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切除法治疗翼状胬肉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f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原发性翼状胬肉中治疗中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法的应用范围及疗效。方法 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49眼,年龄60-78岁,在手术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术中要彻底地切除结膜下纤维血管及变性增生组织,使角巩膜表面光滑无残留、彻底止血及术后合理用药。复发为手术区结膜充血增生,胬肉组织及新生血管重新侵入角膜缘内。结果 手术49眼,随访时间6个月至18个月,4只眼复发,复发率为8.16%。结论 合理选择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术中仔细操作将角巩膜损伤尽可能降至最小,正确的术后处理,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关键词】 翼状胬肉;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复发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5.0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421-02
  翼状胬肉是一种眼科的常见和多发眼表疾病,属结膜变性,在生活于近赤道地区以及户外工作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因其侵入角膜的形态呈翼状被命名。主要症状为异物感及刺激症状,充血影响美观,侵入角膜后引起角膜逆规性散光、视力障碍和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障碍[1]易于明确临床诊断,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但术后高复发率成为问题。目前临床采用各种各种不同的手术方式,但术后复发率率仍高达20%-70%[2-4]。在临床中,我们对原发性翼状胬肉根据患者年龄及分期,选用适宜的手术方法,注重手术操作,经临床观察发现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法同样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对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49眼施行了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其中男18眼,女31眼。年龄60-78岁,平均67.58岁。病程10-30年。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选择:胬肉均为原发性、头部侵入角膜缘内均>2mm但未进入瞳孔缘,静止期或进行期充血程度轻者。排除胶原血管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眼症、眼表急性炎症、睑球粘连及角膜缘部曾经接受手术者。
  1.2 手术方法 所有翼状胬肉患者均由同一人在显微镜下完成行。具体手术方法如下:
  1.2.1 术前用0.9%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碘伏消毒眼睑及附近皮肤,铺巾。
  1.2.2 麻醉 0.5%爱尔凯因眼液点1滴2次。开睑,2%利多卡因1ml加0.1%肾上腺素1滴,取0.3-0.5ml做翼状胬肉头、颈、体部局部浸润麻醉。
  1.2.3 用有齿镊子夹住翼状胬肉头部 在头部边缘外约0.5mm处角膜上划一浅层,深达角膜前弹力层,并沿此界限撕除胬肉头部至角膜缘部。
  1.2.4 剪开胬肉两侧球结膜 分离胬肉和它下面的巩膜,直至半月皱襞。分离胬肉头、颈、体部后,直到泪阜;于翼状胬肉与泪阜交界处彻底剪除胬肉所有结膜下组织,泪阜前剪除胬肉头、颈及部分体部变性结膜,保留泪湖,尽量多保留健康球结膜,将余下的球结膜残端铺平。
  1.2.5 刮净巩膜表面残留组织 修剪结膜,烧灼止血,只烧灼出血点,将烧灼面积控制到尽可能小,用10-0尼龙线固定球结膜于浅层巩膜上,可向上或下方略转位15-30度。暴露3*5mm大小的巩膜面积。
  1.2.6 结膜囊内涂红霉素眼膏,包扎术眼。
  1.3 术后治疗 口服止痛药物1次,包扎术眼48小时后开放点眼,妥布霉素滴眼液,普南扑灵滴眼液,晚上用贝复舒凝胶,术后第三天用典必舒眼液。术后7天拆线。
  1.4 随访观察 术后第2、3、7天裂隙灯下检查结膜和角膜创面愈合情况、有无感染、角膜新生血管等。1个月及此后每3个月复诊1次.每次进行视力、裂隙灯检查术眼有无翼状胬肉复发。
  1.5 疗效标准 痊愈:手术区光滑干净,结膜平伏无充血,角膜创面上皮覆盖,透明光泽,无新生血管和胬肉增生。好转:手术区少新生血管增长,但无结膜组织长入。复发:手术区结膜充血肥厚,结膜下组织增生及新生血管重新侵入角膜创面。
  2 结果
  翼状胬肉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按疗效标准予以评估,随访时间最长18个月,最短6个月。术后49眼中复发4只眼,复发率为8.16%(4/49)。5只眼术后有不同程度眼红、流泪、异物感等症状,半月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之一,多发于中老年和户外工作人员中,其病因不十分明确,形成和复发原因很多,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紫外线或其它环境因素造成角膜缘干细胞损伤,导致干细胞屏障功能被破坏而致其功能障碍和缺失及角结膜屏障功能发生障碍引起过度损伤修复反应有关[5-6]。病理学研究表明,翼状胬肉组织中有大量的新生血管、纤维母细胞和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并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和肥大细胞反应[7]。目前翼状胬肉手术方式繁多.但归纳起来主要分为单纯切除、切除加各种组织的移植(包括结膜下移植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羊膜移植术等)及手术局部使用丝裂霉素等类型[1]。临床上应根据翼状胬肉的类型(原发性、继发性或复发性)、病变分期、部位、角膜缘状态及年龄不同,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我们对于原发性、静止期、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复发率为8.16%,疗效理想。现将病人选择、手术心得总结如下:
  老年人眼部常合并多种疾病,术前首先要排除慢性睑腺炎、眼睑内翻倒睫、睫毛乱生、睑外翻及慢性泪囊炎等多种眼局部疾病,如合并眼局部疾病先治疗此疾病待好转后在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于手术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术中应于结膜下尽可能较大范围的一次切除干净胬肉增生组织,多保留鼻侧球结膜,保留泪阜。因球结膜表面杯状细胞如减少过多将影响到黏蛋白的分泌量,可导致术后泪膜异常、泪膜破裂时间缩短,严重时发生干眼症。术中按胬肉形状分离胬肉与球结膜时要紧贴球结膜下方轻柔操作减少出血,球结膜越薄越好,变性球结膜一并剪出,角巩膜表面尽可能撕除必要时使用圆刀片刮除残余组织至清洁,表面一定要光滑,不要残留纤维组织,同时要减少凝血点,充分暴露巩膜面积约3*5mm,结膜下不要有积血。这样即恢复了角结膜的透明性,又减少了手术对眼表的刺激,防止纤维组织增生,对胬肉的复发起到抑制作用。不做上方自体干细胞移植移植减少了对眼表的干扰,刺激症状轻,为以后行白内障等手术创造条件,术后合理用药加快了手术区的修复、抑制纤维组织增生,减低复发率。因此,翼状胬肉手术选择病人时一定要注意适应证,手术最好一次成功。
  参考文献
  [l] 葛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7.
  [2] 阎启昌,刘忠鑫,邸悦,等.三亚地区翼状胬肉发病与紫外线暴露时间相关关系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6,119:f308-1310.
  [3] Solomn AS.Pterygium[J].Br J OphthMmol,2006,119:1308-1310.
  [4] Kandavel R,Kang JJ,Mema.rzadeh F,et a1.Comparison of pte?rygium reluctance rates in Hispanic and white patients after primary excision and conjunctiva auto graft[J].Cornea,2010,Feb,29(2):141-145.
  [5] Soliman.Malady MA,Bhatia J.Treatment of primary pterygium role of limbal stem cells and conjunctival auto graft transplantation.Eur[J].Ophthalmol,2009,19(5):729-732.
  [6] Pompilas Sakoonwatanyoo,Donald TH Tan,Duncan R Smith.Expression of p63 in apterygial and normal con-junctiva[J].Cornea,2004,23(1):67-71.
  [7] Tseng SH,Chen YT,Cheng HC,et a1.Impression cytology study of conjunctive epithelial phenotypes on the healing ocular surface after pterygium excision[J].Cornea,2001,20:244-250.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静脉留置针在3.0T磁共振增强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静脉留置针注射对300例患者进行3.0T磁共振增强扫描诊断,记录注射的时间,观察注射的显影效果和是否发生局部渗漏。结果 静脉留置针与高压注射器连接进行磁共振增强扫描,图像显影效果清晰,大大缩减了扫描时间,无造影剂渗漏或针头脱出等状况的出现,未发生再次穿刺的现象。结论 静脉留置针在3.0T磁共振扫描检查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孕妇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以期提出预防和干预措施,改善孕妇的健康状况,提高保健质量。方法 对405例孕妇的贫血状况进行分析,贫血患病率为15.30%。影响孕妇贫血的因素有孕周、文化程度、年龄等,随着年龄的增加,孕周的增长和文化程度的降低,孕妇贫血的发生率逐渐上升。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孕中期及时给予补充铁剂,孕期定期检查血常规,血清铁,及时纠正贫血,降低和减少贫血对孕妇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膈胸膜减张覆盖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9例食管癌患者均实施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术联合纵膈胸膜减张覆盖术,吻合口采用机械吻合,位于胸顶部。结果 59例患者均痊愈,无吻合口瘘及幽门痉挛的发生。结论 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联合纵膈胸膜减张覆盖术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 食管癌;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术;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对慢性危重病患者采用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以及对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1例慢性危重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行营养支持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入住一周后,患者的Alb、总热/氮、非氮热/氮与APACHEⅡ评分为负相关(P<0.05)。结论 对慢性危重病患者采取合理、积极、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预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