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视域下《木乃伊》系列电影对东方文化误读的研究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daxia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木乃伊》系列电影,用消费主义视域下的电影叙事模式,以奇观电影的视听盛宴,用冒险游戏的方式,在二元思维模式下进行电影叙事。在对东方文化的表现时,因预设一系列的情节结构,曲解东方文化内部矛盾性,从而不能完整理解东方文化,并为西方文化自身的净化,自身文化的优越性贴标签,在文化维度的竞争中,继续坚持其对东方文化的期待视野。
  关键词:期待视野   原罪意识   二元模式   文化误读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9-0172-02
   新时期以来,国际竞争转化为文化维度的竞争,文化研究成为时代的研究热点。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利用现代高科技、强大的军事力量、美元实力、好莱坞电影四大支柱 [1],构建自身的文化体系,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念和国际交流体系。它通过固有的“东方主义”思维模式,秉承自身文化理念,忽视东方文化本身的特点,在文化交流中,产生了某些层面的误读和曲解,给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沟通带来诸多不便。
   美国对外交流的四大支柱中,好莱坞电影是最有力的工具和手段。好莱坞暗含消费文化理念,对外兑现西方价值观念。在西方消费社会,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关系,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现象。消费文化是指以消费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社会经济秩序和意识形态体系。[2]可以说消费主义实际上就是消费文化的核心观念的总结。[3]那么,好莱坞电影是如何通过消费主义来表现东方文化的呢?这得先从西方文化本身的固有矛盾开始。
  一、逻辑思维混乱,深层文化矛盾
   好莱坞电影消费主义文化的理论基础,是西方基督的原罪意识。在基督教文化世界里,人类有着与生俱来的原罪意识 [4],好莱坞电影基于上述理念,展开对东方文化的“表现”之旅。伴随着原罪意识,“弑父”最为西方文化独有的现象而存在。
  “弑父”现象的存在,是西方文化深层矛盾的外现,是其文化无法克服的逻辑悖论。基督文化对犹太文化的“犹大现象”,印证了西方基督文化内部的矛盾思维。这种矛盾思维,影响了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理解,认为东方文化也存在着这一种矛盾思维。不同文化特质,思维不同,如果用一种思维对待,势必产生误读。他们认为既然都有矛盾性思维特征,那么就要顺应思维的规律,需要改正和重新构建。
  二、表现消费文化,解构东方文化
   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好莱坞《木乃伊》系列电影,利用自身文化理念,塑造自身文化形象。具体思路如下:
   (一)“预设”思维模式,“规范”东方文化
   木乃伊系列电影中,对东方文化的解读上,都采取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在对待中国、埃及等东方文化上,他们站在自己文化和思维的角度,死守“东方主义”思维,试图合理表现东方文化,可是由于文化差异,反而形成一定程度的误解。如:他们在《木乃伊》系列电影中,都是用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解读和表现东方文化。说到二元思维模式,我们绕不开格雷马斯,他在《结构主义叙事学》中首先提到的“语义方阵”[6]二元思维分析模式,也影响到影视艺术领域。《木乃伊》系列电影就是用预设的办法,试图表现中国文化、古埃及文化的。如电影《木乃伊3龙帝之墓》,夸大中国文化的“专制与反专制”矛盾是尖锐对立的,不可调和的,非此即彼。还有在电影《木乃伊1》《木乃伊2》中,表现的主要是古东方的埃及文化,因为法老制度为代表的文化已经成为历史,他们认为现在余下的是邪恶清算的问题,因此,预设的是“邪恶与反邪恶”的二元文化模式。
   通过二元思维模式的预设,系列电影将二元矛盾尖锐化,非此即彼,矛盾不可调和,只能选择其一。这思维模式又暗合了基督教的一神论理念,这预设为下一步表现东方文化找到充分的理由。这样,既强化了西方文化理念,又可以对东方文化进行阐释和表现。
   (二)深层意识“弑父”,浅层文化“自疗”
   说到“弑父”现象,就不得不提及犹大问题。犹大是犹太民族的代表,犹太民族又是基督教的创立者。西方人对犹太民族采取排斥的态度,在潜意识里将犹太民族当成异类。他们以犹大“出卖”基督为理由,将犹大定格为文化“叛徒”“异类”。然而,犹太民族毕竟是基督文化的创始人,所以,西方文化霸权的骨子里,一直存在“犹大现象”。“犹大”背叛基督文化,自然要被洗礼。《木乃伊》系列电影在霸权主义文化表现上, 明显存在“犹大现象”的矛盾心理。
   在《木乃伊3》中的考古Professor,虽然出生、成长在基督文化里,但是在信仰上背叛了基督教文化,和电影的反派人物“龙帝”的追随者(反派军阀)沆瀣一气,重新唤醒龙帝,继续“危害”社会。Professor背叛了自诩为圣父、圣母、圣子,即奥克康纳、艾弗琳、艾利克斯一家三口,依据《圣经》条文,罪恶应该得到报应。Professor被“龙帝”的车马失误踩死,电影“温和”惩罚了这个“犹大”。
   此外,电影《木乃伊1》奥克康納的战友尼克,电影《木乃伊2》大英博物馆的哈夫兹馆长,都是基督文化的“犹大”,他们都是罪恶的帮助者,为虎作伥,残害同胞,制造恐怖和阴谋。电影也采取同样的 “温和”方式,让他们退场。
   (三)凸显基督“永恒”,消解东方“永生”
   按照基督文化理念,绝对正确的上帝,才是永恒的。对待永恒问题,东方文化有着“永生”的主题,永生实际上也是永恒的意思。在《木乃伊》系列电影中,“龙帝”“蝎子王”“伊莫顿”“安苏娜”“伊默特普”“安玛奈特”“摩顿”等等,都是具有非凡的能力,死后被做成木乃伊,通过唤醒木乃伊或者轮回转世、重新投生等方式,能够得到复活。《木乃伊》系列电影用神的永恒代替了人的永恒,让“神的崇拜”(上帝)取代了“人的崇拜”(木乃伊)。人的崇拜最终被来自西方的殖民者(所谓的“拯救者”)所破坏和消灭,用虚无的神战胜东方对人的神话和宗教,从而曲解了东方传统文化,误读了东方传统英雄。    系列电影在对待文化評判的多面性,标准的多重性,暴露了其文化标准的多重性和文化理念的矛盾性。在思维方式上,因矛盾性而容易偷换模糊。
   (四)逻辑思维矛盾,文化标准多重
   基于文化思维固有的矛盾性,在电影叙事的思维逻辑上,采取的是用东方文化之矛,攻击东方文化之盾的办法。《木乃伊》系列电影预设“平静—唤醒—消灭—平静”的情节。即打破东方文化的平静,使“邪恶”“罪恶”有复苏的机会,这些“邪恶”“罪恶”势力获得了强大的破坏力,最后“拯救者”和“守卫者”消灭这些“邪恶”“罪恶”势力,使世界回复平静。电影还设置了一系列剧情引导物,如“钻石”“死亡之竭”“羊皮书”“死神之镯”等。电影把终结者:“亡灵经”“审判之矛”“神秘匕首”等,都是东方文化的隐喻。
   系列电影美化自身的文化特色,推行西方的文化理念,表现基督拯救、洗礼等精神。如在东方文化的归属上,《木乃伊》系列电影以救世主的身份,给东方文化的引路。《木乃伊3》为中国文化设定发展的方向,那就是嫁接西方文明,也就是全盘西化。而对古埃及文明,因其文明已经成为过去,《木乃伊》系列电影采取了承认“既成事实”的方式,但是把反对“法老”的,都塑造成邪恶,都是应该消灭的对象。这样,电影在埃及文化上,采取完全与中国不同的态度,表现了在对待文化评判的多面性,标准的多重性。暴露了其文化标准的矛盾性和文化霸权主义的底色。
  三、结语
  好莱坞的《木乃伊》系列电影,以其惯有的东方主义思想,对东方文化构成了误读、解构,通过粗浅的预设,混乱的思维,多重文化标准的推行,企图表现东方文化,构建东方文化影像。这是电影的败笔,也是对东方悠久文化的肤浅理解。东西方文化都应摒弃固有思维,以国际视野,开放性思维,正视东西方文化差异。东西方文明只有在“和而不同”的和谐环境中“共生”,人类才会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美]戴维·罗布.好莱坞行动[M].林涵,王宏伟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8.
  [2][美]彼得·N.斯特恩斯(Peter N.Stearns)世界历史上的消费主义[M].邓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3][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解文化[M].杨渝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罗马]奥古斯汀.论原罪与恩典[M].周伟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陈清桥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6][法]A.J.格雷马斯.结构主义语义学[M].吴泓缈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其他文献
摘要:合唱是一门开放性和包容性很强的艺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努力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加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合唱艺术只有广泛地普及,深入到群众的生活中,才能体现一个国家与种族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卓越。通过合唱所表现出的精神,我们可以洞悉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时代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合唱指挥 肢体语言 指挥艺术  中图分类号:J6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
针对在不同位置安装差异化容量的分布式潮流控制器(distributed power flow controller,DPFC)会带来不同的调控效能这一问题,提出选址定容两阶段DPFC优化方法。阐述了DPFC结
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大量红外图像。针对变电站人工故障诊断作业量大、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obileNet的设备红外图像自动故障诊断方法,并进行了软件封装。首先,考虑到检测速率需求,构建了基于MobileNet轻量化网络的深度学习电力设备分类模型,并通过迁移学习提高模型训练效率和准确率;其次,利用比色条和温度极值拟合出图像灰度与实际温度的函数关系,以此计算出红外图像中
摘要: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在影片《Hello,树先生》交相辉映:以小人物表现大历史,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真实写照,关注底层民众,关照他们的生命、价值、尊严、情感,人文体现着历史的维度,历史融汇着人文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Hello,树先生》 历史理性 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8-3359(2019)2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方面的教学逐渐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对于学生而言,在中小学阶段,良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够培养他们在音乐等方面的鉴赏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而评弹作为古老的艺术,其早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该注重评弹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开展,为传统文化以及学生的发展贡献力量。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等
摘要:作为专业艺术院校舞蹈专业,其在具体学习时可分为许多课程,而其中东北秧歌舞蹈课程是其中的必修课程之一,同时也属于学生在学习时所接触的第一门民间舞蹈艺术课,该门课程在对学生的身体律动、步法、双手的律动均能起到初步的开发作用,在职业教育中的审美价值培养和教学价值培养均具有显著地位。本文则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开展东北秧歌的课堂教学进行探究,并提出个人的一些见解以及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