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绪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具有巨大和深远意义的。它影响人的行为模式,影响人的个性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能增强个体对学习与生活的信心,进而获得成功;而消极的情绪往往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本文试图通过笔者个人的青少年岁月的经历来分析青少年情绪的特点,从情绪波动性,自尊感体验,情绪文饰,学业情绪调节,教师、家长、同伴对情绪的作用六个角度来阐述。
关键词:青少年;学业情绪;情绪调节;自尊感;情绪文饰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108-02
在我国,青少年时期指的是在11,12岁至17,18岁的这段时间,是由少年期和青年前期共同组成的。其中少年期是从11,12岁到13,14岁,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青年初期的年龄为14,15到17,18岁,相当于高中教育阶段。
一、自由宽松的初中时代
刚刚步入初中,我就被分到了一位新调入学校工作的老师的班级。叶老师成了我初中的第一位班主任。由于叶老师刚刚来到学校,很多家长把孩子转到了别的班级。叶老师的压力很大,她一直很重视班级里的尖子生。我和另两个女同学是我们班里仅有的成绩在年级前二十名的学生,因此受到了班主任的“特殊照顾”,我们享受到了很多特权。升入初二,我来到了邵老师的班级里。初二刚开学,一件小事情使我和邵老师之间产生了一个小的误会,之后我总觉得老师对我不好,总觉得老师找我的麻烦。于是我产生了对抗的心里,不过我选择的对抗方式不是消极的,而是通过努力学习得到好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初二的一年里,这样的對抗心理让我始终在努力学习,我也一直保持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使得我建立了很强的自信心,但是也让我有了患得患失的心理。由于把成绩看得过于重要,情绪的波动常常很大。也正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进入了情绪急剧变化的青春期。初二升初三,学校又进行分班,我又换了一位新的班主任。我是一个适应力较差的学生,这样的变动对我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我越在意成绩就越是不能正常发挥。再加上中考的压力,成绩一直不稳定,最终我的中考成绩没有达到我的目标。
二、紧张而压抑的高中时代
相比较初中而言,高中生活就显得单调多了,整天奔波于学校—家的两点一线的生活中。高一的生活总体上说是紧张忙碌的。我不甘心中考的成绩,就一直努力学习,终于在班上维持了不错的成绩,班主任是个很宽松但也很负责的老师。我比较喜欢这样宽松的氛围,也有了比较稳定的朋友圈——一个以讨论学习为主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不仅是学习上的,还有生活上的。高一升高二分文理班,这次的分班也是在我的高中生活中的一次很重要的事情。我当时的文理科成绩都还不错,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选择,先是听了老师的话,进了理科班,接着又阴差阳错地调到了文科班,开始了我的文科班生活。高三的时候,学校又把文科班的学生插到了理科班,这一次分班和初三的那次一样,对我有很不好的影响:学校分出了所谓的尖子班(但并不包括文科学生),这严重地影响了我的情绪,看着那些我初中的同学一个个都进了尖子班,而我却没资格时,我很受伤害。但当时我已经开始学会掩饰自己的情绪,把不服输的劲头放在心里面。
三、初高中生活情绪变化分析
纵观我的初高中生活,情绪的发展变化十分显著,其中比较明显的特点有这样几个:
1.情绪的波动性: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风雷激荡”的时期,时而感到无聊,时而感到兴奋;今天无动于衷,明天又热情洋溢。我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欣喜若狂,激动不已,又会因为一点挫折垂头丧气,懊恼不已,在情绪的两极不停地摇摆。这在上面的初高中学习经历中有明显的体现。
2.自尊感体验深刻:自尊感是与人们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情感。研究表明,自尊感和成绩是相关的。学习成绩好的青少年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心,而具有较强自尊心的青少年学习成绩往往优秀。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好,越是可能有高水平的同伴接受性。我的初高中成绩优秀是形成极强自尊心的关键。有时候我会把自尊感放在其他一切感情之上,而且在自尊感上也很敏感。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我的反应会很强烈。像上文中我采取一直维持班级成绩的第一名的位置的方式来对待邵老师对我的误解。
3.情绪文饰现象增多。情绪文饰现象是指个体内部情绪体验被外部的情绪表现所掩饰,出现表里不一致的情绪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开始掩饰自己内心情绪,有时候明明内心很难过却要面带微笑。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正是个体从儿童向成人过渡过程中,情绪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表现。我在初高中时代开始逐渐地掩饰自己的感情,不再像儿童时期那样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开始沉静,不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
4.学业情绪调节的缺失。纵观我的初高中生活,很少有情绪调节,更多地是放任情绪变化。我的这种情绪的变化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学业情绪的变化。学业情绪是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下的情绪体验。不同的学业情绪状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一般认为:放松、满意、平静等情绪是个体的需要得到适当满足的情况下体验到的。这种适中的情绪是最佳状态,长期保持这种平和的情绪状态有益于青少年心理修养的提高。厌倦、无助、沮丧、难过等情绪是在青少年面对如学业压力、同伴交际等问题时体验到的情绪状态,是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
而我的初高中生活大部分时间处在消极的情绪中。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能有助于成绩的提高,而消极的情绪则不利于成绩的提高。我一直以一种消极的姿态来适应变化,被动地等待,而不主动改变。我的唯一的正确释放情绪的方法就是写日记。初高中六年,我写了很多日记,都是记录自己情绪变化的日记,完全任由情感的波动来行文,中间穿插了为数不多的一些理性思考。
如果能重新回到我的青少年时期,我将调节自己的学业情绪,首先我会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正确理解自己的情绪。其次,我会培养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尤其是在面对压力和冲突的时候,我要驾驭自己的情绪,维持平稳的情绪状态,掌握一些防御不良情绪的方法,以提高自己调控情绪的能力。此外,我还要学会采用合适的方法来释放不良的情绪。正确处理情绪的方法是“疏”而不是“堵”,适当地释放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 5.同伴关系对情绪的影响不容忽视。学习成绩的高低是初高中阶段划分朋友圈的重要界限之一。我的大部分朋友是处在同一学习水平的同学。友谊在初高中时代很重要,因为在青少年时代,青少年容易缺乏安全感,充满焦虑。他们缺乏对个性的明确把握及安全的自我认同。他们认为自己空虚、孤立、厌倦,因此他们迫切希望建立同伴关系来远离孤独。在同伴关系中,与男孩子相比,女孩子看重的是她们人际关系中的亲密性。共享秘密、分享感受等是女孩子亲密友谊的典型表现。女孩子习惯于从朋友那里获得情绪支持。而男孩子则不同,他们相互提供情绪支持的方式不是长时间和同伴进行亲密讨论,更多的是积极的帮助。因此我在家庭之外获得情绪支持和安全感的来源是同伴。在同伴团体中,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积极和消极情绪,有时候从同伴处获得的情绪支持会超出家庭,因为同伴能理解独特的情绪需要。
6.教師及家庭教育对情绪的影响重大。作为课堂主管的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教师,他的工作责任感,他的人生进取心,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他的爱心、奉献精神,他的开拓精神等有形或无形地影响着学生。我的初高中学习经历告诉我:遇到一位责任心强的老师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者不经意的动作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甚至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初一和高一,我各遇到了一位高度负责的好老师,并在一种紧张但有序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学习积极性很高,不良的学习情绪也能得到很好的释放。老师有目的的引导使我能自由而健康地成长。
我的家庭教育方式属于权威型,表现为:高控制,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并坚定实施。父母很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在青春期的叛逆阶段,父母会抽出大量的时间来和我交流沟通,我也会每天都给父母讲诉我在学校的日常活动,以征求父母的建议。在我情绪波动的时候,父母也会给予合适的意见来帮助我释放不良的情绪。
我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使我成为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父亲经常辅导我的功课;母亲对我在学习上的要求很宽松。她认为学校的作业太多,有很多是没有必要的,她鼓励我劳逸结合,在我上初一时就同意我不去上晚自习。现在想来这是很明智的决定,学习任务不是靠堆时间来完成的,是需要提高学习效率的。她经常鼓励我出去玩,去接触大自然,去感受人和事。这一点对我的成长有重要。我学会了热爱生活和自然界,学会了关心别人,爱护生命。
父母的支持促进了我积极情绪的发展,使我相信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父母是可以依靠的。在完成从儿童到成人的转变中,父母的感情支持一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雷雳.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任秀华,陆桂芝.学业情绪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07).
[3]张现红,刘巧玲,李奇松.辅导员和班主任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扮演[J].文教资料,2009,(02).
[4]贾海艳.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5]李冬梅.青少年心境动态发展特点及不同调节策略对其心境变化影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
关键词:青少年;学业情绪;情绪调节;自尊感;情绪文饰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108-02
在我国,青少年时期指的是在11,12岁至17,18岁的这段时间,是由少年期和青年前期共同组成的。其中少年期是从11,12岁到13,14岁,相当于初中教育阶段,青年初期的年龄为14,15到17,18岁,相当于高中教育阶段。
一、自由宽松的初中时代
刚刚步入初中,我就被分到了一位新调入学校工作的老师的班级。叶老师成了我初中的第一位班主任。由于叶老师刚刚来到学校,很多家长把孩子转到了别的班级。叶老师的压力很大,她一直很重视班级里的尖子生。我和另两个女同学是我们班里仅有的成绩在年级前二十名的学生,因此受到了班主任的“特殊照顾”,我们享受到了很多特权。升入初二,我来到了邵老师的班级里。初二刚开学,一件小事情使我和邵老师之间产生了一个小的误会,之后我总觉得老师对我不好,总觉得老师找我的麻烦。于是我产生了对抗的心里,不过我选择的对抗方式不是消极的,而是通过努力学习得到好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初二的一年里,这样的對抗心理让我始终在努力学习,我也一直保持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使得我建立了很强的自信心,但是也让我有了患得患失的心理。由于把成绩看得过于重要,情绪的波动常常很大。也正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进入了情绪急剧变化的青春期。初二升初三,学校又进行分班,我又换了一位新的班主任。我是一个适应力较差的学生,这样的变动对我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我越在意成绩就越是不能正常发挥。再加上中考的压力,成绩一直不稳定,最终我的中考成绩没有达到我的目标。
二、紧张而压抑的高中时代
相比较初中而言,高中生活就显得单调多了,整天奔波于学校—家的两点一线的生活中。高一的生活总体上说是紧张忙碌的。我不甘心中考的成绩,就一直努力学习,终于在班上维持了不错的成绩,班主任是个很宽松但也很负责的老师。我比较喜欢这样宽松的氛围,也有了比较稳定的朋友圈——一个以讨论学习为主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不仅是学习上的,还有生活上的。高一升高二分文理班,这次的分班也是在我的高中生活中的一次很重要的事情。我当时的文理科成绩都还不错,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选择,先是听了老师的话,进了理科班,接着又阴差阳错地调到了文科班,开始了我的文科班生活。高三的时候,学校又把文科班的学生插到了理科班,这一次分班和初三的那次一样,对我有很不好的影响:学校分出了所谓的尖子班(但并不包括文科学生),这严重地影响了我的情绪,看着那些我初中的同学一个个都进了尖子班,而我却没资格时,我很受伤害。但当时我已经开始学会掩饰自己的情绪,把不服输的劲头放在心里面。
三、初高中生活情绪变化分析
纵观我的初高中生活,情绪的发展变化十分显著,其中比较明显的特点有这样几个:
1.情绪的波动性: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风雷激荡”的时期,时而感到无聊,时而感到兴奋;今天无动于衷,明天又热情洋溢。我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欣喜若狂,激动不已,又会因为一点挫折垂头丧气,懊恼不已,在情绪的两极不停地摇摆。这在上面的初高中学习经历中有明显的体现。
2.自尊感体验深刻:自尊感是与人们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情感。研究表明,自尊感和成绩是相关的。学习成绩好的青少年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心,而具有较强自尊心的青少年学习成绩往往优秀。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好,越是可能有高水平的同伴接受性。我的初高中成绩优秀是形成极强自尊心的关键。有时候我会把自尊感放在其他一切感情之上,而且在自尊感上也很敏感。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我的反应会很强烈。像上文中我采取一直维持班级成绩的第一名的位置的方式来对待邵老师对我的误解。
3.情绪文饰现象增多。情绪文饰现象是指个体内部情绪体验被外部的情绪表现所掩饰,出现表里不一致的情绪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开始掩饰自己内心情绪,有时候明明内心很难过却要面带微笑。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正是个体从儿童向成人过渡过程中,情绪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表现。我在初高中时代开始逐渐地掩饰自己的感情,不再像儿童时期那样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开始沉静,不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
4.学业情绪调节的缺失。纵观我的初高中生活,很少有情绪调节,更多地是放任情绪变化。我的这种情绪的变化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学业情绪的变化。学业情绪是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下的情绪体验。不同的学业情绪状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一般认为:放松、满意、平静等情绪是个体的需要得到适当满足的情况下体验到的。这种适中的情绪是最佳状态,长期保持这种平和的情绪状态有益于青少年心理修养的提高。厌倦、无助、沮丧、难过等情绪是在青少年面对如学业压力、同伴交际等问题时体验到的情绪状态,是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
而我的初高中生活大部分时间处在消极的情绪中。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能有助于成绩的提高,而消极的情绪则不利于成绩的提高。我一直以一种消极的姿态来适应变化,被动地等待,而不主动改变。我的唯一的正确释放情绪的方法就是写日记。初高中六年,我写了很多日记,都是记录自己情绪变化的日记,完全任由情感的波动来行文,中间穿插了为数不多的一些理性思考。
如果能重新回到我的青少年时期,我将调节自己的学业情绪,首先我会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正确理解自己的情绪。其次,我会培养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尤其是在面对压力和冲突的时候,我要驾驭自己的情绪,维持平稳的情绪状态,掌握一些防御不良情绪的方法,以提高自己调控情绪的能力。此外,我还要学会采用合适的方法来释放不良的情绪。正确处理情绪的方法是“疏”而不是“堵”,适当地释放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 5.同伴关系对情绪的影响不容忽视。学习成绩的高低是初高中阶段划分朋友圈的重要界限之一。我的大部分朋友是处在同一学习水平的同学。友谊在初高中时代很重要,因为在青少年时代,青少年容易缺乏安全感,充满焦虑。他们缺乏对个性的明确把握及安全的自我认同。他们认为自己空虚、孤立、厌倦,因此他们迫切希望建立同伴关系来远离孤独。在同伴关系中,与男孩子相比,女孩子看重的是她们人际关系中的亲密性。共享秘密、分享感受等是女孩子亲密友谊的典型表现。女孩子习惯于从朋友那里获得情绪支持。而男孩子则不同,他们相互提供情绪支持的方式不是长时间和同伴进行亲密讨论,更多的是积极的帮助。因此我在家庭之外获得情绪支持和安全感的来源是同伴。在同伴团体中,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积极和消极情绪,有时候从同伴处获得的情绪支持会超出家庭,因为同伴能理解独特的情绪需要。
6.教師及家庭教育对情绪的影响重大。作为课堂主管的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教师,他的工作责任感,他的人生进取心,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他的爱心、奉献精神,他的开拓精神等有形或无形地影响着学生。我的初高中学习经历告诉我:遇到一位责任心强的老师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者不经意的动作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甚至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初一和高一,我各遇到了一位高度负责的好老师,并在一种紧张但有序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学习积极性很高,不良的学习情绪也能得到很好的释放。老师有目的的引导使我能自由而健康地成长。
我的家庭教育方式属于权威型,表现为:高控制,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并坚定实施。父母很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在青春期的叛逆阶段,父母会抽出大量的时间来和我交流沟通,我也会每天都给父母讲诉我在学校的日常活动,以征求父母的建议。在我情绪波动的时候,父母也会给予合适的意见来帮助我释放不良的情绪。
我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使我成为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父亲经常辅导我的功课;母亲对我在学习上的要求很宽松。她认为学校的作业太多,有很多是没有必要的,她鼓励我劳逸结合,在我上初一时就同意我不去上晚自习。现在想来这是很明智的决定,学习任务不是靠堆时间来完成的,是需要提高学习效率的。她经常鼓励我出去玩,去接触大自然,去感受人和事。这一点对我的成长有重要。我学会了热爱生活和自然界,学会了关心别人,爱护生命。
父母的支持促进了我积极情绪的发展,使我相信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父母是可以依靠的。在完成从儿童到成人的转变中,父母的感情支持一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雷雳.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任秀华,陆桂芝.学业情绪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07).
[3]张现红,刘巧玲,李奇松.辅导员和班主任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扮演[J].文教资料,2009,(02).
[4]贾海艳.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5]李冬梅.青少年心境动态发展特点及不同调节策略对其心境变化影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