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都是从平凡开始的,就像这平凡的一天一样
六十年一个甲子,癸巳是水命年。像我这种自绝于水的人,遇到了就差不多是天灾。小时候对水充满了敬畏和恐惧,却又着实经不住那晶莹剔透的诱惑,时常逼迫得自己来不及躲闪。如此,偷着自己去河里摸索着游泳,确切地说是练习如何不让自己沉到水底淹死。出于无奈,总是逃避着家长的目光,但每每都被我那脾气暴躁的姥爷发现,打得连滚带爬。疼的时候想下次再也不去了,行动却让这样的暴力场面持续着……
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从高处跳入水中,心里其实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抛弃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感觉就像蹦极的人去想象没有脚上拴的那根绳子,真正的诱惑其实并不是拥有,而是抛弃——瞬间抛弃。入水的刹那,突然被一些无法想象的分子态物质包裹,整个身体没有一分一厘被遗漏,恍如隔世后袭来的满是无助,恐惧让人根本不敢睁眼,仅凭着本能和意识用无法定义的动作“躺”到岸边,用大口喘气抚平刚刚的记忆。不能自已的诱惑,转眼间,登高,再一次——心中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这一次一定会比上一次强!
水的天资清澈、明亮、洁白、浩大,是一切生命的起源。在水包裹一切的天赋里,新能源找到了和它的共通点,并试图为缤纷的生命找到一种更亲密的延续。我对于水的种种,相信也是大众对于新能源在量产车运用上的心路历程。相信有一天,我们都会有为了忘却而纪念的心境。
XL1
当我们说完为什么大众会有XL1这么一款量产车出现的时候,大家反而会觉得XL1到底是什么样的已经不重要了。
费迪南德·皮耶希不是大众的起点,也不会是终点,但他基本上是给VW的外面画了个圈的人。作为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外孙,他不仅继承了外祖父的名字,同时也继承了那让人又爱又恨的工程师基因。作为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与兄弟姐妹相比,他似乎并不受宠,境遇也一般。从苏黎世ETH的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他就去了舅舅的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只不过他舅舅叫Ferry Porsche罢了。
在保时捷的日子里,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做到了技术总监。也恰在此时,按照决定,所有家族成员必须从保时捷管理层撤出。这便成就了奔驰240D(W115)的5缸柴油发动机的横空出世,只不过戴姆勒现在也许不太愿意提及。很短的时间之后,他又来到NSU负责主要的技术研发工作直至技术董事会成员。1988年1月,皮耶希正式接任奥迪董事会主席,并为奥迪创造了新的品牌形象。大家以为全时四驱(quattro)是怎么来的?TDI又是怎么来的?
自1993年皮耶希接替哈恩执掌大众以来,开始对现在大众引以为傲的模块化生产有了灵感雏形,也很快见到了效益。从一个决策者的角度出发,买了宾利又买了布加迪,从而为最初只生产“虫子”的品牌带来了“辉腾”这么个东西。皮耶希用实践证明了,不管是付出还是收获,同样需要魄力。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个事儿在皮耶希那里有他自己的发挥。皮耶希身上总是带一把小尺子,而他的同事以非常尊敬的心态送给他一个绰号“缝隙狂”。皮耶希始终坚信,让自己的产品看起来比别人好一些的因素,必然是一些琐碎的质量细节。举个例子,1994年POLO上市前,皮耶希在最后时刻要求从车身工艺角度更改车头部分,他对这部分不满意。了解制造业的人明白,推迟投产日期对于一款计划内的新车是一个多么大的灾难,但皮耶希就是生生做了这么一个决定。
在当时,日本人对于缝隙的处理精度高出大众半毫米,这个事实他无法接受,很快召集生产专家以增加一道削磨程序的方式来达到更高的精度要求。而现在,整个大众集团的产品都能达到皮耶希的要求,而无需当初多加的那一道工序。
就是这样一个在汽车技术、企业领导决策和质量细节上都如此不可想象的人,在千禧年的时候说要开发一款量产“1升车”,并坚称这是自己长久以来的愿景。于是乎现在的XL1就是他得到的结果。
在我们眼里,XL1是纯粹的,几乎纯粹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地步;在我们眼里,它又是孤独的,孤独得就好像皮耶希本人一般,难以名状。
我还是想说,文章写到这里已经可以结束了,但如此一来我就要下岗了,生计为重,说车的事儿吧。
皮耶希在2002年的时候就得到了他的第一台原型车(1-Litre concept car),他还饶有兴致的开着它去参加了大众的股东大会。说到这儿,想起来那天有人问我:“同样是新能源车,为什么BMW i8看起来很炫很漂亮,XL1却长得那么奇怪?”瞬间觉得解释必然是徒劳的,于是只说以大众设计师和工程人员对皮耶希的了解,他们知道XL1才是皮耶希想要的东西。这里说的话,纯粹和剔透是要付出某些代价的,至于XL1为什么要长成这样,请参考一下阻力方程,想象一下那五个变量函数之间的关系,如果还不明白,去问问第三代瑞利男爵我们也不介意,还可以顺便问问“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2009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原型车的继任者L1面世,这款车已经很接近现在的XL1了,只不过在座位布置上仍然沿用了一前一后的双座形式。车身线条非常接近,XL1更宽一点,看来更有冲劲儿。从俯视角度看,整个身形很像海豚,前宽后窄,尾部紧收,俨然大自然成就的空气动力学造型。
XL1的整个车身、座椅和外部零件均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这主要得益于一项工艺RTM—传递模型成型工艺。我们之前也介绍过,就是利用一个真空封膜腔,将排列好的碳纤维半成品放进去,利用高压将液态树脂注入,使其与碳纤维融为一体,最后凝固成型。优点就是强度高,质量轻,使得XL1车身部分仅重230公斤。
XL1是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顾名思义,不多话了。动力系统由一个双缸、0.8L排量的TDI发动机和一个功率20kW的电动机组成,配合7挡DSG变速箱,柴油机的输出功率为35kW。5.5千瓦时的电池可供车辆以纯电动模式行驶50公里,同时搭载能量回收系统,使能量得以循环利用。充电可以在普通家用电源上完成,无需单独的供电系统。
六十年一个甲子,癸巳是水命年。像我这种自绝于水的人,遇到了就差不多是天灾。小时候对水充满了敬畏和恐惧,却又着实经不住那晶莹剔透的诱惑,时常逼迫得自己来不及躲闪。如此,偷着自己去河里摸索着游泳,确切地说是练习如何不让自己沉到水底淹死。出于无奈,总是逃避着家长的目光,但每每都被我那脾气暴躁的姥爷发现,打得连滚带爬。疼的时候想下次再也不去了,行动却让这样的暴力场面持续着……
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从高处跳入水中,心里其实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抛弃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感觉就像蹦极的人去想象没有脚上拴的那根绳子,真正的诱惑其实并不是拥有,而是抛弃——瞬间抛弃。入水的刹那,突然被一些无法想象的分子态物质包裹,整个身体没有一分一厘被遗漏,恍如隔世后袭来的满是无助,恐惧让人根本不敢睁眼,仅凭着本能和意识用无法定义的动作“躺”到岸边,用大口喘气抚平刚刚的记忆。不能自已的诱惑,转眼间,登高,再一次——心中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这一次一定会比上一次强!
水的天资清澈、明亮、洁白、浩大,是一切生命的起源。在水包裹一切的天赋里,新能源找到了和它的共通点,并试图为缤纷的生命找到一种更亲密的延续。我对于水的种种,相信也是大众对于新能源在量产车运用上的心路历程。相信有一天,我们都会有为了忘却而纪念的心境。
XL1
当我们说完为什么大众会有XL1这么一款量产车出现的时候,大家反而会觉得XL1到底是什么样的已经不重要了。
费迪南德·皮耶希不是大众的起点,也不会是终点,但他基本上是给VW的外面画了个圈的人。作为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外孙,他不仅继承了外祖父的名字,同时也继承了那让人又爱又恨的工程师基因。作为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与兄弟姐妹相比,他似乎并不受宠,境遇也一般。从苏黎世ETH的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他就去了舅舅的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只不过他舅舅叫Ferry Porsche罢了。
在保时捷的日子里,他凭着自己的能力做到了技术总监。也恰在此时,按照决定,所有家族成员必须从保时捷管理层撤出。这便成就了奔驰240D(W115)的5缸柴油发动机的横空出世,只不过戴姆勒现在也许不太愿意提及。很短的时间之后,他又来到NSU负责主要的技术研发工作直至技术董事会成员。1988年1月,皮耶希正式接任奥迪董事会主席,并为奥迪创造了新的品牌形象。大家以为全时四驱(quattro)是怎么来的?TDI又是怎么来的?
自1993年皮耶希接替哈恩执掌大众以来,开始对现在大众引以为傲的模块化生产有了灵感雏形,也很快见到了效益。从一个决策者的角度出发,买了宾利又买了布加迪,从而为最初只生产“虫子”的品牌带来了“辉腾”这么个东西。皮耶希用实践证明了,不管是付出还是收获,同样需要魄力。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个事儿在皮耶希那里有他自己的发挥。皮耶希身上总是带一把小尺子,而他的同事以非常尊敬的心态送给他一个绰号“缝隙狂”。皮耶希始终坚信,让自己的产品看起来比别人好一些的因素,必然是一些琐碎的质量细节。举个例子,1994年POLO上市前,皮耶希在最后时刻要求从车身工艺角度更改车头部分,他对这部分不满意。了解制造业的人明白,推迟投产日期对于一款计划内的新车是一个多么大的灾难,但皮耶希就是生生做了这么一个决定。
在当时,日本人对于缝隙的处理精度高出大众半毫米,这个事实他无法接受,很快召集生产专家以增加一道削磨程序的方式来达到更高的精度要求。而现在,整个大众集团的产品都能达到皮耶希的要求,而无需当初多加的那一道工序。
就是这样一个在汽车技术、企业领导决策和质量细节上都如此不可想象的人,在千禧年的时候说要开发一款量产“1升车”,并坚称这是自己长久以来的愿景。于是乎现在的XL1就是他得到的结果。
在我们眼里,XL1是纯粹的,几乎纯粹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地步;在我们眼里,它又是孤独的,孤独得就好像皮耶希本人一般,难以名状。
我还是想说,文章写到这里已经可以结束了,但如此一来我就要下岗了,生计为重,说车的事儿吧。
皮耶希在2002年的时候就得到了他的第一台原型车(1-Litre concept car),他还饶有兴致的开着它去参加了大众的股东大会。说到这儿,想起来那天有人问我:“同样是新能源车,为什么BMW i8看起来很炫很漂亮,XL1却长得那么奇怪?”瞬间觉得解释必然是徒劳的,于是只说以大众设计师和工程人员对皮耶希的了解,他们知道XL1才是皮耶希想要的东西。这里说的话,纯粹和剔透是要付出某些代价的,至于XL1为什么要长成这样,请参考一下阻力方程,想象一下那五个变量函数之间的关系,如果还不明白,去问问第三代瑞利男爵我们也不介意,还可以顺便问问“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2009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原型车的继任者L1面世,这款车已经很接近现在的XL1了,只不过在座位布置上仍然沿用了一前一后的双座形式。车身线条非常接近,XL1更宽一点,看来更有冲劲儿。从俯视角度看,整个身形很像海豚,前宽后窄,尾部紧收,俨然大自然成就的空气动力学造型。
XL1的整个车身、座椅和外部零件均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这主要得益于一项工艺RTM—传递模型成型工艺。我们之前也介绍过,就是利用一个真空封膜腔,将排列好的碳纤维半成品放进去,利用高压将液态树脂注入,使其与碳纤维融为一体,最后凝固成型。优点就是强度高,质量轻,使得XL1车身部分仅重230公斤。
XL1是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顾名思义,不多话了。动力系统由一个双缸、0.8L排量的TDI发动机和一个功率20kW的电动机组成,配合7挡DSG变速箱,柴油机的输出功率为35kW。5.5千瓦时的电池可供车辆以纯电动模式行驶50公里,同时搭载能量回收系统,使能量得以循环利用。充电可以在普通家用电源上完成,无需单独的供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