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重庆工商大学图书馆发展南岸区社区信息服务为例,分析高校图书馆面向城市社区开放的现状及信息服务社会化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原则及策略。
〔关键词〕社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09.003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0)09-0012-03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Model Based on a Survey
of Urban Communi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 Bank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Library as an Example of Community Information ServicesYang Mei
(Library,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China)
〔Abstract〕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Library Development in the South Bank of community information services,for example, analysis of our school libraries open to the status of urban communities and information to serve the community of the problems may be made to serve the community 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on-oriented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Keywords〕community;university library;social service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已成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承载体,在现实生活中则表现为教育观念重要性的提高、教育理念的进步和教育产业的高速发展。尤其在高校的发展上,我国不少地方的发展模式是或自发或自觉地形成以一个或多个高校为中心的小型、中型乃至大型的社区,在这样的社区模式中高校在整个社区的综合影响力是决定性的,而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当然是高校的文化影响力。作为高校文化影响力重要承载体的高校图书馆,在引导文化理念、传播文化知识、沟通文化心理乃至塑造高校整体形象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和坚实的历史、现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重庆工商大学图书馆在发展南岸区社区信息服务的实践,针对我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现状及信息服务社会化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原则和策略。
1 我校图书馆发展南岸区社区图书馆建设的进展
1.1 南岸区概况及我校周边社区分布现状
南岸区是重庆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重庆市的长江南岸,依山傍水,全区幅员面积265平方公里,城区建成面积44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7个镇,总人口近60万。南岸区内拥有重庆众多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有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教育学院的主校区和重庆理工大学的一部分校区。重庆工商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各种基础设施完备,教学及科研设备齐全。近年来,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院校合并力度的加强,我校的规模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展,学校面积、在校学生人数、社区规模、高校周边的配套设施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我校在校学生人数达到了将近3万人的规模,学校周边也建成了很多大型居民小区,比如学府苑小区、回龙湾小区、江南枫庭小区等等,学校周围还配套建成了多所幼儿园、小学、中学。高校与社区之间除了象征意义的围墙外基本紧密地融为一体,社区成为高校办学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和依托;学校成为社区发展和社区教育的重要支撑和资源。作为社区的中心,高校图书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地理优势凸显无疑。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地理优势外,社区教育网络化的局域性优势以及附加的社区文化潜在心理优势在有效整合社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性、扩大教育的覆盖面以及充分利用教育系统功效的应用过程中将得以充分体现和扩大,并为进一步有效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建设、全面提高社区人文素质,为推动和谐社区和学习型社区进而提前培养高校优秀生源、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转向打下了坚实基础。
1.2 我校图书馆发展南岸区社区图书馆所取得的进展高校在我国的文化体系中一直是文化高地的标志,而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其馆藏资源的丰富性、学科资料的齐全性在社区中是无出其右的,具备了专业性、系统性、完备性和实用性的优点。高质量的、合理丰富的馆藏资源,不仅可以满足为我校科研服务及我校固定读者服务的要求,也为社会化服务创设了有利条件。我校图书馆2006-2009年图书文献购置经费呈递增趋势,图书馆藏书181.55余万册,中外文期刊3 488种,现有存储磁盘阵列容量30TB,服务器6台,并购有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经济信息网、国研网、EBSchost外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20余个中外文数据库。建立了重庆市第一家中国期刊网开放式镜像站。学校多校区之间的校园网均已建成并互联互通,建成跨越多校区光纤110公里,安装信息点25 200多个,接入校园网计算机共20 000余台,建成了“全球发展学习网络重庆远程学习中心”和“教育数据中心”,校园网主干带宽为1 000M。校园网通过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中国公用信息网(ChinaNET)两个出口,共1 200M带宽全面快速接入INTERNET。校园网承载有多种数字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和数字资源。我校还是重庆教育城域网主环节点之一,为周边高校及教育科研单位服务。同时,我校图书馆还为周边社区居民开放借书,社会居民只要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到图书馆交少量的押金就可以办理借书证,允许他们借阅图书馆的纸质图书,但是为了保证在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借书数量及借书时间都对其有所限制。目前,我校图书馆正在筹建新馆,准备引进RFID技术,这样就可以实现读者自助借、还书,快速馆藏资料清点,图书自动排架、顺架、倒架,以及安全防盗等功能[1]。从而使图书馆馆员从大量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升我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可以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期高校图书馆基于城市社区服务模式的调查与对策研究Sep.,2010Vol.30 No.92 我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社会化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1 高校“行政本位化”意识障碍和管理体制尚需完善由于体制原因,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几十年如一日,不可避免地僵化。特别是图书馆行政定位意识“固化”,从高校行政部门向信息支撑平台转变、从学校内向型管理到社会外向型服务转变的意识不到位,体制或人的桎梏明显,缺乏明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导致高校图书馆运营机制呆板、无创新,基本职能上还是定位于行政管理部门,服务范围局限于本校的师生具体需求,发展模式屈从于历史的发展惯性,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即使随着大量新的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如网络技术的应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等等,也仅仅将之作为一种技术应用手段而不是管理模式、运营机制创新的契机,社会性、应变性、可塑性、开放性无从体现。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前提是要在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具备对外服务的条件,必需要完善图书馆管理体制。在管理上应考虑充分引进市场运行机制,根据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调整图书馆原有的管理运行机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作为管理体制改进的标杆。
2.2 缺乏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和指导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化的资源交换,是一种具有社会公益兼商品交易性质的服务,必然要求有相关法律制度作为保障和指导。目前我国图书馆界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图书馆法,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只是在2002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的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就已开展服务社会化的图书馆的具体操作来看,多采取的是随行就市的办法,仿效社会图书馆的做法,适当收取借书管理费用,范围不广、手续繁杂、程序不便、收费低廉,一方面限制了图书馆的服务积极性,特别是对外服务消极,另一方面也同时限制了社会化规模和服务质量,造成实质上的恶性循环。目前看现有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发展,必须在国家现有的法律规定的大前提下有所创新,以社区服务为起点,大胆探索,切实体现高校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高地的社会责任。
2.3 经费的短缺和相关人才的匮乏
图书及资料与信息的更新程度息息相关,是消耗性资源。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信息、知识呈爆炸式增长,图书馆信息更新需要更大的资金保障。现在很多实现服务社会化的高校图书馆实行的是随行就市的办法,即仿效国立社会图书馆的收费标准。但这忽略了一个问题:国立社会图书馆定位于公益性质,每年政府补贴较多,相较之下高校图书馆经费就只能自行贴补,往往造成亏损。从服务社会化的前期准备阶段的一次性设备资金投入到长期的设备维护、管理和人力成本,对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无疑是巨大的考验。此外,图书馆要将服务推广到校外,还必须要调整自身的服务观念和管理策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充分推销自己。这需要引入市场营销、管理、网络、软件设计、硬件维护等专业人才,而现行管理体制下的高校图书馆相关专业人才的储备显然不足。
3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社会化发展方向和作用
3.1 高校图书馆职能定位的转变和市场化手段的运用高校图书馆要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占领信息社会化服务的高地,必须适应社会化的现代商业的竞争模式,在已有的文化心理优势上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要打破“行政本位化”的观念束缚,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在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法”与“理”的合理突破。可以考虑部分实行有限责任的股份公司架构体制或联合社会办学力量建立公司;引进市场化经营手段和观念,实行高校品牌化联合经营,在以追求社区公益性为目标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收大于支,保证图书馆的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2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社会责任和高校形象的塑造作为社区的核心公共组织,高校不可避免地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作为社区文化的引导者和传播者,高校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也具有不可替代性。高校图书馆作为社区与高校文化联系的信息中心和直接窗口,其信息大小和信息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对整个社区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其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也对高校整体形象的塑造起重要作用。而且从“终身教育”的理论上说,高校图书馆服务面对的是不同年龄层次、知识结构的人群,这就要求满足社会大多数人的需求是高校图书馆的不容回避的社会责任。很难想象,一个信息量狭小、信息方向错误的高校图书馆具有正确的社会精神导向能力,而一个服务质量糟糕的高校图书馆能为高校的整体形象塑造起到正面作用。
3.3 针对社区服务对象确立服务社会化生存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自己所处地域、社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来研究读者的需求,并随时根据读者的需求,增加服务项目和内容,以不断扩展社区读者队伍。高校图书馆应从传统的提供资料和数据服务上转变为提供知识产品甚至智慧产品,提高信息产品的定位。图书馆针对社区读者服务重点应放在数字信息产品的提供和特殊高附加价值的服务上,以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和高校的高端信息支撑以点带面切入高端信息产品市场,从传统的仅仅提供信息检索转而提供策划、规划、咨询分析、维护开发、网络服务一条龙乃至举办文化沙龙、讲座的方向上来。也就是说,图书馆应将服务重点迅速转移到使信息增值的文献型、技术型和开发型的专项服务上来。
4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原则和具体手段
4.1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原则
教育部新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第一章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在坚持高校的公益性服务基础上应适当引进灵活多样的市场机制,否则现有的管理机制,很难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也无法与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大的ICP竞争,甚至无法与当地小型的服务企业竞争[2]。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在坚持公益服务的基础上,适度在信息部门引进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如可以采取股份制形式来筹集资金,建立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市场机制引导服务,在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同步提高了高校内部公益服务的水平。
4.2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常规手段运用的思考
现在高校图书馆通常采用的是以相关证件(如借书证)为媒介的简单的“借——还”方式,该方式简便易行,但通常因为有相关门槛设定导致效果不佳,就要求最好有其它相关方式进行补充。如以社区常住户口为基本人员信息进行全覆盖,在社区内建设数量不等的信息查询和借阅信息化终端机,实行邮局邮筒似“借——还”服务,实行预定或特定服务,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帮助读者实现信息的深层次集约化服务,最大化方便社区读者,同时也最大化利用图书馆虚拟资源,将社区读者服务于校门外,降低图书馆硬件成本和学校安定秩序风险成本。
4.3 合理安排服务时间
为了便于社区读者利用馆藏信息资源,同时又不影响到校内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服务时间要合理且有弹性。要尽量避开校内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高峰期(开学前两周、期末、晚自习期间),重视利用高校每年两个假期(寒暑假)[3]。假期大部分学生都离校,但图书馆每周还是安排了两天值班,这个时间段书库的书刊、阅览室的座位和机房的计算机大部分都闲着。如果能利用好这个时间段对社区读者开放,具有投入少、影响小等特点,图书馆信息资源也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从而实现社区读者和高校图书馆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曹晶.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09,(8):96-97.
[2]秦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处境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4):7-8.
[3]谢金星.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探析[J].现代情报,2008,(10):51-53.
〔关键词〕社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09.003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0)09-0012-03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Model Based on a Survey
of Urban Communi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 Bank of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Library as an Example of Community Information ServicesYang Mei
(Library,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China)
〔Abstract〕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Library Development in the South Bank of community information services,for example, analysis of our school libraries open to the status of urban communities and information to serve the community of the problems may be made to serve the community 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on-oriented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Keywords〕community;university library;social service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已成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承载体,在现实生活中则表现为教育观念重要性的提高、教育理念的进步和教育产业的高速发展。尤其在高校的发展上,我国不少地方的发展模式是或自发或自觉地形成以一个或多个高校为中心的小型、中型乃至大型的社区,在这样的社区模式中高校在整个社区的综合影响力是决定性的,而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当然是高校的文化影响力。作为高校文化影响力重要承载体的高校图书馆,在引导文化理念、传播文化知识、沟通文化心理乃至塑造高校整体形象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和坚实的历史、现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重庆工商大学图书馆在发展南岸区社区信息服务的实践,针对我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现状及信息服务社会化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原则和策略。
1 我校图书馆发展南岸区社区图书馆建设的进展
1.1 南岸区概况及我校周边社区分布现状
南岸区是重庆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重庆市的长江南岸,依山傍水,全区幅员面积265平方公里,城区建成面积44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7个镇,总人口近60万。南岸区内拥有重庆众多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有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教育学院的主校区和重庆理工大学的一部分校区。重庆工商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各种基础设施完备,教学及科研设备齐全。近年来,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院校合并力度的加强,我校的规模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展,学校面积、在校学生人数、社区规模、高校周边的配套设施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我校在校学生人数达到了将近3万人的规模,学校周边也建成了很多大型居民小区,比如学府苑小区、回龙湾小区、江南枫庭小区等等,学校周围还配套建成了多所幼儿园、小学、中学。高校与社区之间除了象征意义的围墙外基本紧密地融为一体,社区成为高校办学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和依托;学校成为社区发展和社区教育的重要支撑和资源。作为社区的中心,高校图书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地理优势凸显无疑。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地理优势外,社区教育网络化的局域性优势以及附加的社区文化潜在心理优势在有效整合社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共享性、扩大教育的覆盖面以及充分利用教育系统功效的应用过程中将得以充分体现和扩大,并为进一步有效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建设、全面提高社区人文素质,为推动和谐社区和学习型社区进而提前培养高校优秀生源、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转向打下了坚实基础。
1.2 我校图书馆发展南岸区社区图书馆所取得的进展高校在我国的文化体系中一直是文化高地的标志,而作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其馆藏资源的丰富性、学科资料的齐全性在社区中是无出其右的,具备了专业性、系统性、完备性和实用性的优点。高质量的、合理丰富的馆藏资源,不仅可以满足为我校科研服务及我校固定读者服务的要求,也为社会化服务创设了有利条件。我校图书馆2006-2009年图书文献购置经费呈递增趋势,图书馆藏书181.55余万册,中外文期刊3 488种,现有存储磁盘阵列容量30TB,服务器6台,并购有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经济信息网、国研网、EBSchost外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20余个中外文数据库。建立了重庆市第一家中国期刊网开放式镜像站。学校多校区之间的校园网均已建成并互联互通,建成跨越多校区光纤110公里,安装信息点25 200多个,接入校园网计算机共20 000余台,建成了“全球发展学习网络重庆远程学习中心”和“教育数据中心”,校园网主干带宽为1 000M。校园网通过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中国公用信息网(ChinaNET)两个出口,共1 200M带宽全面快速接入INTERNET。校园网承载有多种数字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和数字资源。我校还是重庆教育城域网主环节点之一,为周边高校及教育科研单位服务。同时,我校图书馆还为周边社区居民开放借书,社会居民只要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到图书馆交少量的押金就可以办理借书证,允许他们借阅图书馆的纸质图书,但是为了保证在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借书数量及借书时间都对其有所限制。目前,我校图书馆正在筹建新馆,准备引进RFID技术,这样就可以实现读者自助借、还书,快速馆藏资料清点,图书自动排架、顺架、倒架,以及安全防盗等功能[1]。从而使图书馆馆员从大量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升我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可以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期高校图书馆基于城市社区服务模式的调查与对策研究Sep.,2010Vol.30 No.92 我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社会化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1 高校“行政本位化”意识障碍和管理体制尚需完善由于体制原因,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几十年如一日,不可避免地僵化。特别是图书馆行政定位意识“固化”,从高校行政部门向信息支撑平台转变、从学校内向型管理到社会外向型服务转变的意识不到位,体制或人的桎梏明显,缺乏明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导致高校图书馆运营机制呆板、无创新,基本职能上还是定位于行政管理部门,服务范围局限于本校的师生具体需求,发展模式屈从于历史的发展惯性,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即使随着大量新的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如网络技术的应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等等,也仅仅将之作为一种技术应用手段而不是管理模式、运营机制创新的契机,社会性、应变性、可塑性、开放性无从体现。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前提是要在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具备对外服务的条件,必需要完善图书馆管理体制。在管理上应考虑充分引进市场运行机制,根据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调整图书馆原有的管理运行机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作为管理体制改进的标杆。
2.2 缺乏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和指导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化的资源交换,是一种具有社会公益兼商品交易性质的服务,必然要求有相关法律制度作为保障和指导。目前我国图书馆界还没有制定专门的图书馆法,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只是在2002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的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就已开展服务社会化的图书馆的具体操作来看,多采取的是随行就市的办法,仿效社会图书馆的做法,适当收取借书管理费用,范围不广、手续繁杂、程序不便、收费低廉,一方面限制了图书馆的服务积极性,特别是对外服务消极,另一方面也同时限制了社会化规模和服务质量,造成实质上的恶性循环。目前看现有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发展,必须在国家现有的法律规定的大前提下有所创新,以社区服务为起点,大胆探索,切实体现高校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高地的社会责任。
2.3 经费的短缺和相关人才的匮乏
图书及资料与信息的更新程度息息相关,是消耗性资源。在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信息、知识呈爆炸式增长,图书馆信息更新需要更大的资金保障。现在很多实现服务社会化的高校图书馆实行的是随行就市的办法,即仿效国立社会图书馆的收费标准。但这忽略了一个问题:国立社会图书馆定位于公益性质,每年政府补贴较多,相较之下高校图书馆经费就只能自行贴补,往往造成亏损。从服务社会化的前期准备阶段的一次性设备资金投入到长期的设备维护、管理和人力成本,对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无疑是巨大的考验。此外,图书馆要将服务推广到校外,还必须要调整自身的服务观念和管理策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充分推销自己。这需要引入市场营销、管理、网络、软件设计、硬件维护等专业人才,而现行管理体制下的高校图书馆相关专业人才的储备显然不足。
3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社会化发展方向和作用
3.1 高校图书馆职能定位的转变和市场化手段的运用高校图书馆要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占领信息社会化服务的高地,必须适应社会化的现代商业的竞争模式,在已有的文化心理优势上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要打破“行政本位化”的观念束缚,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在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法”与“理”的合理突破。可以考虑部分实行有限责任的股份公司架构体制或联合社会办学力量建立公司;引进市场化经营手段和观念,实行高校品牌化联合经营,在以追求社区公益性为目标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收大于支,保证图书馆的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2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社会责任和高校形象的塑造作为社区的核心公共组织,高校不可避免地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作为社区文化的引导者和传播者,高校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也具有不可替代性。高校图书馆作为社区与高校文化联系的信息中心和直接窗口,其信息大小和信息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对整个社区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其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也对高校整体形象的塑造起重要作用。而且从“终身教育”的理论上说,高校图书馆服务面对的是不同年龄层次、知识结构的人群,这就要求满足社会大多数人的需求是高校图书馆的不容回避的社会责任。很难想象,一个信息量狭小、信息方向错误的高校图书馆具有正确的社会精神导向能力,而一个服务质量糟糕的高校图书馆能为高校的整体形象塑造起到正面作用。
3.3 针对社区服务对象确立服务社会化生存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应该根据自己所处地域、社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来研究读者的需求,并随时根据读者的需求,增加服务项目和内容,以不断扩展社区读者队伍。高校图书馆应从传统的提供资料和数据服务上转变为提供知识产品甚至智慧产品,提高信息产品的定位。图书馆针对社区读者服务重点应放在数字信息产品的提供和特殊高附加价值的服务上,以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和高校的高端信息支撑以点带面切入高端信息产品市场,从传统的仅仅提供信息检索转而提供策划、规划、咨询分析、维护开发、网络服务一条龙乃至举办文化沙龙、讲座的方向上来。也就是说,图书馆应将服务重点迅速转移到使信息增值的文献型、技术型和开发型的专项服务上来。
4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原则和具体手段
4.1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原则
教育部新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第一章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在坚持高校的公益性服务基础上应适当引进灵活多样的市场机制,否则现有的管理机制,很难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也无法与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大的ICP竞争,甚至无法与当地小型的服务企业竞争[2]。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在坚持公益服务的基础上,适度在信息部门引进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如可以采取股份制形式来筹集资金,建立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市场机制引导服务,在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同步提高了高校内部公益服务的水平。
4.2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常规手段运用的思考
现在高校图书馆通常采用的是以相关证件(如借书证)为媒介的简单的“借——还”方式,该方式简便易行,但通常因为有相关门槛设定导致效果不佳,就要求最好有其它相关方式进行补充。如以社区常住户口为基本人员信息进行全覆盖,在社区内建设数量不等的信息查询和借阅信息化终端机,实行邮局邮筒似“借——还”服务,实行预定或特定服务,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帮助读者实现信息的深层次集约化服务,最大化方便社区读者,同时也最大化利用图书馆虚拟资源,将社区读者服务于校门外,降低图书馆硬件成本和学校安定秩序风险成本。
4.3 合理安排服务时间
为了便于社区读者利用馆藏信息资源,同时又不影响到校内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服务时间要合理且有弹性。要尽量避开校内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高峰期(开学前两周、期末、晚自习期间),重视利用高校每年两个假期(寒暑假)[3]。假期大部分学生都离校,但图书馆每周还是安排了两天值班,这个时间段书库的书刊、阅览室的座位和机房的计算机大部分都闲着。如果能利用好这个时间段对社区读者开放,具有投入少、影响小等特点,图书馆信息资源也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从而实现社区读者和高校图书馆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曹晶.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09,(8):96-97.
[2]秦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处境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4):7-8.
[3]谢金星.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探析[J].现代情报,2008,(10):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