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我当老师的第20年,也是我担任班主任的第20年。在我看来,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及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多年以来,我一直积极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并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我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每一个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我在教学上推行“三性三成”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性”是指课堂教学模式遵循的原则: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三成”是指自主学习问题生成,互动互助方法合成,检测反馈目标达成。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促使学生各种素质能力的培养。
“三性三成”的教学模式主要的依托就是小组化管理,我是怎样做好小组化管理的呢?
扎实走好五步,提高学生能力
1.小组划分——实力均衡,水平相当
开学初期,根据学生的成绩、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管理能力等,我给本班的同学进行分组,按照六人一组划分,每个小组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即两名“优生”,两名“中等生”,两名“学困生”,以便学习时他们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确保全班各个小组展开公平竞争。另外,我在每个小组里安排了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行政组长,负责全面的工作安排。
小组分好以后,要达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的目的,座位的安排也要合理,我的座位安排原则是按照A对A、B对B、C对C的形式使他们结成“对子”,这样同一等级的学生才能较好地讨论问题。同时,A等生坐中间,前后分别坐B、C等生,这样B、C等生不会的习题可以请教A等生。
2.小组管理——明确分工,各尽其职
小学生单纯且热情,只要班主任引导得法,学生会乐于参加班级管理。在小组划分完后,我对组内各个成员进行职责分工,我班是按等级对他们进行明确分工的,按照“人人有事做,一人管一事”的原则,每个组员都是组内的小老师,在自己所管辖的范围内,都有着最高的管理权。职位有语文组长、数学组长、卫生组长、纪律组长、两操监督员和课间监察员等,做到人人是管理者,人人又是被管理者,让每个学生尝试做不同的职务,在各个方面得到锻炼。
A等:行政组长——这是一个最重要的角色。行政组长的学习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能力、责任心和荣誉感这些才是这个岗位的首选条件,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行政组长有服务同学的意识。行政组长主要负责组内同学的学习:课堂上组织大家自学、讨论、汇报、展示等环节的任务;监督组内不认真听讲、不积极参与小组合作的成员;课后负责收、交作业、督促组内成员按时按质完成作业,负责批改基础作业;对“帮扶对象”给予指导和帮助,在完成作业情况下组织组内成员进行课外阅读。
B等:成绩中等的同学主要负责组内成员的纪律,如集合、大课间操、中午就餐、行为、礼仪、红领巾的佩戴等。
C等:属于“学困生”的一类的同学负责小组内的桌凳摆放、课前准备、卫生检查与监督等。
我要求学生做到:一旦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必须负责地完成这个岗位的职责。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各自的管理工作和职责,大家都是管理者,也都是被管理者,从而能自觉地遵守班级规章制度。当然,对于岗位的任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有同学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太适应岗位要求,可以要求调换岗位。比如:腾飞组的陈泓宇同学开始被任命为纪律组长,可是他发现自己有些管不住自己,就主动问行政组长提建议,将自己的岗位换成了两操监督员,让别人来提醒自己遵守纪律。后来,他不仅当好了两操监督员,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了。一年后当我再次问他能否胜任纪律组长时,他肯定地说:“能!”
3.小组公约——共同拟定,有“法”可依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共同拟定的班级公约实际上就是班级管理制度,目的是规范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习惯,主要从卫生、纪律、课前准备、课堂表现、组内交流、课堂发言、作业质量等方面来制定。在以往班主任主导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制度、条例等“规矩”几乎都是由学校或班主任制定,充斥着“管、压”的色彩,忽视了学生个性化方面心理需求,会让学生越来越叛逆,我在班级制度制定时突出“民主”,注重“自律”,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中小学行为规范》之类的范本,指导同学们讨论并制定适合本班的管理制度,谁违反了自己制定的制度,也鼓励学生们开出符合实际的“处方”,来督促自己改正错误。这样,规章制度内化为孩子们的内在需求,转化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形成了互助共进的优良班风。
4.小组培训——教给方法,解答疑惑
我组织小组培训,教给小组长管理学生的方法,主要教他们怎样安排任务,怎样检查任务,怎样记录分数,怎样评价组员等等。我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解答他们工作中的困惑,并及时鼓励和赞扬有进步的学困生,給学困生更多的汇报、展示的机会。
通过小组培训,学生知道了正确的做法,为今后推行自主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部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有一次,一位老师到教室找我,发现我不在教室,但学生们都安安静静的。她正准备走时,发现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仔细一看,原来学生们正在以小组的形式讨论问题。她又向教室里瞅了瞅,还是没发现我的身影。“大家看到课后的三个问题,哪个组愿意将你们讨论的答案给大家解答一下?”——她终于发现“老师”的身影了,不过那不是我,是我班的班长。后来,这位老师兴奋地找到我,连声称赞:“你班里的孩子太能干了,都能当老师了,你都快失业了。”
这类情况在我的班上经常发生,有时即使我在教室里,也会有同学主动申请说:“老师,我想跟大家讲这一段。”那时,我心里是欣慰的。
5.小组评价——“明星”奖励,公平公正
在我看来,光有制度,不评比,学生就没有进取心,积极性也会慢慢降低,因此认真做好评比很重要,而且评比还应是长效机制才行。我是这样做的: (1)每天评。对组长和组员培训结束后,我要求全班同学每人准备一个小本子,根据班级评分细则每天记录组内同学的得分情况(只记录自己负责的部分),每组的行政组长在放学前收集记录组员的得分情况。第二天早上在组内公布成绩,并作小评,提醒组员注意事项。
(2)每周利用队会课进行一周的总结。各个组长汇报上周的情况,既要有表扬,又要有建议。班级值日生还要对全班出现的共性问题给予意见。其他学生在周一队会时间,可以对各个组长或值日生提建议。我对于上周每组第一名的学生授予“周明星”的称号。同时我还在班内选派一名班级记录员,记录班内各组的得分情况。我们班教室前黑板上有一个“小组擂台榜”,每位科任老师都可以随时对各组的上课情况给予加分或减分,这样也促进了组内同学的团结性和协调性,同时也有利于班级纪律的管理。每个星期一我们还会根据得分情况评出一个“周明星组”。对于得到“明星”称号的学生,我会奖励他一朵红花印章,这些印章将作为学期末评优条件。这样,不仅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而且组员的凝聚力增强了,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班级的卫生、纪律等各方面情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巧借三种外力,展现小组实力
1.勤开特色活动,提高小组凝聚力
为了加强小组内的凝聚力,我号召大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每月一次,我确定主题,形式、内容、人员安排等都由组长与组员协调完成。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成为了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展现自己艺术、体育、组织管理等多方面才能,我班涌现出一大批“足球、书画、器乐、舞蹈、朗诵、手工、主持、班级管理”方面的明星学生,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了自信,体验了成功,感受到了作为小主人的快乐,同时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与小组凝聚力,从而更加主动地加入到班级管理中。
另外,我还在班级同学间开展了“了解你身边的人”签名活动,鼓励学生发现身边人的优点,如最受大家敬佩的人、最讲礼貌的人、最爱劳动的人、最爱学习的人等,要求体验者必须主动、充分地与被访者交流,获得被访者的签名。通过签名活动,许多同学成了好朋友、好伙伴。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让每个孩子热爱班集体,对班集体增强了归属感,把自己视作班级大家庭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
2.实行组外竞争,提高小组竞争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推动班级整体学习能力,除了做好小组化管理的落实,我还积极尝试把竞争的模式延伸到组外。我实行组外竞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赛意识。目前,我主要以课堂表现力来竞争评比,如小组同学发言讲题时,提倡其他小组对他质疑为难,形成初步的竞争,然后通过组内同学的补充、商讨、探究,与其他小组形成浓厚的学习、竞争风气,学生在你陈述、我质疑的竞争模式中,锻炼个人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推动小组的整体水平,最后我组织同学们推选出小组的“质疑之星”“讲课之星”“潜力之星”。
3.巧用家校合力,提高孩子的表现力
有时父母的鼓励与表扬更能激励孩子的成长,在实施小组管理后,我注重与家长们的交流。除了平时家访、电话联系,我还建立班级QQ群。家长们也渐渐了解了我的小组管理模式,每天询问孩子的红花情况,鼓励自己的孩子大膽表现,给孩子出谋划策等等。
在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我感觉孩子们更自信了。小组实力的提高也说明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经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探究,我班的各小组已经能够独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也有所提升,综合素质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万分感慨:“小组化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工作的参与者、主持者和实施者。”我相信在小组化管理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把班级管理真正交给学生,这些祖国的花朵一定会越来越灿烂。
(作者单位:湖北省钟祥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陈 殷)
我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每一个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我在教学上推行“三性三成”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性”是指课堂教学模式遵循的原则: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三成”是指自主学习问题生成,互动互助方法合成,检测反馈目标达成。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促使学生各种素质能力的培养。
“三性三成”的教学模式主要的依托就是小组化管理,我是怎样做好小组化管理的呢?
扎实走好五步,提高学生能力
1.小组划分——实力均衡,水平相当
开学初期,根据学生的成绩、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管理能力等,我给本班的同学进行分组,按照六人一组划分,每个小组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即两名“优生”,两名“中等生”,两名“学困生”,以便学习时他们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确保全班各个小组展开公平竞争。另外,我在每个小组里安排了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行政组长,负责全面的工作安排。
小组分好以后,要达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的目的,座位的安排也要合理,我的座位安排原则是按照A对A、B对B、C对C的形式使他们结成“对子”,这样同一等级的学生才能较好地讨论问题。同时,A等生坐中间,前后分别坐B、C等生,这样B、C等生不会的习题可以请教A等生。
2.小组管理——明确分工,各尽其职
小学生单纯且热情,只要班主任引导得法,学生会乐于参加班级管理。在小组划分完后,我对组内各个成员进行职责分工,我班是按等级对他们进行明确分工的,按照“人人有事做,一人管一事”的原则,每个组员都是组内的小老师,在自己所管辖的范围内,都有着最高的管理权。职位有语文组长、数学组长、卫生组长、纪律组长、两操监督员和课间监察员等,做到人人是管理者,人人又是被管理者,让每个学生尝试做不同的职务,在各个方面得到锻炼。
A等:行政组长——这是一个最重要的角色。行政组长的学习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能力、责任心和荣誉感这些才是这个岗位的首选条件,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行政组长有服务同学的意识。行政组长主要负责组内同学的学习:课堂上组织大家自学、讨论、汇报、展示等环节的任务;监督组内不认真听讲、不积极参与小组合作的成员;课后负责收、交作业、督促组内成员按时按质完成作业,负责批改基础作业;对“帮扶对象”给予指导和帮助,在完成作业情况下组织组内成员进行课外阅读。
B等:成绩中等的同学主要负责组内成员的纪律,如集合、大课间操、中午就餐、行为、礼仪、红领巾的佩戴等。
C等:属于“学困生”的一类的同学负责小组内的桌凳摆放、课前准备、卫生检查与监督等。
我要求学生做到:一旦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必须负责地完成这个岗位的职责。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各自的管理工作和职责,大家都是管理者,也都是被管理者,从而能自觉地遵守班级规章制度。当然,对于岗位的任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有同学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太适应岗位要求,可以要求调换岗位。比如:腾飞组的陈泓宇同学开始被任命为纪律组长,可是他发现自己有些管不住自己,就主动问行政组长提建议,将自己的岗位换成了两操监督员,让别人来提醒自己遵守纪律。后来,他不仅当好了两操监督员,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了。一年后当我再次问他能否胜任纪律组长时,他肯定地说:“能!”
3.小组公约——共同拟定,有“法”可依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共同拟定的班级公约实际上就是班级管理制度,目的是规范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习惯,主要从卫生、纪律、课前准备、课堂表现、组内交流、课堂发言、作业质量等方面来制定。在以往班主任主导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制度、条例等“规矩”几乎都是由学校或班主任制定,充斥着“管、压”的色彩,忽视了学生个性化方面心理需求,会让学生越来越叛逆,我在班级制度制定时突出“民主”,注重“自律”,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中小学行为规范》之类的范本,指导同学们讨论并制定适合本班的管理制度,谁违反了自己制定的制度,也鼓励学生们开出符合实际的“处方”,来督促自己改正错误。这样,规章制度内化为孩子们的内在需求,转化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形成了互助共进的优良班风。
4.小组培训——教给方法,解答疑惑
我组织小组培训,教给小组长管理学生的方法,主要教他们怎样安排任务,怎样检查任务,怎样记录分数,怎样评价组员等等。我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解答他们工作中的困惑,并及时鼓励和赞扬有进步的学困生,給学困生更多的汇报、展示的机会。
通过小组培训,学生知道了正确的做法,为今后推行自主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部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有一次,一位老师到教室找我,发现我不在教室,但学生们都安安静静的。她正准备走时,发现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仔细一看,原来学生们正在以小组的形式讨论问题。她又向教室里瞅了瞅,还是没发现我的身影。“大家看到课后的三个问题,哪个组愿意将你们讨论的答案给大家解答一下?”——她终于发现“老师”的身影了,不过那不是我,是我班的班长。后来,这位老师兴奋地找到我,连声称赞:“你班里的孩子太能干了,都能当老师了,你都快失业了。”
这类情况在我的班上经常发生,有时即使我在教室里,也会有同学主动申请说:“老师,我想跟大家讲这一段。”那时,我心里是欣慰的。
5.小组评价——“明星”奖励,公平公正
在我看来,光有制度,不评比,学生就没有进取心,积极性也会慢慢降低,因此认真做好评比很重要,而且评比还应是长效机制才行。我是这样做的: (1)每天评。对组长和组员培训结束后,我要求全班同学每人准备一个小本子,根据班级评分细则每天记录组内同学的得分情况(只记录自己负责的部分),每组的行政组长在放学前收集记录组员的得分情况。第二天早上在组内公布成绩,并作小评,提醒组员注意事项。
(2)每周利用队会课进行一周的总结。各个组长汇报上周的情况,既要有表扬,又要有建议。班级值日生还要对全班出现的共性问题给予意见。其他学生在周一队会时间,可以对各个组长或值日生提建议。我对于上周每组第一名的学生授予“周明星”的称号。同时我还在班内选派一名班级记录员,记录班内各组的得分情况。我们班教室前黑板上有一个“小组擂台榜”,每位科任老师都可以随时对各组的上课情况给予加分或减分,这样也促进了组内同学的团结性和协调性,同时也有利于班级纪律的管理。每个星期一我们还会根据得分情况评出一个“周明星组”。对于得到“明星”称号的学生,我会奖励他一朵红花印章,这些印章将作为学期末评优条件。这样,不仅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而且组员的凝聚力增强了,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班级的卫生、纪律等各方面情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巧借三种外力,展现小组实力
1.勤开特色活动,提高小组凝聚力
为了加强小组内的凝聚力,我号召大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每月一次,我确定主题,形式、内容、人员安排等都由组长与组员协调完成。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成为了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展现自己艺术、体育、组织管理等多方面才能,我班涌现出一大批“足球、书画、器乐、舞蹈、朗诵、手工、主持、班级管理”方面的明星学生,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了自信,体验了成功,感受到了作为小主人的快乐,同时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与小组凝聚力,从而更加主动地加入到班级管理中。
另外,我还在班级同学间开展了“了解你身边的人”签名活动,鼓励学生发现身边人的优点,如最受大家敬佩的人、最讲礼貌的人、最爱劳动的人、最爱学习的人等,要求体验者必须主动、充分地与被访者交流,获得被访者的签名。通过签名活动,许多同学成了好朋友、好伙伴。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让每个孩子热爱班集体,对班集体增强了归属感,把自己视作班级大家庭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
2.实行组外竞争,提高小组竞争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推动班级整体学习能力,除了做好小组化管理的落实,我还积极尝试把竞争的模式延伸到组外。我实行组外竞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赛意识。目前,我主要以课堂表现力来竞争评比,如小组同学发言讲题时,提倡其他小组对他质疑为难,形成初步的竞争,然后通过组内同学的补充、商讨、探究,与其他小组形成浓厚的学习、竞争风气,学生在你陈述、我质疑的竞争模式中,锻炼个人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推动小组的整体水平,最后我组织同学们推选出小组的“质疑之星”“讲课之星”“潜力之星”。
3.巧用家校合力,提高孩子的表现力
有时父母的鼓励与表扬更能激励孩子的成长,在实施小组管理后,我注重与家长们的交流。除了平时家访、电话联系,我还建立班级QQ群。家长们也渐渐了解了我的小组管理模式,每天询问孩子的红花情况,鼓励自己的孩子大膽表现,给孩子出谋划策等等。
在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我感觉孩子们更自信了。小组实力的提高也说明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经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探究,我班的各小组已经能够独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也有所提升,综合素质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万分感慨:“小组化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工作的参与者、主持者和实施者。”我相信在小组化管理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把班级管理真正交给学生,这些祖国的花朵一定会越来越灿烂。
(作者单位:湖北省钟祥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陈 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