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遗存,它包括了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反映了历史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见证。通过对文化遗产的研究探索,可以窥见人类自诞生以来的生活面貌。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本文通过对西藏江孜县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调查,以期对该县文化遗产保护提出思考和建议。
西藏江孜县文化遗产概况及保护开发现状
1、西藏江孜县文化遗产概况。西藏自治区江孜县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城镇。这里有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有著名的江孜宗山抗英堡垒、中国惟一集藏传佛教三大教派于一寺的白居寺、帕拉农奴主庄园,还有历史悠久的江孜古街以及传承千年、技艺精湛的手工产品江孜“卡垫”、江孜后藏农家服饰,以及望果节、斗牛节、达马节等富有藏族风格的传统民俗文化节日,这一切都造就了江孜的独特魅力。可以说,这里浓缩了藏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化价值,应该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2、近年来,随着江孜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当地也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1994年,江孜县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2014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小城,是西藏惟一上榜县市。目前,江孜县域共有白居寺、帕拉庄园、宗山、卡若拉冰川、紫金湿地公园等主要旅游景点12处,丰富而又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每年吸引大批游客为之前来。在此条件下,江孜县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提出了“文化旅游富县富民”的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后藏历史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鼓励农牧民积极参与旅游业。
第一,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江孜县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已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以帕拉庄园为例,这里是西藏自治区惟一保存完好的旧西藏三大领主贵族庄园,1994年被定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又如,近年来邀请许多全国著名的专家对江孜县白居寺等寺庙内的壁画进行了修复,并对在抗英战争中受损的大量古建筑进行了复原等等。
第二,在开发江孜文化遗产的系列举措中,重要文化节日的体验也是其中一项内容。漫步江孜古城,不仅能欣赏到当地的特色食物如奶渣、酥油等食物,还能体验当地的重大节日——达玛节。达玛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该节日也成为江孜古城的旅游节,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纷至沓来。
第三,加大了文化传承的力度。“达果美果”是独具特色的藏族表演文化,但年轻人继承这一才艺的却越来越少,致使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面临消失的危险。西藏自治区文化部门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将江孜县的重孜乡确立为自治区“达果美果艺术之乡”,并专门举办了“达果美果舞蹈培训班”,邀请资深老艺人对年轻人进行技艺传授。如今,在一年一度的达玛文化旅游节方队中,已经能看到这样的表演了。
第四,采取更多形式表现和反映江孜的历史和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里。近两年来,江孜县成功演出了高原第一实景剧《江孜印记》,向中外游客讲述和演绎江孜的历史,展示了当地的文化,在宣传江孜文化遗产的同时,也通过文旅产业发展了当地的经济。
西藏江孜县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江孜县各项文化遗产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开发,但同时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1、一些古老传统的技艺和产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面临消失的危机。例如,卡麦乡陶瓷是江孜传统的手工艺品,但其生产状况不容乐观。除了产量不断减少外,原本的手工制造大多都被机器所取代,使得产品失去了原有的艺术价值;同时,真正掌握手工制造陶瓷技术的人才也屈指可数,令这种古老而富有特色的产品有逐渐消失的危险。
2、当地一些古老建筑和街区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环境污染严重,配套措施也跟不上。江孜古城街是当年最热闹最繁华的街区,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该区域也成为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古城街区较低的生活成本吸引着周边农牧区的商人不断涌入,到这里旅游的人也逐年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老城区的建筑物越来越多,街道越来越狭窄,空地越来越少,人群拥挤,卫生状况恶劣,使得江孜古街上体现后藏地区建筑风格的文化遗产被日益淹没在浓厚的商业气息中,实质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3、自然因素中,特别是每年七八月雨季到来,都会对江孜县古建筑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里的房屋主要是土泥房,雨季来临时大量雨水冲刷着房屋,不少房屋出现塌陷。
4、一些古老的壁画缺乏必要的保护性修缮。有些壁画被香灯熏黑,模糊不清,有些因为漏雨受淋而开始斑驳,有些壁画甚至出现裂缝,情况非常严重。
西藏江孜县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及建议
作为来自西藏江孜县的藏族大学生,为继承和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我们对江孜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状况进行了调研,希望引起更多人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支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1、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江孜县的文化遗产,不断增强人们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意识,使当地实现对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以開创保护和开发并举的良好局面,并以此为契机,促进藏汉民族之间更多的交流。
2、要加大力度,确保更多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开发。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3、要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例如公厕、路灯、路面环境以及绿化等,这样不仅能减少污染,大大提高环境保护的质量,而且能增加游客的接纳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形成良性循环。
4、要善于利用高科技新技术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江孜壁画,代表了藏族人民的文化和智慧。应加强与文物专家的联系,切实保护寺庙里的壁画,并对江孜县的一些文化遗产进行全面复原,实现数字化的保护。
参考文献
[1]谌强.非遗生产性保护重在传承文脉[M].光明日报,2012-04-07(012).
[2]彭一敏,欧阳绍清.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问题的探讨[J].学术探索,2012.2.
作者简介
扎西巴旦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
西藏江孜县文化遗产概况及保护开发现状
1、西藏江孜县文化遗产概况。西藏自治区江孜县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城镇。这里有很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有著名的江孜宗山抗英堡垒、中国惟一集藏传佛教三大教派于一寺的白居寺、帕拉农奴主庄园,还有历史悠久的江孜古街以及传承千年、技艺精湛的手工产品江孜“卡垫”、江孜后藏农家服饰,以及望果节、斗牛节、达马节等富有藏族风格的传统民俗文化节日,这一切都造就了江孜的独特魅力。可以说,这里浓缩了藏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无与伦比的文化价值,应该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2、近年来,随着江孜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当地也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1994年,江孜县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2014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小城,是西藏惟一上榜县市。目前,江孜县域共有白居寺、帕拉庄园、宗山、卡若拉冰川、紫金湿地公园等主要旅游景点12处,丰富而又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每年吸引大批游客为之前来。在此条件下,江孜县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提出了“文化旅游富县富民”的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后藏历史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鼓励农牧民积极参与旅游业。
第一,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江孜县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已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以帕拉庄园为例,这里是西藏自治区惟一保存完好的旧西藏三大领主贵族庄园,1994年被定为西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又如,近年来邀请许多全国著名的专家对江孜县白居寺等寺庙内的壁画进行了修复,并对在抗英战争中受损的大量古建筑进行了复原等等。
第二,在开发江孜文化遗产的系列举措中,重要文化节日的体验也是其中一项内容。漫步江孜古城,不仅能欣赏到当地的特色食物如奶渣、酥油等食物,还能体验当地的重大节日——达玛节。达玛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该节日也成为江孜古城的旅游节,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纷至沓来。
第三,加大了文化传承的力度。“达果美果”是独具特色的藏族表演文化,但年轻人继承这一才艺的却越来越少,致使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面临消失的危险。西藏自治区文化部门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将江孜县的重孜乡确立为自治区“达果美果艺术之乡”,并专门举办了“达果美果舞蹈培训班”,邀请资深老艺人对年轻人进行技艺传授。如今,在一年一度的达玛文化旅游节方队中,已经能看到这样的表演了。
第四,采取更多形式表现和反映江孜的历史和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里。近两年来,江孜县成功演出了高原第一实景剧《江孜印记》,向中外游客讲述和演绎江孜的历史,展示了当地的文化,在宣传江孜文化遗产的同时,也通过文旅产业发展了当地的经济。
西藏江孜县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江孜县各项文化遗产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开发,但同时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1、一些古老传统的技艺和产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面临消失的危机。例如,卡麦乡陶瓷是江孜传统的手工艺品,但其生产状况不容乐观。除了产量不断减少外,原本的手工制造大多都被机器所取代,使得产品失去了原有的艺术价值;同时,真正掌握手工制造陶瓷技术的人才也屈指可数,令这种古老而富有特色的产品有逐渐消失的危险。
2、当地一些古老建筑和街区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环境污染严重,配套措施也跟不上。江孜古城街是当年最热闹最繁华的街区,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该区域也成为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古城街区较低的生活成本吸引着周边农牧区的商人不断涌入,到这里旅游的人也逐年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老城区的建筑物越来越多,街道越来越狭窄,空地越来越少,人群拥挤,卫生状况恶劣,使得江孜古街上体现后藏地区建筑风格的文化遗产被日益淹没在浓厚的商业气息中,实质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3、自然因素中,特别是每年七八月雨季到来,都会对江孜县古建筑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里的房屋主要是土泥房,雨季来临时大量雨水冲刷着房屋,不少房屋出现塌陷。
4、一些古老的壁画缺乏必要的保护性修缮。有些壁画被香灯熏黑,模糊不清,有些因为漏雨受淋而开始斑驳,有些壁画甚至出现裂缝,情况非常严重。
西藏江孜县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及建议
作为来自西藏江孜县的藏族大学生,为继承和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我们对江孜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状况进行了调研,希望引起更多人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支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1、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江孜县的文化遗产,不断增强人们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意识,使当地实现对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以開创保护和开发并举的良好局面,并以此为契机,促进藏汉民族之间更多的交流。
2、要加大力度,确保更多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开发。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3、要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例如公厕、路灯、路面环境以及绿化等,这样不仅能减少污染,大大提高环境保护的质量,而且能增加游客的接纳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形成良性循环。
4、要善于利用高科技新技术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江孜壁画,代表了藏族人民的文化和智慧。应加强与文物专家的联系,切实保护寺庙里的壁画,并对江孜县的一些文化遗产进行全面复原,实现数字化的保护。
参考文献
[1]谌强.非遗生产性保护重在传承文脉[M].光明日报,2012-04-07(012).
[2]彭一敏,欧阳绍清.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问题的探讨[J].学术探索,2012.2.
作者简介
扎西巴旦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