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初,我因患冠心病、心肌梗死在解放军福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住院治疗。在住院的两个半月里,我亲身感受到了该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亲切关怀。如今回想起来,依然觉得心头暖暖的。
去年1月4日晚,我因心脏剧烈疼痛至解放军福州总医院急诊科就诊。一进诊室,一位医生就迎了上来,一边问我哪儿不舒服,一边扶我轻轻躺下,并安慰我说:“请放宽心,到了这儿,我们就负责了。”这些亲切而认真的话语使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感到有了依靠。
很快,我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被送往心内科病房。当时值班的是曹小织医生。经过一系列应急处置后,曹医生认为我必须马上接受介入手术。在征得家属同意后,我被送往介入手术室。那时候已是深夜,做介入的医护人员都已在家休息,但他们一接到通知便很快赶到了医院。当我到达手术室时,盖晓波主任、罗助荣医生、林毅医生和其他有关人员都已到位。罗、林两位医生轻拍我的肩膀安慰我说:“老同志,您尽量放松。现在我们要给您做检查,然后做个小小的手术。”我说:“是介入手术吗?”他们说:“是的,您要是了解它,那就能更好地配合我们了……”与医生们的一番对话让我放宽了心,接下来的手术进行得很顺利。
术后,我被送进了心内科监护病房。在那里,我感受到了护理人员给予我的亲人般的照顾。每天早上醒来,护士就会来到我床前,亲切地向我问好:“您醒啦?昨晚休息得好吗?”接着,她们会端来热水,用棉签沾上漱口水为我细心地“刷牙”,用热腾腾的毛巾替我擦脸。饭送来了,都是由她们一口一口地喂给我吃。有时,我想让家属来喂饭,以减轻她们的工作负担。但护士们却对我说:“喂饭看上去很简单,但若喂得太急或是姿势不正确,病人就会吃得不舒服,甚至呛了。这样我们会不安的。”
在监护病房的头几天,最困难的莫过于大便,因为我实在不习惯在床上大便。护士们帮我用“开塞露”通便,但这么做很容易出现喷射状稀便,经常弄脏床单。但她们一点都不嫌烦,只要看到我的床单脏了,就给换上干净的。更让我感动的是,那时候我的痔疮也发作了,护士们不但要为我揩屁股,还要为我洗肛门。为了减轻我的痛苦,护士们都曾用热毛巾帮我敷过痔疮,还用手指轻轻地揉推露到肛门外的痔核,使它复位。实在是太难为她们了。自己的亲身儿女都未必能做到的事,她们却都做到了。
在我病情比较危重的那几天,心内科主任盖晓波教授几乎每天都要来看望我。有时他工作忙,晚上九点以后还会抽时间来看我。我知道,他是我省著名的心脏病专家,他的关心使我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我的主治医生曹小织、张敏慧更是对我关怀备至。她们没有半点医生的架子,她们与病人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医患关系”,而是朋友关系。病房都有“查房”制度,可是在她们那里,没有“查房时间”与“非查房时间”之分。除了每天上午“查房”时为病人认真治病外,病人可以在任何时候找她们谈病情,交换意见。有时,她们还会主动到病人的床前“串门”,在“聊天”中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而病人也能从中了解到自己的病情、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能自觉地配合治疗。在一次“聊天”中,她们发现我由于住院时间长,情绪有些急躁。刚好那时心脏彩超检查报告送来了,她们就借这个机会,做我的思想工作。她们指着报告上的数据,为我详细分析了病情,还说:“有许多进步了吧!安心住下去,再过些时间就可以回家了。高兴吗?”她们的话,让我有了盼头,心情也慢慢好起来了……
在病房里生活的两个多月,我接触的病友很多,大家都交口称赞这里的医护人员。在这里,“以人为本”的医德盛行,病人们在获得健康的同时,更获得了心灵上的抚慰。在这里,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蔚然成风。
去年1月4日晚,我因心脏剧烈疼痛至解放军福州总医院急诊科就诊。一进诊室,一位医生就迎了上来,一边问我哪儿不舒服,一边扶我轻轻躺下,并安慰我说:“请放宽心,到了这儿,我们就负责了。”这些亲切而认真的话语使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感到有了依靠。
很快,我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被送往心内科病房。当时值班的是曹小织医生。经过一系列应急处置后,曹医生认为我必须马上接受介入手术。在征得家属同意后,我被送往介入手术室。那时候已是深夜,做介入的医护人员都已在家休息,但他们一接到通知便很快赶到了医院。当我到达手术室时,盖晓波主任、罗助荣医生、林毅医生和其他有关人员都已到位。罗、林两位医生轻拍我的肩膀安慰我说:“老同志,您尽量放松。现在我们要给您做检查,然后做个小小的手术。”我说:“是介入手术吗?”他们说:“是的,您要是了解它,那就能更好地配合我们了……”与医生们的一番对话让我放宽了心,接下来的手术进行得很顺利。
术后,我被送进了心内科监护病房。在那里,我感受到了护理人员给予我的亲人般的照顾。每天早上醒来,护士就会来到我床前,亲切地向我问好:“您醒啦?昨晚休息得好吗?”接着,她们会端来热水,用棉签沾上漱口水为我细心地“刷牙”,用热腾腾的毛巾替我擦脸。饭送来了,都是由她们一口一口地喂给我吃。有时,我想让家属来喂饭,以减轻她们的工作负担。但护士们却对我说:“喂饭看上去很简单,但若喂得太急或是姿势不正确,病人就会吃得不舒服,甚至呛了。这样我们会不安的。”
在监护病房的头几天,最困难的莫过于大便,因为我实在不习惯在床上大便。护士们帮我用“开塞露”通便,但这么做很容易出现喷射状稀便,经常弄脏床单。但她们一点都不嫌烦,只要看到我的床单脏了,就给换上干净的。更让我感动的是,那时候我的痔疮也发作了,护士们不但要为我揩屁股,还要为我洗肛门。为了减轻我的痛苦,护士们都曾用热毛巾帮我敷过痔疮,还用手指轻轻地揉推露到肛门外的痔核,使它复位。实在是太难为她们了。自己的亲身儿女都未必能做到的事,她们却都做到了。
在我病情比较危重的那几天,心内科主任盖晓波教授几乎每天都要来看望我。有时他工作忙,晚上九点以后还会抽时间来看我。我知道,他是我省著名的心脏病专家,他的关心使我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我的主治医生曹小织、张敏慧更是对我关怀备至。她们没有半点医生的架子,她们与病人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医患关系”,而是朋友关系。病房都有“查房”制度,可是在她们那里,没有“查房时间”与“非查房时间”之分。除了每天上午“查房”时为病人认真治病外,病人可以在任何时候找她们谈病情,交换意见。有时,她们还会主动到病人的床前“串门”,在“聊天”中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而病人也能从中了解到自己的病情、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能自觉地配合治疗。在一次“聊天”中,她们发现我由于住院时间长,情绪有些急躁。刚好那时心脏彩超检查报告送来了,她们就借这个机会,做我的思想工作。她们指着报告上的数据,为我详细分析了病情,还说:“有许多进步了吧!安心住下去,再过些时间就可以回家了。高兴吗?”她们的话,让我有了盼头,心情也慢慢好起来了……
在病房里生活的两个多月,我接触的病友很多,大家都交口称赞这里的医护人员。在这里,“以人为本”的医德盛行,病人们在获得健康的同时,更获得了心灵上的抚慰。在这里,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