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育培训“供给侧”增强教师发展“获得感”

来源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j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2016年4月起,江苏省全面推进以提升乡村教师素质为抓手的“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工作。一年多来,全省80个市级培育站、133个县级培育站已培训乡村骨干教师6000人。江苏省无锡市乡村初中品德学科及教育科研带头人培育站建设着力从乡村教育的关键处出发,提升乡村教师教学能力素质,开启乡村教师自我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通道。
  【关键词】培育站;教育培训;乡村教师发展;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6-0051-03
  【作者简介】贡和法,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43)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无锡市乡村初中品德学科及教育科研带头人培育站主持人。
  从2016年4月起,江苏省全面推进“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工作,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是江苏省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抓手。“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以市、县为单位设立,实行省、市、县三级管理。全省首批共建设市级培育站80个、县级培育站133个,已培训乡村骨干教师6000人[1]。现结合笔者主持的“无锡市乡村初中品德学科及教育科研带头人培育站”为例,就“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作一叙述,以期能对第二批全省培育站的建设有所启迪。
  “无锡市乡村初中品德学科及教育科研带头人培育站”(以下简称培育站)始建于2016年4月中旬,是一个跨学科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培育站成员包括初中思品教师10人,农村小学、初中、高中教科研骨干教师(含多个学科)15人。培育站组织健全,培训方案、工作计划科学;活动开展资料、工作总结完整;导师分工、学员考勤、成果考核到位;运行规范,管理完善,经费使用严格。
  一年多来,培育站工作基于实际,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富有创新性。培育站不断优化教育培训“供给侧”,增强教师发展“获得感”,既得到进站参训学员的认可,也为乡村学校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深受乡村中小学校领导的好评。培育站遵循了提升乡村初中思品教师“品德学科教学实践能力”及中小学教科研骨干“教育科研素养”的研训宗旨,达到了省、市师训中心设定的建站目标与要求。
  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然要求提高教师的素质,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破解乡村教师培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时,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借鉴和运用“供给侧改革”思路,对乡村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无锡市乡村初中品德学科及教育科研带头人培育站”对此也做了积极的实践,呈现了具有自身特质的培育站推进策略与工作亮点。
  一、培育站创新精准有效的培训供给思路
  教师成长不能只依赖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單向努力,还必须有教师主动参与的双方努力,培养受训教师“追求”与“成长”的主体性才是关键要素。因此,培育站在培训供给思路上把“培养”转化为“追求”。在培育站的师培研修工作中,我们始终关注学员在思想、职业、专业上的教育,通过建设激励机制和精选培训内容来激发教师强烈的事业心、远大的理想追求、清晰的自我认知和强大的工作动力。学员根据自身的研训计划,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积淀,在探索中提高。
  在研训中,培育站主持人为学员开设“做一个能履责、有智慧的高品质教师”的专题讲座;特邀40岁就成为正高级教师和江苏省特级教师的江苏省江阴市长泾中学副校长陆敏刚作“草根的力量”专题报告;邀请2016年江苏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的包彩娥老师进行“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心路历程”的榜样引领。培育站还组织学员交流互动,多位教师与其他学员分享了个人“第一动力(自我主动发展)”“第一品质(教学实践反思)”“第一专业(建构更大专业)”的专业发展“三个第一”追求,在学员间引起强烈反响。
  二、培育站选定精准用力的培训方式
  培育站基于乡村教师的现实需求和教师成长发展的规律,在培训方式上由“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一是常态研训采取“五个结合”的举措。“五个结合”为将理论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学员的理论修养;将常态研修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学员的教学能力;将技能指导与课题申报相结合,提高学员的科研能力;将导师带教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提高研修的实际效果;将集中研训与网路研修相结合,提高培育的可持续性。二是精准主攻“薄弱环节”的突破。本培育站教师学科分布多样,教师在农村学校工作年限较长。因此,培育站在对参训学员研修需求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将学员的“教学能力素质”和“科研素养技能”作为需要弥补的“短板”,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
  1.理念转化,从“课改”走向“改课”。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的着力点之一是帮助乡村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我们先后邀请省、市教科院的专家作“发展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学习”“核心素养语境下的教师应变之道”报告,培育站主持人进行“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课堂重构”等系列辅导,引导学员从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课改”走向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改课”。培育站扎实推进以“改变学生思维方式”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逐步形成以培养学生“学习力、实践力、创新力以及适应社会变革能力”为标志的课堂教学新样态。
  2.主体多元,从“说教”变为“做课”。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的着力点之二是帮助乡村教师切实提升教学素养、教学实践能力,让乡村教师稳步提高课堂教学品质。一是请参与初中思品教材编写的专家为学员进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渊源解读”的专题辅导,让学员明晰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教学要求。二是组织思品教师赴江阴市顾山中学,观摩无锡市初中教师评优课的现场。三是由学员叶云燕、陈彩霞进行同课异构,并组织学员议课、评课。四是邀请学科名师与学员进行同台竞技,组织学员评课、专家点评。五是要求学员在校内上公开课,组织部分学员赴外地上展示课,检验参训教师教学技能与水平提升的成效。   多元的培训主体,一是发挥了名优教师在培训供给方面的主体作用;二是增加了学员间的对话、研讨、碰撞,使课堂诊断成为“培育滋养”和学员的“自我生长”;三是加大了学员“参与式培训”的力度,发挥参训学员的主体意识,开启学员自我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通道。
  3.分门别类,从“同求”转向“按需”。
  由于“无锡市乡村初中品德学科及教育科研带头人培育站”的组成人员比较复杂,因此,培育站在学员研训内容的安排上坚持分门别类的原则,不搞“一刀切”的“同求”,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个性化服务,推行分层培训、分类打磨策略。在培育站开班仪式上,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宪宇为学员作了“教科研的境界”的主题讲座,让学员明晰了“思维的锻炼、实践的同步、过程成果的一体、方法途径的同归”是一线教师教科研水平提升的价值追求。
  培育站一年来的研训活动都能兼顾学员、学科、学校之间的差异,导师对学员指导的重点也有所侧重。比如2016年9月,培育站根据各校申报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的实际需求,在进行“教科研课题的选题与申报策略”辅导的基础上,对学员所在学校课题申报的价值、目标、研究重点等进行点对点的指导,大大提高了课题立项申报的通过率。经历了省、市课题申报的全过程,学员的科研素养与技能有了明显的提升。培育站还根据“互联网 ”对教育、教师的要求,邀请无锡市教师发展中心的专家为全体学员作“‘互联网 ’创新表达实践”和“微课程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辅导,学员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三、培育站实现精准供给的培训带动辐射
  培育站在培训供给内容设置上减少“随意性”,注重“系统性”;在培训供给环境上,优化物质“硬环境”,提升文化“软环境”。培育站主持人和导师都能以“师德表率、育人模范、教研专家”形象来影响学员,以自身的专业修养来引领学员提升专业自觉。培育站还组织学员赴山东省青岛市学习,在学习“教科研工作坊”的建立、思品课教学改革策略等先进理念与举措外,还重点推介了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这一教师队伍建设的优秀工作案例。培育站还组织部分学员赴贵州省讲学、支教,初中思品课“切块拼接教学”这一“合作、互动、探究”的教学新范式刷新了西部教师的耳目。
  “有一种感动叫热爱,有一种温暖叫互助,有一种幸福叫收获”。培育站一年短暂的培训,增强了参训教师发展的成就感、幸福感与获得感,构筑了乡村教师发展的动力之源。教师的发展需要引领,培育站善于指导参训教师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和个性诉求出发,制订好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引导参训教师从“外控发展”迈向“内在自觉”,在专业发展的路上不懈追求,向高处不断前行。
  培育站已集中研修22次,制作发布研训简报18期。3位导师在不同层面上的授课或讲座超过10次;学员蔡子鸣、陈彩霞参加市评优课,蔡子鸣获省评优课二等奖;在省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中有8人分获获一、二、三等奖。据不完全统计,培育站学员一年来发表和获奖的论文有56篇,申报并立项省、市、县区级课题15项,开设校内外公开课69节、讲座56场,培育站学员在暑寒假进行教师义工助学活动30余次。
  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突出乡村特色,观照乡村课堂,对接教师需求。教师的专业发展须由“三驾马车”拉动:育人传道是教师专业成就的前提,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名的引擎。据此规律,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今后在对培育站工作成效进行考核时,应将关注点放在受训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的提升上,探索创生“滚动磨课、主题研课”和“专家引领、链式带教”等更有实效的研修范式,加大培育站内部、大市范围、省级教学展示课、研究课的力度。
  无数名师成长的事实证明:靠“喂养”式的培训是培养不出名师的。一个教师如果不是出于内在的追求、研究的需要和对个人发展的渴望,仅只是一种培训安排形式的研修,是不可能在其发展中“发酵”的[2]。因此,在未来乡村教师的培育和滋养过程中,有两点极为重要:
  一是要有好机制。无论是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都要通过政策导向、制度建设、机制创新、氛围营造,使更多教师以優秀为习惯,以名师为目标,以卓越为追求。建议相关部门要研究培育站优秀教师(学员)后续培养跟进的措施与策略,不要让一些优秀的、有发展潜质的教师随着培育站的结束而止步或放慢了专业行走与提升的速度。
  二是要有好导师。一个地区、一个培育站、一门学科的名师引领作用是非常直接的。因此,为有发展前途、有潜力的教师选一位好导师、好师傅会直接影响到其中青年阶段的成长发展效果。建议相关部门要建设好中青年教师培养和培育站持续推进的导师专家库,要造就一批能引领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发展的事业导师。
  【参考文献】
  [1]梅香.着力乡村教育的关键处——江苏“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纪略[N].江苏教育报,2017-04-21(1).
  [2]李明新.靠培训“喂养”不出名师[N].中国教育报,2017-04-12(8).
其他文献
“评价”是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教育改革的“风向标”。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深化新時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并强调要“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从而吹响了教师评价的时代新强音。   赋能增值的教师评价,不是对过往评价方式的否定,而是在新的教师素养要求下的一种价值引领与平台推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评价方式,将成
本刊编辑部:许校长您好!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学先生认为,教师必须是具备“熟练的技能”“经验”“直觉或者秘诀”的“工匠性”与具备“科学的专业知识”“反思与创造性探究”的“专业性”的。您从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一路走来,觉得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许昌良:大体上,教师专业成长会经历新手阶段、成长阶段、称职阶段、成熟阶段等。但是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非匀速性、阶段性与非自然成熟性等特
初识范永梅老师是在2004年,那时我还是江苏省海门中学的校长,受邀担任第二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大赛评委,范永梅老师是参赛选手。比赛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等多个环节,对选手的学科素养是一次综合性考查。范永梅老师在参赛选手中是年纪较轻的,但她在各个环节都表现出了极高的能力水平,通过预赛、决赛的层层考验,最终荣获全国一等奖。她的智慧、灵动和干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初心
澳大利亚摄影师拍摄到两只企鹅一起在山顶看夜景的唯美场景。两只企鹅互相依偎,静静地望着远方的灯火,浪漫得像是動画电影里的场景。  (http://kuaibao.qq.com/s/20200421A0APAU00?refer=spider 2020年4月21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做学问需经历三种阶段,援引这个思路我把个人的专业成长道路也概括为三重境界:茫然,执着,收获。  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009年,青涩的我走出大学校门开始了教学生涯。在从教最初的一两年里,作为一名踏上三尺讲台的新手,有欣喜,也有茫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专业知识贫乏,教学技能有限,教学理念落后。周而复始的教学又是那样单调,毫无新意。就这
【摘 要】 “一槌定音”式课堂导入,把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及对文本的驾驭融为一体,真正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结构更臻于完美,让语文课堂更显深度、力度,真正做到有效导入。本文试着从三方面对“一槌定音”式课堂导入作一番探索。  【关键词】 一槌定音;课堂导入;有效  播放与文本有联系的歌曲或视频,营造可感情境,乃情境导入法;巧妙铺设或讲述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引人入胜,故事导入法是
【摘 要】 教学是一种艺术,高效教学课堂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地掌握知识,还能够让他们获得身心上的愉悦。古人要求写文章能够做到“豹头、猪肚、凤尾”,我们教学也应该有着如此要求,特别是高中信息技术课更是如此,这样不仅能帮助高中学生掌握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同时也能够为信息技术课树立正面形象。  【关 键 词】 高中;信息技术;高效快乐;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
喜欢旅行的孩子都有一颗徐霞客的心!来这里分享旅程的小游侠将获得50元“游侠资金”和本栏目独家定制的“游侠徽章”!  本期小游侠:李之澜【重庆市渝北区新牌坊小学三(3)班】  假期里,我和妈妈去了桂林,我们游览了许多景点,我觉得“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真是名副其实!  日月双塔  到达桂林的当天晚上,我们在市区里闲逛,发现了“日月双塔”。金碧辉煌的是日塔,银光闪闪的是月塔,一个在水中,一个在陆地上。
笔者的高中语文老师曾经说过:十六七岁是写诗的年龄。而现实却并非如此,莫说现在的高中生不写诗,读诗都很少了。细究原因,不难理解。新媒体的出现,阅读内容极大丰富,学生选择的东西也多。近年来,诗坛也鲜有能接学生地气的作品产生。学生没诗读,不会读,自然就不愿读。从而拥有诗心的人就越来越少。  作为中国文学作品源头之一的诗歌,从产生时就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诗·大序》中认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
在合肥市教育局、合肥社区大学主办的家庭教育父母“童”学精品课堂上,我有幸聆听了题为《良好的家庭教育从亲子阅读开始》的讲座。两个多小时的讲座,结束时我仍意犹未盡。这一课的确是干货满满,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在此,谈谈我的几点心得与大家共勉。  一、亲子阅读是家庭教育中最美的课程  看懂相应的绘本往往比听家长说一万句更有用。而父母跟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是多么重要又美好的事情:孩子看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