想品德内容相结合是农村中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农村中学师资相对来说有其局限性,心理健康知识在广大教师中还只是停留在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层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方法等知之甚少。面对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老师们仅习惯于用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或是个人好恶去作出是非、对错的简单判断,采用不当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无助、自卑、逆反的心理。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目前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很难对学生进行正规的心理辅导。但我们不能忽视这方面的工作,应该在我们能够做到的基础上,尽全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中,明确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途径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要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机结合进行,并且把思想品德课教师放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位置。
三、 如何在思品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一名思品课教师,要明确心理辅导不能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是“帮助一个人自助”的过程,教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心理辅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统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新的《思想品德》教材的编写也符合心理辅导的原则,始终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强调主动参与和积极体验。教材娓娓道来的感人的事例,优美的文章,带给学生是对生活的发现和成长中诸多问题的理解。纵观整个教材,我们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系统地对学生给予心理辅导:
(一)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做情绪的主人。走进中学,带给了学生全新的感受。这是一个身心发展变化最快的阶段,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只要能正视它们,细心品味,一样是人生成长的宝贵资源。学会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克服不良情绪,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二)坚强的意志和统一的人格。让学生明白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成长中有苦有乐,有顺境也有逆境,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与挫折.但面对挫折,要刚毅顽强;面对失败,智慧豁达;面对困难,勇敢无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三)和谐的人际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接触面逐渐打开,独立意识增强,中学生要学会相处之道。其中最直接的是与父母、老师、同学相处,了解相处的艺术,善于与人相处,与人相互协作,密切配合,最终让自我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教会学生最基本的交往准则: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向人倾诉,坦诚交流;学会谦让与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坦诚面对挑战,自信走向未来。针对九年级毕业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畅谈理想,感受使命。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未来,投向无穷的远方。带着少年的憧憬,带着青春的欢乐,一步步迈上成长的阶梯。快乐地学习,坦然面对学习压力,克服考试中的焦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谦虚的学习品质,从容选择人生目标,自信走向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