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了利用网络技术应用应对高校腐败表现的三个主要方面,提出了网络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意义和利用网络加强高校反腐工作的建议意见。
关键词:网络技术;高校;反腐倡廉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53-02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层次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场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以高等知识结构人群为主,网络技术应用普及度高,利用网络这一利器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工作是各个纪检监察部门工作者面对网络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必须主动出击,认真思考和探索廉洁自律教育与网络文化相结合的新思路,积极推进网络在高校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网络反腐,即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权力及腐败行为的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新方式。当今网络已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深刻的变化。在腐败依然严重的今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反腐败工作又增添了新的工具,互联网反腐、网上举报、网友监督等对我国反腐倡廉工作更是一个促进,也是对党员领导干部一次更好的监督。
一种新兴的反腐力量借助网络技术的应用迅速兴起。网络是反腐倡廉工作的一种新渠道、新手段。
高校的腐败首先表现在高校经济活动中,多发生在高校管钱、管物的部门。工作人员在学校的教学场地建设过程中、教学设施、仪器设备、教材图书等物品的采购过程中,不按规定招投标或虚假招标,从中收受回扣,中饱私囊;甚至出现学校内部侵占截留国家拨付经费和外单位赞助资金等;还有的教师利用科研经费以各种名目和手段私自套取,或者将科研经费购置的设备器材据为己有,甚至贪污、挪用。使得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蒙受损失。
高校在高速发展,提高教学里质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针对各类腐败行为需要构建高校效能监察的网络工作机制。一是从党员干部的主观意识入手,着力构建“不想腐败”的思想教育体制。二是从制度建设入手,努力构建“不能腐败”的监督制约机制。将制度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关键性工作来抓,特别是针对基础工程招标、设备物资采购、干部选拔任用、职称评审等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分门别类地制定、完善各项制度。三是从监督入手,形成“不便腐败”的反腐机制。完善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网络平台建设,畅通纪检举报渠道,及时揭露、发现不廉洁行为和违纪违法行为,并且加大查处力度,充分发挥严厉惩治的警示力和威慑力,增强了全体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的信心和决心。
高校的腐败其次表现在高校行业性质的工作中,主要是指发生在招生、考试、收费等活动中的腐败行为。这种腐败行为具有明显的教育行业特点,学校招生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招收关系生、人情生;有的利用学生求学心切,以帮助学生入学、选系、改专业等为名索贿受贿;在教学考试中,有的教师收受学生钱物私自修改学生考试分数,帮助学生蒙混过关;在学生管理中,有的教师利用各种评比、奖励、资金发放等工作便利谋取私利,或收受学生钱物,或直接贪污挪用保管的经费。
杜绝此类现象的最好的方法还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现在应用的计算机网上招生---阳光工程,网上学籍注册,学生成绩数据库等从操作层面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减少了腐败的发生。学生各种评比、奖励、资金发管理方面逐步建立起网络公示制度,利用网络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让社会和广大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公平、公开、公正。
高校的腐败还表现在高校学术类腐败。主要指在高校学术运作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腐败行为,特点是学术活动受到非学术因素,如行政权力、金钱、关系、人情等的侵扰和影响。主要表现形式有:在学术论文、著作的撰写、发表、出版过程中,一些人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在职称申报、科研立项以及科研成果鉴定评奖中,材料“注水”、虚假炒作;以人情甚至金钱关系代替学术的公正,徇私照顾、内幕交易、程序草率,由此也带来了参选者送钱送物等不正之风的盛行。
学术腐败是目前教师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网络平台开发相应的检测技术软件从根基上杜绝学术论文抄袭,职称评审、成果鉴定评审等可以用网上盲评来杜绝人情交易,用评价结果公开、公示来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这些都是我们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反腐盾牌。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将网络作为防腐倡廉的有益补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将反腐工作公开化、透明化,为反腐工作搭建舆论监督平台。交互性强是互联网络媒体的最大的优势,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单向传播,而是信息互动传播。网络能够最有效反应出不同层次、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生活环境下广大群众的心声,并以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地使管理者们了解到真实民意,为其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随着新兴媒体的兴起,一种新的社会监督形式,即网络监督正在形成。网络作为一种宣传媒介较之传统媒体有着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低、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信息反馈直接等诸多优势。目前网络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表达诉求、问政问责的主要渠道。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在这全媒体时代,各级类主管部门应该化被动为主动,不只是到网络上去“看”,而应真正把互联网当成了解民情、为民办事的重要渠道。
然而网络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在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作为一种人人可以参与、可以上载的互动平台,又存在着许多潜在风险。
在目前的互联网上,网络的安全隐蔽使人敢于通过网络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言论,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我们可以营造自己的虚拟空间,以虚拟的身份说话,空间、身份虚拟了,信息的可靠性就往往不受约束。正是由于网络平台的广泛性和特殊性,作为正常信息发布平台和信息传播渠道的网络,同时也给一些心怀不轨、企图发泄不满的人留下可乘之机,发布许多无效、虚假的信息,使网络成为谣言的发源地,网络成为人身攻击的场所,尤其是高校的网络建设更要重视网络的负面效应。
因此作为高校的纪检监察机部门应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网络资源,完善网络设施建设。一要加快推进内部局域网建设,实现内部各室、派驻纪检组的网络互联,实现办公信息和综合信息的网络传输,实现局域网网上办公,提高工作效率。二要加快纪检监察系统内网建设。积极开展各级检察管理部门相互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逐步扩大联网范围,将现有的网络资源逐步整合到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网络平台上,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增强公众的信服力。三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反腐队伍,即不仅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较高的文化知识,更要懂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纠正互联网上的错误言论,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对于群众中的各种议论,要能够利用各项规章制度及时解疑释惑,匡正视听。
运用网络反腐是廉政工作的创新。在当前高校腐败现象较多的情况下,为了遏制和减少腐败现象,除加大打击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外,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加大正面宣传引导的力度,形成以贪为耻、以廉为荣的氛围,用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占领思想“阵地”,占领工作环境,从而形成一种强势,既可以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又能为他们克服不良风气,抵制各种各样诱惑腐蚀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作者单位: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简介:黄鹏(1978- ),男,汉族,河南许昌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办公室副主任、政工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赵哲(1979- ),女,汉族,山西左权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部讲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艺术教育;吴景川(1980-),男,汉族,河南禹州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就业专责、政工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网络技术;高校;反腐倡廉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53-02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层次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场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以高等知识结构人群为主,网络技术应用普及度高,利用网络这一利器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工作是各个纪检监察部门工作者面对网络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必须主动出击,认真思考和探索廉洁自律教育与网络文化相结合的新思路,积极推进网络在高校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网络反腐,即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权力及腐败行为的约束,从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新方式。当今网络已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深刻的变化。在腐败依然严重的今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反腐败工作又增添了新的工具,互联网反腐、网上举报、网友监督等对我国反腐倡廉工作更是一个促进,也是对党员领导干部一次更好的监督。
一种新兴的反腐力量借助网络技术的应用迅速兴起。网络是反腐倡廉工作的一种新渠道、新手段。
高校的腐败首先表现在高校经济活动中,多发生在高校管钱、管物的部门。工作人员在学校的教学场地建设过程中、教学设施、仪器设备、教材图书等物品的采购过程中,不按规定招投标或虚假招标,从中收受回扣,中饱私囊;甚至出现学校内部侵占截留国家拨付经费和外单位赞助资金等;还有的教师利用科研经费以各种名目和手段私自套取,或者将科研经费购置的设备器材据为己有,甚至贪污、挪用。使得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蒙受损失。
高校在高速发展,提高教学里质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针对各类腐败行为需要构建高校效能监察的网络工作机制。一是从党员干部的主观意识入手,着力构建“不想腐败”的思想教育体制。二是从制度建设入手,努力构建“不能腐败”的监督制约机制。将制度建设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关键性工作来抓,特别是针对基础工程招标、设备物资采购、干部选拔任用、职称评审等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分门别类地制定、完善各项制度。三是从监督入手,形成“不便腐败”的反腐机制。完善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网络平台建设,畅通纪检举报渠道,及时揭露、发现不廉洁行为和违纪违法行为,并且加大查处力度,充分发挥严厉惩治的警示力和威慑力,增强了全体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的信心和决心。
高校的腐败其次表现在高校行业性质的工作中,主要是指发生在招生、考试、收费等活动中的腐败行为。这种腐败行为具有明显的教育行业特点,学校招生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招收关系生、人情生;有的利用学生求学心切,以帮助学生入学、选系、改专业等为名索贿受贿;在教学考试中,有的教师收受学生钱物私自修改学生考试分数,帮助学生蒙混过关;在学生管理中,有的教师利用各种评比、奖励、资金发放等工作便利谋取私利,或收受学生钱物,或直接贪污挪用保管的经费。
杜绝此类现象的最好的方法还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现在应用的计算机网上招生---阳光工程,网上学籍注册,学生成绩数据库等从操作层面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减少了腐败的发生。学生各种评比、奖励、资金发管理方面逐步建立起网络公示制度,利用网络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让社会和广大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公平、公开、公正。
高校的腐败还表现在高校学术类腐败。主要指在高校学术运作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腐败行为,特点是学术活动受到非学术因素,如行政权力、金钱、关系、人情等的侵扰和影响。主要表现形式有:在学术论文、著作的撰写、发表、出版过程中,一些人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在职称申报、科研立项以及科研成果鉴定评奖中,材料“注水”、虚假炒作;以人情甚至金钱关系代替学术的公正,徇私照顾、内幕交易、程序草率,由此也带来了参选者送钱送物等不正之风的盛行。
学术腐败是目前教师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网络平台开发相应的检测技术软件从根基上杜绝学术论文抄袭,职称评审、成果鉴定评审等可以用网上盲评来杜绝人情交易,用评价结果公开、公示来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这些都是我们利用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反腐盾牌。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将网络作为防腐倡廉的有益补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将反腐工作公开化、透明化,为反腐工作搭建舆论监督平台。交互性强是互联网络媒体的最大的优势,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单向传播,而是信息互动传播。网络能够最有效反应出不同层次、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生活环境下广大群众的心声,并以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地使管理者们了解到真实民意,为其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随着新兴媒体的兴起,一种新的社会监督形式,即网络监督正在形成。网络作为一种宣传媒介较之传统媒体有着制作周期短、制作成本低、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信息反馈直接等诸多优势。目前网络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表达诉求、问政问责的主要渠道。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在这全媒体时代,各级类主管部门应该化被动为主动,不只是到网络上去“看”,而应真正把互联网当成了解民情、为民办事的重要渠道。
然而网络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在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作为一种人人可以参与、可以上载的互动平台,又存在着许多潜在风险。
在目前的互联网上,网络的安全隐蔽使人敢于通过网络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言论,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我们可以营造自己的虚拟空间,以虚拟的身份说话,空间、身份虚拟了,信息的可靠性就往往不受约束。正是由于网络平台的广泛性和特殊性,作为正常信息发布平台和信息传播渠道的网络,同时也给一些心怀不轨、企图发泄不满的人留下可乘之机,发布许多无效、虚假的信息,使网络成为谣言的发源地,网络成为人身攻击的场所,尤其是高校的网络建设更要重视网络的负面效应。
因此作为高校的纪检监察机部门应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网络资源,完善网络设施建设。一要加快推进内部局域网建设,实现内部各室、派驻纪检组的网络互联,实现办公信息和综合信息的网络传输,实现局域网网上办公,提高工作效率。二要加快纪检监察系统内网建设。积极开展各级检察管理部门相互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逐步扩大联网范围,将现有的网络资源逐步整合到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网络平台上,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增强公众的信服力。三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反腐队伍,即不仅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较高的文化知识,更要懂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纠正互联网上的错误言论,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对于群众中的各种议论,要能够利用各项规章制度及时解疑释惑,匡正视听。
运用网络反腐是廉政工作的创新。在当前高校腐败现象较多的情况下,为了遏制和减少腐败现象,除加大打击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外,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加大正面宣传引导的力度,形成以贪为耻、以廉为荣的氛围,用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占领思想“阵地”,占领工作环境,从而形成一种强势,既可以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又能为他们克服不良风气,抵制各种各样诱惑腐蚀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作者单位: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简介:黄鹏(1978- ),男,汉族,河南许昌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办公室副主任、政工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赵哲(1979- ),女,汉族,山西左权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部讲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艺术教育;吴景川(1980-),男,汉族,河南禹州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就业专责、政工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