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量要素认识的实践样态与类型认定

来源 :学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ilulu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罪量要素的主观认识是刑法中的一个未决难题,其不仅在理论上有很大的分歧,在实践中也导致部分案件判决结果出现争议.刑法分则罪名条文设置中的罪量要素大体属于构成要件要素,因而是各自罪名主观要件的认识内容.对不同类型的罪量要素不可进行划一的概化处理,而应进行罪量要素明知的类型认定.数额型罪量要素中的主体导向型与结果导向型罪量要素,需要行为人具有明知,而行为导向型不需要行为人认识.后果型罪量要素可区分为有预见轻率型与无预见过失型,有预见轻率型后果罪量要素主观认识程度上为预见,无预见过失型罪量要素的主观认识程度则为有预见可能性.情节型的罪量要素可以转化为数额型与后果型罪量要素来进行区分认定.
其他文献
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奋战在一线"前场",他们的家庭遭遇一些容易被忽略的次生危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介入在"后场"承担着极为重要的托底作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援鄂抗疫医护人员家属在照顾力量、情绪宣泄、社会排斥等方面存在着诸多潜在风险,他们迫切需要社会力量帮助应对.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从情感劳动的视角出发,通过情感卷入与能量释放,从个人、家庭以及环境等方面提升抗疫医护人员家属的危机应对能力,帮助其调整突发失衡的家庭结构,快速重整生活秩序,为社会工作介入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法规是中国共产党有效实现自我治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共产党辉煌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党内法规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1990年7月《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的颁布标志着"党内法规"作为规范概念首次出现在党内正式文件中,从此党内法规建设进入稳步推进、全面发展阶段,学术界也涌现出一大批理论研究成果.分析近三十年来党内法规研究状况,对于总结百年大党自身建设经验、推进未来党内法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
马基雅维利的审慎概念消解了以往的道德维度,侧重于强化一种顺应时势灵活变通的根本能力.审慎概念从德性向能力的语义转换可以从"术"和"道"两个层面加以把握.从"术"的层面来看,马基雅维利把审慎与德性区分开来,审慎蜕化为善于在行善与作恶之间游走的能力,而非在不同德目之间作出选择的品格.为了论证"去道德化"审慎概念的合理性,马基雅维利除了诉诸国家目的以外,还从"道"的层面借助命运概念来提供说明.透过审慎与命运的内在逻辑关联,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马基雅维利审慎概念所根植的形而上理据,而且能更清晰地把握西方政治思想
在社会工作专业化过程中,循证实践难以解决社会工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尽管宏观政策环境和微观专业自主性对循证实践的运用具有调节作用,但对于中观层面的社会工作机构没有调节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中出现的机构弱化趋势.要解决循证实践"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需要推动循证实践相关政策的具体化,需要强化社工的技术自主性,更需要着重发挥社会工作机构的引领作用,从而促进完整而有效的循证实践生态系统的形成.
要使社会工作者真正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行动主体,首先必须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社会工作职业的社会认同度是衡量社会工作职业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制度缺失已成为导致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度偏低的一个关键原因。因此,要提升社会工作职业的社会认同度,就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建设。一是要建立社会工作职业法律制度。国家立法机关应尽快出台《社会工作职业法》,通过社会工作立法,明确社会工作的职业地位、职业准入门槛与职业保障体系。二是要健全社会工作人才的激励制度,建立系统的岗位薪酬制度,健全社会工作的职务晋
随着智库建设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过多年建设,中国智库逐步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多元化智库。但与发达国家智库相比,中国还缺乏在国际上真正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智库,总体上呈现一种有量缺质的状态,不能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智库的发展都需要外部法律空间和相关政策的制度支撑,但其真正的内生动力只能来自智库内部,这既需要智库本身构建起一套成熟有效的运作机制,也需要智库专业人才不断产出创新性的思想。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必须从政府、
吐蕃统治时期,于阗地区可能沿袭了唐朝前期州的建制,但该地区的tshan(tshand)不应该对应于汉文的州,它源自吐蕃本部,与敦煌、萨毗地区的将(tshan)类似,应该是规模较小、级别较低的行政建制。吐蕃统治敦煌地区的tshan汉文音译为将,tshan bcu意为十将,也称为百户长(rgye’u rje),khram tshan为木牌之将,即授予水纹木质告身-牌子的部落民户组成的将。担任突安(dog ngan)者即部落基层组织将(tshan)之负责将头,故被称为突将(dog tshan),dog ngan
本文从聂绀弩文学创作的内在矛盾和愿景追求两方面来看待聂绀弩的文学人生,并提出"理想国"之概念,作为认识和理解聂绀弩为人、为文的基石.聂绀弩热衷于政治活动却表现出独树一帜的个性特征,在遭受牢狱之灾时却展现出一介书生本色,这清晰地展现了他对于"理想国"的苦苦追寻.这种矛盾不但成为聂绀弩个性特点和心理信念,他还以曲折的方式表现为他对正义和民族意识的发扬和坚守.
服制是传统中国民事诉讼中辨明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确定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而父母子女关系是其核心.通过分析《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判词,可以看出父母的身份识别是宋代官员进行法律适用、裁断民事纠纷的前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诉讼权益不仅受到服叙的制约,还受到血缘、是否承担抚养责任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与父不同,母不仅受到其自身身份的制约,还依附于其夫.总体上,宋代司法官员在处理涉及父母子女的民事诉讼时,既重视维护人伦,又强调查明案件事实辨明是非,据法据理裁判,实现天理、国法与人情的协调和统一.
20世纪文化研究的符号学转向为政治学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启发.在符号属性与政治属性同为人类基本设定的前提下,我们发现符号现象与合法性生成存在内在关联,二者经由政治符号所形成的合法化过程,建立起囊括各种话语、行为、仪式、象征、神话、制度、政策等在内的庞大的"象征之林",从而将政治统治过程推进延伸为一个文化的象征系统的维持过程.借助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框架,我们将这一合法化过程解释为政治符号结构(认知、规范与信仰)在合法性环境(价值、法理与民意)的输入要求下形成的政治功能(认同、稳定与服从)输出.我们应该站在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