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积极构建“基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互动式教学。
【关键词】 新课改 师生互动 教学模式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初中生物教学对生物教育地位的定位已做到正本清源,即生物科学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确定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注重追求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准确定位互动式教学的科学内涵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开放的、灵活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一种活动,是将教学活动视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亲切、直接、自由、融洽的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活动,把教学过程视为一个在动态中进行教与学合二为一的相互交替、相互影响的双边活动过程,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与学的互动、课内与课外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来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确定主体地位,有利于生生互动
真正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投入、学生与学生相互启示的一种良性互动,而不是单向的“给予”。互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一个发展的个体,一个积极进取、不断探索的主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然、主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思考、认真观察、合作探究、交流表达,让学生与环境相互协调、和谐统一,使环境的潜在因素现实化,使学生与环境和谐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这样有利于生生互动的进行。因此,教师应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导演”,而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是“演员”,教师不能妨碍或替代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在生生互动过程中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推理、判断、探究等活动,使学生手脑并用,积极探究,深入钻研,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师生互动
教学观念是教师进行一切教学行为的指导。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重学习成绩、轻学习过程与参与,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等多样化的倾向,使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被动学习,产生过重的依赖思想,主动认识、主动探究的信心和愿望逐渐萎缩,以致于把本来其味无穷、其乐无穷的学习活动变得枯燥无味,令人厌恶恐惧,结果导致学生离开教师就缺乏自信、不会学习,历经多次失败的体验后,就会丧失主动求知的信心,放弃主动探索的努力,从而丧失终身学习的能力。而新课程标准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单向表达模式变为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过程,让每个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讨论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感受,教师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培养。
四、上课模式讲求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上应做到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不是重点的不讲,过于难的不讲。到底学生哪些会,哪些不会呢?针对这一问题,我把课堂分成了两部分先是预习课,然后是点拨课。那么具体怎样来上这两部分课呢?首先在上课伊始,老师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问题情境的提出要有针对性,要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然后结合老师设计的自学提纲,认真阅读课本找出自己能解决的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有针对的讨论、分析解决相关的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的得到提高。学生预习完成后不能解决的问题反馈上来,老师针对这些问题来进行点拨引导。在老师点拨过程中要充分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存在的疑难点,对同一问题认识有争议时,可以让学生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由大家评判比较,从中选出最优的答案。这样通过比较、鉴别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后及时的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以检测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对于检测中暴露出的问题再进行矫正点拨,以确保每节课都能做到堂堂清。
五、强化教学过程,实施教与学的互动
互动式教学不仅注重学习的内容,更应突出教学的过程,因为学习过程是在教师有意识的前提下开展的实践活动,即教与学关系的互动,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是让学生主动探究。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和课堂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去培植、去调动、去激活,设法在课堂内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客观、公正地接受学生的解释,不要随便否定学生的观点。这样使学生的感情处于积极、自由、安全的心境状态下,便会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怀着极大的兴趣,自觉投入到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将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提炼,从而体会到获得新知的愉悦感;就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从而使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提高。
六、注重实验教学,实现课内与课外的互动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学科,要研究生物现象、探究生命奥秘、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教师必须放下权威,走下讲台,走出课堂,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和学生共同观察大自然的各种生物现象,从而为实验教学储备丰富的感性知识。然后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中,教师只对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驟给予点拨和简介,具体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的观察由学生用已获得的知识共同完成,老师对实验操作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错误结果给予及时、准确的纠正。这样学生就能从实验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彰显,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承,更是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及科学价值观的综合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终身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 新课改 师生互动 教学模式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初中生物教学对生物教育地位的定位已做到正本清源,即生物科学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确定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注重追求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准确定位互动式教学的科学内涵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开放的、灵活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一种活动,是将教学活动视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亲切、直接、自由、融洽的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活动,把教学过程视为一个在动态中进行教与学合二为一的相互交替、相互影响的双边活动过程,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与学的互动、课内与课外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来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确定主体地位,有利于生生互动
真正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投入、学生与学生相互启示的一种良性互动,而不是单向的“给予”。互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一个发展的个体,一个积极进取、不断探索的主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然、主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思考、认真观察、合作探究、交流表达,让学生与环境相互协调、和谐统一,使环境的潜在因素现实化,使学生与环境和谐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这样有利于生生互动的进行。因此,教师应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导演”,而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是“演员”,教师不能妨碍或替代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在生生互动过程中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推理、判断、探究等活动,使学生手脑并用,积极探究,深入钻研,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师生互动
教学观念是教师进行一切教学行为的指导。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重学习成绩、轻学习过程与参与,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等多样化的倾向,使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被动学习,产生过重的依赖思想,主动认识、主动探究的信心和愿望逐渐萎缩,以致于把本来其味无穷、其乐无穷的学习活动变得枯燥无味,令人厌恶恐惧,结果导致学生离开教师就缺乏自信、不会学习,历经多次失败的体验后,就会丧失主动求知的信心,放弃主动探索的努力,从而丧失终身学习的能力。而新课程标准着眼于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从以自我为中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单向表达模式变为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过程,让每个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讨论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感受,教师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培养。
四、上课模式讲求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上应做到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不是重点的不讲,过于难的不讲。到底学生哪些会,哪些不会呢?针对这一问题,我把课堂分成了两部分先是预习课,然后是点拨课。那么具体怎样来上这两部分课呢?首先在上课伊始,老师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问题情境的提出要有针对性,要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过程变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然后结合老师设计的自学提纲,认真阅读课本找出自己能解决的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有针对的讨论、分析解决相关的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的得到提高。学生预习完成后不能解决的问题反馈上来,老师针对这些问题来进行点拨引导。在老师点拨过程中要充分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存在的疑难点,对同一问题认识有争议时,可以让学生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由大家评判比较,从中选出最优的答案。这样通过比较、鉴别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后及时的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以检测学生理解掌握的情况,对于检测中暴露出的问题再进行矫正点拨,以确保每节课都能做到堂堂清。
五、强化教学过程,实施教与学的互动
互动式教学不仅注重学习的内容,更应突出教学的过程,因为学习过程是在教师有意识的前提下开展的实践活动,即教与学关系的互动,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是让学生主动探究。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和课堂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去培植、去调动、去激活,设法在课堂内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客观、公正地接受学生的解释,不要随便否定学生的观点。这样使学生的感情处于积极、自由、安全的心境状态下,便会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怀着极大的兴趣,自觉投入到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将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提炼,从而体会到获得新知的愉悦感;就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从而使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提高。
六、注重实验教学,实现课内与课外的互动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学科,要研究生物现象、探究生命奥秘、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教师必须放下权威,走下讲台,走出课堂,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和学生共同观察大自然的各种生物现象,从而为实验教学储备丰富的感性知识。然后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中,教师只对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驟给予点拨和简介,具体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的观察由学生用已获得的知识共同完成,老师对实验操作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和错误结果给予及时、准确的纠正。这样学生就能从实验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彰显,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承,更是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及科学价值观的综合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终身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