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1
摘 要 心理技能训练是现代竞技运动训练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影响、制约着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提高和发挥,可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本文运用心理技能训练的一般原理与方法结合中长跑训练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心理技能训练在中长跑项目训练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心理技能训练 中长跑 运动员
随着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及竞争程度的加剧,心理因素逐渐成为制约运动员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瓶颈。越来越多的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都注意到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即训练过程在不断探求和挖掘人类生理潜能、不断突破运动成绩的极限之时,运动员心理和心智潜能的开发、训练和利用已经成为获得比赛胜利的保障。现代田径运动把心理技能训练同体能训练、技战术训练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心理技能训练已成为现代田径训练理论完整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
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
心理技能训练是恢复和调节已消耗的身体能量与心理能量的有效手段。对于运动员而言,心理素质是其控制自己生理活动和技术动作的主导因素。如果心理活动水平过低,则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即使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也无法将其充分表现出来。同时,超常的生理活动能量也会冲击他们的心理状态,使其产生紧张心理,影响肌肉运动,最终影响比赛成绩。因此心理活动过强或过弱都会造成动作失调,无法有效控制身体力量,使心理与动作失去平衡。提高心理活动的强度完成任何工作任务都需要以一定的心理活动能量为基础。只有心理活动达到适宜的水平,才能满足身体训练、技术训练与比赛的要求。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分类
(一)行为主义理论与方法
它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的,包括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和系统脱敏训练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人的不适应行为,激发和强化人的适应性行为。行为主义的这些方法在调节和控制运动员紧张、焦虑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二)认知理论与方法
它是在认知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表象训练、注意集中训练、目标设置训练、心理教育和认知训练等方法。它强调:第一,人的认知因素与行为和情绪密切相关:第二,对这些认知因素的调整可能引起行为和情绪的变化。近年来,认知训练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认知训练以调整人们头脑中对事物不合理或不正确的认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人们心理和行为的一些不良反应。
三、心理技能训练在中长跑项目中的应用
(一)心理技能训练在中长跑项目训练期的应用
1.训练环境变换法
所谓训练环境变换法,就是变换训练环境,减少精神疲劳。持久的训练环境,容易造成大脑皮层和机体的疲劳。如果经常变换训练环境,就会提高大脑皮层和机体的兴奋性,减弱大脑皮层的疲劳,提高训练效果。更换训练场地到野外和田间小道等空气新鲜,环境幽静,地形多变的场所去训练,运动员在新奇多变的环境里和喜悦欢快的心境中,会不知不觉地去完成较长距离的训练,承受较大的生理负荷,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
2.精神转移法
所谓精神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引起其他感觉器官产生兴奋。因为长时间的过分集中注意力就容易产生疲劳,所以若在田径场跑道上训练,可把注意力转移到领先的运动员身上;若在野外训练,可把注意力转移到前方的树木等实物上。这样做可以降低大脑皮质和肌体的疲劳感觉,同时起到镇静情绪的作用,提高训练效果。
(二)心理技能训练在中长跑项目比赛期的应用
1.针对环境的心理训练
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赛点及赛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社会氛围、生活节律等。赛前应安排适应比赛环境的针对性训练,条件允许时可安排一定时间到比赛场地,采用接近实际比赛氛围、生活节律的训练。
2.针对对手的心理训练
运动员在比赛中遇到的对手,一般都会遵循和运用比赛的一般规律,但在战术运用上却各行其道。高明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不仅要掌握运用比赛的一般规律,而且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对手和他们的不同战术以及自己在比赛中遇到的不同情况随机应变。赛前要充分估计比赛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设计多种相应的应变方案,并进行针对性训练,以增强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才能临赛不慌、处变不惊,始终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充分发挥技术水平。
四、结论
本文通过心理技能训练在中长跑项目中的应用, 根据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中和赛前不同时期的心理表现,系统地阐述了一些心理训练的方法。在训练期可采用环境变换法、精神转移法等:在赛前应针对比赛环境、比赛对手进行训练。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影响着身体、技、战术的发挥程度。要想使机体的潜能充分发挥,必须进行心理训练,使运动员的心理过程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其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获得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根平,邹平.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重新认识[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08).
[2] 张琳,张奚赫.浅析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04).
[3] 赵东平.浅论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训练[J].潍坊学院学报.2004(04).
[4] 孙长武.论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成功(教育).2008(02).
[5] 施小菊,张华光,张璐斐.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
摘 要 心理技能训练是现代竞技运动训练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影响、制约着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提高和发挥,可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本文运用心理技能训练的一般原理与方法结合中长跑训练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心理技能训练在中长跑项目训练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心理技能训练 中长跑 运动员
随着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及竞争程度的加剧,心理因素逐渐成为制约运动员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瓶颈。越来越多的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都注意到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即训练过程在不断探求和挖掘人类生理潜能、不断突破运动成绩的极限之时,运动员心理和心智潜能的开发、训练和利用已经成为获得比赛胜利的保障。现代田径运动把心理技能训练同体能训练、技战术训练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心理技能训练已成为现代田径训练理论完整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
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
心理技能训练是恢复和调节已消耗的身体能量与心理能量的有效手段。对于运动员而言,心理素质是其控制自己生理活动和技术动作的主导因素。如果心理活动水平过低,则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即使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也无法将其充分表现出来。同时,超常的生理活动能量也会冲击他们的心理状态,使其产生紧张心理,影响肌肉运动,最终影响比赛成绩。因此心理活动过强或过弱都会造成动作失调,无法有效控制身体力量,使心理与动作失去平衡。提高心理活动的强度完成任何工作任务都需要以一定的心理活动能量为基础。只有心理活动达到适宜的水平,才能满足身体训练、技术训练与比赛的要求。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分类
(一)行为主义理论与方法
它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的,包括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和系统脱敏训练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人的不适应行为,激发和强化人的适应性行为。行为主义的这些方法在调节和控制运动员紧张、焦虑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二)认知理论与方法
它是在认知心理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表象训练、注意集中训练、目标设置训练、心理教育和认知训练等方法。它强调:第一,人的认知因素与行为和情绪密切相关:第二,对这些认知因素的调整可能引起行为和情绪的变化。近年来,认知训练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认知训练以调整人们头脑中对事物不合理或不正确的认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人们心理和行为的一些不良反应。
三、心理技能训练在中长跑项目中的应用
(一)心理技能训练在中长跑项目训练期的应用
1.训练环境变换法
所谓训练环境变换法,就是变换训练环境,减少精神疲劳。持久的训练环境,容易造成大脑皮层和机体的疲劳。如果经常变换训练环境,就会提高大脑皮层和机体的兴奋性,减弱大脑皮层的疲劳,提高训练效果。更换训练场地到野外和田间小道等空气新鲜,环境幽静,地形多变的场所去训练,运动员在新奇多变的环境里和喜悦欢快的心境中,会不知不觉地去完成较长距离的训练,承受较大的生理负荷,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
2.精神转移法
所谓精神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引起其他感觉器官产生兴奋。因为长时间的过分集中注意力就容易产生疲劳,所以若在田径场跑道上训练,可把注意力转移到领先的运动员身上;若在野外训练,可把注意力转移到前方的树木等实物上。这样做可以降低大脑皮质和肌体的疲劳感觉,同时起到镇静情绪的作用,提高训练效果。
(二)心理技能训练在中长跑项目比赛期的应用
1.针对环境的心理训练
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赛点及赛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社会氛围、生活节律等。赛前应安排适应比赛环境的针对性训练,条件允许时可安排一定时间到比赛场地,采用接近实际比赛氛围、生活节律的训练。
2.针对对手的心理训练
运动员在比赛中遇到的对手,一般都会遵循和运用比赛的一般规律,但在战术运用上却各行其道。高明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不仅要掌握运用比赛的一般规律,而且要学会根据不同的对手和他们的不同战术以及自己在比赛中遇到的不同情况随机应变。赛前要充分估计比赛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设计多种相应的应变方案,并进行针对性训练,以增强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才能临赛不慌、处变不惊,始终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充分发挥技术水平。
四、结论
本文通过心理技能训练在中长跑项目中的应用, 根据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中和赛前不同时期的心理表现,系统地阐述了一些心理训练的方法。在训练期可采用环境变换法、精神转移法等:在赛前应针对比赛环境、比赛对手进行训练。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影响着身体、技、战术的发挥程度。要想使机体的潜能充分发挥,必须进行心理训练,使运动员的心理过程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其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获得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根平,邹平.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重新认识[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08).
[2] 张琳,张奚赫.浅析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04).
[3] 赵东平.浅论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训练[J].潍坊学院学报.2004(04).
[4] 孙长武.论中长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成功(教育).2008(02).
[5] 施小菊,张华光,张璐斐.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