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60多个有血有肉、鲜活的青春少年,教育他们是一件艰难而幸福的伟大工作。 ——蔡兴蓉
蔡兴蓉老师足足花了三年时间写成了《走在孩子的后面》这本书。现在,这本书就在我的床头,每当儿子酣然入梦,我就开始了阅读与学习。整整三天时间,我看到了太多的事例。那60多个有血有肉、鲜活的青春少年跃然纸上,他们或令我敬佩,或惹我爱怜,或让我深感悲哀……合上书的那一刻,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如此阅读
书,是智慧的源泉;书,是精神的食粮;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让孩子们爱上书籍,让他们通过阅读感受语言的美,领略词汇的丰富,感受文字背后的温度。
只可惜,蔡老师又一次将残酷的现实摆在我们眼前:成绩优异的李梦能够背熟课本里的每一首诗,却不能理解其中任何一句话,因为老师说过,考试只考默写;酷爱读书的张玉成,做课内阅读题却怎么也比不过那些除了课本什么书都不读的孩子……由此,蔡老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当今的语文老师恰是语文的杀手!”试想,一味地死记硬背经典古诗词,那么,再有魅力的古诗词,在孩子看来也都是一样;一次又一次地带领孩子做只考虑标准答案的技术阅读,孩子必将越读越糊涂,直至完全丧失阅读的兴趣。
我想起了闫学老师的话:“读书,就是生活,就像呼吸一样不能没有的生活;读书,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是一种须臾不可缺的存在方式,也是一种高贵至美的人生境界。”或许,只有当我们真正做到“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才能徜徉书海,其乐无穷!
并不新鮮的“新鲜事”
“老师,来,告诉您一件新鲜事儿!”我的耳边忽然响起清脆的声音,“您相信吗?猪在满地跑!还有牛。牛直直地往前走,也不管它前面站没站人!我想不动,但站了一会儿,我还是转身跑了。我想,我要是不跑,那会怎么样啊?”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不能像蔡老师一样配合地装出惊讶的表情,因为,我的内心早已升腾起了淡淡的哀伤。可怜的孩子啊,可怜的“金丝雀儿”,一个上下学都由司机接送,一回到家,除了做作业就是玩电脑游戏的“金丝雀儿”,他的课余生活是多么单调、苍白!
而这,正是当今教育现状的一个缩影。不要说是有着中考和高考压力的中学阶段,哪怕在相对轻松的小学阶段,我们的孩子究竟经历过几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呢?我们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至于他们是否过得快乐,却很少真正关心。
好羡慕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学生的各种假期都在户外度过。整个八月,一年级的孩子在集体农庄的果园和牧场度过,二年级的孩子在瓜园里度过。上完四年的时候,孩子们到草原上过暑假,白天放牧奶牛和马群,夜晚就睡在高高的草垛上听老师讲宇宙的奥秘……
好怀念我那无忧无虑的小学时光!放学后,花半小时完成家庭作业,然后就飞奔到家对面的小山丘上玩耍;周末约上小伙伴给孤寡老人洗衣、烧饭;假期里,到乡下爷爷家,跟着哥哥姐姐放牛、砍柴、拔猪草……多少次,我们光着脚在田埂上奔跑,摔倒了,拍拍身上的泥土,继续跑;多少次,我们到小溪里抓鱼、摸螃蟹,回家将它们炸着吃,好香;多少次,我们在柿子林里捉迷藏,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我们身边飞来飞去……
如今,眼前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已不可能经历我那样的童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里的“独苗苗”,一个孩子,有六个大人宠着。于是,我只好禁止孩子们到草丛里抓西瓜虫,因为那里可能会有蛇。六年的时间里,我仅两次带孩子们到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即便如此还时刻担心他们会感冒、会受伤。我们为孩子操心得太多,保护得太多,同时也限制得太多。他们穿梭在“学校——家庭”这两点一线间,“赛尔号”“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等各类网络游戏充斥着他们的课余生活,他们感受不到四季变更的神奇,聆听不到蝉鸣鸟叫的美妙;他们分不清葱与蒜,不知道公鸡打鸣“喔喔喔”,母鸡下蛋“咯咯咯”……
多么希望,有那么一天,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描绘的那一幅美丽的教育图画不再是一场教育之梦!我们可以带领孩子尽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与大千世界亲密接触。
孩子,让我走在你们的后面吧,让我们一起慢慢地、坚定地朝着我们神往的方向走去!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北秀小学)
蔡兴蓉老师足足花了三年时间写成了《走在孩子的后面》这本书。现在,这本书就在我的床头,每当儿子酣然入梦,我就开始了阅读与学习。整整三天时间,我看到了太多的事例。那60多个有血有肉、鲜活的青春少年跃然纸上,他们或令我敬佩,或惹我爱怜,或让我深感悲哀……合上书的那一刻,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如此阅读
书,是智慧的源泉;书,是精神的食粮;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让孩子们爱上书籍,让他们通过阅读感受语言的美,领略词汇的丰富,感受文字背后的温度。
只可惜,蔡老师又一次将残酷的现实摆在我们眼前:成绩优异的李梦能够背熟课本里的每一首诗,却不能理解其中任何一句话,因为老师说过,考试只考默写;酷爱读书的张玉成,做课内阅读题却怎么也比不过那些除了课本什么书都不读的孩子……由此,蔡老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当今的语文老师恰是语文的杀手!”试想,一味地死记硬背经典古诗词,那么,再有魅力的古诗词,在孩子看来也都是一样;一次又一次地带领孩子做只考虑标准答案的技术阅读,孩子必将越读越糊涂,直至完全丧失阅读的兴趣。
我想起了闫学老师的话:“读书,就是生活,就像呼吸一样不能没有的生活;读书,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是一种须臾不可缺的存在方式,也是一种高贵至美的人生境界。”或许,只有当我们真正做到“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才能徜徉书海,其乐无穷!
并不新鮮的“新鲜事”
“老师,来,告诉您一件新鲜事儿!”我的耳边忽然响起清脆的声音,“您相信吗?猪在满地跑!还有牛。牛直直地往前走,也不管它前面站没站人!我想不动,但站了一会儿,我还是转身跑了。我想,我要是不跑,那会怎么样啊?”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不能像蔡老师一样配合地装出惊讶的表情,因为,我的内心早已升腾起了淡淡的哀伤。可怜的孩子啊,可怜的“金丝雀儿”,一个上下学都由司机接送,一回到家,除了做作业就是玩电脑游戏的“金丝雀儿”,他的课余生活是多么单调、苍白!
而这,正是当今教育现状的一个缩影。不要说是有着中考和高考压力的中学阶段,哪怕在相对轻松的小学阶段,我们的孩子究竟经历过几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呢?我们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至于他们是否过得快乐,却很少真正关心。
好羡慕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学生的各种假期都在户外度过。整个八月,一年级的孩子在集体农庄的果园和牧场度过,二年级的孩子在瓜园里度过。上完四年的时候,孩子们到草原上过暑假,白天放牧奶牛和马群,夜晚就睡在高高的草垛上听老师讲宇宙的奥秘……
好怀念我那无忧无虑的小学时光!放学后,花半小时完成家庭作业,然后就飞奔到家对面的小山丘上玩耍;周末约上小伙伴给孤寡老人洗衣、烧饭;假期里,到乡下爷爷家,跟着哥哥姐姐放牛、砍柴、拔猪草……多少次,我们光着脚在田埂上奔跑,摔倒了,拍拍身上的泥土,继续跑;多少次,我们到小溪里抓鱼、摸螃蟹,回家将它们炸着吃,好香;多少次,我们在柿子林里捉迷藏,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我们身边飞来飞去……
如今,眼前这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已不可能经历我那样的童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里的“独苗苗”,一个孩子,有六个大人宠着。于是,我只好禁止孩子们到草丛里抓西瓜虫,因为那里可能会有蛇。六年的时间里,我仅两次带孩子们到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即便如此还时刻担心他们会感冒、会受伤。我们为孩子操心得太多,保护得太多,同时也限制得太多。他们穿梭在“学校——家庭”这两点一线间,“赛尔号”“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等各类网络游戏充斥着他们的课余生活,他们感受不到四季变更的神奇,聆听不到蝉鸣鸟叫的美妙;他们分不清葱与蒜,不知道公鸡打鸣“喔喔喔”,母鸡下蛋“咯咯咯”……
多么希望,有那么一天,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描绘的那一幅美丽的教育图画不再是一场教育之梦!我们可以带领孩子尽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与大千世界亲密接触。
孩子,让我走在你们的后面吧,让我们一起慢慢地、坚定地朝着我们神往的方向走去!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北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