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舟山的流水账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ck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舟山群岛是我从小到大去过很多次的地方。
  第一次去,是在16岁的夏天。回忆起来,当时的细枝末节都已不太清晰,只记得在夜晚时分微凉的风中,我与母亲在山上走,四下阒寂。我们在山腰的大排档吃饭,几盘白灼的贝类,味道极其清淡,两个人边吃边聊些细碎的话题。饭后,我们悠然地在山海间行走,走到海边时,夜色越发漆黑如墨,耳边听到阵阵汹涌的海潮声。
  那是我第一次遇见海。夜里的海,让我心里充满恐惧、不安与好奇。
  可是那夜风的呼啸,那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又满是神秘的气息,那么令人着迷。
  第二天,终于一睹大海的真容时,我难免有些落寞—毕竟不是明信片上那种蓝到梦幻的颜色。后来才明白,内海几乎都是如此。如若非要在舟山境内找到那抹蓝,可能需去东极岛望一望。
  因为那是和母亲为数不多的同游,回忆起来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弥足珍贵。
  第二次去舟山,是在20岁的夏天。去的是岱山的一个小岛,那是我第一次独自出远门。
  那时的岱山还只是一座平淡的小岛,岛上的生活也如寻常的市井小镇一般,只是彼时我年幼,好奇心重,什么都觉得有趣。
  刚下大巴的一瞬,清新的海风、金色刺眼的阳光以及小岛独有的气息扑面而来。即使只是胡乱走着,都觉得放松与美好。
  有时,旅行便是如此吧,把自己抛掷在陌生的地方,全然不知方向。而正是这份心无所碍、随遇而安的美好,才时时让人惦念,渴望着再次出发。那个全然陌生而自由的自己,好像唯有在旅途中才得以变得清晰、立体。
  记忆里,那天的海风大却温柔,我不断归拢自己被吹乱的头发,好像忘记了一切烦恼的事情。
  第三次去舟山,是2017年的夏天。公司對员工的犒劳,便是去舟山放松几日。
  我以为的旅行,是在陌生的城市里走走停停,绕到无人的小道,逛逛街衢,尝一些市井味道,而非一味奔赴热闹的景点。这次来舟山便是如此。
  正值七月,天气舒爽,天上时而飘过大团的浮云。虽然舟山近海一点儿也不蓝,但因着蓝天白云的衬托,仿佛海也被染成了蓝色。
  大家热热闹闹从下午一直玩到晚上,玩水嬉闹,吃着烧烤,然后一起放孔明灯。刚放上去,一场瓢泼大雨下来,所有的孔明灯都被濡湿了,变成一团团狼狈的白纸。
  夏日的雨水来去都很急。雨后,大家又在海边唱起了歌,玩起了荧光棒,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舞。此时,烟花在夜空中绽放,雨后的清亮夜空绚烂得如梦似幻。
  其实是很庸俗的节目,可是不知怎的,我觉得是这般美好。
  三次去舟山,更多的是内心里的碰撞与自省。旅行并非一定要执着于风景,更多的是去关注当下内心涌起的海浪,自己知道便足矣。
其他文献
一  每年11月到12月,考试的紧张气氛就会四处弥漫。与以往不同的是,近几年,尤其是2020年以来,西安出现的大大小小的付费“共享空间”为这团紧张的空气分担了 一部分压力。  打开“大众点评”,定位至西安,搜索关键词“共享自习室”,会显示60余个词条。粗略浏览一番,“安静”“沉浸”“看到努力的别人,自己都不好意思不认真”成为所有评价中的关键词句。  其实,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付费自习室这种模式就已
期刊
一  儿子乎乎上中学了,转眼已是初三,在一所重点学校。每月一考,压力可想而知。好在他总是有各种方式调节这压力,吃,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解压方式。有次放学回家,他告诉我:“妈,我下午上课时想了下,人生最有意义的时刻,不是什么干一番事业之时,而是吃的时候。”  看得出来,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我一时也不好反驳,我难道能说:“不,你错了!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
期刊
我爱养兰花,也就是这两年爱上的。  兰花品格高雅,不知道这是谁说的。我只是觉得,兰花很干净、纯粹。它不像绿萝,一长一大捧,仿佛是谁的自来卷长发;也不像吊兰,我姑姑家里有一盆,年龄可能比我还大,我去参观过,吊兰绕过了电视机,在高低柜上盘着,像是绿色的水帘洞。  吊兰与绿萝不是不好,只是没有节制,它们肆意生长,见水就活,生命力太旺盛了,不符合我的气质。我的气质是“半死不活”的。  即便這样,我还是爱花
期刊
一  但凡和人有关的事物,总会染上点儿人的脾气。城市这样的人类聚居地,虽然是由水泥和钢筋构成、木石与花木点缀的,但因了城里居住的人的秉性,每座城市也就有了自己的气质。  作为历经千年的古城,成都的每块砖石都浸透了巴蜀文化乐天知命的气质。它虽然是西南重城,却毫无倨傲之气,反而散发着浓浓的市井气息。这儿的冬日里,随处可见卖蜡梅的小嫂子,她们把电动三轮车停在繁华路口,她们都有著鲜润的粉色脸颊,有着盈盈狡
期刊
前几年去一位老师的家里做客,她的孩子轩轩出来跟我打了一声招呼,然后进房间继续看书去了。老师当年教我时,轩轩还是一个被抱在怀里的孩子,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清秀腼腆的少年了,成绩稳居全校前三,会多种乐器,读书也多。我感慨道:“真不错,未来是个人才。”老师笑了笑,说:“他啊,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不好。”我讶异地问是什么,老师瞥了一眼轩轩的房门,小声说:“我总觉得他太文气了,别的男孩子都会去打篮球、踢足球什么
期刊
亲子之间到底应该怎样相处,这是一个困扰现代人已久的问题。中国的家庭成员之间血脉相连、息息相关,在为彼此带来温暖和关爱的同时,也必定会伴随着无意识的越界、父母长辈的过度干预等让人头疼的“无可奈何”。怎样才能在亲情和自我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或者说,亲情和自我之间,真的存在完美的平衡吗?  姥姥和妈妈之间关于早餐的拉锯战,让彼时还小的作者肖遥迷惑不解。那一顿早饭里承载的东西,直到她成年后,才领悟了其中滋
期刊
一  我要说的,是正月里看秦腔的事。  正月里最主要的事情是过年,过年除了敬先人、串亲戚,还有两件大事,就是看戏、耍社火。正月初四,临近的两个大庄董家河、张家河的戏一前一后上演了,各演了三天三夜;初十晚上,社火就开始了,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六天六夜的戏,六个晚上的社火。  吃罢早饭,晌午时分,估摸着戏快要开演了,村子里年龄大些的娃娃就扯着嗓子吆喝开了:“看戏走!”然后挨家挨户地约伙伴。不一会儿,大路
期刊
一  在我家附近这几个小区里收废品的大姐都是河南老乡,我们小区小,只有一个大姐常驻,偶有更换。  一个春节过后,来了一个新的大姐。这个大姐个子小,黑瘦精干,走路带风,爱穿紫、红、橙、黄等艳色的衣服,常戴一顶红色的棒球帽。  我偶尔卖废纸盒时会跟她打交道。那年夏天,我们工作室有一个急活儿,一批物料需要有人重新手工挑拣并打包,事情紧急,我们一时忙不过来。我灵机一动,就跑去大门口,问大姐能不能来临时帮一
期刊
还在前往阿尔山的路上,便有一种进入人间仙境的恍惚。道路上人烟稀少,只有乘坐的大巴在阳光下耀眼的雪地上發出寂寞的声响。  两边是绵延不绝的森林,因为相隔遥远,所有的树木看上去便如灰黑色的粗硬的头发,生长在高低起伏的群山之上。这里是大兴安岭西南山麓的一部分。这粗犷壮阔、横亘于中国东北西南角的原始森林,总让人想起开天辟地的盘古。《山海经》里最早记录的颇似盘古雏形的人脸蛇身的神怪—烛龙,恰好也生长在北方的
期刊
也许是高温多雨、物产丰富、生存容易的缘故,中南半岛的居民素来清心寡欲、与世无争,老挝人更是可爱又有趣,只要有饭吃、有衣穿、有觉睡,就一切“没问题”。老挝人不仅自己活得优哉游哉,坚信“工作太多就会费脑伤神”,还常为“想太多”的人感到惋惜,觉得他们白白承受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老挝人为人处世如此,衣食住行亦是如此。作为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老挝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常食材主要是当地的稻米、家禽、家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